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富管理;投资渠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23-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较为富裕的国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之迅猛、国民人均财富拥有量等方面成绩喜人。与此同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财富管理业务就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性业务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盈利性、客户稳定性、成长性突出。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投资者选择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作为其财富管理的主要机构。本文将对创新国内财务投资渠道这一课题进行分析。

1.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形势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个人财富的积累,这种趋势以后必然会持续下去,从需求方面来讲,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由于金融市场改革,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包括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在向金融控股企业转型。而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遽增让金融高层逐渐意识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现状。对于逐步融入全球化市场的中国来说,利率水平较低引发了人们对进一步加强财富管理的需求增长,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个体来说,财富的增值保值、投资风险管理、资产合理配置等都将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以其丰富的客户市场、尚待完善的财富管理制度、大量有待开发的个人财富资金吸引了中外金融机构的目光。如何迅速抢占并合理利用中国这一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成为各金融巨头桌案上头等大事。银行、保险、券商、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纷纷利用各自的本源优势,各显神通打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超过两百年历史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我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较迟,缺少多轮经济周期考验,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外在制度形式还是内在的方案内容都还稍显稚嫩,这主要有如下表现:首先,各个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财富管理业务趋于雷同,相似度太高造成理财产品工具形式单一,投资者选择少;其次,国内的大多数高净值客户都是家族或企业中第一代财富创始人,他们更相信个人的理财经验判断,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建议采取率较低;再次,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专业人才培养耗费成本大,造成专业人才短缺,进而影响到了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

1.2 中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投资就有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风险不仅是金融市场上也是财富管理市场上永恒的话题。国外丰富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给予了我国较多的参考经验,近几年乃至往后几十年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都将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上述文字中简要叙述了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现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存在的问题颇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速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以下五点,既是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也是对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计。

第一,国内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理财制度与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以及更完善的财富管理服务。第二,中资金融机构应当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优势,提高基础业务的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第三,我国应当放开国门,使国内金融与财富管理业务全球化发展,同时实现资产配置的全球化运作。第四,在人才管理方面,应当加强对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致使我国财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五,我国目前尚缺少关于财富管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应当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弥补此方面的空白并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财务投资渠道现状

投资主体为了满足自身某一方面的获利目的,将可利用的资金、资产投入某种经济活动,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投资。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投资方式或者说是投资渠道主要有股票、基金、期货期权、债券、房地产、黄金、储蓄等。

2.1 股票。股票代表着股票持有人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表示股票持有人对于股份公司必须履行其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决策,同时,也可分享红利收取股息,可以通过合法的金融机构对公司股票进行有偿买卖赚取收益。进行股票投资优缺点明显,其投资额度没有限制,收益大的同时风险也较高,并随时可以将其套现。

2.2 基金。基金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基金管理人利用集中筹集的资金投资证券、企业和项目,并且将获取的收益与投资人共享,同时风险也共担。较股票、期货期权而言,基金的投资风险较小,获取收益稳定性高,但投资期限较长,利率较低,套现较慢。

2.3 期货期权。期货期权投资相当于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例如对石油、大米或其他产品价格的市场预估。其操作对于投资者的要求较高,非专业投资者很难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上盈利,当然,就算是专业的投资者在进行期货期权投资时一旦投错又没有雄厚的后续资金支持,最终只能是血本无归,因此期货期权投资比股票风险更大。

2.4 债券。债券分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三种类型。债券投资的投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是一种定期赎回的投资工具,不同于储蓄存款的是债券虽然属于无风险投资、收益方式以利息为主即收益率固定,但其本质是债。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债券投资时无论是企业债券还是金融债券都要交付一定的佣金,若为投资国债则可以免除佣金。

2.5 房地产。房地产究其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众多投资者抓住这一点大肆进行房地产投资,致使房地产除了工程、物理、政治特性,更带上了强烈的金融属性。对于这一特殊的投资产品,虽然其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变现难、投资手续复杂,但因土地资源的固有性与稀缺性、投资回报高等特点使众多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而房地产市场也是久盛不衰。

2.6 储蓄。对于一般人而言,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将现金等资产投入到商业银行中进行储蓄。这一投资方式比较大众化,和债券比较类似的一点是银行存款风险小、获取回报的稳定性高。但相应的,存款利率变动主要受到通货膨胀与紧缩的影响,而靠利息来获取收益的结果就是收益率是在几种常见的投资方式中偏低。

对于个人投资者,我国现有的投资渠道还较为狭窄,投资产品与金融工具种类较少,一方面与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较晚有关,另一方面国人对于财富管理理解不够充分,对财富管理专业人士的信任度不够。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投资渠道以外,目前我国投资者还会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例如外汇、黄金(纸黄金)、古玩字画、珍贵邮票书信等,但这些投资渠道对投资者的资金要求高,一般的投资客户难以进入这一市场进行平等交易。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家庭理财者而言目前我国的投资渠道尚且能满足市场基本需求。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日渐丰厚,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财富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如果不能有效扩展投资渠道,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愿景下,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中的投资渠道将很难满足日益庞大的投资者需求。而在扩展投资渠道的路途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富管理市场中的理财工具,更要努力创新,创造出更适应我国金融市场需求的投资工具。各大金融机构不仅要基于盈利目的开发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工具,也要加强投资运作透明度管理,打造一个公平、有效的财富管理市场。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银行机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第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有74%的人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可见多数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分业经营现状,明显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2.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缺少系统支持。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3.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7,(27):87.

[2]孙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2,(12):7.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理财登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一)理财登记系统建设

中央结算公司于2010年3月和银监会创新部共同完成《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监管机制研究》课题,后期在银监会领导及创新部的具体指导下,开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以下简称理财登记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系统自2012年11月正式开始建设,2013年1月在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汇丰银行四家银行试点运行。2013年6月17日,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67号),标志着理财登记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线,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集中登记工作正式开始。

理财登记系统对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分别从产品端和投资端对产品申报、发行募集、投资交易和终止清算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关键信息进行全流程登记,由产品报告系统、产品登记系统、权益登记系统、统计监测系统、从业人员登记系统组成。

(二)理财登记系统运行情况

运行三年来,理财登记系统不断完善和升级,运行平稳、效率较高、方便实用,未发生任何系统事故。截至2016年6月末,有631家商业银行、银监会8个部室、全国36个银监局在理财登记系统注册,并实现与系统的专线联网。系统累计登记了自2011年以来的92万只理财产品信息,自2013年以来的421.46万亿元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信息,195.25万只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信息,以及2014年以来的1166.58万条理财产品资产交易信息,成为银行业理财业务的大数据库。

(三)理财登记系统的效用

2015年1月12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北京银监局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减少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的作用和效能。以理财监管为例,对理财业务的监管,近期会里推出了一个理财产品登记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一目了然地查到所有理财产品的各个要素,可以有效节约监管资源。

1.服务理财业务监管

一是系统实现了理财产品银行报告、监管审阅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分散登记到全国集中登记,从纸质报告、线下审阅到电子化报告、线上审阅,从手工办理到系统自动办理的重大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是实现了从产品端到投资端的全面登记,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通过涵盖产品端和投资端的全流程登记,监管机构可在线查看管辖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详细情况,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三是建立了银行理财市场集中数据库,实现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大数据分析。理财登记系统的明细数据为监管机构开展理财业务监管、引导理财业务发展转型乃至国家宏观管理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持。

2.服务理财业务健康规范发展

一是有利于理财行业规范发展。系统通过对理财业务中各类概念、数据的准确定义,制定并标准化的理财登记“数据元”,可使理财业务在产品设计、销售管理、投资运作上更加规范、统一、透明;通过对理财登记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及时、准确展现行业发展动态,为行业协作打下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为市场开展理财业务创新提供技术平台。

二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根据监管要求,一般个人类产品只有报告通过且获得登记编码后才可正式发售,且银行须在产品销售文本中公布登记编码,投资者可据此在中国理财网(.cn)进行产品合规性查询。该披露机制实现了多个机构自行披露信息到全国集中披露信息的重大转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并控制产品发行端的合规风险,防止“飞单”产生。

三是有利于银行内部业务管理。全面、规范、详实的信息登记要求将促使银行实现高效、规范的内部信息管理,从而为其防范业务风险打下基础;基于登记基础,系统可为银行提供理财估值、绩效评价等服务,提高银行理财业务在全国各行业资产管理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理财登记系统的应用

1.理财统计分析

基于理财登记系统的大数据库,经银监会创新部同意,中央结算公司完成并对外了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13年以来的年报、半年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共有100余家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对年报和半年报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同时,每月理财市场的统计月报以及部分专题研究报告也为监管部门及时掌握理财市场的运行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2.理财风险监测

系统多样化的风险监测指标将实现对理财行业性风险、单个机构风险、单个产品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为银监会等主管部门管控风险、制定政策提供支持。

3.理财信息披露

中国理财网是经银监会同意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集中披露门户网站,集中提供理财信息披露、产品合规性查询、理财研究资讯和投资者教育等服务。网站自2013年底上线以来运行平稳,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2015年最高日访客数超15000人次,最高日页访问量超30万次。

理财托管机制的建设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托管,银监会多次强调独立第三方托管制度的重要性。例如2014年《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明确提出“建立独立的托管机制”。经财政部、银监会同意,中央结算公司发起设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016年8月26日,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指出,成立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是加强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服务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和银行理财服务社会的需要。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理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银行业监管平台、理财市场中介服务平台、投资者教育平台,为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专门从事银行理财第三方托管业务,具备了独立性、规范性、效率高等特点。

(一)独立性

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银监会指定的理财第三方托管机构,与理财产品管理人无利益冲突、无关联关系,客观、中立、独立的身份有助于保证托管业务的公允性,确保客户资产安全和业务信息保密。

(二)规范性

理财托管系统由账户管理系统、资金系统、核算系统、清算系统、投资监督系统和信息披露系统六大子系统组成,再加上现有的中国理财网、理财资产估值系统等技术平台,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可通过系统全面、规范履行各项托管人职责,树立行业标杆。

(三)效率高

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可通过系统全面对接资产管理人、交易前台和结算后台机构,实现全程系统化的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与处理,有效提高业务效率。通过理财登记系统与理财托管系统的数据交互,可以确保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亦为理财产品管理人减轻登记工作量。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创新工作

(一)业务背景

为落实201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缩短企业融资链条”、“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和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等政策要求,以及银监会提出的“按照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原则推动理财业务创新”、“探索理财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等工作部署,经监管指导、市场推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业务创新应运而生。

(二)业务特点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种标准化投资载体,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直接以企业融资为资金投向,在指定机构统一托管、在合格投资者间公开交易、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是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方式和投资范围对客户委托的资金进行投资、运作、管理的特殊目的载体,是投资标准化金融工具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的业务特点有:一是有利于全面发挥商业银行的客户、信誉、专业和桥梁优势,引导银行由间接融资主体向直接融资平台转型;二是实现企业资金需求和社会资金直接对接,促进直接融资;三是实现了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化,丰富企业的融资工具选择;四是建立了全程信息披露和公开簿记发行机制,透明度较高;五是实现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公开报价和转让,有利于银行盘活资产、提高流动性;六是为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提供每日第三方估值,有利于资产的公允定价和风险的客观计量;七是实现了注册发行、信息披露、报价转让和付息兑付的系统化、一体化,业务效率较高;八是以注册制、市场化为核心,建立了涵盖全业务流程的基本制度。

(三)业务进展

中央结算公司建立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全面支持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登记、托管、转让、结算、付息兑付、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截至2016年9月30日,共有27家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发行了390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金额近1400亿元。此外,共有44家银行开立了161个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工具托管账户。

经过三年的发展,该项业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如制造业、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金投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地区覆盖面较广。

二是创新了融资方式,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可交易、可估值、信息透明的标准化金融资产,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方式,推进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建设。

三是提高了融资效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有助于实现“去通道、去链条、去杠杆”的目标,且注册流程简便、发行方式灵活,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引导了理财转型,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具有动态管理、组合投资、信息透明等特征,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散、化解期限错配,将产品风险和收益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

五是契合了投资需求,丰富了投资者的理财选择。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央结算公司将在银监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为独立运营实体,不断丰富完善多位一体的理财基础设施架构。

(一)持续加强理财登记系统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理财登记系统直联接口的开发、推广工作,全面提高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二是加快推进理财权益登记子系统和配套制度的建设工作,为服务理财业务监管和理财产品转让、质押等相关业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本着为银行提供更多服务的原则,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二)持续完善理财大数据应用

一是为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机构提供定制研究分析报告,深入挖掘理财产品收益期限特征、投资资产结构、风险收益水平等,为决策制定提供支持。二是建立完善理财风险监控机制,通过系统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辅助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三是建立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关指标,研发收益率曲线,促进理财市场形成公开、透明的定价标准。四是开展银行理财业务评价和银行理财产品评级,为投资者提供公正、客观的投资参考。

(三)持续做好理财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

中国理财网将进一步完善信息资讯体系、丰富信息披露内容、拓展网站服务功能、提升网站用户体验,利用信息权威、专业、全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信息服务,打造“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促进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业务发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业务规范性和效率。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国家重点区域战略(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切实支持西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三是打造产品特色、开展业务创新,通过对融资主体、融资用途、含权方式的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匹配融资企业多种不同的合理融资需求。四是引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进一步推广开放式净值型产品。

(五)持续推进理财产品独立第三方托管工作

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尽快研究制定理财产品独立第三方托管业务规范和实施方案,提供高标准、高效率的理财产品独立第三方托管服务,以真正实现风险隔离,保障投资者权益。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发展 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个人理财业务将随着市场环境逐渐成熟而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理财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他们需要专业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实现理财计划。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投资市场环境的改善将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空间。近年来,证监会积极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推进证券业务创新。同时,政府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楼市炒作。另外,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在稳健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极大地促使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可加入的投资渠道、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和可投资的规模相应扩张,将会极大地增强居民个人理财的愿望和参与程度。

三是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强化将从体制上推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银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得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另外,我国开放金融市场后,国际混业经营的模式将不可避免地从外部影响我国,使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进程在实践中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国家金融业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是分业经营的状况,《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是缺乏专门的理财服务系统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我国多数银行信息系统仍以业务处理、数据保存为主,很少考虑对产品和客户信息的分析整合,无法准确进行银行收益测算和客户价值评估,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客户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服务系统的落后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是客户对理财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国内没有积极普及金融教育,客户对个人理财认识存在着误区,目前我国大众的理财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是大多数人对个人理财的概念缺乏正确认识,理财观念淡薄。不少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理财就是储蓄,更有甚者认为理财就是赚钱。

四是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新。一些银行虽然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理财部门,但是由于认识不够充分,在内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硬件配备等方面没有认真研究,仔细实施,以至于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仅仅局限于理财产品方面,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作响自己的品牌,搞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做的还只是把产品展示出来向客户推销,而并非是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五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理财涉及到税务、财务、会计、保险、证券甚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而理财业务大到人生目标的实现,小到日常的生活开支,方方面面无不囊括在内,因此对理财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是从柜台业务人员中筛选出来的,即使参加了银行组织的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但显然,国内的理财人员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很难确保服务质量。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合作,积极准备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金融业混业经营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行业合作,积极准备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相互间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合作。

二是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科技发展相对落后,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银行业的需求。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专门的理财服务甚至经济网络服务系统。

三是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商业银行应结合网点优势,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消费者,加强理财知识的普及,积极培养和开发理财市场。同时,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寻找适合客户的产品组合。同时,强化品牌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品牌推广的支持和指导,引领分行统一建设规划、培养标准、服务模式和推广活动,打造统一的财富管理品牌。商业银行在打造个人理财品牌时应体现差异化,提升品牌内涵,增强品牌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理财业务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金融市场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在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仅局限于储蓄、保险、基金等的简单组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如建行的“乐当家”、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农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和民生银行的“钱生钱”等品牌。它们的业务范围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没有个性化产品,客户在任何一家银行所接受的服务基本相同,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无疑是为有差别的客户提供了无差别的服务,对不同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家庭推荐风险和收益相同的产品,提供相似的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客户内在的理财要求。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阻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我国的现代金融市场从建立至今经历的时间比较短暂,市场小,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少,且限制较多,各种机制均不完善,投资风险比较大。仅以2005年底至2008年底的证券市场为例,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单边的证券市场极不稳定,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风险的制约,许多客户不愿意购买风险较大的高收益产品,也使商业银行的很多新产品无法体现其本身的价值,无法受到客户的青睐。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创新

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加大专业理财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已经成立了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也设立了理财规划师资格培训与认证制度,但如果仅依靠认证来培养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兼具的理财师,恐怕还远远不够。所以,银行业需要引进、培养和贮备一批熟悉理财规划和外汇、基金、证券、期货及保险业务的高、精、尖专门人才,以加强复合型理财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三)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一方面,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事前进一步完善对于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其良好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注重国家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国家监管侧重于颁布相关的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个人理财业的发展,而资格认证、教育培训、职业准则等应更多地依靠行业自律。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李文龙.理财市场刚起步.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透明遭质疑[N].金融时报.2008-4.

[3]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