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工艺美术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现代文化的强力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对现代城市工艺美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学习,并参照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使工艺美术设计工作更加多元化、标准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盼为读者学习。

关键词:

环境艺术;工艺美术;人文;自然

创造一个既具有特色,又富有美感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是工艺美术设计的终极目标。时至今日,在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的日常需求。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创造性的美化城市环境,已成为当今工艺美术设计从事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价值意义

设计的定义,说法各异,但综合起来其实可以解释为,设计是人类思考的一个过程,是一种计划、一种构想,具有各自的使命和方向。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执行使人们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从艺术设计活动来说,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思维的物态化成果即为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性运用。因此不一样的艺术设计类型特点,是由艺术设计者的制作工艺、设计者的审美意识水平、艺术设计的技巧手段与材料,以及设技的技术等,也就是把抽象化的艺术形态设计图形实在的表现出来。它通过感性的真实来展示建筑和装饰、产品外观和造型、雕刻、平面和立体等的各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指主客观、再现和表现、情感和认知、实用艺术和纯艺术、艺术和技术等关系的拆分融合。设计者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体验与理解可通过设计中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形式各具特色,加上社会需求等的条件各不相同,一样的主题内容,形成的艺术展示形式也有所不同。①偏重通过采取写意性的表达方式发挥艺术想象力来抒发个人情感,其侧重点在于对真实客观生活的主观感受;②偏重再现客观事物,其侧重点则在于反映现实生活。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1人文性与自然性

环境艺术的人文性,是指环境艺术系统呈现的对人爱护、关心以及方便的文化精神。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都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利益和自我价值出发,最终完成构思、设计的。符合人文性的环境艺术才能创造环境艺术的审美,才能使人实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从而达到善与美的统一。环境艺术是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以及自然现象,因此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依赖自然环境从而体现美学的“合规律性”。环境艺术的自然性,是系统本身所呈现的自然属性部分以及环境艺术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2无害性与正面性

环境艺术的无害性,即环境艺术系统能够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和谐关系。环境艺术是一种创造,要符合美学中关于“自觉”与“自由”规律的理性规划和审美。所以环境艺术系统应全力使全系统无害,而不能因噎废食、左支右绌。环境艺术的正面性,则是指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必须永远是歌颂的、喜剧的、肯定的、积极的。环境艺术提出的正面性,尤其是要着重环境中的纯净,主要是指纯洁与美好的精神。环境艺术的创造具体来说就是要禁绝污秽、丑陋与庸俗,显现洁净、秀丽与崇高。

2.3实用性与审美性

环境艺术的实用性是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指环境艺术系统能够实现人的生理需求,方便与完善人的物质生活。而环境艺术系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从人最基本生活系统出发的。没有了实用性,环境艺术便会失去原来的意义。环境艺术系统区别其他系统的地方在于环境艺术系统的审美性,是环境艺术实用性的超越和延伸。审美性不仅要求完备实在的功能,还要求通过抽象的意境、情调、气氛来使人对审美的体验得到满足。因此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建立在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来充实、健康与愉悦身心的环境艺术系统才能成为环境艺术的审美性。

2.4多样性与整体性

环境艺术系统中个体之间性质的差异和感性质料的差异称为环境艺术的多样性;环境艺术系统中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感性质料通过有机的联系创造一种一致的整体意境和氛围。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体系

自然地质、气候、地貌、动植物之类的环境状态称为自然空间环境;工作、居住、交通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之类环境状态则称为人工空间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相关学科互相依赖并作用于彼此,例如社会学、美学、材料学、哲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学等称为专业学科。人工环境艺术设计包括有建筑、园林、雕塑、数字、现代环境艺术等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设计,各类综合艺术的汇总即为它的特征,也具有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例如服饰设计、摄影、表演、视觉设计、动漫设计、影视、行为艺术、计算机设计等。专业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应从初始策划创意构思的去着手切入每一项环艺设计项目的从事,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性表现。即通过项目目标核心的把握,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的研究以及论证,从而构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项目一般具有3个方面目标:①阐明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理念;②最大范围和程度内完善功能环境;③塑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环境艺术是涉猎领域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需要配合协作。许多才高八斗的设计师通常会在国家或者社会主办的环境艺术设计类竞赛或者相关的活动崭露头角,并在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的中展现出了惊人创造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任何现在看似先进的技术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的落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立足于设计任务的标准化与多元化发展方向,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城市工艺美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唐建.观念突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0,(4):36-39.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美术 感悟美术 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一、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烹饪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仅有烹饪技巧而缺乏烹饪工艺的烹饪从业人员日渐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烹饪技巧与烹饪工艺的协调发展,成为中职学校烹饪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工艺美术课极为必要。

(一)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面临新的改革。直面中职烹饪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烹饪工艺的欠缺是制约学生烹饪能力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美术教育,是强化烹饪教育实践性,提高烹饪实用性的有效举措。

(二)是提升学生烹饪工艺的有效举措

当前,中职学校的烹饪教学大多重视烹饪技巧,采用师徒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仅限于达到一般厨师水平。但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不仅从色香味方面对饮食提出要求,往往更注重视觉欣赏的感观享受。

烹饪美术涵盖烹饪美术的基本知识、图案构成及写生变化、图案的拼摆及酒席菜肴的设计、食品雕刻艺术等,要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强化学生烹饪技巧的同时,可通过工艺美术课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烹饪能力更符合市场和公众的需求。

二、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完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适当开设基础美术课,培养学生完美人性和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形成创造性智能和技能。着重落实烹饪美术课,增强学生对菜品造型的把握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他们将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烹饪工艺创作中,使热菜、面点、冷拼等的造型更美;提高学生对菜肴的色彩搭配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1.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对接。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特征图形等。

2.课程设置要结合学生特点。中职生在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四是学生在课后的主动性练习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对象的基本特征、形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五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课程设置时,应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安排。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要重视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会突发地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但就是不能及时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美术的表现规律。烹饪原料经过改刀后能够生成各种美观的花形,如:“爆鱿鱼卷”、“炒腰花”,就是经改刀加热后卷曲成美妙的形态,增进人们的食欲。又如:用剞刀法改刀对家禽的胗、肝,海产品中的鱿鱼进行处理,为烹饪主题的表达打下基础。

2.加强构图搭配训练。构图普遍地存在于烹饪创作中,图形的整体要通过食材及盛具的结合体现出来。如:冷拼的造型,往往是在一个好的创意下,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切、配、组、摆等技法形成。为了使烹饪菜肴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实践中,经常采用花卉、动物和风景等图案,通过图案与菜肴的组合,达到优化菜肴视觉效果,给予人赏心悦目之感的效果。实际授课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圆形、方形等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再将图案与烹饪菜肴结合,利用果盘、糕点等反复练习,重点教授学生掌握独立式、对立式、圆周对称式和旋转式等图案排列方式,如:果蔬、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拼和热菜设计中的配合使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

3.要注意色彩修养的培养。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与色彩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深化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影响到烹饪菜肴的水准。在烹饪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将食品色彩的共性和特性、冷暖色的搭配在烹饪中的运用及不同烹饪手法对菜色的影响等,譬如大虾烹前是灰色,蒸后变成金红色,西红柿、洋葱、枸杞等暖色原料与大蒜、白菜、豆腐都冷色原料有着明显的对比性。尤其是素食烹饪,更应强调色彩的搭配,通过冷暖色调的协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烹饪造型是将艺术之美展示于烹饪之上,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我国烹饪自古以来就“以形写意”、“形神兼备”,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师自自然,体现时代需求和民族特色。当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但不少菜点的造型单调、只注重菜点的娱乐效应式,使创新菜与社会发展主流格格不入,或毫无实际价值。因此,烹饪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烹饪从业人员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进行一些著名的绘画、建筑、古典音乐等赏析。

(四)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高职院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可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还需要改革,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仍然不足,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内涵不够丰富等,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上存在着诸多问题。2006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百所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

二、应国家高职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改革的必须性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就提出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部2014年《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奠定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基本格局,党委统一领导和社会化多元参与将会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新一轮示范(骨干)院校建设([2010)教高8号]文件,进一步引导和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提出建立校董事会、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立项单位之一,自骨干院校建设伊始,学院就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建设的首要任务,因为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也是释放高职院校发展活力,引领职教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学院充分发挥地域性、行业性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联合行业、政府、企业参与学院办学,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建立学院理事会,形成社会化办学格局

2011年,学院联合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12家行业企业、苏州金螳螂控股有限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16家知名企业以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等利益方组建成立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组成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下设六个专业委员会、工艺美术传承创新试验区和六个校企合作中心,组成了完善的理事会组织架构。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理事大会,两次常务理事会,多次校企合作专题会议,对学院的发展发挥起到咨询与决策、协调与共建、评价与验审等重要的作用,对学院的合作办学、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指导、实训建设等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推动学院与理事会成员单位苏州金螳螂股份有限公司,呈辉集团有限公司等持续发展能力强,合作基础好,支持教育力度大的艺术设计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双师工作站”等,显著提升了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在理事会建设中,通过理事会章程明确了理事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对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动机和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约束。在理事会的推动下,校企合作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真正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二)体制机制创新的效应及意义

1.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培养工艺美术新传人。在理事会的推动下,为推动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刺绣文化产业的发展,学院与镇湖街道、镇湖刺绣协会、梁雪芳大师刺绣工作室等合作,面向镇湖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生,通过五年订单式培养,在传授苏绣技艺的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设计创意能力,培养新一代秀娘。学院面向水晶重点产区连云港东海市,与连云港东海市政府,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合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定向培养水晶工艺设计与制作专门人才,实施订单培养的五年制传承班,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当地水晶设计与生产制造一线单位就业,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2.校企互通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调动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行业咨询与指导作用,跟踪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即时反馈至学院,为学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学院能够灵活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形成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3.校企合作教师联合培养机制,双师队伍不断壮大。依托理事会的行业资源,努力搭建多样化的教师发展平台,成立了由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代表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学院与合作企业师资互派,共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自2011年开始,学院先后在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电视台等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8个,选派50名教师进站实践,实施教师企业轮训计划,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学院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显著提升,双师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为95.3%,新增兼职教师147名,聘请企业专业带头人5人,企业骨干教师12人,国际教授4人,实训教授19人,建成了由400多名行业大师、名人、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4.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机制。学院和企业确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遴选与准入机制,在理事会实训建设委员会及各系校企合作中心的努力下,共建成环境艺术系东南电梯空间研发中心,明鑫集团同里红品牌研发中心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42个实训工作室,建成校外北京新丝路、苏州好麦尔服饰有限公司等顶岗实习基地217个,保证了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际教学平均比例90%,全校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总数100%,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5.行企参与形成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学院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毕业生、学生家长等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另外,还邀请麦克斯数据有限公司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跟踪分析,据麦克斯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学院2010、2011、2012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7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高于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对母校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

6.校企联姻形成就业保障机制。理事会多家成员企业在学院合作系建立实训中心或基地,如苏州金鼎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苏州御衣坊礼服工作室等,让学生在这些中心或基地就能学到企业相关知识和课程,形成校内就业孵化机制,同时,学院还将一些教学基地建到企业中去,如雅利印刷媒体实务有限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苏州镇湖绣品厂等,学生在这些企业实习实训,达到预就业的效果,形成企业就业孵化机制,近三年来,合作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学生共计16000多人,接受学生就业数1700多人。

7.校企一体形成社会服务协同机制。学院与理事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社会服务,形成协同服务机制,与雅利印刷媒体实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承接苏州重大文化项目如“苏州地铁一号线”文化墙设计制作等15项,与合作企业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各类、各层次的工艺美术高级技艺专业人才3110人,培训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师资60名,培训行业岗位职业资格申报人员890人,助推所合作企业实现增长产值3250万元。

四、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些思考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的艺术设计基础领域,以西方现代科学观为主导的色彩构成,大有取代以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构筑的传统图案的趋势,两者虽在表现形式和理论体系上存在着东、西方文化走向的差异,但在表现形式和认识观念中,它们的审美目的和创造性价值所传达出来的艺术信息是具有共性的。即通过各自的手段去观察、分析、感知和发现最典型、最本质的美,然后通过想象能力去加以综合、提炼,从而创造出理想的、美的、科学的艺术形象的观点是相通的。

关键词:色彩构成 传统图案 对比 和谐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涵盖了当代人类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近年来,随着设计观念的更新与转换,做为设计艺术基础的色彩构成与传统图案在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逐步引发了二者相互之间审美价值及作用的碰撞。

一、色彩构成的涵义

构成,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口号下,努力寻求和探索新的造型方法和理念,对点、线、面、体等抽象艺术元素进行大量的研究,在抽象的形、色、质的造型方法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他们在教学当中的这种研究与创新为现代构成教学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即把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当中,使人们对色彩的感知由个人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色彩构成做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核心,其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领域。

在我国,构成基础课程的出现是在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它做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内容的引进,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设计的一个里程碑。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我们的艺术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的融入大大地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同时,它的融入也大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又一设计基础核心——传统图案。

二、传统图案的涵义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更是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在中国,图案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石,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藻井图案,宋代的瓷器、漆器到明清时期的建筑、家具、织锦以及民间工艺品等等,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深深留下了图案的足迹,它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案从其含义及其特征看,引用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教育家雷圭元先生的解释:“广义解释则为工艺美术方面,即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造型结构、构图形式以及装饰色彩的预先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生产、牢固等条件制约下所制成的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狭义地讲,图案是指符合美的规律并且关于平面的一般装饰性纹样。由此可见,图案是运用一定装饰规律创造美的形式,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如果说造型给人以直观的形象要素,构图给人以美的形式结构,那么色彩则给人更多的是感官刺激、感情特征和心理反应。图案的研究对象极为广阔,有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包括生物学、色彩心理学、构图学、美学等。其成就自古以来,早已被广泛应用在陶瓷、服装、建筑、家具、装潢、日用品设计等领域。

长期以来,图案做为一门专业设计基础核心在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以及各个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一直都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经指出:“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图案基础十分重要,它是连接绘画基础和专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从事艺术设计的重要保证。”

三、色彩构成与传统图案的对比关系

综上所述,色彩构成是建立在科技美学的观念之中,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通过理性思维并在几何概念元素的基础上,以抽象的表现形式来体现二度空间的结构布局,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并对创作过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传统图案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是中国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产物,它通过形象思维并在原始、自然素材的基础上,根据装饰变化的多种手法来体现其存在性和实用性,拥有具象的基本特征,其创造结果具有实用价值。

此外,传统图案与色彩构成的最大不同还在于,平面构成是一种思维形态,它不直接以实用性为目的,它抛开功能、材料、技术、工艺等因素,塑造的是纯粹形式感的视觉画面,表现形态距离实用功能相对较远。而传统图案则来源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一开始既以实用功能作为主要目的,重视现实环境的应用元素,贴近人文社会。不过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略受技术因素的制约。

四、色彩构成与传统图案的和谐共处

色彩构成和传统图案两者间的识别轨迹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各自的手段去观察、分析、感知和发现最典型、最本质的美,然后通过想象能力去加以综合、提炼,从而创造出理想的、美的、科学的艺术形象的观点是相通的。追求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动态也是一脉相承,且具有共同利益。而且色彩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它和其他设计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富有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而传统图案则长期以来都在释放着和谐的因素,它造就了“多元共生”“协调与共赢”“和谐”的创作文脉,并寄托着中华民族“天人和谐”“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与创造精神。它的这种开放与容纳,为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和谐提供了可能,在今天,这种思想与精神依然是我国设计领域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升华的依托。

五、结 语

新生事物总是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深厚的价值。我们的认识和观念不断地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经历着波折。从图案课程的悄然隐退,到重新回到课堂,从打破传统模式,摆脱单一与封闭的改革与调整,到现在多元而开放的局面,经历了波折的中国设计师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在图案与色彩构成并存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实际,延伸了如黑白图案、装饰图案、装饰画、图形创意等一系列设计基础学科,达到了“多元共生”“协调与共赢”的境界。实践结果证明,色彩构成和图案各具优势,它们既具共性又相互区别,因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不能相互取代。只能通过各自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使设计者感受多种思维模式,拓展创作视野,改善创作手法,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乾钊、谭本玉.装饰色彩技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6.

[2]罗鸿.基础图案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4.

[3]张玉祥.色彩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4]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