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法;方法教学;循序渐进;层次;梯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12-04

程鸿勋先生首创的“阶梯式教学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宗旨是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互动、合作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实现由学习的旁观者——参与者——热爱者的转变。“阶梯式教学法”利于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该文介绍了笔者将该教学方法与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实施步骤。

众所周知,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就是类的设计,而类主要是由方法组成。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方法的功能、声明、定义、形参、实参以及方法返回值等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不能建立方法的思想,将无法很好地继续学习C++、Java、数据结构等课程,因此方法是C#程序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笔者在第一次让学生接解方法的例子中,直接选择了调试该程序,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屏幕上输出了三个倒三角形,非常形象的认识了abc()这个方法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成了一个输出功能的方法,我们需要使用它,直接调用即可。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方法的概念:在一个程序中多次用到的某个任务即为方法,它对执行重复或共享的任务很有用,能够解决用户专门的需求。象我们在前面大量使用的Console.WriteLine()是由系统提供的已经定义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是解决用户专门需求的方法。

2)方法的返回值

return语句有两个重要用途:第一,它使得内含它的那个方法立即退出,也就是程序返回到调用语句处继续进行。第二,它可以用来回送一个数值。

3)实参和形参

在讲解这个程序时,我先用一个故事描述了递归的过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这是一个典型的“递归”故事,在调用一个方法的过程中调用该方法本身,即为方法递归调用,可以无限次递归下去。但要说明下,如果这样下去,程序就会无限地递归下去,必须有递归结束条件,而每次递归都应该向结束条件迈进,直到满足结束条件而停止递归调用。

5 总结

方法是C#程序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而不是一步到位。各个阶段案例的选取有梯度、有层次,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操作办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晓.一种C语言函数部分的新教学方案[J].计算机教育,2007(9):56-58.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学 实验基本技能 阶梯式培训

LTM(阶梯式教学模式,LadderTeachingMethod)的概念来自欧美,最初在我国各种英语教学和培训中广泛应用,目前也在医学教育及其他各种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延伸应用。它是将一项培训业务分阶段、分期完成。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半年至二年的时间内择期完成全部规定的培训课程和技能训练任务,取得各期课程及技能培训合格的结业证书。这种培训模式是由应试培训向素质培训转变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

一、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现状

我校的中药学专业以培养掌握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学、药学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特色,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是浙江省唯一具备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中药学专业。其中第一批招生已纳入浙江省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专业。按照传统的实验技能培训模式,各门课程只注重各自课程的专业实验技能,各自为政,对于课程群所需要的共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往往疏于关注,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基本技能缺乏,动手能力差,严重影响后续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的缺乏,导致学生操作不规范,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埋下了不良的种子。我们所构建的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要求,让学生在基础学科平台学习时即进行相关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理论的培训,并结合相应的等级考核体系,为进入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中药学专业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的构建

1.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框架

根据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训练我们定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可以定为十天到一两个月(根据需要可以更长或者缩短)。即基础化学模块(1级)、药理学模块(2级)、显微制片基本技能模块(3级)、中药制剂品质评价模块(4级)。各模块的培训落实到各课程开设教研室,包括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的具体实施及后期考核。各培训教研室在适当的时间,安排1~2次培训,参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时期(如一年)内按等级顺序参加培训。每个培训期结束时,经考核对所学课程合格的学员发给当期培训合格证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可以考虑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合格则只能重新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原则上要求学员逐级培训,即第1级期培训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第2级的培训,以此类推。直至完成4级培训合格后才能参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才能进入科研实验室跟随科研导师进行课题的研究。

2.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具体内容由各实施教研室制定,但主要包括:

(1)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如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客观准确的记录数据、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科研、生产打好基础。

(2)基础化学模块的培训落实到基础化学教研室,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一期间培训,是学习后续化学课程群《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要求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常见仪器,学会测定实验数据并加以正确地处理。

(3)药理学模块的培训由药理学教研室承担,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是后续课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科研、工作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要求掌握药理学所需实验基本技能,如实验动物的标记、抓持、给药方法、给药量的计算、处死及动物实验的设计、报告记录等基本技能。

(4)显微制片基本技能模块是处于整个体系的第三级,是学习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的基础,也是以后学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前提保障。要求掌握新鲜药材固定、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显微绘图、显微图片分析等技能。显微制片基本技能培训在完成前二级培训考核的基础上,由中药资源与鉴定教研室实施,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

(5)中药制剂品质评价模块是在《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色谱分析、仪器分析的最基础的原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药物分析》《中药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品质评价》等课程打下基础,也为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服务。

3.具体实施

首先任务落实到教研室,制定每个模块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括时间安排、明确培训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明确具体的培训内容、课时,可由教研室根据学生前面课程的基础及后续课程的需要选择。制定考核内容与方法,注重基本操作的规范性、步骤的准确性及实验素养的培养。根据培训内容,撰写培训教材及材料,准备相关的文字稿和视频。综合以上材料,形成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交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审核通过实施。第二步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前,将相关的文字稿和视频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选择相关实验技能进行实践摸底测试,重点掌握学生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处及薄弱处,可以在培训中有侧重点、针对性。现场培训可通过教师讲授基本原理、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进行。在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的现场操作、实验素养以及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合格与否。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自我认知满意度来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满意度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训课时、培训教师与学生的适应性,培训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参加以后类似培训等进行调查。另外听取学生对培训的其他意见。

三、反思

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训练模式遵循认知规律,通过阶梯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稳步积累和提高,在进阶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解决了以往的那种学生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夯实了实验基本技能基础,为学生高技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我们以往的培训,学生普遍参与积极,满意度较高。实验技能阶梯式训练模式系统性强,具有较严密的计划性和预测性,需要各培训教研室合理安排、协调统一才能完成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方案的固定性与灵活性。培训方案的基本指导原则不可随意变动,但培训内容可针对学生的需求与个性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因材施教,以达到培训目标。另外可安排耗时较长、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不宜安排、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如显微制片模块中石蜡永久制片的制备。

(2)培训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训前准备足够的自主学习资料,供学生培训前预习;并设置时间节点,培训前必须完成预习,在正式培训开始前进行自主学习情况摸底;培训的内容在后续课程中马上就能用到,进一步巩固其基本技能。学习材料的选择形式要求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3)妥善管理培训的各项数据资料。良好的培训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对于培训过程中各项数据资料,一定要做到痕迹管理,妥善保管,这也是培训后期进行总结和完善方案的依据。综上所述,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技能培养方式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必将得到广泛地推崇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红,姚晨姣,邓 芳.阶梯式临床思维训练在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

[2]孟纯阳,刘洪美,安 洪.分阶段阶梯式教学法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

[3]何素英,李桂芬,徐 敏.阶梯式培训模式在年轻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

[4]过 菲,杨 波,王辉清.阶梯式培训模式在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团队训练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 现代启发式教学 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00-02

普通气象学概论作为气象水文装备国防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基本方程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体系、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且对于初学者或非气象专业人员而言,教材章节之间隐晦的逻辑关系难以发现。目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状是:(1)课时安排较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不高;(2)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且理论知识与学员实际岗位需求相差甚远;(3)学员仅满足于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自我要求不高,以及达成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忱,很少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联合作战需要的高素质气象水文装备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那么如何在课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化较强且较抽象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进行现代启发式教学,激励学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并精心设计符合学员认知结构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以致用与用以促学,培养学员生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要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关键所在。

一、现代启发式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启发式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自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人们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现代启发式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忽视和批判,而是继承与创新;它继承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要所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启发诱导并因材施教,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启发式教学。那么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相比,现代启发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对比结果[1]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培养教育人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它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会学、创造性地学。借用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话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理清教材内容,挖掘贯穿全书的隐晦逻辑

普通气象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这些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它实际上是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或中心理论与大气科学领域的交叉,其中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电荷,电流和电场)、电磁学(电磁辐射与电磁波)和热力学等。课程教材依据学科架构章节安排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材是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来阐述普通气象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即熟知的“大气科学+”的结构,物理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只是其中一个加数,比如“大气科学+”与动力学,简单组合就构成大气动力学基础,注意这里“大气科学+”与“+大气科学”尽管两者模式主体不同,但语义和内涵一致。虽然这种教材章节结构安排能够满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考虑到学员的现有认知程度,接受知识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在演讲式或讲授式教W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学员为学而学,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状态。故第一步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挖掘出适合初学者从事物外部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探索知识的隐晦逻辑,然后在这个隐晦逻辑的指引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并同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普通气象学概论知识之间中等程度的不符合,以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国防生学员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

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调整如图2所示。可见图2明显区别于图1,它给出了一条气象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逻辑。即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习和了解气象领域的基本物理量、概念及方程,建立气象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基础概念,这部分内容对应着教材的大气概述章节;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研究普通气象学中最简单的科学问题,也就是静止条件下大气状态的变化和平衡规律问题。更进一步,考虑到静止大气不能刻画千变万化的运动大气,所以必须研究大气运动的相关问题,研究大气运动从最简单的水平运动开始,这部分对应教材的大气动力学内容,然后研究大气的垂直运动问题,即大气热力学。在认识这些基本规律后,需要研究导致天气和气候演变的基本物理过程,即辐射过程,对应于大气辐射学。除却以上宏观科学规律外,还需要以热力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研究云微物理学,它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基础,即在特定的天气背景条件和适当的云物理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微物理过程进行影响,使天气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最后,结合大气中的光学、电学、声学等自然现象,阐明其物理本质。综上而言,改善后的教学顺序存在一条逻辑主线,它对初学者认识和把握普通气象学概论课程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认知结构,精心设计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

当前现代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无固定的教学流程或模式供借鉴,笔者站在非气象专业初学者的立场,依据学员的认知结构,接受知识的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并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非气象专业国防生学员现代启发式教学理科教学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它分为情景与意境创设、问题设计与引入、学员独立思考、阶梯式激发、主动获取与吸收、误区与盲区扫除、归纳与总结以及转化与应用8个环节。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来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应用。

1.情景与意境创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员起点,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员带着明确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例如,在绪论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气象学时,可安排学生观看《后天》和《龙卷风》等电影建立学生关于气象灾害的感性认识或通过再现2016年6月24日发生在江苏盐城阜宁地区的强龙卷和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超强台风登陆厦门等造成较大数量亡人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实际气象灾害事件催生学员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

2.问题设计与引入:格兰特・威金斯说:“问题乃是通向理解之门”,即在所创设的情境框架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专业热点、敏感性事件、事例或课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核心内容,让学员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针对地转风问题设计时,引入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爆炸引起放射性物质扩散事例,试问距离切尔诺贝利以东2600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会不会遭受核污染?如果会大约是什么时候?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与引入,学员立即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员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就是要使学员懂得思考些什么,怎样去思考,如何判断思考是否正确,如何归纳及利用思考得出的正确结果等,即通过“愤”“悱”情境催化,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核污染事件,学员需要思考自己应该用哪类知识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现在自己是否具备相关知识,进一步刺激和催化学生的好奇心。

4.阶梯式激发: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通常仅通过学员独立思考较难有效直面问题矛盾,尤其对于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其内容往往过于抽象或过程太过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启发往往最考验授课教员的内功。阶梯式激发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将比较复杂的命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对于分解成的每一个小问题独立启发,各个击破,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并从不同层次激发学员的思维积极性,让学员在类比、辨析、迁移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上面核污染事件阶梯式分成运动学问题、风压定律问题、地转风计算问题,通过3个小问题的解决,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主动获取与吸收:在实施现代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员结合讲授过程,必须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机会进行知识“组装”,即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是完成由教员启发转向学员自我启发的关键,是学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教员可以通过和学员一起设计“自我提问”,使学员按一定的程序自己提问启发自己,促进学员生成主动获取与吸收知识的能力。

6.误区与盲区扫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对于学员的思考过程,不能简单仅给予“对”或“错”的回答,而要结合大多数学员对于思考问题的综合反馈,从中发现学员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正。这样,学员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学员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员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实施大气状态方程教学时,试比较在同温同压下,干空气密度、水汽密度及湿空气密度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教员发现学员思维过程的盲区,并恰当的启发,促进学员理性思维的形成。

7.w纳与总结:教员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与协同学生把现代启发式教学所得到的结果组织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把它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员的原认知结构中,而且应使学员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8.转化与应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转化与应用对现代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环节主要依托任务启发的方式,结合课后习题及前沿热点事件,巩固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以往在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中教员会布置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结论浮在表面,本环节尝试将学生按单位所在地或工作岗位分组,让学生自行搜集普通气象学在军事装备、业务工作和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文献凝练出科学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员的实际知识结构出发,提出了一种有效进行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思路。总体而言,在理科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值得在各种不同的课程中去应用和实践。另外现代启发式教学需要耗费教员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教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不断总结和逐步完善,特别是挖掘大气科学中高影响敏感事件和前沿热点问题,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 项目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9-4

《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以及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的学生至关重要。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还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际技能,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餐饮服务具体操作流程。本课程一般会通过理论讲解、模拟训练、模拟管理,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训场景教学使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管理技能。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 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慕课是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给每个教学工作者带来的新的概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以下列举两个笔者较为认可的对于微课的定义。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民认为:“微课是以教学点为单位,教学时长较短,可以组成微课程的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微课教育研究专家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一般以一个小主题或者问题(小题大做是微课的思路)展开,主要围绕难点、疑点、重点、考点、增长点。” [1]另外引用一句网络上教师论坛中对于“微课”的认识,较为流行的说法:“微课就是路过教室时里面正在上的某个吸引人的片段。”在笔者看来好的微课作品如同美丽舞蹈中定格下来的惊鸿一瞥,短暂但是惊艳,难忘、触目而经心。

2、 项目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Project-learning)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探究

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之上,经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科学体系、实施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微课应用于《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

现价段《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基本会将课程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吻合,与项目教学相推进。

3.1《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现状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共分为五大项目,其中包含各个相关模块,主要突出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课程在学期中,依据学生今后职场、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学生主要提出三大要求,分别为:基本入门--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熟练掌握餐饮服务技能。职业突破--能够自主创业,开办经营餐饮企业,这三大要求层层递进,呈阶梯式发展。

目前《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主要分为:项目一入门与入职,包括模块一行业认知,模块二技能训练,模块三中餐零点服务,模块四咖啡厅及房膳服务。项目二进阶与拓展,包括模块一中餐宴会服务,模块二西餐厅服务,模块三自助餐与会议服务,模块四酒吧服务

。项目三运营与督导,包括模块一组织机构,模块二岗位职责,模块三人员配备,模块四班次安排,模块五服务质量。项目四筹划与经营,包括模块一市场调研,模块二物资管理,模块三经营计划与编制,模块四市场推广策划。项目五主题餐饮店策划,包括模块一餐饮文化与大众需求,模块二市场调研与主题确定,模块三开店手续与政策了解,模块四餐厅布局与设备选购,模块五市场询价与费用预算,模块六装饰布置与物资选购,模块七人员架构与招聘培训,模块八物资到位与调试营业。

3.2微课融入《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实践

“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课后指导,课后练习等融入《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使《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更加生动,直接,使教学效率、效果提高。具体实践实施可以表现在:项目一入门与入职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对于餐厅、饭店的认识可以通过微课以加深对餐厅饭店的认识。项目二进阶与拓展中,中、西餐服务、酒吧服务等可以分别制作《中餐服务流程》《西餐服务流程》等小视频。项目三运营与督导中,可以制作一些对客服务的小视频,作为教学案例,加强学生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与沟通技巧。项目四筹划与经营和项目五主题餐饮店策划,主要要培养学生的餐饮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以《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一入门与入职中模块二技能训练为例,餐饮服务技能中有一项非常受学生欢迎,但是又具有一定难度的技能,餐巾折花。笔者制作了微课《奇妙的餐巾折花――出水芙蓉》(http:///play.asp?vodid=169196&e=3),微课时长一共10分钟,其中包括具体学习出水芙蓉花型,课中还提供两个短视频练习,花型分别为含苞、蝴蝶。这个微课制作后,在微博与微信中传播度较高,基本上即使没有任何餐饮服务技能和基础的人都可以学会,而该微课在《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中运用效果也较好。可以说微课《奇妙的餐巾折花――出水芙蓉》的制作是对于大众(网络)与小众(学校教学)都是有用的。

4.结语

面对现今的网络时代,教师教学如果不采用新思维,新手段以突破传统教学,必将被时代淘汰。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等新方式是学生们每天时时刻刻接触的,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微课”运用于《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可以将职业教育课程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更真正能为学生今后职业所用。

阶梯式教学法概念范文第5篇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2、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试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余形象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 

6、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二、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学习的一些意见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对教材的理解方面、思维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以及完成作业的手段等方面,与初中学习阶段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些明显的客观存在的差距,就会出现旧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的局面,这无疑该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1、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 

    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的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艺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教师在被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再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他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生长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分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它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作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2、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的情景。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因此到高中学习时思维方法跟不上.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能力如教师讲完弹力的概念之后可以要学生自己列举一些产生弹力的现象。或者,由教师列举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那一些县现象是由弹力产生的。教师在奖金接力题时,也可以一题多解。如讲解力的分解时,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衡法、三角形法等方法求解,然后要求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捷。布置作业时,同样要求一体多解。 

3、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器材拓宽教学手段 

    莱芜二中是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CAI“课程整合”的试验学校。在完成学校试验课题的同时,还对本校教师进行了微机培训。特别是物理教师,对“几何画板”、Excl、Powerpoint、神算等软件的使用都非常熟练。特别是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应用,在模拟物理动画场景锻炼形象思维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小了学生的心理跨度。 

    例如高一物理当中的追击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中的分力与合力的相互关系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的模拟试验、同一运动在不同的参考系当中的描述是否一样(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抛下的箱子)、弹簧振子等等,甚而至于万有引力当中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轨迹、其他天体的运动轨迹等等........都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的手段,由原先静止的说教转化为现在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特别是在几何画板软件当中,如果设计的好,还可以对一些连续的变化过程中某一些变量的任意状态的值进行精确的模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