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煤炭企业电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缺少高素质人才。工作多年的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的掌握有限,同时因为受到年龄和精力的限制,这一部分拥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学习计算机上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对电算化软件上的应用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很难做到掌握。而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年轻会计,因为受工作年限的限制,会计工作经验匮乏,在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上将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目前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受高素质人才稀缺现状的影响较为严重。

(二)缺少管理制度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谨、严肃、不得有一丝马虎的工作,不同会计在对不同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时,会形成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从目前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来看,许多煤炭企业往往只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使煤炭企业与会计有关的工作都由同一个会计人员完成。再加上许多煤炭企业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对会计电算化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进行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煤炭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混乱。从而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来为此负责,这一情况也导致了煤炭企业中的会计工作频繁出现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三)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无论在何种企业中,会计信息都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在煤炭企业中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使煤炭企业在会计信息的存储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会计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硬件设备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对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十分有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受到会计人员操作失误、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很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被他人盗取、篡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会计信息的风险越大,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解决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煤炭企业中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使其在会计岗位上发挥应用的作用。此外,煤炭企业还应当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留住人才。此外,煤炭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在电算化技能上的培训工作,让会计人员充分掌握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知识,从而使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二)完善会计的培训和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煤炭企业中要完成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煤炭企业中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平台的了解,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电算化操作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第一,应当定期对会计人员电算化软件的应用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提高对会计在信息输入、输出以及数据管理人员的管理,避免管理人员自行对数据进行更改,从而影响工作效果。第三,在电算化管理上制定口令制度,对工作流程中所设计的到各个环节都通过口令进行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据口令进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四,为了使会计电算化的日常管理能够得到提高,应当针对日常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范,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时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加强对信息录入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

(三)加强网路信息安全防范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最大一个区别就是信息的存储位置。开展会计电算化后,多数的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硬件设备上,这使得信息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使其安全性遭受到了新的威胁。在信息安全方法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②在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上进行改善,可以通过指纹辨认的措施来提高其安全性。③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运行环境,降低会计信息在传输中被他人盗取的可能。

三、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煤炭企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要想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必须在电算化平台的基础上,在功能上进行扩展,从而使煤炭企业中的电算化平台能够与煤炭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应当具有成本核算和资产核算功能,从而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合理的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

从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情况来看,多数煤炭企业在电算化的应用上还仅停留在财务会计电算化层面上,在管理会计系统上的涉及内容较浅,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将会与管理系统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企业的会计预测、分析、决策、审计等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三)网络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炭企业应当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利用,不断的拓宽其管理渠道,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的电子商务活动。从而使财务管理不仅针对企业的内部进行开展,同时也使管理合理的延伸到企业的外部以及周边,最终可以与企业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的工作效率。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会计电算化在煤炭企业中得以应用和推广,煤炭企业必须了解其在运用中的不足,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其应用。同时,电商和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优势,从实际出发,使煤炭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金艳.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经济,2013,24(10):106-107.

[2]贾婷艳.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第2篇

(一)会计电算化代替人工记账是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衡量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财务管理变革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会计电算化的诞生和国外发展历程

国外会计电算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二是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三是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四是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工资核算等单项90年代初期,开发出的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通用会计软件的研制得到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迈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我国会计电算化最先在众多的大中型企业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相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而言,起步较晚。财政部1989年颁布《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之后,多数事业单位逐步实现了以机代账。特别是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普遍应用上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逐步完善的过程,它包含前期硬件计算机设备、财务软件的选用,包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含应用初期财务系统的调试试运行以及后期的功能模块扩展等。虽然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得到有组织、有计划得推广普及,但普遍应用水平不高,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思想认识有误解,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不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接触晚、认识程度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事业单位从领导到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仍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对会计电算化运用的深刻意义认识不足。比如,不少事业单位领导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是进行现代管理的一种标志,当作树立单位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片面重视硬件保障,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忽视了对财会人员应用软硬件水平的技能培训。有的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资金投入不足,能省则省,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出的账比手工记的账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的深刻影响。部分财务人员也把实行会计电算化当作一个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和功能不认真加以尝试使用,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最大效用。

(二)会计电算化高素质人才匮乏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既要求财会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技术以及管理、维护技能。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虽然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缺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尽管进行了电算化培训学习,仍难以应对运用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三)财务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一,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使用的各类财务软件质量参差不一,存在着软件版本较低、软件后期维护不到位、软件衔接差、软件管理功能弱化等问题。有的事业单位只重视报账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通常仅使用软件中财务核算功能,对于业务核算、固定资核算、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很少运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四)管理体系与制度不规范

从目前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着管理不细致、运营不规范等问题。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拟订了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但是其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规范还不够精细化、富有可操作性,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许多单位保密及安全意识不强,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规章制度,造成存储在磁盘上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备份、归档,从而存在严重的财务信息安全隐患。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和资金投入

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软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不但要重视发展电算化,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加大资金投入为电算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另外,会计系统对资金的使用也要严格监督,防止会计系统内部利用职务之便滋生腐败现象。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运行与管理的关键,只有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得会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操作的综合型人才,才能保障会计电算化上水平、高质量。要加强财务软件的升级管理,对软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预测与处理,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拓展应用功能和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三)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财务软件的管理

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要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四)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安全保密的管理

要通过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一是建立严格的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电算化档案,要采用“AB备份法”对电算化档案信息与数据进行备份,将备份好的档案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避免出现由于地震、火灾等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电脑系统毁灭,使得电算化档案无法恢复。二是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授权分级管理,强化身份验证,实行信息管理岗位责任制。定期做好对于电脑的病毒扫描与检测,通过病毒扫描与检测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为此,有关人员可以采用网络防毒、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在迅猛地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会计电算化可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它为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对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可有效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1.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体现了会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对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熟悉,还需要对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为参与单位管理做出准备工作。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是会计基础工作的细致化和业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

2.促进实现会计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提高经济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还比较晚,在应用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的一些观念还没有提高,多数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负担的工具,然而对电算化对单位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也有些单位盲目跟随潮流实行会计电算化,没从单位的实际出发,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单位决策及管理服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严格的内控制度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但目前,有相当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没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设有但是没有严格执行该制度。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3.财务信息系统还存在安全隐患。会计电算化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很多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对财务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缺乏安全性,保密性较差等情况。财务数据对于每个单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被对手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了,将会给该单位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将会给生存带来威胁。所以说,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并加大力度予以改善。

4.会计软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财务软件的种类繁多,每种财务软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财务软件间相互不兼容,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也不一样,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困难,使用户在运用上产生了诸多的不便,所以说,会计软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5.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应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并不像以往单纯的手工记账,所以说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学、管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不能全面掌握会计、计算机方面的内容。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可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它为各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作用。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所以单位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积极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更新知识结构,有助于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2.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若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良性发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应结合实际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应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补充。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才会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化,不会杂乱无章,盲目执行。

3.加快会计信息网络化进程。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管理提供方便,单位应当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工作网络化不仅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方便,也在数据传输等方面给单位带来了方便,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外,在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由于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还不高,所以在开发时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开发出通俗且容易操作的“傻瓜型”软件,尽量使其功能简单化,以便会计人员操作。

4.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计算要犯罪也日益猖獗起来,各单位一定要保证计算机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否则一旦被不法份子盗取了商业机密将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并且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首先,对于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一定要规范化,并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如发现其存在安全隐患的一定要进行整改,达到财政部门数据安全测试的要求。另外,要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财务软件应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在功能方面要尽量考虑客户的需求,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其次,众所周知,病毒的侵犯一定会给计算机以及财务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病毒、电脑黑客的防范,可以利用防火墙、网络防毒等方面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可以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5.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需要不断的发展,做好管理工作是关键。首先,在管理上一定要创新观念,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管理人员应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做好会计电算化总体规划,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明确相关人员工作内容和权限,规定具体操作流程,建立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其次,创建良好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同时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最后,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6.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单位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对会计业务精通的人才,这样的话,各单位则需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力度。首先需要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理论方面的培训,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强实践,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及财务软件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一定要谨慎操作。其次,应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分享工作中的经验,使培训收到实效,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时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会计电算化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上进心以及创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人员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精力,同时对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作用。计算机操作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准确的信息。由于会计电算化在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各单位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阶段;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

一、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

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由于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我国初期电算化阶段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核算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实质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二、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阶段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开发和运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势在必需。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提议,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之后一些会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此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的这种发展将对传统会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决策支持计算机化阶段

该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该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人才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趋势加深,高等教育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社会对技能全面、知识扎实、宽广人才的需求,“课证融通”模式建设的开展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课证融通”模式进行概述,并提出其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通”;措施

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且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两个方面,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而培养模式的主要构造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因此,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改革,合理应用“课证融通”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会计人才。

一、“课证融通”模式内容

“课证融通”模式指的是在会计具体教学中融入会计资格证证书考试。在具体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在电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中结合国家对会计人员所要求的知识、素质、技能的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选取教材、制定教学大纲等,确保课程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在此情况下,结合课程专业教学与行业专业证书获取,以技术含量高、社会认可的资格证代替课程考核。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使学生边学边练,拥有实际的会计职业能力。例如,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大一学习中,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设置基础会计、财经法律与会计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并根据每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单项实训,如原始凭证审核、账簿登记等实训。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即具备会计专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又具有真正的会计专业技能,学生就业率大大提高。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的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让人才能力、知识结构提出要求,需要会计人才掌握先进的会计技能、具备操作信息设备的能力,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仍以培养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熟悉计算机、管理知识为目的,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结合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工作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造成学生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在电算化课程设置方面,一些院校没有准确把握课程形式,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教育,忽视理论知识的全面培养,或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实践培训,使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

(二)教学模式单一,电算化课程开展不合理

在目前的多数高职院校中,教师多采用课程讲解的单一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过程强调理论知识,学生也习惯于听、背、考模式,忽视实践环节,理论学习无目的性,没有与实践操作相联系,忽视校内外实践。在具体的电算化课程开展方面,教学存在缺乏前期基础性课程教育、课时量不足、课程教材不适用、教学时间不合理等问题。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学中,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课、上机课,总课程量需要在两部分间合理分配,而在整个会计课程安排中,《会计电算化》课时量较少,这样教师就无法全面开展上机课,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

三、“课证融通”模式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具体应用

(一)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在满足学生考试的基础上,将会计工作岗位需求作为教学导向,整合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会计岗位工作。例如,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精品课程上传至校园网内,建设网上课程,使学生通过网络下载电子教案、学习专业知识,并为学生最新的财务软件系统,让学生进行实际财务核算练习。同时,将erp 理论注入学生理念中,拓展会计查询、领导、决策、管理等功能,在课程中融入管理信息等边缘学科知识,拓展学生视野,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最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为指导,选择、编制最符合社会要求的教材,如《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引入实际案例,丰富教材内容,以此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

(二)完善教学方法

将“课证融通”模式应用于会计专业教育中,需要以多样的教学方式为途径。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下,教师可根据职业资格证考试设计的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目的,全面整个整理资源、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运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整体设计课程,满足课程需求,提高课程效率。例如,在初级会计师技术资格证考试要求中,要求学生具备财务会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财务能力的考核,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利用演示法、自主式网络学习法、理论实践融合法等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如设定具体的企业情况,让学生开展市场调研,进行成本计算、市场营销等。

(三)加强校内实训模拟训练

根据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教育,在校内建设实训室,并完善实训室设备,在具体实训中,按照类别将会计专业技能分为若干技能单元,将每个技术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室内创设企业工作情景,开展项目引导式实训教学。例如,将实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划分为报表编制、凭证处理、期末清查、期初清账等项目,根据各项对应的学习领域、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实训教学。如账簿处理项目的工作任务有对账、错账更正、编制科目汇总表等,涉及的学习领域有会计记账基础、账簿分类、审核等,根据此情况根据某一企业具体情况,创设账簿登记、对账结账学习情境,使学生现在会计实训室内独立完成填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的任务。

四、结束语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开展“课证融通”模式教学,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重生,周萍萍,程锦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4-76.

[2]刘宏婧,毛庆,杨桂荣等.浅谈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201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