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英文歌曲 英语教学 意义
外语教育不应仅以教学生背多少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些语法项目和考试能取得高分为目的。教育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摆在英语课程目的的首要位置。唱英文歌曲就是一种能很好地实现各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音乐与语言及英文歌曲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任何一门语言都可表现为音乐形式。英文歌曲是音乐的一种,它与英语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青少年学生最为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的英文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它与英语语言习得能力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通过学习英文歌曲能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二、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作用
2.1英文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如果能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学习英语最积极、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了。可见,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前提。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能刺激学生并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东西,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英语语法不仅难理解还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语法的时候很容易紧张,失去学习信心。我们就应该在讲解语法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英文歌曲,这样能降低学习的难度。
2.2英文歌曲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工程师”。比如Family Love教导孩子要爱自己的家人,爱爸爸妈妈。又如Silent Night这首歌曲向学生展示了圣诞精神的和谐美好,宁静安详,也同样流露出爱的痕迹,因为有爱才有一切。
2.3英文歌曲有助于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快乐与自信。在初中英语教育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智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便感到自卑,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时候如果他们能当着同学的面唱一两首英文歌曲,必然会觉很有成就感,感到满足、自信,尤其是当其它同学都不会的情况下。那么我们把英文歌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就能帮助那些成绩较弱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4英文歌曲教学是一向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常常与同学打成一片。而有的学生却非常内向,他们不愿意跟别人交往。把英文歌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英文歌曲运用到教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尤其是对于内向的学生。这里我们可以用Come and See My Family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5英文歌曲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西方文化。圣诞节是西方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当圣诞来临之际,老师可以通过圣诞歌曲向学生传授圣诞知识,比如Merry Christmas 和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在轻快愉悦的歌声中,学生易于接受。
2.6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可以强化记忆,增加英语词汇。有实验表明:有音乐伴随的教学比没有音乐伴随的记忆效率高达2.17-2.50倍。英文歌曲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更重要的是它的歌词如诗一般美丽。学生乐在其中,效果肯定不一样。例如学生在学唱On the Way to School 和Ten Little Fingers时就能通过歌词记住有关动词走的不同说法和数字一到十。
2.7通过学唱英文歌曲训练语音的同时来提高听力能力。语音和听力是英语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听力材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它能消除学生烦躁的情绪,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比如在英文歌曲Merry had a Little Lamb这首歌,着重出现单元音[] had, lamb都含有[]音,中间又出现so, know双元音[]。
三、结语
英文歌曲作为一种有效的声音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师应把英文歌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消除学生紧张的学习心理,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使英语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 丛爱农. 浅谈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11).
考试成绩实验组76名学生仅有3名同学不及格,且分数介于50~59分之间;而对照组有13名同学不及格,50分以下就有3名同学。两组考生成绩均呈负偏态分布,具体指标见表1和表2。从上表中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平均得分(P=0.002)和及格率(P=0.01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优秀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6)。表2显示的是各题型成绩分析,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判断题和简答题平均得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考试的信度、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信度高的试题表示多次重复测试会产生比较稳定和一致的结果。本次考试实验组信度系数r=0.56,对照组信度为r=0.71,符合教务处相关规定,认为考试成绩是可靠的。难度系数P和区分度D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数据见表3和表4。从上表中可见,试卷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学生考试成绩正常。全卷对照组学生的难度系数低于实验组,各题型中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区分度在0.4以上的为“优良”;在0.3~0.39之间的为“合格”;在0.2~0.29之间的为“尚可,需修改”;在0.19以下的为“应淘汰”项目。从表4中可知,本卷区分度属于较好水平,除了判断题以外,其他各题型区分度都非常合适。全卷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区分度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
有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现代卫生统计学教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很好地说明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从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总成绩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也大于实验组,表明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因其基础薄弱且缺乏兴趣而对统计学产生畏难与抵触心理。对50分以下3名同学的访问也显示传统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灌输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枯燥的记忆,不能通过积极的思考与实际的应用而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因此拉大了考试成绩的差距。
具体题型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实验组学生难度系数高于对照组,显示同一份试卷对照组学生感觉难度更大,失分率更高。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表示本份试卷能更好地区分鉴别对照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就是说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差距更大。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同学理解及掌握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管是难度系数还是区分度,两组学生差异较大的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升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微课;Teach-Back教学法;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
中医筋伤学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学习好理论知识并且能熟练进行技能操作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培养合格的中医学骨伤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理论课学习上,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获得教育部认证的中医筋伤学重点学科金课建设点,理论教学不断完善和提高。而对于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出现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却显得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技能操作教学效果,从2018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部分教师就已开展初步探索[1,2],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没有解决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随着近年来微课教学法的引入,微课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势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青睐[3],因此探索微课教学在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Teach-Back教学法是在教学后,让学习者重现所学知识,教育人员通过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法是由美国国家质量论坛认定且有效的34种评价教育方法之一[4]。本研究在制作相关带教操作5min的微课视频教学基础上,结合Teach-Back教学法,探讨其在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教学中应用可行性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学习中医筋伤学的学生1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名。实验组男生67名,女生13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08±1.03)岁。对照组男生65名,女生15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16±1.1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微课教学视频在进行正式技能操作课前,先选取中医筋伤学颈椎病颈肌劳损患者为操作对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操作教学视频录制,时间为5min,一边录制一边介绍操作要点,语速中等语音标准,由副高职称带教教师录制完成。1.2.2实验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课结合Teach-Back教学法模式进行授课,带教教师将课前准备的相关微课视频在操作带教课上播放,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有大致了解,再利用Teach-Back教学法进行带教,首先成立Teach-Back带教小组,由副高职称教师且有执业医师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担当组长,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2周的Teach-back教学法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进行技能操作带教,按照“信息传递-评估理解-纠正避错-确认掌握”的程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1)信息传递:将微课视频播放后,Teach-Back带教小组带教教师结合视频中的知识点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讲解。(2)评估理解:学生一对一进行技能操作1遍,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操作知识要点,带教教师评估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必要时对学生开展提问。(3)纠正避错:对学生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操作知识点进行纠正,并再次播放微课视频内容。(4)确认掌握:再次要求学生演示操作,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此方法可循环进行,直至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操作及答对所有的问题。1.2.3对照组传统带教法带教教师上课时没有微课视频给学生观看,只是常规PPT幻灯讲授,然后进行模拟人技能操作演示,然后由学生自行练习,按照“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理论知识测试学生在学习本节技能操作带教相关知识1个月后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试题闭卷考试,满分30分,答题时间为30min,共发放试卷160份,全部作答回收。1.3.2技能操作测试学生在闭卷考试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每人5min技能操作考试测验,同时让学生回答技能知识要点,对操作和问答进行打分登记,满分30分,参与理论测试学生全部进行了技能操作测试。1.3.3学生回馈评价在进行完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测试后,随即给学生发放学习回馈表,包括学习兴趣激发度、技能操作掌握度、教师带教满意度以及日后是否继续接受此种带教法4项内容,以0~10分计算,0分最不理想,10分最满意。2组学生评价均收集完成,分数取平均值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比较
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发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学生评价反馈比较
2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度、技能操作掌握度、教师带教满意度以及日后是否继续接受此种带教接受度4项内容比较发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一、 高职教育设计类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仔细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实际设计水平的能力,可以直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作品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的创新意识、内涵表达力、和谐美感不强烈等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软件操作的过程,不重视设计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了各种不求甚解,盲目的抄袭、模仿,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二、 参与竞赛对广告设计教学有着显著的作用
积极参与国内外广告设计大赛,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近年来,各种极具影响力的广告设计大赛,在高校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大多数高校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来组织和指导这些赛事。目前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已经变成了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参赛者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们教学改革的深刻思考。如果将这种思考融入教改实践中,那么,竞赛所带来的效益将会是巨大的。
三、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的意义体现
1、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为三年。第一年用于基础课的学习,这样的职业教育方式还是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应该把握新生入学情绪高涨、学习劲头足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设计项目,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班级体学习气氛的形成则十分有效。配合教学进度的比赛,更能促进学生理解吸收专业理论知识,快速总结和掌握设计规律。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能力,激发其荣誉感、上进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自学能力。
2、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一般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器材、环境、项目的多重制约,设计竞赛虽然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因其创造性能够很好的激发思维,同时亦能很好的解决实践中的各类问题。每个设计项目(包括虚拟题目)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不受外部条件的过多约束。
以竞赛主题作为任务课题,以竞赛活动中规定的作品要求作为设计要求,并以竞赛活动中规定的作品提交形式作为设计任务的完成形式,这样,每次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竞赛活动,就能够使学生提早接触到实际设计任务的整个过程。在竞赛过程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草图等诸多方面全面提高专业能力,积累设计实践经验,做到真正学为所用。
3、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专业视野
不可否认,过去大多数本专业的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提供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师的案例成为了标准答案,一旦没有了标准,学生立刻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态度,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薄弱造成的。设计竞赛作品的要求是形式多样的,可以多角度诠释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不再依赖标准,自己去寻找答案,图书馆、网络、书店、资源库等等都成为获取素材完成设计的来源,尽快地提高专业水平。设计竞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寻找资料的同时,也会了解到许多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设计形式,帮助学生开拓专业视野。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竞争意识
通过把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团队式的学习研究模式。布置设计课题,开展设计研究,十分有助于学生中形成团队精神。与此同时,还可以就课题开展小型研讨会,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打好基础。
四、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的作用
1、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广告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时下进行的各种广告大赛层出不穷,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大赛基本代表了行业的需求和标准。积极参与广告大赛,有助于把握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定位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广告大赛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标准,能及时帮助教师修订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淘汰在职业需求中上不适用的课程,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⑴建立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及更新教学设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对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必然形成一定的要求。广告设计需要高品质的电脑和配套软件,优质的广告摄影器材,丰富的图书资料和资源库,以及良好的环境等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研究,更好的激发和实施创意设计。
⑵因材施教,鼓励创新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灵活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优秀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敢于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3、创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广告设计竞赛的优势,带动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既是现有理论的源头,又是未来实践的源泉。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来看,它比理论教学更重要,因为创新基于实践,实验教学模块、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和设计竞赛在内的教学形式多样,课内外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覆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发挥,并且鼓励了学生发展个性。
关键词 弧度制 角度制 度量单位 数学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四第一章《弧度制》一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理解1弧度的角及弧度的定义;(2)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3)熟练进行弧度与角度的转换;(4)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5)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这两个公式解题。因此,在课堂上,首先通过单位圆的圆心角引入弧度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理解1弧度角的概念。整节课虽说都在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或应用,但是,有一个首要问题学生是不明白的:我们有了角度制,为何还需要引入弧度制?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仅仅是在脑海里多了一个弧度制的干巴巴的概念,却并不明白自己学习该节课的意义所在,即不明白弧度制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学生不清楚所学的东西究竟意义何在,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就可以说是一节很失败的课了。然而,究竟该如何改进,才能让其变为对学生而言的一节有实质意义的课呢?
1 弧度制的引入
这样的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弧度制的意义。那么,要弄清楚弧度制的意义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利用数学史的知识从弧度制的基本思想入手对其进行分析。
基于历史的教学案例设计,一般是在教学环境中再现概念产生的背景和动机,从而使学生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概念。从历史的演变看,在弧度制的教学中,首先要抓住从弧长的计算发展到量角制度的转变这一关键点,在弧与角之间建立一一对应。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用统一的方式量弧长与半径单位的思想,是建立弧度制的精髓。
首先,引入认知冲突。在30/2中,30的度量单位(六十进制)和1/2的度量单位(十进制)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复习角度制。在平面几何里,我们把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度的弧,把1度的弧再细分得到分和秒。1度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度的角。根据这个定义,整个圆周就是360度的弧,即圆周长是360度,1度=60分,由周长公式可以计算出圆的半径是360%i = 分≈3438′。这种做法是用圆周的度量单位度量半径,但说半径是多少度、分、秒是很别扭的。为了消除这种别扭,能否反过来用半径的度量单位来度量圆周长呢?然后,与角度制作对比。无论圆周有多长,在角度制里,我们总把它分成360份。由 = 2,得到 = 2,可以发现,若以半径长为单位度量圆周,则无论圆周长如何都只能分成2个单位,在这一点上,它和角度制“无论圆周长如何,都是把圆周分成360个单位”是一样的。最后,便可以与角度制类比,定义出1弧度的角。即以半径为单位,把圆周分成份,每一份弧所对的圆心角就是1弧度的角。这时,每一份的弧长就是半径长。由此可知,也可以反过来看,即把弧长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这样,通过不断地引导、对比,便可自然而然地得出弧度制的一个定义。
2 数学史知识的融入
其实,在上述弧度制概念的引入过程中,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史知识。我们知道,数学史不仅仅是介绍数学家们的生平、图片以及趣闻轶事等,这只不过是其中的内容之一。这些内容通常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类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暂时的”兴趣,因为它并没有包含多少“技术”含量。要想让学生们真正能体会到“火热的思考”,而不是面对“冰冷”的概念、定理、公理等已经尘埃落定的结论,那么,就需要我们给学生们提供历史上数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类似的思维历程。
孔德说过,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的发生必然是一致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允许学生“重蹈覆辙”,重犯历史上所出现过的错误,产生“危机”,然后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重要概念发展、存留到现在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在弧度制概念的引入过程中,首先是角度制。古巴比伦人创立了六十进制计数系统,他们将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度,1度分为60分,1分又分为60秒。事实上,角的度量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曾有过很多进制,比如法国的10进制,英美的密位制等。
其次,在30/2这样的表达式中,由于进位制的不统一,在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都进行了统一进制的工作。如半径是360%i = 分≈3438′,这是印度的阿耶婆多(公元476年-550年)的做法,其中已经含有弧度制的思想。
再者,在经历了千年之后的174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在他的名著《无穷小分析引论》中主张用半径为单位来量弧长。例如,对于单位圆而言,则半圆周的长是,所对的圆心角的正弦值等于0,即=0;同样,圆周长是,所对圆心角的正弦值等于1,可以记作=1。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弧度制,即统一了角和长度的单位。
最后,还有“弧度”一词的来历。该词是爱尔兰工程师James Thomson在1875年首先创造使用,后来还有人使用“弪”(弧和径两字合成),在1956年版的《数学名词》中才废除该字,定为弧度。此外,还有弧度符号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些相关的数学史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做些介绍。
3 总结
从以上弧度制概念的引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课堂中引用数学史知识,可以有几种基本的方式:首先,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图片以及趣闻轶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介绍数学名词的来历、意义及发展历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后,通过对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蹈覆辙”,帮助学生理清障碍,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在对相关数学史知识进行应用时,并不一定都以显性的形式来进行,只要能以知识的发展历程为参考来进行引导,并能达到辅助学生的学习目的即可。
参考文献
[1] 蒋永红,陈侃.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8-21.
[2] 李正银.数学史与数学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98-100.
[3] 燕学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实施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25-128.
[4] 杨渭清.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的若干问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126-128.
[5] 徐章韬.基于数学史的弧度制概念的教学设计[J].湖南教育,2008(12):41-42.
[6] 拾叶.弧度制有什么优点[J].数学教学研究,1984(3):40.
[7] 蒋永红.趣谈任意角和弧度制[J].数学通讯,2004(16):93.
[8] 于书敏,曲元海.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