首页 > 文章中心 >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要逐步推进计算机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资源和信息共享,降低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高效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采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同时,也给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和审计应采取的对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实施计算机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

一种是由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打印输出功能将有关的会计资料打印出来,形成分类的书面会计账簿资料;

另一种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全部会计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

能够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有少数,大量的会计资料只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改变使许多手工条件下的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深入系统的内部进行测试和审核,控制检查风险。

在对证、账、表进行审计时,除了结合通常手工对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在测试系统程序控制的基础上,每次审计时都利用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测试被审单位的系统程序,将测试的结果数据与正确的或应当出现的结果进行核对,进一步检验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可靠性,检查各项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

进行实质性测试要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尽可能使用审计专用软件实现会计数据从会计核算软件到审计软件的转换,由审计软件来完成大量的复核和核对工作,审计人员应着重对审计项目的有关数据重新组合,运用有效的审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不断地修改、充实和完善审计计划,执行切实可行的审计程序,深层次地审核审计单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识别虚假或失真的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误受风险以全面实现审计目标。

2计算机系统环境不可忽略详细审计

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电磁介质中的凭证数据肉眼不可见、易逝和修改不留痕迹等特点特别使人们对其安全可靠性怀有疑虑。

当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性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多。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可靠性控制得不到保证时,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报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尽管会计人员在组织与管理、操作、输入与输出等方面实施各种控制,以增强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但当其对机内数据进行审查时,总将其与纸质凭证再作验证。从长远看,如果纸介质终究要被电磁介质所替代,因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3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原始凭证的形成和授权、数据输入、程序与数据库的修改、输出信息的使用和分配等出现错误或人为侵害的可能性。只有内部控制制度可信时,审计风险才能确认为较低水平,才能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程序,否则就宜采取替代的测试方法,进一步扩大测试的范围。

因而,在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和评价应从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方面的测试与评价进行。程序控制的责任者是软件开发部门。对本单位自行设计开发的电算化系统,应结合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系统设计资料,审核系统的开发计划是否经过严格审核,仔细研究调查后方可实施,在开发过程中是否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对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则应重点审查该系统是否通过评审或鉴定,为适应被审单位特殊业务所作的调试是否经有关部门的确认。

首次审计时不论软件是自行开发还是外购,都要根据系统的流程图、源程序、编程说明、用户使用手册等资料依次检查系统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与输出,系统的初始化、维护与安全等各项操作所设置的关键控制点是否合法、合规、合理。

制度控制的责任是会计软件的使用单位,是由人工实施的控制,独立于系统软件对制度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应注意:审核被审单位是否根据本单位实施电算化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组织机构模式,在电算化系统内部合理的设置岗位,进行不相容职责分工控制。注意被审单位的机构模式是否根据本单位的规模、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恰当地选用了集中管理模式,或分散管理模式,或集中管理下的分散模式;

电算化部门内是否遵循内部牵制原则相对独立,根据需要进行了合理的职责分工,如系统员、系统维护员、程序员、操作员、数据控制员、数据管理员之类的职责分工;各岗位人员的素质是否确实能够满足开展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审查系统工作环境的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和健全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和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和评价系统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的薄弱环节,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帮助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范围,减少和防止电算化系统的审计风险。

4制定和完善新的审计准则

我国在审计方面制订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准则中的某些已不适应实际情况,一些新增审计内容在审计准则中又缺乏相应的条款,如电算化系统开发审计准则,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软件功能规范和开发准则等。在制定新的审计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转贴于

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2)审计证据的收集;3)计算机审计过程及相关的审计技术;4)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等。

制定有关电算化审计准则和制度,是目前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

5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工具。计算机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收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测试的证据,一般是通过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形成要收集的证据。

因此,要大力开展对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如审计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的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测评技术,以尽快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

6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审计软件是计算机审计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是很难开展实际的自动化审计工作的。

审计软件的功能应具有针对会计程序本身合法性、正确性的审查功能;具有对机内会计数据文件的一致性、正确性的检查功能;具有验证会计报告的可信程度及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功能;具有审查审计报告、审计文书自动编制整理功能等。

进而解决审计电算化滞后的实际问题,做到审计技术与会计电算化同步。利用计算机快速分类、检索功能、存储能力编制审计程序,可以进行大量的审计比较、抽样及核对工作,收集审计证据,减轻审计人员工作强度;事先用计算机设计测试案例,后用于测试被审单位的会计程序和数据文件,能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员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法规条例、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随时调用,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利用计算机对审计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编制打印各种统计表、审计文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软件既可以加快审计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规范化工作。但我国审计行业的审计软件很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应加大对审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开发或独立开发审计软件。另外,要加强国际交流,引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缩短计算时间。

7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必须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

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7.1对现有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胜任审计工作;

7.2购买必要的审计软件,对复杂的财务软件的审计聘请计算机专家进行辅导;开展审计的正规课程,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

7.3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审计配套课程的教育。

7.4同时适当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审计理论和方法,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8结束语

由上述可见,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化的要求。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新课题和新任务。一方面,逐渐实现审计手段的计算机化,即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所办理业务的审计。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档案、报表、信息处理、预策、决策等工作也逐渐的实现了计算机化。

运用计算机审计能够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时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项目质量;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丰富审计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并日益渗透到各个行业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和专门财务软件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财务分析能力[1]。

一、电算化下财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子财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具有可读性。电子档案易被修改,其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操作流程和系统维护要求引起的归档范围的新特点。档案保存的要求就是要保证可读性,电子财务档案只有在特定的软硬件系统中才能打开,因此软件系统要作为财务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行归档,以保证电子财务档案的完整性。

3、电子档案带来的财务档案利用的新特点。传统的财务档案,由于文件多,报表繁多,在实际处理中分类很细化,查找起来也不方便。而电算化财务档案就不同,它可以把历年的财务数据用数据库进行集中处理,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4、计算机的作业程序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保持会计档案要求范围的新功能,所有的会计业务是由计算机完成,计算机是一个特殊的作业程序文件,计算机的数据结构以及各种代码既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也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条件,而且要确保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维护查询数据[2]。因此,这些计算机信息系统虽然不占活动,又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但没有他们的支持,整个会计过程无法运行,它必须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存。

5、从事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系统的质量安全操作性是会计电算化必须具备的条件,会计电算化要求除了管理人员不仅有专门的经验,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熟悉,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和保养知识,系统的安全性,改善由于网络和计算机本身的原因,对工作中的安全操作与使用作出新的要求。

二、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有缺陷。从实际的工作来看,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电算化财务档案认识不清,很多存有财务数据的介质、光盘都没有及时归位。

2、打印设备比较落后导致档案保存时限达不到要求。由于激光打印机的成本比较高,不少单位仍然使用针式打印机,很多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纸质档案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褪色,无法识别。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对电算化档案进行保管的话,对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小的麻烦。

不难看出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依赖性特别强。因为必须借助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环境才能查看和利用。其次,安全性要求高。由于电子档案容易被人为修改,而且不留痕迹,所以,管理中始终面临着安全问题的挑战。再次,管理难度大。传统档案只是对纸质档案的分类保管,但电子财务档案既要保存纸质档案,还要用“双套”制备份电子文件,这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第四,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特别高。在电算化条件下,一个合格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个懂档案学、会计基本规则、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3]。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和查询依据。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的需要,也是为单位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的需要。因此,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服务。

(一)不断强化与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相关的软硬件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所在。在硬件设施方面,根据实际需要购置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规定标准,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护措施,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并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数据备份。在财务软件方面,在电子文件归档保存后,应用数字水印、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软件技术对电子原件进行保护。其中,数字水印技术使电子文件在利用过程中的版权受到保护;数字签名技术鉴别电子文件是否被非法篡改;数据加密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压缩保护,防止非法拷贝打开。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使用,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兼容性。

(二)全方位做好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相关的信息资料收集工作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独立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损失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4]。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销售公司相关信息。

(三)认真细致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采取“双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应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操作员姓名和存储内容,贴上保护字样,装入包装盒内,注意防潮、防尘、防火,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应安全洁净远离磁场,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导致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同时,一旦电子信息遭到计算机病毒的侵蚀,容易造成资料的丢失或打不开,因此,要不断升级和更新病毒库,提高杀毒软件的清除病毒能力。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是集档案、财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档案管理的水平和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财务部门要补充具有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知识面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不断加强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效绩考核评价规定,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大家学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积极性。

结论

总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单位内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相信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电算化财务档案的管理应该会更为便利。

参考文献:

[1] 马香兰. 论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J]. 中国外资,2013,08:85.

[2] 张伟. 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 黑龙江史志,2013,15:108.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代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对会计科学本身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为管理信息化奠下基础。2、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和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传统的审计方法渐渐无法跟上现代审计的步伐,满足不了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的要求,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发展对传统的手工审计意义十分重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的,这样因手工会计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账几率就会下降很多。但如果出现计算机系统运用程序出错或被人用非法手段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既定的程序以错误的方式处理相关会计事项,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认识和检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让其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审计主要用顺查、逆查或者抽查的方式来完成。审查工作也不过是通过人工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遗漏或者出错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传统的审查方法依然重要,但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同样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既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又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就进行审查,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更迅速、有效的完成各项审查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审计条件下,审计线索很清晰,财务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每一步都有负责人的签字和记录,想要追踪和查询也比较方便。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磁性材料作为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这些磁介质上的会计存储资料也不是肉眼能识别的,它的处理过程都是在文件内部进行的,无法追踪。虽然在有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等仍需打印输出,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打印材料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一致,仍需进一步证实。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技术、审计线索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已经无法适用。因此必须有一套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来与其想对应。然而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工作起步时间短,而经济立法往往要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所以目前的标准和准则还远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因此新的准则和标准制定十分重要,而这些也将构成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电算算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审计对象都比人工会计系统要复杂,审计人员仅仅依靠原来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审计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应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而使审计信息更加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中小粮食企业 问题对策

1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可以简单理解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具体地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通过各种计算机设备代替手工完成,或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算化的含义得到进一步的引伸与发展。它不仅涉及到会计核算,而且涉及到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会计工作。目前粮食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核算的单位是未来的主流管理思想。粮食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除了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只要会计工作人员将原始凭证准确录入系统,马上就可以在账簿和报表中得到反映,从而就及时的提供会计信息。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准确。

2.2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各种会计循环均有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抄写错漏、计算错误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2.3 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念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正在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念创新和观念更新,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由于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提高,使得原来手工情况难以做到的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析预测方法变的容易可操作,比如:以运筹学为代表的各种数学方法包括回归分析、量本利分析、多元方程等都可以在会计管理中得到运用。

3 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现状及问题

3.1 会计电算化在中小粮食企业中使用现状

中小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它不仅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中小粮食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一些粮食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造成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由于粮食企业的地域较偏远分散,受到网络信息等多方面的制约,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中小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2.1 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制约

我国的软件开发公司,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两者在开发模式及使用功能、使用方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很多像这样的会计软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不兼容。以用友软件为例,大部分财务人员都能熟练操作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遇到电脑系统故障,或者安装新的软件,又要对新的会计软件使用进行再次的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操作。那么这种软件不兼容性的结果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粮食企业中的发展。

3.2.2 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严重缺乏

中小粮食企业中有一部分资历丰富的会计人员,但因年龄较大,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他们对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十分生疏,而且不主动学习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对新知识接受程度较慢,短期培训效果不佳;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非常欠缺实际操作经验,而现代会计电算化知识丰富、资历较深的复合型人才又不愿意在中小粮食企业中工作。因此,会使用会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直接影响粮食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

3.2.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之一就是财务数据,它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后盾。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中小粮食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的保密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漏洞往往会成为安全隐患。比如,负责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某些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会计资料出现错误或丢失,甚至由于操作人员通过浏览非法网站,造成企业的信息资源被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4 中小粮食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中小粮食企业应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地内控环境,做到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的原则,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杀毒制度;电子档案的管理等。

4.2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人”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主体,如果“人”在其职而不谋其政,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毫无根据地修改数据信息和软件程序,甚至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取得口令,那么,即使拥有多么精良的会计软件,建立了多么完善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工作还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还应该适当考虑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对于管理者而言,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誉度。

4.3 加强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中对于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正确、有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并最终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第二,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第三,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也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当前中小粮食企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中小粮食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中小粮食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新.中小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M].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112-112.

[2]黄秋涛.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发展[M].集团经济研究.2007(11Z).-69-7.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高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会计电算化简介

会计电算化狭义的讲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代替人来进行计算,记账,输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代替人来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广义来说,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预算科学,会计科学等,可以实现会计人员所实现不了的大型计算任务,并且可以科学准确的进行预测,决策过程。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准确度,减轻从业人员负担和工作强度。是会计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武器。

二、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中的应用

1.会计数据的处理。会计数据处理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础的业务,高校也不例外。高校的会计数据处理主要是数据核算,主要是学生所缴纳的各项费用汇总以及学校各个科室,各个子系统费用的支出统计,并且开具凭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算账,报账,转账等业务。高校会计工作复杂,繁琐,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高校会计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并且规范了高校会计工作。使得数据处理有据可查,并且使数据处理更及时,准确度也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2.建立了高校系统内部的互联。现代高校分支多,结构复杂,校区大,科室之间的联系交流较之前难度大。在此环境影响下,高校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处理难度加大,但是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之后,高校之间个部门与财务的联系方便快捷的多,而且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节省了以前信息交流的多个步骤,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准确度。

3.数据信息的管理。在高校会计工作多元化的今天,高校会计工作收入与支出也越来越多渠道化,数据信息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管理更加完整,把传统的计算转为现在的预算,使高校的财政支配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使得信息的备份,保存,恢复等功能得以实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型人才少。在当代,会计算机软件的人很多,会计专业的人也很多,但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却不多,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专业,不仅要对计算机软件、编程等非常熟悉,也要对会计专业非常熟悉。但是现在高校会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还和以前一样注重数据的计算,而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功能。一旦电脑或系统出现问题,则不会解决,就需要从外面请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修复。而专业软件设计人员又对财务方面内容不熟悉,这就导致修复工作不方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以及数据安全性。

2.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功能。在高校财务体系中,即便是应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从业人员也只是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日常的数据处理,输入输出功能,而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功能,譬如说管理功能、预算功能,实际上只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来代替了以前的手工计算,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只是局限于简单的数据处理,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可以说是“大材小用”。

3.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虽然高校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高校内的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得安全隐患。在信息经济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旦系统被非法破坏或者信息的人为流传则会导致很大的隐患,严重威胁了系统的安全性。给高校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四、解决措施

1.转变思想,增加从业人员业务深度。高校必须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应用中的重视程度,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校会计综合人才,不仅对财务工作熟悉也要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熟悉。定期组织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水平。不仅如此,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以及控制风险的风险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都高的高校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

2.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从“一元”到“多元”。应该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强大功能,使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发挥强大的功能。加快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应用中的转型。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预测功能,完善功能。选择满足高校实际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高校财务工作更加快捷有效。满足高校发展要求。

3.改善外部环境,完善内部体制。首先,应该配置强大的电脑硬件和高效大容量的储备设备,保证服务器的安全,避免因为环境或其他外部条件造成的数据缺失。其次,注重软件的选择和应用,应该选用正版软件并且做好电脑的杀毒,防止恶意破坏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导致数据的遗失或破坏。

在保证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应该完善管理体制,避免人为原因的泄露或是失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安全性。高校应该出台合理全面的管理制度,譬如说人员工作分配,避免工作扎堆或是工作盲点的出现。可以设置密码解锁等安全机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完善。

五、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隐患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随着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会向网络化发展。面对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形势以及应用形势,我们必须正视现有问题,然后尽全力解决现有问题,使会计电算化在高校的发展中越来越完美,起到应起的作用,为高校发展提供财务管理保障。使会计电算化在高校的应用与发展更加全面、健康、快速。

参考文献:

[1]刘敏.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1(09).

相关期刊更多

前沿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人文地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