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综述及特点

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综述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确立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此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成为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任务。

2.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

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

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在教学建议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二、小学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1. 更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试验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很重视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场所、语境、情景中开口说英语的习惯,以及对别人说英语做出反应的习惯。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注意、积极思维、系统联想、新奇想象和连锁反应的习惯。

2. 注重贴近日常生活

如:要求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father,mother,teacher,doctor 等)、问候语(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和告别语(Good bye/ Good night 等),知道主要的文娱(concert,movies等)和体育活动(the Olympic Games,base-ball等),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steak,hamburger,sandwich,French fries等)和饮料的名称(coffee,brandy,whisky等),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USA 的首都 Washington、UK的首都London等)和国旗(USA 的“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UK的“米字旗”the Union Flag)。

3. 教材插图作了全新设计

插图形象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逼真且生动活泼,十分适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有效使用新教材的插图有利于英语教师开展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水平采取的策略

1. 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教授《小学英语》3A Unit 5 Part A 对话中的句型“How are you”时,教师可播放flash呈现对话内容。一只飞翔的小鸟问候树上的猴子:How are you?猴子快乐地回答:Fine,thank you!小鸟继续飞,问候遇到的一只行动迟缓的小狗:How are you?小狗皱着眉,一边咳嗽一边摇着头说:Not so good.

2.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在语音、书写及日常交际用语运用的情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英语校园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定期播放英语节目,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唱歌、讲故事、朗诵、演讲、表演童话剧、英语角、英语手抄报、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营造英语氛围。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0 引言

“有效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无论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最终体现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因此,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哪些是体育教学有效性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和标准又是怎样,都是如今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湖北省普通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1 制订教学目标还不够明晰,有效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认定目标,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把握还不够的情况,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够明晰,甚至还普遍出现过大、过空、过高的情况。

1.2 教学操作方法传统,死板,不适应时展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单调,一个老师在教学中,不管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也不管是什么内容,课堂模式都是一个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疲劳心态,不容易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材内容缺乏性、健身性、实效性和时代性,缺乏体育卫生、养生理论方面的内容,从而影响了高中生追求健康、求新的渴望以及对体育文化意识的教育。

1.3 单纯的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技能培训和“达标”训练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体育技能,锻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其终身锻炼意识。但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老师只注重体能锻炼和培训,为了完成体育课的达标任务,艰苦而枯燥的训练让学生没有兴趣,有些体育教师尽管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疲惫,往往收到的教学成效却甚微。

1.4 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不齐全,不正规

学校体育场地是体育教学的载体,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高级中学都存在体育场地设备不齐全,摆放位置不佳,场地器材设置单一,未能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很少有学校设置发展学生攀爬素质的场地和器材。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组织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形成良好氛围。

2 影响湖北省普通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2.1 教师

体育教师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师有持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观念;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学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2 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可教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影响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为学生的学习效能是通过学习使自身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提高技能,形成健身健心观念,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协调发展。

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的选择与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并能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相适应,才能发挥课程的效能。因而,课程不仅是教学活动目的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能。

2.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二是,场地器材。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高尚人格,信仰,责任感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另外就是体育课堂的物资环境及体育场馆和器材,拥有较齐全,充沛,布置合理的场地和器材非常有利于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

3 提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和标准

3.1 教学目标设置要有效

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优秀的教学目标要有高价值,设立合理并伴有高值期望,指教师应在上课之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达到最佳的状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有学生参与制定,所设置目标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表达形式容易被学生接受,评价方法可行。能够很好反映学生建立合性性和学习类型型习的类型体育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反映学习的几种类型教学。

3.2 教学内容选择要有效

教学内容选择是在教学目标设置基础之上的,教师不仅要从自身考虑,最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态度有所了解,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水平和准备情况缺乏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必然是盲目和无效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所增加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3.3 教学环境选择要有效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标准是: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同学问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师的仪表、气质、风度及口令、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关心和要求等,对教学的组织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学场地齐全,设置合理,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

3.4 教师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的教学思路、谋略或智慧将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得更愉快、更有效就需教师在教学中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应力求精炼和优美;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讲究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练习形式应灵活多变,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今后学习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3.5 教学管理要有效

课堂管理或管理课堂指为顺利开展课堂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过程。通过教师对课堂常规要求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根据教学情境变化,调整课堂管理措施及手段,适时解决新问题,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从而使教学活动长期处于一种良好心理环境之中,由此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常规”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并良好地执行,保证了课堂秩序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

3.6 教学评价要有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要重视个体性的评价。在体育成绩评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 结语

教学的真正效果是显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的,教师教学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来评定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说前面几条是看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那么学生最后学习的结果有效性是体育课堂有效性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课堂有效性最直接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晓婷.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J].渤海大学学报,2009(02):140-143.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件事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在锻炼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要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快乐,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对于体育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相应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并且能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例如,在体育课上学习仰卧起坐的基本要领时,有的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甚至于有损身体健康,这时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在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时,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体育教学的场所虽然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户外场所教学为主,但教学中的主要关系仍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这时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其树立体育运动的自信心。这样,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高效的体育锻炼。

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依据,但是仅根据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较为单一,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教学内容的丰富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当下学生更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展开教学。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交流或者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骑单车、打排球等,这时老师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1.合作学习教学法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克服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游戏教学法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选择不同的游戏,同时游戏的难度和强度都要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更好的运动状态。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锻炼,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跑步,学生会感到枯燥,这时老师就可以在田径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进行追逐游戏来完成田径锻炼,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田径兴趣,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

五、全面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面客观的评价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所以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要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对他们习惯、品质、态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牟兆新(1955- ),男,河北吴桥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陈树君(1963- ),男,河北沧县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药物学;李怀珍(1963- ),女,河北盐山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北 沧州 061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54-02

课程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检验课程改革程度的标尺,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置换和形式转化,更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承载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因此,进行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规范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推进医学类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它是规定教学内容、体现课程设计思路、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而制定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编写教材或讲义、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完成专业设置课程的学习任务,成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课程标准是从课程开发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其内涵主要包括:(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要求;(2)根据学情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客观描述;(3)作为课程管理、教学评估、学习结果考核的依据,不但面向教师,还要面向学生。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1.理论依据不同。教学大纲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理论指导下,以传统的学科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传统教育学“教材、教师、课堂”教学理论的产物。而课程标准是以美国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和发现式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教学大纲主要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课程标准既规范教师怎样教,又建议学生怎样学,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

2.设计理念不同。教学大纲是以学科教学为前提,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学科结构的完整性,为突出学科的知识结构而制定的基本纲领。课程标准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课程标准是由学校教师与行业一线人员共同完成的,体现了职业岗位(群)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实施过程不同。教学大纲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作了详细规定,甚至于该部分知识的教法及教学进度,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纲领”。课程标准只规定该课程要达到的标准,只是对教学结果的描述,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及活动场所,设计教学过程,调整教学进度,甚至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确定考核方式,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使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4.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大纲是约定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内容的文件,面向对象是任课教师;课程标准面向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既明确了教师怎样教,又通过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明确了学生怎样学,教学相长。

5.编制体例不同。教学大纲一般按两学时为一单元、理论与实践分别进行编制,课程标准按完成某一个项目或真实的工作任务打破单元概念、教学做一体化进行编制。

三、制定课程标准需把握的原则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标准应真正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五性”,即:(1)职业性。制定课程标准,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充分体现该课程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作用。(2)发展性。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选取课程内容,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3)先进性。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充分体现职业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及教改成果,实现由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转移,将高职教育先进理念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做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的同步创新。(4)科学性。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选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融“教、学、做”为一体。(5)合理性。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先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并充分考虑教学资源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监控性。

四、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格式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含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其他说明等方面内容。(1)课程设置依据。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说明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性质与任务。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2)课程定位。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先导后续课程的衔接。(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专业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整体设计,要与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分析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而分析课程所支撑的职业能力,说明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基础课程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进行总体设计。一方面为专业课服务,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职业迁移提供必要条件。公共素质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4)课程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出发,分析该课程要完成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培养任务并准确描述,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效果。(5)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取要紧紧围绕岗位(群)所需能力,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准确反映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所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对于学习情境的设计,既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兼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6)课程实施建议。从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信息资源、教材编写与选用等方面提出建议。(7)考核与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评价应有很强的操作性,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应有行业人员参与并与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接。(8)其他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五、课程标准编制的程序及管理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教务处组织各系部编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系(部)按以下程序编制完成各门课程的标准。首先,由各系(部)组织相关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其次,各专业负责人应统揽课程体系,组织专业课教师集体研讨,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提出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求,做好先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工作。相关课程标准编制或主讲教师也要主动参与,了解专业、服务专业。再次,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所属的系(部)负责,经教务处审定、分管教学领导批准后执行。最后,课程标准是学校的基本文件,是组织课堂和实训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依据,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课程标准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参考文献]

[1]阮先会.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