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起初的核算功能,而是更多地要求其还要具备参与企业决策的管理功能,甚至还要具备能够将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功能。这使得各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不仅要求其具备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能力,还要求其要具备软硬件维护、系统开发、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出发,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采用“多媒体演示+上机操作”的形式,即先由教师将有关案例的业务处理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然后再由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该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偶尔也会采用任务教学模式,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2实验资料不能与手工实验相印证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用实验资料与手工实验所用资料并不相同。上课的时候,以各自的案例为准,没有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体系。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侧重于对操作步骤的认知,手工实验则侧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的把握。实验资料不统一使得学生学习没有连贯性。

1.3教学条件有限

绝大多数高校由于资金限制,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相对落后。硬件条件方面,我校机房硬件设施落后、配置低、计算机设备运行速度慢,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软件方面,我校采用的是演示版的财务软件,该软件为单机版软件,不具备网络版软件网上银行、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支付、远程审计、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功能。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多使用网络版财务软件。这使得学生就业后不能立即胜任相关工作。

1.4课时设置不足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总学时仅有32课时。虽然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说明,但鉴于课时的限制,使得不能全面讲授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仅涉及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化、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针对业务部门的购销存系统以及应收、应付子系统等只能在教学中舍弃。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购销存系统和应收、应付子系统的使用比例却是比较高的。课时设置不足,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并不能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匹配。

2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该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具体做法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赋予学生不同的操作角色,每一小组结合案例分解落实任务,教师从旁辅助。每一个实验项目结束时,选派小组代表陈述各组的操作流程及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每位成员学习的全面性,各小组间还可进行角色互换。此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2统一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实验资料

两门课程的实验资料的选取上要保持一致,即使用相同的实验资料。两门课程虽然在实验手段上不相同,但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及遵循的会计处理方法确是相同的。相同的实验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两门课程之后将实验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和印证,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2.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改善,提高硬件设备的运行速度。选用多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课程中对各个主流财务软件的异同进行比较,了解不同财务软件的相同点与区别,重点讲授不同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使学生就业后能立即上手。如果条件不足,也可以在机房内安装其他财务软件,并安排学生自学,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

2.4加大课时设置

积极和有关人员沟通,调整培养方案,加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描述及企业实际对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的应用,建议将课程总学时调到64学时为宜。充足的学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立即上手有关工作,还可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总之,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从企业实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云平.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01).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应用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状况

1.课时安排有限,系统运用不好。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效果一般。再加上一学期的课时不多,学生只能学习最基本的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UFO报表模块、皮毛的供应链管理的基础部分内容。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不能按期完成。实训任务以学生课外独立完成的方式展开,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不懂问题不能及时解决。2.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本质提高。人的本质特征是进行创新与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从本质意义来说,它归属于一种较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环境不够完善,学生缺少实际业务流程与职位分工的训练,不能学习和感受如何工作,怎样明确分工职责,财务软件学习的内容如何得到运用。这些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的应用能力和运用已学理论解决实际情况的能力。

二、微课在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利于明确分层次的教学思路。诸多教育学家提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我们应该采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微课以视频形式把教学过程、重难点知识、专业操作展示出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边观看微课边操作业务,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医用微课把容易出现的混淆点、重点、难点制成视频,帮助学生自主巩固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更加有效的学习计划。2.微课教学模式较丰富,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微课的优势在于可模仿企业工作环境,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合理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画面。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较真实的账务处理流程,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对真实工作流程步骤的熟悉程度。微课可以有效地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体知识划分为若干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突出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3.利用网络软件资源进行有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课可以利用网络软件资源,演示不同项目中的任务。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设计符合实践性教学的、综合性较强的内容,直观演示具体工作流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评论微课的学习效果,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学生还可以采取信息评价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日常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整个教育理念模式改革偏向于教学改革措施,不重视教学改革情况。如果以任务的教学法为标准,虽然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但不能丢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应真正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教材的选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且要遵守最新的会计准则,结合财务软件的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会计业务操作。2.微课视频如何真正实现移动或远程的学习功能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重难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与实际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走入企业,真正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会计的职责范围,这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蔡丽.微课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

[3]周虹.本科会计ERP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5

[4]秦少卿.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第3篇

1.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但是,很多学校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过度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合理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另外,一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在实验课上,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把公共机房或者实验室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许多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绪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1]。另外,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低。

3.教学内容有限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分为财务链和供应链两部分,其中财务链包括固定资产系统、UFO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总账等内容,而供应链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教师只注重财务链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供应链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

4.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而且,虽然部分学校已经重视上机考试,但是,由于上机考试的要求不严,从而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2]。另外,在进行考评时,很多教师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和上机操作,没有适当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未能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实验室使用情况等,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引导,亲自进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

3.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时展形势,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理解其发展变化,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无纸化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具体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考试成绩、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安排教学课程,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CDIO模式;课程重构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以CDIO模式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构思环节形成对课程的指导方案和定位,从课程设计环节创新现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课程实施运作环节形成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课程运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修正和完善的依据,真正地将CDIO理念贯穿到会计电算化课程重构的各个环节。

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区别于本科层次教学,强调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区别于中职层次,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另外根据对历年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及基层工作单位,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本课程旨在培养熟悉国家财会法规政策,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熟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理论与操作,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编制电子报表等电算化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会计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用电脑代替手工做账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学会手工做账,所以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综合实训等。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该门课程的建设重点为一核心,二拓展,即将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该核心包括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掌握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后,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应收应付子系统作为拓展教学模块。

3、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力)、工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应收应付业务、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2)能力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情境模块为内容,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通过完成上述目标,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提高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4、内容定位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将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账套的初始化设置能力、账套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和账套的期末业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门课程的重点是账套日常业务处理能力、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难点是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5、教学进程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三步走教学:第一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项目形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日常教学,每周四节共20周;第二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完成真实企业的仿真案例实施综合实训,实训一个周;第三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实习,为期两个月;会计证考试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续。

6、实践教学

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分情境组织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其次,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软件,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一致;再次,实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最后,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同步操作,边讲边练。做到在“讲”中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流程,在“练”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实务操作技能。

7、考核评价

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因此采用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形成性考核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学生除完成一套账的一个月的业务操作外,还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对所做账套和实验报告的检查,比重为1:2:3。

期末考核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期末考核采用在试题库中抽取试卷的方式。把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证颁发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8、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商业(工业)企业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依照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采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任务驱动,采用“二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结合。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8(5).

[2]覃蔚.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7).

[3]雷环.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林文(1984-),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助教,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郑翠菊(1976-),女,山东曹县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王伟(1981-),女,山东栖霞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第5篇

张丽静 王忠孝 王瑞煜 黑龙江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省教育厅课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JGZ201202445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面向会计这个行业,培养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技术能人。所以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既要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才市场中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往这个方向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

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该根据培养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教

师紧扣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就是为

了满足当今会计工作发展的需求,以便将来更好的做好会计的每

一项工作。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赞同开设会计电算化

课程,因为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是实际会计工作。会计电算

化专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的能力,如自学能力、管理能

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

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设计其

课程内容,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

较多的课时,方法和学生毕业前的现场实习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

实际工作能力。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影响当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

1.单一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的单项核算模式还是当今大部分高职校院会

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主流,总账系统的实训还是会计电算化的主

要内容,对会计核算软件的教学还是保持在建账、制单、审核、

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范围涉及过小,从二使其他的相关学

科的教学和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涉及也很

少。

2.实践教学教程质量普遍偏低

在会计电算化实际授课中,培训学生的还是单用户软件,只

能做单机版模拟试践。而当今软件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用网络版软

件,而学生对这些软件却不了解,可以说是陌生,无从下手,从

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3.不同步的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实际电算化处理

室内实训模拟还是当今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少能有

机会接触到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工作业务,不仅对实际的工作业务

不熟悉,而且对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等的处理也非常陌生。弄不

清楚业务处理的程序,而且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也弄不清楚。

4.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实践能力薄弱

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践指导教

师的资质,实践教学质量好坏取决于其实践能力的高低。现在大

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经验不足,部分是才毕业的,对

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太明白,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能

按照自己的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与现实脱轨,重要的是无

法实现综合的目标。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内容

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是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

主要内容,结合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践能

力,使各部分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会计电算化专

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单项模

拟实训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年

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项目。

1.模拟实训教学内容单一

会计专业每门专业课程由不同的板块构成,所以在模拟实训

授课过程中,应该对每个板块实行独立实践训练。如对财务会计

实务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板块构成。只有

重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才能熟悉的掌握每一个板块内容,从

而提高其应用综合能力。

2 重视校内综合模拟培训

要想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只有培训学生

的每门课程单项业务,而学生也只有通过一个加强综合运用的过

程才能把零散的知识融为一体。所以要想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的目的,只有通过校内的综合实训把单项实践技能贯穿

起来。

3.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

要想学生对实践业务的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通过校

内综合实训的训练和培养。当今现状,校内综合模拟教学与企业

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还是比较单一,如只有企业会计电算化业

务处理,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为了减小距离,还需要让学生进

一步深入到实习基地,通过学生与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接触,

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会计电算化岗位,使自己的理论及实践知

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完成实现与实践工作的零距离。

4.毕业论文的撰写

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

熟练掌握了实践的基本技能,才能在论文的撰写中游刃有余,才

能用理论去描述,归纳、分析工作实践中的每项技能并有所创新。

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很好展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

实践应用能力及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如何改变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

1.调整实践课程,全面实践教学

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注意课程和课时的分

配,特别是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匹配。应该加强技能实训,凸

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一般而言,实践课时最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

50%以上。我们只有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等措

施,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

标。实践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主,增加综合

实践性的实训,最好能与专业业务接轨。

2.重视训习基地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会计专业各个板块

的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而且还应该大量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尽

快建好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从而培养技术能人。只会根据书本

讲理论的教师早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为了提高教师的

资质,我们应该加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组织教师在校内由有经验的教师培训,而且还要到实习基

地锻炼。要是能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那就为各高职院校建立

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保障。

3.公平全方位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应逐步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随着实践课程

内容的增加,考核方法也应该做相应的改进,原来那种只以一张

试卷为准的方法不在可取。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

组成:刚开始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渐渐改变的过程,

因此实践课程评价通过结果考核来量化辅之以过程评价,事实证

明,实践课程评价应该通过本校实训状况来确定其评价的要素。

其指标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公平公证的量化考核体系。渐渐地,

老师和学生都熟悉了考核方式,然后就应该通过程考核来量化,

这样一方面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学生

逃课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

[2]鞠花,王久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机械职业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