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习模式,该种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良好的优势.但是,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究如何利用探究性学习来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在已经知识基础上进行同化、探究和组合,从而获取到新的能力与态度,提升自己的创新性素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即素质教育,关键就是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模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获取方式,让我们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涉猎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与书刊来收集相关的知识,进行筛选,实施社会调研,利用针对性的研究方法来得出结论,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开放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这无疑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日常生活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究性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我们需要探究的主题多为自己确定,学习方式是主动的,积极的,一般不需要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只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在提出探究性主题之后,可以在相应的情境与背景下进行学习,由我们自主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归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生活、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强调关注现实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既能够让自己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在日常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依然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阵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要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而言,求知欲望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主要动力,如果我们对一项事物产生求知欲,这种欲望就会支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探索问题,找寻到问题的答案.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主动的进行讨论,与其他的同学一起来分析问题,让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帮助自己走出思维上的分水岭.实际上,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和定理本身就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材料,如对数的性质、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抛物线方程等等,这都可以让我们利用其进行探究. 

(二)利用数学开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放性题目是高中数学中的新题型,与传统封闭性题型不同,开放性题目更加注重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强调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开放性题目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给我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问题,如这个问题:“在一块正方形草地上,想要开辟中一个花坛,花坛面积为正方形草地的一半,那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这道问题是典型的几何图形问题,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们就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行探究,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生活实践来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注重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源自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以下的问题均可作为数学研究性问题来进行讨论,如购房贷款决策问题、商品营销策略问题、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和拍照取景角最大问题等.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新事物,还处于初创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学生必须深刻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真正确立以自己发展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陈旧的传统学习观念,逐步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高桂清.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案例[J].新课程(中学版).2008(04).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如潮水般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②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③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1.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在课堂上,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其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借助于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知识渴望就显得极为重要。以往的学习生活,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学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定势,并束缚了学生和教师,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其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1.2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教师──学生的单向型”,即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和操练获取知识;有“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即教师传授、提问、答疑,学生讨论、练习、质疑来获取知识;还有研究型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增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观察、操作、调查设计、探究、课外实践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无疑为生物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精心组织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给他们以观察、思维、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创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促使学生在活泼愉快中养成主动探究生物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探究未知、提高素质。

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取决于他对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一个人如果缺乏进取态度和探究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就得不到发挥,也谈不上素质的提高;反之,如果有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满腔的钻研热情,那么,能力将会很快提高,知识将会迅速拓宽和深化,素质就会不断提高。所以,一个人探究的心理态势,对于探索未知世界,发展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性、综合性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在学农学生到柑桔果实保鲜场参观学习,经过他们的观察、询问、分析、讨论,并在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就会学到柑桔果实保鲜的操作过程及生物学原理等课本中没有介绍的实用知识:柑桔果实→保鲜药剂处理以增强抗病力→装入保鲜袋以减少水分散失→达到柑桔果实保鲜目的。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素质。参与探究性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2.生物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1 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大大增加背景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决策性等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可为:教师提供一部分现成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必须通过其研究活动从各种途径中去获取知识的全部,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拓展。这一教学过程并不像传统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程序那样,由教师讲述各种知识,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要领和方法,把实际的观察经验和技能转化为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想,了解学习的规则和方法,充分注重知识或规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注重分析、运用、讨论、对比和优化。课程中也可包含进一步的拓展研究活动,或研究活动后的思考等环节。其实,研究性学习与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是一致的。学生按照这一教学程序进行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科研过程。学生的研究活动为开放式的,在其活动中不仅能体现出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发展等教学要求,也能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和创新培养的新要求。

转贴于

初中学生由于缺乏实验的实际操作经验,往往表现出只会跟着老师做实验,实验中的自主性很差,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然而,现在的情况确有所不同。由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进行一些实验,实践中遇到了困难,便会充分认识到课本实验的重要性,从而使课堂上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中学生实验的效果更好了。而教师应及时肯定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推理判断的正确性,表扬他们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2 生物教学中选题的建议。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人体的营养》:饮用水与健康

《生物圈中的人》: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比较研究;双胞胎研究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父母设计一份食谱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传染病及其预防》:有关“艾滋病”常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转基因技术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动物生命,让地球自由呼吸

2.3 研究课题的实施

2.3.1 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②调查阶段;③初步交流。

(3)表达和交流阶段。

2.3.2 案例分析。

例l:走入社会,调查研究,学会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地球上生物特别是针对濒临绝种的动物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教材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思考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的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察,筛选所得的资料,研讨解决问题。我们充分运用我校网络教学环境资源的优势,设计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研究性学习,组织课题组,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计划。

课题:尊重动物生命,让地球自由呼吸

目的:了解贵阳市动物保护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环保意识。

建议:

(1)对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站、贵州省珍贵动物救护中心的参观和访问,让学生们了解贵阳市动物保护的基本情况。

(2)设计问卷调查、统计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内涵丰富的个性,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安排,培养学生挖掘潜力、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形式,自己分配活动的任务,有设计师,信息技术专家,中心发言人,小作家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到贵州省珍贵动物救护中心参观,到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采访。此外还对贵阳市部分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行为和法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说明近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存在哪些问题,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学习报告。

通过课外收集资料,课内设计交流,学生们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多数同学学会在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资料;学会利用电脑创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并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电子档案袋;学会文字的输入和输出;学会网上发送e-mail。运用ppt,网页制作将成果展示出较为清晰的效果。

整个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写了不少的论文。有关本次学习的派生物:幻灯片、绘画作品、学生制作网页、歌曲、英语诗歌,并且还以课题为主题制作了展板。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在报告中指出: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人们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上态度是积极的,一部分人还能主动参加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如主动护理受伤的野生动物等),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也已列入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日程上,且参加人数、活动规模逐年增多、增大,说明保护法实施以来,宣传是有效的,达到了宣传目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方面。比如,对动物保护法规宣传的力度不够,以致大多数人对法规的认识还处在比较肤浅的阶段;在花鸟市场,贩卖野生动物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城郊偏远地区,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事件频繁发生;相当一部分农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淡漠。这些问题都需要尽早地解决。

同学们还建议:有关宣传部门(报纸、电台、教育机构)应加强法规方面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其内容,特别是注意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使人们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自觉的参与。并且注意宣传面要广,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而人们的文化素质又比较差的偏远地区更要加强。要使人们像遵守交通法规一样,自觉遵守保护法规。对花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应由执法部门(如工商部门)出面干预,并建立一支监督队伍,以防止随意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对一些与经营动物有关的商店(如工艺品、餐饮、裘皮服装、集贸市场……)要明文规定不准销售和倒卖被保护的野生动物。

转贴于

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体现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极其生动地展示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我们以此分析说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可以通过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得以更好的培养。就课本上知识而言,同学们可以学习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几个知识点,但通过研究性学习还学会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分析和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学会了主动地去学习。

例2:研究学习、进行实验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时,同学们对植物组织的培养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自己亲自去体验、去研究以解开心中的疑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方案,并且还在师大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几个月的实验。

课题:植物细胞克隆初探

实验原理:“克隆”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对植物来说同样适用。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把外植体接种培养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经脱分化和分化,产生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目的要求: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学会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知识和理论。学生能学会植物组织培养中溶液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接种的操作、以及无菌操作台和光电培养箱的使用。

实验器材

(1)仪器:超净工作台、移液枪、高压灭菌锅、紫外灯、酒精灯、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镊子、温度计、湿度计、旋转摇床、显微镜、天平、电炉等。

(2)器皿:量筒、培养皿、玻璃棒、烧杯、三角瓶、广口瓶等。

(3)药品:ms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琼脂、蔗糖)

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奈乙酸)和6-ba(6苄基腺嘌呤)、ph试纸。

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同学们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后,得到了以下几种以ms为主的培养基的配方

①ms+naa0.2 mg/l+6-ba 2 mg/l (诱导愈伤组织)

②1/2ms+naal mg/l+6-ba10 mg/l (诱导生芽)

③ms+ba0.3 mg/l+naa0.04 mg/l (芽增殖)

④ms(无激素)+0.02%活性炭 (诱导生根)

⑤ms+naa0.2 mg/l+6-ba2 mg/l+无琼脂(悬浮培养)

(2)接种室与接种箱的灭菌。

紫外光照射:实验室使用30瓦紫外光灯,距桌面约l米,工作前清洗桌面,照射20~30 min即可保持无菌状态。使用紫外灯灭菌,一定要在工作开始前关闭,以免损伤皮肤及粘膜。

(3)操作者的消毒 接种前,操作者要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4)外植体的消毒 在市场上买一些生长良好的非洲菊,去除萼片、管状花和舌状花,留花托,将花托切成o.3~0.5 cm的小块置于烧杯中。 ①用自来水冲洗已选好的非洲菊外植体20~30 min。 ②用浓度为80%的乙醇清洗非洲菊外植体30 s,再用0.1%的氯化汞清洗lo~15 min。 ③用无菌水冲洗2~4次再置于培养皿中。 ④打开红外线灯照射半小时。

(5)接种、诱导愈伤组织 ①接种外植体于ms+naao.2 mg/l+6-ba 2 mg/l培养基上,培养2~3周,培养条件:光照1 400~1 600lx(勒克斯)、12小时/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80%以上。

②继代培养①中的无菌外植体于ms+naa0.2 mg/l+6-ba2 mg/l培养基上,培养2~3周,直到外植体上长出肥厚的瘤状组织(愈伤组织)。这时,再继代培养愈伤组织l周。

(6)悬浮培养。

将已培养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装有不含琼脂的ms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摇床上摇动1周(125转/分、20 ℃、lo h/d)。一周后在一种特殊的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单细胞或细胞团的生长和分散情况。然后选择其生长良好的细胞或细胞团接种到ms+naa0.2 mg/l+6-ba2 mg/l培养基中,使其大量增殖并继代培养后再诱导愈伤组织2~4周。

(7)根和芽的诱导。

调整ms培养基为1/2ms+naa1 mg/l+6-ba10 mg/l,对所选取的愈伤组织进行恒温培养12 h/d,在大量增殖后可诱导其出芽,然后转入ms+ba0.3 mg/l+naa0.04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4周,待芽增殖后转入ms(无激素)+0.02%活性炭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8)炼苗 在芽和根长出至3~4 cm左右,打开培养瓶瓶盖,让非洲菊幼苗和少量细菌接触,同时适应外界环境。炼苗时在瓶中加少量水以防止生霉。(约l周)

(9)移栽。

把非洲菊幼苗移栽到苗圃中一段时间,注意栽培管理,初期要用ms营养液浇苗,加强幼苗的适应和过渡,后期要注意减少水分散失。

结果分析:在实验初期,由于同学们的实验技能都比较差,所以失误较大,死亡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实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查阅了许多资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加入一些活性炭控制了褐变。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同学们的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死亡率降低,这为以后的实验积累了不少经验。菌类污染是培养过程中常见的而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植物材料大部分取自室外,常带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进入培养基,就会迅速生长,导致培养失败。所以,我们选用了常见的0.1%氯化汞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并严格把握消毒时间,规范无菌操作,不但减少了对外植体的伤害,同时又彻底的杀死了微生物。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我们适当增加了接种数和增殖量,以增加成活机率。

转贴于

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会了一些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知道了细胞全能性的存在,同时,深刻意识到克隆植物细胞是一项非常精细的生物工程,必须要虚心、细心,不能有一点儿马虎。通过实践,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一些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研究精神,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工作能力。

3.效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3.1 效果分析

3.1.1 全体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讨论,生物小组事先实验,学有余地的同学先行一步动手动脑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同学们活动的热情和创新求异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拼剪贴图过程中同学们的参与率达到了100%。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实现整体推进全面达标的教育目标。

3.1.2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验证假设,体验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 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调查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充分的表现拓展空间,学生100%参与教学活动,95%的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性。

3.2 课后反思

3.2.1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与学也产生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必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进行适度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以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社会中选择具有研究性的课题,在对选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⒈具有开放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较传统的数学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给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在开阔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⒉具有探究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究,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启发学生数学的探究性思维。

⒊具有实践性

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利用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方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⒈要确定适当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可以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需要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地选择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课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的课题才能激起学生的研究欲望。对于一些超出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以外的,或者对于研究条件、操作要求高的课题,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题的选择一旦过难或者要求过高,不但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才会去思考、探究,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⒊吸引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上数学课时,教师就要首先吸引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用学生能够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教授《数轴》这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一个课堂小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例如,第一排的同学说出相应的正数、0、负数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课堂中兴致高昂地玩着游戏,课堂氛围极为活跃。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老师将第3个同学规定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因为原点的位置改变了,那么同学们之前的编号都会随着改变,但是由于同学们之前没有涉及到数轴的相关概念,因此他们对重新编号的问题会产生困惑,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出了今天教学的内容――数轴。

这种课堂小游戏的创设,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数学,在“乐”中思索问题,在吸引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数学理解力和感悟力,这才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SSS)之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加深对判定的理解和运用: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上没有量角器,只有一把刻度尺,你们如何为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位学生发一张如“人字梁”的纸片,让学生齐动手操作。)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是这样操作的: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BE=CG;②在BC上取BD=CF;③量出DE的长a米,FG的长b米。如果a=b,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教师接着提问学生:你们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动脑,借助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增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决心,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群体,其行为逐步趋向了多元化。在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专注,过度依赖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玩手机的行为不胜枚举。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文章围绕学习行为理论相关内容展开,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学习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大众化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素质并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受到社会行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功利化的社会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外界的侵扰,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都发生了变化,其不再囿于学习的纯粹性,学习成为了其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和跳板,学习行为逐步失范,并产生了其他很多不良的行为。为了改变现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十分必要。

一、学习行为理论分析

学习理论最早是被用在社会行为研究中的,其代表人物是阿尔伯特.班德拉,其后,桑代克对之前的学习效果定律进行和改造并提出了学习动机力理论。在桑代克看来,所有的行为方向都是由习惯决定的,个体行为的能量供应者是驱动力,是动机。在对学生的注意问题、学习行为、认知能力以及家庭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后,杜勃鲁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较大,其直接决定学习成绩。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应答和操作两种,所有的行为都是人自发产生的,而操作化因为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在加涅看来,学习行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行为,其包含了众多内容,具有不同的层次,存在级别上的划分,个体的学习行为与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以及反馈等阶段的联系紧密,并且各阶段的学习都会受到内外事物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学习动机、课堂注意力、学习态度、偏科现象等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其学习行为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缺少理想追求,对专业的认知不到位,知识体系不健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不当,学习动机不强烈。在课堂学习上,由于过重的负担使得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呈现出不端正性,积极性缺乏,被动式学习问题突出。当前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这些学习行为现象,都表明其学习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缺乏导师的正确指引,以至于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学习行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学习动机、课堂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生身份、所学专业认知、兴趣爱好、偏科程度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欲望缺乏。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或者是获取学校的奖学金。很少有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是为了兴趣而学习,学习动机没能够在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二)课堂注意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程度较低,一心两用或多用现象普遍,携带疑问听讲的学生极少,部分学生只听重点和要点,自己玩手机不听课的学生也存在。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性缺乏,课堂笔记记录不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使用电子网络资源自行探究解决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三)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学习态度既包括对肯定行为的坚持,也包括对否定行为的准备状态。据有关调查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都比较正确,放弃学习的想法较少,态度基本上比较端正。然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部分大学生会出现旷课、逃课行为,在课堂上玩手机或看小说,课后复习次数减少,课后自觉学习行为减少,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现象都越发普遍,其学习态度越发不端正。学习散漫现象在大学并不少见,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相对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也不清晰。

(四)学习策略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含义和特点,学习技能、自我管理活动、复杂计划等都是学习策略的具体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很少自己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或者是制定了计划之后很难坚持到底,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学生占据较大比重。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也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而是会求助同学或不了了之。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相对不足,对现代化学习工具的利用不充分,学习策略缺乏计划性和自主性。

(五)学生身份问题

学生身份只有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者等四种,而不同身份的学生,其在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不同。拥有党员和学生干部身份的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其学习行为表现都比较好。普通学生也能够遵循管理要求,但在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学习困难者的学习行为令人堪忧,这类学生心中有很大的不满意感,对他人、对学校、对专业都有很多的抱怨。

(六)所学专业认知和兴趣爱好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迷茫,对自己的专业和自身的认知都比较缺乏,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时没有自主选择权。在选择专业之前根本不了解此专业的特点,当了解专业之后会彻底失去兴趣,对本专业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以及课时的安排都非常不满,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趋向失范状态。兴趣是个体的心理倾向,爱好能够转化为个体行为,在这两者的影响下,个体会深化对自我和对其他事物的认知,并据此发展自己在某方面的潜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了认同的心理倾向后,并产生了系列积极行为,那么他将会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比如喜欢舞蹈和歌唱的学生会更多的选择艺术专业,会在爱好的驱使下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七)偏科问题

大学学习会涉及到很多的文化课程,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会在某一科的方面表现极好,在某一科方面的成绩极差,其他的学科则表现一般,中学的偏科问题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偏科问题严重。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看,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与其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关系,个体的7种智力在综合中突出了个体智力特点的不同。在空间、数理、语言、节奏、交流、自省以及动觉等智力的影响下,大学生就呈现出了偏科现象。再加上教师的影响,学生的偏科程度日益深化。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之所以还存在如此多问题,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等方面的原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投入和学习输出之间处在不一致性,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一般,家庭给予大学生的影响较大,由于关心不够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出现偏差。高校的教育态度、教育制度、校园学习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主导客观因素,部分教师的行为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直接影响。比如,少数教师普通话不好,常常用方言讲课,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语,久而久之,便会放弃此学科的学习。

(二)主观因素

从学生个体来看,大学生在课堂注意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学习内容比较难时,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大学生对学习和自我的调节能力、舒缓压力的能力以及学习时间占比都不高,较弱的学习动机使得其学习行为不正确。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动性和自觉性,而当前的大学生由于其他方面的压力在学习态度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其学习行为发生了极大偏差。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偏科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还有所缺陷,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行为有待优化。

四、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要想改变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就必须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高校要强化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章程制度建设一支能力强素养高的辅导员队伍,发挥其大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观,端正学习目的。为了完全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高校要加大对其的领导力度,对辅导员队伍给予足够的物质效益和情感关怀,同时提高其待遇标准和录用标准,提升其稳定性。再者,高校要通过综合运用管理、文化、活动以及大众传播等媒介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行为的管理避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为了规范大学生的学习思想,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强化其积极的学习行为。高校该可以在各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化学习,开展包含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在内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悟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其优化学习行为。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为了端正其学习行为,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观念。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由于发挥失常而被迫进入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这类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不加以指引,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为了优化大学生的学习行为,高校便需要引导学生树立适宜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其脚踏实地,放下浮躁,锻炼学生的学习精神,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树立信心,收获喜悦。在高校教育中,要注意将教育引导与自我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学校的校训和精神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其成长成才。

(三)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与大学生学习行为直接相关的是教学,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高校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强化专业教学,健全高校的教学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学习行为较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惩处,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高校也可以让参与学校的监督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行为的自律性,克服其行为短板。其次,高校还要健全相关制度,增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并为其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了改变学生之前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时刻鸣响学习的警钟,强化对学生的交流和了解,帮助其优化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还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对于其提出的比较新颖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对其进行指引,帮助学生深化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思想,进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

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高校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自信心建设并为其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在交流过程中给予其成长指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五、结语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既为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知识的平台,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观念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优化其学习行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重视教学设计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力度。

参考文献:

[1]代相龙.翻转课堂中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一、引言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说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取向特点。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2份,其中男生120份,女生102份,三、四、五年级平均各74份,。目的在于提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需求的总体概况,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2.音乐风格的兴趣;

3.乐器种类的兴趣;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5.课堂活动的兴趣;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三)男女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由表1(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者占62%,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1%;比较喜欢音乐者占23%,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8%;一般喜欢音乐者占1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3%;不喜欢音乐者占0%。由表2(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者占62%,其中女生占45%,男生占17%;比较喜欢音乐课者占23%,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20%;一般喜欢音乐课者占15%,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2%;不喜欢音乐课者占0%。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三年级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与对音乐课的热爱程度基本吻合,并且男女比例也非常接近。非常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占有绝对优势,为音乐课的进行及音乐课堂效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表1(2)、表2(2)显示,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喜爱程度的表达开始由“非常喜欢”倾向于“比较喜欢”,并且出现不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喜好、教师个人素质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音乐素质等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课都是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兴趣也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由表3(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者仅占16%,其中男女各占8%;喜爱西洋古典音乐者位居第二,占24%,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7%;喜爱流行音乐者位居首位,占39%,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4%;喜爱儿童音乐者占17%,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其它音乐类别占4%,其中男生占4%。

由此得知,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西洋古典音乐。这与流行音乐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广泛传播性及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密不可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恐怕是流行音乐。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的学生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习了西洋乐器特长,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喜爱古典音乐的高雅风格,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热衷西洋乐器的华贵外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族音乐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思想中往往比较模糊,并且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往往不具有一定娱乐性,而是以教化、祭祀等此类功能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与大众的审美眼光不一定契合,与大众距离太远,所以造成学生甚至大多数人们不关注本土音乐。

由表3(2)可以看出,随着年级递增,喜爱儿童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减,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增,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生开始上扬,甚至超过了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由此可见,伴随着身心逐渐成熟及良好教育的熏陶,学生们开始关注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不仅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更取决于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政治肯定力度经济投入力度、社会宣传力度等等各个方面。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广泛探讨交流。

2.音乐风格的兴趣

由表4(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喜爱轻快活泼风格的音乐,占总体4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其次,喜爱华丽抒情风,占24%。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7%;喜爱忧伤感人风的学生占17%,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2%;喜爱庄严威武风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普遍喜爱轻快活泼的音乐是健康向上的表现。在“庄严威武”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几乎为男生;在“华丽抒情”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多为女生,这正好符合男女生身心发展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忧伤感人”一栏的学生始终占据不可忽视的比例,此类学生一般比较感性或者内向,性格较为敏感,但是感悟力较强。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此类学生的才能还可以得到良好发挥。

由表4(2)可以看出,这种比例并未随着年级增长而发生很大波动,说明这是小学生音乐风格取向的共同特征。

3.乐器种类的兴趣

由表5(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推崇的是西洋乐器,占总体52%,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31%;其次为中国乐器,占21%,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5%;打击乐器占14%,其中男生占14%;其他乐器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小学生喜爱西洋乐器与喜爱西洋音乐的原因直接相呼应,在“西化”的社会中,大众盲目的跟随西方潮流,其中儿童不可避免的卷入崇洋的风气。喜爱中国乐器的学生不足喜爱西洋乐器学生的一半,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全部是男生,也许他们热爱打击乐强烈的律动,也许他们热爱“玩”打击乐时的酷,或者其他原因。选择其他乐器的同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喜爱的乐器属于哪类乐器。比如,管乐、吉他等等;另一类学生则并未说明具体乐器。所以,音乐的基础教育绝不可以松懈,不然,可能会制造出大笑话!

由表2(2)可以看出,各类乐器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有微微浮动。即西洋乐器比例有所下降,中国乐器比例有所上扬,打击乐器比例也有所上升,并且有女生选择了打击乐器。选择其他乐器种类的学生明显下降。可见,学生对乐器的认识有所加深。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由表6(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途径主要以看电视、欣赏音乐会居多。通过电视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2%,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8%;通过欣赏音乐会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其他主要指MP3、MP4及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这几类,占1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7%;通过网络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9%;通过广播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7%。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30%的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会来艺术熏陶,其中,有些学生并未学习音乐特长,这主要来源于三大要素:第一,音乐厅的物质基础;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家长的培养意识。这是大城市独具的优势,也是美育实施较为顺利的区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表6(2)可以看出,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发生了很大转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通过网络接触音乐;随着课业的繁忙,看电视的机会可能会减少;欣赏音乐会的机会也减少很多。网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欣赏音乐会的现场体验被虚拟的网络代替了。

5.课堂活动的兴趣

由表7(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学唱歌曲,占32%,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4%;其次为聆听音乐,占2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7%;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占16%,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9%;选择其他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9%。由表8(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学习音乐时更多认为音乐动听、好玩。认为音乐动听的学生占48%,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5%;认为音乐好玩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0%;认为音乐易学的学生仅占12%,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其它主要指:有挑战性、很难、希望早点下课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音乐时只要认为它是有趣好玩的、美妙动听的,就会促进学生吸收音乐。学生喜爱美妙的音乐,自然产生学唱的冲动,所以他们最喜爱学唱歌曲、聆听音乐,次而才是接受理性的音乐知识等。但是,由表七(2)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更喜欢被动的聆听音乐,经过了四年级充分的唱歌活动,到五年级时就没之前喜爱唱歌了。认为学习音乐容易的学生始终占据少数,由于各种各样诸如音准、识谱、表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多数认为音乐“好听而不好学”。音乐教育家李丹娜老师在一次讲座上发言:“拿‘音准’来拦截孩子们迈进音乐大门,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们把音乐殿堂的门槛开设的太高了?要知道,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唱不准音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师和孩子们从黑板板凳上解放出来!”当然,凭现实音乐教学条件我们无法达到太理想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一种思想理念,引入一种降低门槛的思维。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很快融入音乐、读懂音乐,掌握一种能力,培育一种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也应该是我们可以达到的。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由表9(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满意程度非常高,非常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67%,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6%;比较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25%,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7%;一般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8%,其中男生占8%;不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0%。由表10(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教师最大的优点是能歌善舞,占45%,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6%;选择“美丽善良”的位居其次,占26%,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1%;选择“知识丰富”的占23%,,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4%;选择“其他”的占6%,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音乐教师的最大优点是带有很大可变性的,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而异。但是一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一定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负责”,“能以身作则”;第二,“喜欢学生、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第三,“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业务过硬”,“视野广阔,音乐知识面要宽”;第四,“教学方法灵活”,“教法上要有独到之处”;第五,“性格热情、开朗、活泼、有朝气、有主见”,“动作大方自然,说话风趣、幽默”,“上课时最好面带笑容,不要遇到什么事就生气”。优秀的音乐教师在于不断努力上进,为学生树好榜样,相信会令多数学生信服。如果说学生配合是使得音乐课顺利进行的“群众基础”,那么,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是音乐课锦上添花的“领导机制”。

三、结语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很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从情感上看,他们经常处于比较平静、持久和愉快的状态。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有所提高,对人、对事的评价能力也在逐步增长。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展,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增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利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善于调动学生好奇心,以此为引入点,开展良好的音乐教学工作。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不断变换教学内容及其展现形式,才能够不断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新鲜感,不仅保持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使其身心充分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同时,发挥自身音乐能力,并且了解学习其他同学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的交流目的,更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灵活把握学生发育特点,做到“量力而行”。教师作为音乐课的引领者,应该善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源源不断。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现代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状况,只有善于了解“民情”,才能更好的为小学生服务,才能达到预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在这样不断地积累和交流过程中,相信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会做得更好。

附录1:音乐学习调查问卷(学生卷)

关于“音乐学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以下的问题是为了解您对音乐的兴趣及其学习的过程而设定的问卷,请认真填写,谢谢!

学校及班级:

性别:①男②女

年龄:岁

个人专栏:

1.你喜欢音乐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2.你更喜欢哪类音乐?

①中国民族音乐 ②西洋古典音乐 ③流行歌曲 ④儿童歌曲 ⑤其它

3.你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①庄严、威武②轻快、活泼③华丽、抒情④忧伤、感人

4.你最喜欢哪类乐器?

①中国乐器②西洋乐器③打击乐器④其它

5.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的途径主要是:

①网络②广播③电视④音乐会⑤其它

6.课外学习了哪些音乐特长?

①西洋乐器②中国乐器③声乐④无 ⑤其它

音乐课堂:

1.你喜欢上音乐课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喜欢④不喜欢

因为:

2.你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什么?

①学唱歌曲 ②聆听音乐 ③创编表演 ④学习音乐知识 ⑤其它

3.音乐课堂气氛是:

①快乐轻松②严肃安静③热闹沸腾④紧张压抑

4.学习音乐的困难是:

①识谱②表演③节奏协调④旋律音准⑤其它

5.你认识以下那种乐谱?

①五线谱②简谱③五线谱和简谱④无

6.你是怎样学会一首歌曲的?

①反复跟老师唱歌 ②平常多听多积累 ③找歌词和旋律特点 ④跟着感觉走

7.你希望音乐课上能多学一些:

①音乐知识,比如音乐故事②表演创造③演唱、演奏④其它

8.你在学习音乐时有什么想法?

①好听②好学③好玩④其它

9.你喜欢现在的音乐老师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10.音乐老师最大的优点是:

①能歌善舞②知识丰富③美丽善良④其它

11.学习音乐的好处是:

①更加快乐②获得知识③提高审美能力④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12.请谈谈你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建议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