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最基本的要素,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我们时常可见学生的错误与"概念不清"有关的现象。如何把概念讲清、讲透、讲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应用,达到即使忘其"形"也难忘其"神"的境界,是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现结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1.重视概念的认识过程
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定义的教学,如果只注重结果,直接把定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去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那么他们总是难于理解和掌握,就算当时记得滚瓜烂熟,过后也忘的一干二净。如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
例如:代数式的概念一直是学生学习代数过程中的难点,有很多学生学过后只能记住代数式的形式特征,不能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具体的代数式。
问题一:让学生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正方形,并请填写好下表:
正方形个数1234……100……n
火柴棒根数
问题二:有一些矩形,长是宽的3倍,请填写下表:
宽147.511
长
周长
面积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同类意义"的数表示的各种关系。最后教师给出"代数式"的准确定义,然后在让学生判断一些式子是否是代数式。
2.关注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的字、句,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对于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学生往往忽视"只有"两字,而缺少这关键的"只有",概念就完全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强调,并与学生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讲授"最简分式"概念时,围绕其中的"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词进行教学;对 "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一概念讲解时,应着重于"相同"这一关键词的分析。
3.注意小结,善于比较
及时小结有助于概念的系统化,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许多不同的概念具有相似性。如数轴与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概念,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与"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等。在讲解后一个概念时,若能从前一个概念引伸出,同时把它们串起来,记忆效果与更佳。突出知识结构的讲解,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
4.在计算、判断、推理、证明中巩固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概念,主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练习来巩固概念,所以,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所以巩固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判断、推理、证明中运用概念,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运用概念,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平方根"的概念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这个概念后,可通过以下几类练习题加以巩固。第一类,加强对平方根符号√ ̄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练习:(1)把32 =9、(-7)2 =49、25=5、-36=-6改写成平方根或平方形式。并要求学生说出底、幂、被开方数、平方根,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把被开方数a与二次幂联系起来,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也明白为什么a≥0,为以后学次根式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又明白了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2)第二类,扣住平方根定义去思考。如求16、0、8这些数的平方根。讲解时可以这样分析:什么叫求16的平方根?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就是求一个数a,使a2 =16。因为42 =16,(-4)2 =16,所以16的平方根是4和-4。第三类,利用反例加深对概念的巩固。如: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36的平方根是6。(2)0没有平方根。(3)-9的平方根是3和-3。(4)7没有平方根。(5)2是4的平方根。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巩固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5.重视概念的应用训练
概念的应用训练应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它包括形象应用、抽象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形象应用又包括正向形象应用和逆向形象应用,抽象应用又包括正向抽象应用和逆向抽象应用。
例如: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可以配备如下一组练习:
①已知xmy2与-3x3yn是同类项,则m=n=
②下列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指出错误的地方。
(1)16y2-7y2=9( ) (2)7x-5x=2x2( )
(3)3x+3y=6xy( ) (4)19a2b-9b2a=10( )
③合并同类项
﹙a﹚3a+2b-5a-b;﹙b﹚3a2b+2ab2-ab2-5a2b;﹙c﹚3-4ab-b2+5;
﹙d﹚3b-3a3+1+a3-2b;﹙e﹚2y+6y+2xy-5
一、设置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出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 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而应加强对概念的引出,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新概念的印象.创设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和相离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观日出,或者运用课件展示日出的情景,观察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以上几个概念.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概括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触感完整的表象,还要从中抽象出概念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引入概念的教法大致有两种途径: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例,设置情景,形象的引入概念.如,直线、三角形、圆等概念.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在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方程,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矩形、菱形等.概念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使概念教学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中经历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真正体现了数学化.
二、剖析概念,揭示本质
数学概念是用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还要注意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 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 ,(1)“ 在某个过程中 , 有两个变量x 和 y”是说明:a.变量的存在性;b.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2)“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是说明变量x 是在一定范围内取值 ,即允许值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 (3)“y 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 (4)“y 是 x 的函数 ” 揭示了谁是谁的函数 . 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三、梳理概念,融会贯通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我们在教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串联起来,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例如,在讲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后,可以这样串联概念:图形的变换有三种,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怎样作图?再举一此应用方面的例子. 这样串联后就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精确鉴别,把握内涵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 ,外延就越小 ;内涵越少 ,外延就越大.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抓住概念的本质,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习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概念,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联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比较,从符号表示上,±a表示a 的平方根,a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从读法上,前者读作a的平方根,后者读作a 的算术平方根(或根号 a);相同点:它们的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不同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且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数,还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五、巩固概念,提高应用
正确的概念形成之后,往往记忆不牢,理解不透.这就要求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复习巩固,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
1.利用新概念复习旧概念.如,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的共有特性,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有特性,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有特性,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共有特性.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旧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重要概念反复练.
3.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如,通过基本概念的运用、逆用、变式应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 对学生在练习中 、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紧抓不放,及时纠正. 即使是其他方面的错误,也要多思考,注意找出有关概念方面的错误,予以分析纠正. 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各种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各自不同的途径。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相对具体的概念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得到的,有的是经过思维加工,把思维对象理想化、纯粹化得到的,有的是由数学内部的需要直接规定得到的,有的是理论上由存在的可能性做出来的,有的是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产生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规律恰当引入概念,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益。
策略一:实例引入
在进行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教学时,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使他们在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的同时,对所研究对象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其本质属性,进而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概念。这些实际事物可就地取材,以学生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宜。
例如:几何体的认识,以球的概念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球状物体,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然后让同学去掉那些诸如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它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球的概念。
再如:利用温度计或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引入正负数;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或电影票上的数据引入有序数对;利用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引入直角坐标系;利用同一底版洗出的相同尺寸的照片或同学们使用的数学课本引入全等形;利用学校的推拉门或塔吊引出平行四边形;利用蝴蝶的两个翅膀或剪纸图案引入轴对称图形……
这些概念都是源于生活与实践,只要讲清它们的来源并与实物作比较,学生就会既不会感到抽象,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策略二:故事引入
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如何想到用坐标系来把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结合起来的。学生会在惊奇、自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接受这些概念;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或者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与外星人联系,并说明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于2000年前就发现了的,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自豪感,引入课题。
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介绍希勃索斯为坚持真理而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并且爆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引入相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三:回顾引入
在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如能否研究更为一般的(一般化)?能否再研究其中某个具体的、特殊的(具体化)?能否研究某个类似的(类比)?姑且称之为一般化引入、具体化引入、类比引入。
例如:平方根之后研究立方根,在二次根式的基础上学习一般的次根式,可以采用一般化引入的方式。
学习分式时,可以类比小学里的分数进行定义,并且类比分数的性质得到分式的性质;学次函数时,可以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得到定义,并类比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究方式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类比旧概念来学习新概念,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两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策略四:活动引入
设计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某个数学问题、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某个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或结果中指向该概念学习。
1.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相关的概念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相似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能测量出教学大楼的高度吗?学校里最高的大树有多高?
设置疑问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完成任务必须建构相关的概念。
2.完成任务的结果中呈现出若干概念的原型,进而抽象出相关的概念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引入时,可以首先呈现几个问题:
问题1:长江花城住宅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列出了相关的具体的方程式,进而以这些方程式为例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在任务的结果中呈现出若干概念的原型,进而抽象出概念。类似地,各种数、式等概念可以采用此方式引入。
活动引入指向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有指向概念学习,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解决后,必须引发学生思考:“一般的如何研究这类问题”,“这类现象是否普遍”“这类事物、现象的共性是什么?”等等。
活动引入具有一定的实际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概念的达成度。
引入新概念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知识的需要,从实际入手,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针对不同概念采取不同策略,力争使这些策略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每个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学习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脑中形成,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中尽量去发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自由思考,在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假设及验证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获得数学概念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1.学贵有疑,疑而出新,要学会发现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案的圈子里,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扼制。只有大胆发问,才能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在一次的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们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超市中优惠活动的价格吗?比如,某超市推出以下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一律九折;(3)一次性购物超过300元一律八折。小明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和252元。如果他将这两次所购物品并在一次购买,应付款多少元?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她认为小明第二次付款252元时,所购物品价值是252÷0.9=280元,也就是享受九折优惠后的付款数,所以小明一次性购买全部商品应付款是:(80+280)×0.8=288元。大多数学生也都认可这样的计算结果。可是一会,又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小明第二次付款252元时,所购物品价值可能是252÷0.8=315元,享受八折优惠后的付款数,所以小明一次性购买全部商品应付款是:(80+315)×0.8=316元。
学生把他们各自的方法计算完后,甚至提出了第一次购物也有可能是打完八折或九折后的金额,开始在草稿纸上计算起来,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学生完全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这种充满活力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思考。
2.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明晰数学概念内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它应该是由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自己感悟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数学概念,我决定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价值。比如,我出了一个类似数独的问题让学生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算出结果:
如下图所示的9个方块中,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和相等,求N的数值。
有一个小组很快就举手了,我非常惊讶他们的速度,组长代表大家到黑板上写下答案,并说他们是两人一组分别验算横竖两列,并把答案交给其他两人分别用答案验算中间的数字,然后再一起算出N的数值。例如,图中第1列三个方格内数字的和是-6,根据题意,第2行中间一格的数字应是-6-(-4)=-2,同理,第3行左起第3格数字应是-5,这时第3行中间一格的数字应是2,所以N的数值就是-6。
二、学会自主评价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直接影响着提高学习成绩的力度。让学生在表述合情合理、没有矛盾的验算过程及结果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当学生在表述正确的数学概念时可以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通过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获得的知识及问题的答案,这种反思性的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加快他们的验算速度,还能利用积累的知识快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00-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函数既贯穿整个数学理论知识,也能被当做普通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函数既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从数学本质的角度出发,函数不仅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将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的变化,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最正确、合适的教学策略。
1.函数的概念
从数学概念的角度来说,函数是作为概念理论的基础,有着丰富的思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函数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概念。教师开展函数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思想,明白"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然而当学生已经对这两个概念有着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数的对应性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某一事物处于变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变量选取任何一个数值,都会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其相对应。因此,教师在开展函数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名称、概念等,如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需要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名词,最后要使学生将函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对函数的变量关系进行阐述,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中函数教学存在的困难
2.1 函数概念理解不到位。开展函数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函数概念,然而近年来,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清楚函数的概念,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以及教师在讲授函数概念时,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选择正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学生无法利用变通的数学思维正确处理函数关系。
2.2 函数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大多数学生受到传统数学思维和观念的影响,自身的函数意识都较为薄弱,学生们都习惯用方程式来标示函数关系,并且如果可以使用方程式解决的数学问题,90%的学生都会使用方程式解决问题,而不会选择函数。由此可见,学生的函数意识较为薄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使函数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3.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相较,函数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且复杂,函数知识点通常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能力都不足,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因此,多数学生都因为函数知识过于困难,而选择放弃或是学习兴趣下降。由此可见,开展函数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函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以此降低函数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重新拾起学习函数的兴趣。
3.2 函数知识体系的构建。从数学实质的角度来说,函数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因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只要能够知道自变量是什么,自然也能得出因变量。由此可见,函数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静态到动态的学习过程,若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函数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函数学习过程,也能使学生加深对函数知识点的记忆。
3.3 重视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教学和学习都因为较为抽象而难以开展,也正因为函数的抽象化,才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函数学习不仅枯燥而且乏味,因此在实际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函数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将抽象的函数赋予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习函数的兴趣,最终通过函数教学,使学生明白函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要将函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函数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难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将实际生活的例子与函数知识点进行结合,重视函数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函数学习方式。另外,为了能够提升函数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创新函数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函数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松.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存在的困难及教学对策[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5:53.
[2] 柳丹蓉.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2014,1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