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第1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具体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课后辅导、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中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然而,目前国内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仍存在有普遍问题:教材选择混乱、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等,使得双语教学举步维艰,学生产生畏难、抵触情绪[1~4]。因此,研究和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按照人们的要求来生产所需的医药产品的高新制药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基因工程甲流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癌中药紫杉醇的生产技术等等都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杰出成果。在人类与病毒及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巨大作用和优势日益突现,生物技术制药已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制药方法,也是国家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5,6]。近年来,随着生物药物发展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7,8],给课程教学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9],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另外,目前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生物制药知识与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教材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2.1课程教材的建设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以外国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适合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程》和教学参考资料。我们选用国外生物技术制药优秀教材:2007年出版的由DaanJ.A.Crommelin,RobertD.Sindelar和BerndMei-bohm主编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生物技术制药:基础和应用)和RodneyJ.Y.HO主编的Biotechnologyandbiopharmaceuticalstransformingproteinsandgenesintodrugs(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从蛋白和基因到药物)。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较强,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来中国教材中的薄弱环节。国外教材中还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师资力量上,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我校建立了双语教学培训班,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这些长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和留学归来的教师,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3《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双语教学这种授课模式相对应,我们在授课过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1多媒体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授课对象是大三的本科学生,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生物技术制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件中将理论和操作技术多采用视频和Flas展示。这样就使所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英语讲解配合英文幻灯片的模式。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面,教师会辅以适当的中文讲解。

3.2小组讨论由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定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双语材料进行课后讨论。讨论后鼓励各组学生代表用英语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选。这样做,学生将主动学习并收集学习资料,拓宽了理论知识和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3.3开辟双语教学网站将授课课件提前在网上公布,可帮助学生预习生词、了解教师讲解线索和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网站的论坛上,学生还可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将给予解答。

3.4成绩考核体系采用了结构化评分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即总成绩由多部分组成:课后小组讨论占20%,多种形式的平时测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4《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中的问卷调查和效果

评价我们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对我校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认同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发放187份调查表并全部收回,有效份数185份,占98.9%。调查结果表明,9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方法,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没必要的仅占1.7%。这个结果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可了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

4.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授课内容的选择为了确定双语教学可用于《生物技术制药》的具体章节,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除概论外,其余的章节,如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抗体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等学生赞成使用双语教学。概论部分,可能是学生刚接触双语教学,对课程内容不熟悉,并且概念和进展内容较多。因此,在概论的讲授中,我们将在进行英文幻灯片放映和英语口授的同时,配以中文讲解其中的概念。

4.2对双语教学的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全部学生赞成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建设教学网站,绝大部分学生赞成小组讨论。这个结果表明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单倍体;多倍体;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16-02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也就是说,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的,即使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育种方法是遗传和变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也是生物课堂与当今科技知识相结合的例子,是高考中的热点。由于育种方法内容在教材中分散,将它们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题来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育种方法的概念、原理、过程归纳如下:

1.杂交育种

1.1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1.2 原理:基因重组,能将两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或者将两亲本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1.3 过程: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隐性性状育种就此结束,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用子二代中选出的个体进行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为止。

1.4 原则: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按下列原则进行: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双亲最好都是适应的品种;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1.5 优缺点

①优点: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将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②缺点: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育种年限长,且需年年制种。

1.6 举例:高产不抗病小麦与低产抗病小麦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

2.诱变育种

2.1 概念: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2 原理:基因突变。用物理、化学方法诱发基因发生突变。

2.3 过程:利用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因素(硫酸二乙脂、 亚硝酸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再筛选。

2.4 原则: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处理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经处理的生物材料经选择、培育才能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2.5 优缺点:①优点:提高变异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快育种进程;②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少,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2.6 举例:①黑龙江省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培育成的“黑农五号”大豆品种;②高产量青霉菌的形成。

3.单倍体育种

3.1 概念: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

3.2 原理:染色体变异。诱导配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

3.3 过程: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然后从中选择优良植株。

3.4 优缺点:①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②缺点是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成活率较低。

3.5 举例:抗病植株的育成

4.多倍体育种

4.1 概念: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植株。

4.2 原理: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能抑制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4.3 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4.4 优缺点: ①优点是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器官大、营养高的品种;②缺点是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

4.5 举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5.基因工程育种

5.1 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5.2 原理:基因重组。

5.3 方法: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4 优缺点:①优点是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②缺点是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5.5 举例:转基因抗虫棉

6.细胞工程育种

6.1 植物体细胞杂交

6.1.1 概念:用两个来自于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

6.1.2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6.1.3 过程:先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将不同的原生质体放在一起,用离心、振动、电刺激、或聚乙二醇试剂使得原生质体融合从而得到杂种细胞,然后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培育,得到杂种植株。

6.1.4 优缺点:①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②缺点是应用范围小,许多理论技术还不成熟。

6.1.5 举例:白菜——甘蓝、胡萝卜——羊角芹

6.2 动物体细胞克隆育种

6.2.1 概念:应用克隆技术,繁殖优良物种

6.2.2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6.2.3 过程: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融合技术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经过一系列培养,然后再植入母体子宫中,使其最终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6.2.4 优缺点:①优点是繁育优良动物、拯救濒危动物等,保护生态平衡;②缺点是成功率低

6.2.5 举例:“多莉羊”的培育

7.有关育种要注意的问题

7.1 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第3篇

细目

要点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与多肽

(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肽键与肽链

 

2.蛋白质的结构

(1)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

(3)三级和四级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等电点、沉淀和变性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

位——核苷酸

(1)核苷酸分子组成

(2)核酸(DNA和RNA)

 

2.DNA的结构与功能

(1)DNA碱基组成规律

(2)DNA的一级结构

(3)DNA双螺旋结构

(4)DNA高级结构

(5)DNA的功能

 

3.DNA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DNA变性和复性

(2)核酸杂交

(3)核酸的紫外线吸收

 

4.RNA结构与功能

(1)mRNA

(2)tRNA

(3)rRNA

(4)其他RNA

三、酶

1.酶的催化作用

(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底物复合物

 

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

(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辅酶作用

(3)金属离子作用

 

3.酶促反应动力学

(1)Km和Vmax的概念

(2)最适pH、最适温度和酶浓度

 

4.抑制剂与激活剂

(1)不可逆抑制

(2)可逆性抑制

(3)激活剂

 

5.酶活性的调节

(1)别构调节

(2)共价修饰

(3)酶原激活

(4)同工酶

 

6.核酶

核酶的概念

四、糖代谢

1.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

(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3)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浓度

(2)胰岛素的调节

(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五、生物氧化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七、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3)氮平衡

 

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氨基酸的吸收

(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转氨酶作用

(2)脱氨基作用

(3)α-酮酸的代谢

 

4.氨的代谢

(1)氨的来源

(2)氨的转运

(3)氨的去路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意义

(3)甲硫氨酸循环、SAM、PAPS

(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八、核苷酸代谢

1.核苷酸代谢

(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2.核苷酸代谢的调节

(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

(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九、遗传信息的传递

1.遗传信息传递概述

中心法则

 

2.DNA的生物合成

(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DNA的复制过程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3.RNA的生物合成

(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3)转录后加工过程

十、蛋白质生物合成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

(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

(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4)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十一、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

(1)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

(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

(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十二、信号转导

1.信号分子

(1)概念

(2)分类

 

2. 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

(1)受体分类和作用特点

(2)G蛋白

(3)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3.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蛋白激酶A通路

(2)蛋白激酶C通路

(3)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路

 

4.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机制

十三、重组DNA技术

1.重组DNA技术的概述

(1)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概念

(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与医学

(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

(2)生物制药

(3)基因诊断

(4)基因治疗

十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癌基因的概念

(2)抑癌基因的概念

 

2.生长因子

(1)生长因子的概念

(2)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十五、血液生化

1.血液的化学成分

(1)水和无机盐

(2)血浆蛋白质

(3)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4)不合氮的有机化合物

 

2.血浆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2)血浆蛋白质的来源

(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

(1)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和关键酶

(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十六、肝生化

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肝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

(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2.胆汁酸代谢

(1)胆汁酸的化学

(2)胆汁酸的代谢

(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

 

3.胆色素代谢

(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

(2)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十七、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2.水溶性维生素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第4篇

1选取合适的教材

发酵工程优秀教材很多,像《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微生物工程》、《发酵工艺原理与技术》、《生物工艺学》、《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发酵工艺学》等,我们在前些年的教学过程中也选用了多个版本的《微生物工程》,结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方向,目前我们选用全国高等学校发酵工程专用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姚汝华教授编写的《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此书按照发酵工艺操作单元的先后顺序排布各章,脉络清晰,系统性好,该书在难易程度上很适合我们的学生,但是该书侧重于发酵机制的讲授,发酵工艺和设备没有涉及。因此,在前期教学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授课团队正在努力编写一本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教材,增添发酵工艺及设备,以及基因工程产品的发酵工艺。同时为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推荐了《发酵工艺原理》、《发酵设备》、《发酵工程实验技术》等参考书。

2开展发酵工程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发酵工程是利用工业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发酵过程来生产目的产物或将生物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建立在发酵工业基础上,与化学工程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连接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桥梁[7]。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应用中,要想把定向改造的物种转化成产品,也需用到发酵工程技术。发酵工程实验开展的场所是发酵罐,这是发酵工业独有的特点,同时有一套严密的工艺流程让发酵原料通过菌种吸收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发酵产品,发酵周期长,步骤繁多。通过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酵罐,开展发酵罐空消和实消操作,以及常规发酵产品如酒精、柠檬酸、青霉素的发酵,使学生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创作性和责任心。师范院校的理科学生,普遍缺乏工艺概念,但他们又非常渴望了解真正的生产过程。我们针对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到啤酒厂、白酒厂、制药企业开展生产实习,使学生亲自到白酒、啤酒和药物的生产线上了解工艺流程,切切实实的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工艺联系起来,学生反映收获很大。总之,发酵工程实验集成度较高,牵涉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发酵工艺学、化学原理等学科的实验内容,有别于普通实验课程的是工厂生产实习,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的。

3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密不可分。生动、丰富的教材,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以及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1案例教学

发酵工程是一门实验实践极强的学科,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建立于具体的发酵机制和工艺案例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典型的案例不仅使课堂生动形象,而且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触类旁通,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例如在讲青霉素的发酵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详细讲解青霉素的发现,引出伟大的科学家弗莱明,进而讲解青霉素发酵的发酵机制、过程控制、提取及纯化相关内容,学生被激起兴趣,学起来也容易接受。学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抗生素的种类、我们生小病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抗生素、抗生素对能治疗那些疾病、滥用抗生素有何危害等等问题,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及下一代合理利用抗生素,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2启发、讨论式教学

讲课的过程中首先讲授难点、重点,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比如在讲授发酵过程的控制这部分内容开始时,引入酸奶的发酵。酸奶在生活中很普遍,同学们也不陌生,有的同学家做过酸奶,因此对酸奶的发酵还有一点常识,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首先提出问题,酸奶发酵的原料和菌种从哪里来?酸奶发酵是好氧发酵还是厌氧发酵?发酵多长时间合适,夏天和冬天发酵时间一样吗?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引出酸奶的发酵工艺及注意事项,随后在实验课时让每位同学亲自动手做一款自己喜欢的酸奶,巩固和吸收理论学习。

3.3比较归纳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法通过对不同知识点的对比分析,找到其相同和不同处,在比较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归纳概括,有助于从本质上理解和记忆知识。比如在讲授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让学生比较种子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两种培养基C/N比有何不同及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又比如在讲培养基的灭菌时,在讲述了分批灭菌和三种常见的连续灭菌流程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喷射加热——真空冷却流程、薄板热交换器连续灭菌流程之后,让学生对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进行对比总结,学生就容易理清楚,弄懂复杂的内容。

4优化考试模式,重在平时学习的思考与探讨

在发酵工程实验及理论教学考核方法中,一是包括到课情况。在开课之前详细向学生讲述发酵工程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的应用及其重要性,课程的讲授和考核方式,通过到课率来约束学生学习及实验的自觉性。二是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多样化,加强课堂考核、作业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7加大到6∶4,综合反映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三是实践教学实施“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强化技能培养,规定技能考试不过关,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四是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5小结

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范文第5篇

药学

(Pharmacy)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主体专业。药学科学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防病治病的新药,同时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由于近些年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业渠道广,药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就业单位主要有政府卫生药监部门、药检系统、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连锁药店等。此外,医药卫生媒体、日化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

美国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拥有辉瑞、罗氏、强生、礼来等制药巨头。德国是欧洲制药业的传统强国,拥有拜耳、默克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药企。国外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多是在医学院中开设,比较知名的院校有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药学院,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此外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27个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也有开展药学研究,招收本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专业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辩证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药文化,因此,即使在以“西药”(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为主导的今天,中药在中国仍然举足轻重,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现代中药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开展本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多的集中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以及日本的岐阜药科大学、九州大学、近畿大学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也设有中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Pharmacy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1995年,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全美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聘请了很多从事跨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作为学生的老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更好更精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还会经常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并经常请一些大牛莅临,与医药领域的最前沿的机构共同培养出制药工程的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以生物学和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技术药物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近些年,基因科学、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生物芯片和药物基因学等领域中的突破,使对疾病的攻克进入“靶向治疗”分子水平。靶向药物较传统药物在特异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2011年,单克隆抗体药物以48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比增长20%。在未来的5年中,专攻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其合作的制药公司,有望推出数百种一类新药。

生物技术为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由于生物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的特点突出。因此,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本科生就业较为困难,属于教育部公布的10大本科“红牌专业”。本科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最好攻读博士,并且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该专业知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促进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获得了显赫成果。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知名研究机构还有冷泉港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专业(BPS)的专业名称非常细化,所以开展BPS教育的海外学校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具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癌症研究等等。其他提供BPS课程的大学还有University of Ottawa(渥太华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Okayama University(冈山大学)等。

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能够受到生物技术方面的良好培训。专业侧重点在于生物化工及现代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属于药学院。专业侧重点掌握生物学和药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