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科学;技能考核;标准化评分体系

外科学技能是培养医学生基本技能的专业性较强的医学技能基础课程,其教学以无菌术和直观可视下的器械操作为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国内尚无标准化体系适用于外科手术技能考评,为此亟需建立一种可靠、规划化的外科手术学考评体系,以便于教学质量的合理评估和外科技能教学的规范化。我院自2009年通过对评判标准、评分标准、分值分配等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建立了外科手术学技能考评标准化体系,并初步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外科手术学技能考核基本内容

外科手术技能主要内容是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两者均是临床医生所必须掌握的。基于此,我们建立了针对这两项基本技能的考核的评判标准、评分标准、分值分配等组成的评价体系。外科学实践考核满分100分,其中外科技能考核占60分,分别于2009、2010年度组织2006、2007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280人和抽查的2005级未实行标准化考核的实习生10名进行严格制定的评分标准实施。该10名学生为尚未进行外科实习的实习生。

1.打结(20分)。考核单手打方结的速度和正确率。打结是外科手术操作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打结的快慢关乎手术进行的时间,打结正确与否更是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务必要将规范的打结方法传授并教会每一位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勤加练习。

考核时选取单手打方结作为考核项目。以4#号丝线打结2次,每次打结30秒钟,取2次中最好成绩。每个方结1分,30秒内打20个或多于20个方结得20分,超过20个不再加分,滑结和顺结不计分,但超过3个扣1分。

2.无菌操作(20分)。此项内容旨在考核学生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是现代医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无菌术的主要内容是外科手术前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无菌单等。教学原则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并重,考核主要方式包括刷手、泡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连台手术时脱手术衣、脱手套的方法。肥皂刷手法是所有刷手方法的基础,因此我们将肥皂刷手法定为考核内容之一。评分细则见表1和表2

3.抽签考核(20分)。此项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手术基本技能与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每个签上有3个主项内容,主项为单纯间断缝合方法、手术区域术前消毒、无菌换药,任选1项,每项占10分。辅助选项任选2项,考核手术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各种打结方法、拆线方法等,各占5分,共10分。举例:单纯间断缝合(10分)+血管钳的使用方法有哪几种(5分)+手术切口的分类(5分)。具体细则如下:(1)单纯间断缝合法10分:主要考核单纯间断缝合,10针/3分钟。评分标准:拿持针器1分,拿手术摄1分,夹针1分,拔针1分,针边距1分,间断缝合速度5分。(2)手术区域术前消毒10分:考核碘酒、酒精消毒法。切口选择为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在模拟人身上划线以标记消毒切口。评分标准:消毒部位1分,范围2分,顺序1分,拿卵圆钳的方法1分,消毒时手臂的姿势1分,换消毒钳脱碘1分,消毒区有无遗漏2分,操作中有无交叉污染1分。(3)无菌换药10分:考核Ⅱ类手术切口换药。在模拟人身上预设胃大部分切除的切口,覆盖消毒纱条和纱布,并贴上胶带。选评分标准:换药前准备(包括洗手、检查切口、取换药物品)2分,两把镊子的运用方法(一把用于取无菌物品,称之无菌镊,一把用于消毒的操作,称之操作镊,二者不能交叉使用)1分,消毒范围2分,次序(由切口中心向外辐射)1分,消毒的次数1分,消毒区有无遗漏2分,操作中有无交叉污染1分。(4)辅助选项10分:任选2项,每项5分。考核内容包括手术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各种打结方法、拆线方法等。

二、技能考核的组织实施

技能考核安排在手术学实验课结束后进行,考核内容在手术学开课前就应向学生说明。练习中强调规范操作,技能的考核以操作的规范性为基本要求。

1.以每次考核1个班30名学生为例,一般需要4学时。分别设立单手打方结的速度、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抽签三个考场。学生持手术学考试成绩卡根据安排好的顺序,轮流到三个考场参加考核,考核全部完成后,由相应的监考教师将成绩卡收回。

2.单手打方结的速度可安排1名教师监考,以秒表计时并计数,1~2名学生同时打结。

3.术前准备考核。学生进入考场先编号,2名学生同时在编有相应号码的水管及泡手桶前进行刷手、泡手及穿、脱无菌手术衣、手套等操作。可以安排1名教师监考。

4.抽签考试安排3名教师,每名教师考核10名学生。基本缝合法在橡皮模具上进行,手术区域术前无菌准备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此两项操作一般限时3分钟。

5.抽查前一届2005级未实行标准化考核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0名,与进行标准化考试的2006、2007级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

三、结果及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软件。

1.2006级临床标准化考试结果。(1)打结平均得分:以单结计。打结平均速度22.3个/30秒,学生个人最多40个/30秒,最少18个/30秒。(2)术前准备平均得分:17.8分,最多18.7分,最少16.5分。(3)抽签题平均得分:18.5分,最多20分,最少17分。

2.2007级临床标准化考试结果。(1)打结平均得分:以单结计。打结平均速度23个/30秒,学生个人最多45个/30秒,最少17个/30秒。(2)术前准备平均得分:18.1分,最多20分,最少16分。(3)抽签题平均得分:18.1分,最多20分,最少15.5分。采用ABCDE五级评分标准,93%的学生得分在良好以上{总分>50分(A+B)}:注:ABCDE评分分级如下:A>55;5550;5040;4036;E

3.抽查结果(2005级临床标准化考试结果)。(1)打结平均得分:以单结计。打结平均速度19个/30秒,学生个人最多38个/30秒,最少14个/30秒。(2)术前准备平均得分:15.5分,最多20分,最少16分。(3)抽签题平均得分:14分,最多20分,最少15.5分。

实行标准化考试的2006、2007级学生成绩明显较2005级好。三项考核成绩统计学处理均p<0.001.

四、讨论

外科学实践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外科技能教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实习中发现许多医学生操作不规范,缺乏无菌概念,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客观上要求加强外科学实践教学的探讨。外科技能考核长期以来未能实现标准化,严重制约了外科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组织参与考核的老师多为临床一线的医生,各人操作的习惯不同,外科技能考核标准化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课前必须通过预实验,学内容和操作规范,去掉平时在临床手术中不规范的习惯动作,严格按照《外科技能实验指导》规定的内容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教学和指导。另一方面外科技能标准化考核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技能操作的规范化,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外科技能主要内容是无菌技术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该两项技术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本研究设计了每个考核内容的细则,有利于考核标准化方案的实施。实行手术学技能标准化考核以后,我们对三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006、2007两届实行标准化考核的学生成绩有93%的得分在良好以上;2006、2007两届实行标准化考核的学生成绩好于2005级。各教学医院普遍反映,近几年来学院实习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外科技能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外科实践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明芳,李敏江.规范外科手术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127-128.

[2]雷学锋,张磊,祝海洲.外科手术学技能考评标准化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4,4(2):61-62.

[3]廉萍.浅谈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80-81.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

一、提纲的中心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哲学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实践观的内涵,运用科学实践观揭示了唯物史观一系列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标志着哲学与旧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彻底决裂,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框架。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的实践观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他指出“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在此,马克思明确的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不到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必然对事物的认识只是直观的、相似的反映,而不能把事物看作是被人们改造过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在认识事物,检验理论上的作用。因而,它不能说明理论的本质。马克思将实践引入认识论,并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证明、区别真伪。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第二,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注意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然对社会的认识,只是一种纯客观的、经验的直观,而未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实践活动的过程,没有看到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而,它不能认识社会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社会生活领域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既生产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首先,社会的起源,基础是物质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社会,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其次,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实践,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科学、艺术都是这样。再次,社会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自然规律、社会规律都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各有特点,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参与既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人的实践。

第三,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无。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人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人的本质的作用。必然对人的人是只是一种抽象的生物学的理解,而未把人看作是实践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没有看到实践对人的本质的作用,因而不能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人的问题,表明了这样的一个基本观点: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生存、发展,才能证明、实现其本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化的社会活动。人要生存,就必须时时刻刻从事实践活动,人作为主体,是能动的社会存在物。社会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必然表现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他人形成的各种关系。因此,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只能从其对象化的社会活动,也就是实践中寻求。其次,人是实践内容,是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活动一集一切生活活动等。这样多样性活动的总体结果,表现为个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既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外化了的人的本质的全部内容。最后,对人的本质及其人性的考察,必须置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

第四,实践是历史的本质。马克思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人类历史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人类历史的作用,总是用抽象的人性论、人到注意去说明社会历史,因而不能说明人类历史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历史表明了,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历史,没有物质生产实践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马克思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他跳出了抽象人性论的理论陷阱,从历史的实践出发,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认为两者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正是实践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人类历史。

总之,《提纲》在哲学的行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中心思想就是阐明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哲学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

三、马克思实践观确立的意义

综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也就是说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让我们更加去了解了实践的含义,更好的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我们理解哲学体系的金钥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工具和手段。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意义。如果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视野出发,不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哲学中的自然、社会规律和人的本质,所以把握实践的内涵不但是我们不断深入解读的需要同事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从现实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关注的是“改造”而不是“解释”,所以社会注意国家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每个人立足人类现实生活,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亲身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基础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56-01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把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目的是促进学生不同个体的发育,培养立体思维以及团队合作动手实践能力等。这本是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但在农村学校推行过程中却成了一大“盲区”。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目前农村中小学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

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一)农村中小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流,“以分数论英雄”

看的仍是优秀率和升学率,像综合实践这样的课程不纳入到考察范围,因此在学校和教师中没有被重视起来,甚至认为把时间用在上综合实践课,影响了正常课程的讲授。有时候综合实践课程会被其他“主科”占用。

(二)家长对综合实践也不重视

觉得用一节课时间观察蚂蚁搬家是教学生“不务正业”。不如背单词、背古文、做数学题。甚至有的初中家长认为,综合实践,不如直接回家务农,这样既参加了实践,又解决了农忙时家中劳动力不够的问题。

(三)对综合实践认识不深,学生也对此不重视

不能否认大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是很感兴趣的,但在学生的理念中,综合科就是带他们去“玩”,至于从中学到了什么,都是次要的,只要玩得开心就可以了。导致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二、师资力量匮乏

笔者所在的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和其他农村学校同样的问题——教师少,压力大。普遍存在多年级、多学科任课。特别是综合实践这类,竟然出现一名老师兼任了6个年级课程的情况。跨度从小学到中学,尽管备课讲课兢兢业业, 可这么大的备课上课量,毕竟难以面面俱到。就连笔者本人也兼任八年级的综合实践课。虽然也经过培训、听过公开课,但除了本专业课程教授之外,很难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综合实践课程上。

三、教育资源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科学工具、大量图书资料的支持,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除教材和城里学生相同外,课外知识的获取渠道狭窄很多。学校图书馆一般都是摆设,几乎没有什么有用的书籍,且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不普遍,查找资料较为困难。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挖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带来了很大难度,常常使课程实施陷入困境。

是不是面对这样的窘况,我们农村的综合实践课就不要再开展下去?当然不是。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农村开展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有所裨益。

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不仅不会影响正常课程,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常规课程的讲授可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后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合力,促进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甚至可以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以指导的身份直接参与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

其次,壮大师资力量。设专门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从兼职课程中抽离出来,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的研发。还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即到各个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较好的学校汲取经验,多听课、多沟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到本学校来听课,提意见。学校还可订购相关刊物,供教师学习,并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素养。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才会有可持续和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观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将探索、宣贯、检验和完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作为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首要问题和科学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障。

1 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中文直译,与中文语境下的直观理解有较大的区别。在中文语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是强调企业要承担哪些社会责任。而在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强调企业行为的性质,即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多达上百种,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但是,随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在2010年11月1日的全球,国际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已经渐趋一致。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自身的多年研究成果和ISO 26000的社会责任定义,提出了实践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它是企业为其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是企业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自愿追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是企业自愿始终保证自身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其中,企业行为的透明是指企业保证其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以及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意愿;企业行为的道德是指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2 国家电网公司对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探索

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是目前,还是在未来,这一过程都将持续进行。这里对公司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一介绍,核心内容如下图所示:

(1)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这一定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三方面内涵:

第一,以综合价值创造结果和透明度作为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按照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的观点,对社会负责任的核心是保证企业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因此,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对社会负责任,除了考虑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还必须坚持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要看绩效结果,即企业行为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二是要看透明度,即企业行为能否保证必要的透明度。

第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逻辑,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意愿、行为和缋效的统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认为,“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融入其决策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Ⅱ向承担责任的意愿”。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事关高品质生活、健康、繁荣和社会正义的协调及维护地球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能力。这些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它从整体上表达了社会的广泛期望。”国家电网公司认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源于使命、成干机制,始于战略、成于管理,本于制度、成于文化,并最终体现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绩效结果。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从管理入手,核心是有效管理好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ISO 26000认为,“影响”是指“组织决策和活动所引致的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积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消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消极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如价值链的影响)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管理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影响。

(2)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为上好综合实践课,我尝试采用“快乐三部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生活,形成实践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使其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例如:一年四季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同学们回家当一天家,体验母亲的辛劳,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妇女节的由来,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妇女,对母亲的尊重、敬爱。春节是一年中孩子们最快乐的节日,可让学生睁大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感受春节的气息,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民间过春节的习俗,查找春节的由来,知道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等。这样,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大大提高,促进学习的开展。

二、走出教室,提供有关平台,让学生体验乐趣。

陶行知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自己体验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

1.建立劳动基地

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实践任务,增强实践教育的实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可以在校园里开垦一片菜地,让学生自己种植蔬菜、植物,也可以和学校的食堂联系,让孩子们进食堂参观并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可以安排和近段的农民一起研究农业问题……通过研究,学生能初步了解有关劳动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的一些技术,在活动中体味到劳动的辛苦与喜悦。

2.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能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社会实践能力。苏州被称作“东方威尼斯”,河道纵横,独有的水文化孕育了苏州人,但是现在母亲河污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苏州水”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第一,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做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归纳总结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多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江中,既污染了水质,又堵塞了河道。二是一些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江中污染了河水。

针对污染的原因,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大力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2)建议规范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对其进行集中整治,严禁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3)建议工厂科学处理工业废水。

通过社会性的调查活动,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了社会的现状,认识了周围的生活环境,体会了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了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了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成果,发挥评价作用,让学生感受成功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是更值得关注的,在活动总结汇报阶段,各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特长,把活动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评选出优秀小组,表彰激励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让学生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氛围中,找到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如在“电池”活动中,各小组把自己了解的各种情况制成图片或写调查文章,有的还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采取互评方式,评价最突出的小组。听着全班同学的赞赏,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走向自信、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