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一、在教学开始前要科学详细的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职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课程除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以及修身养性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顺利的展开对于幼儿的教学,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老师的素质如何对于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们兴趣程度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提前制定好详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在教学展开的时候能够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充分的和美术接触。首先,就是在基础训练方面的目标制定,对于课程上需要的材料、色彩等都提前准备好;其次,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重视,设定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们开展实践;最后,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老师一定要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鉴赏名画等课程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正确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快速的对于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美术是用画笔画在纸上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完全的信息化社会,对于美术而言也走进了全新的时代,它们不再拘泥于用画笔在纸上作画,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各种精彩的美术作品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除了要培养学生们传统的美术素养外,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的美术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首先,是为同学们选择一本有价值并且能够直接的吸引他们翻阅兴趣的美术教材,这对于顺利的开展美术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次,在鉴赏传统名画的同时,还应该欣赏一些时尚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横向的审美;再次,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像其他课程一样,采用多媒体老进行教学,毕竟课本上能够看到的知识是非常局限的,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上课内容,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开合适的扩展,让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兴趣;最后,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按照传统课堂当中那样一味的讲解,不顾虑学生的感受,老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和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

三、在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对于美术学习和创作来说,相比于其他课程,可能对于环境的要求更高,越是轻松愉悦的氛围越能够带给学生们愉悦的身心感受,在这样的环境和身心条件下,学生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美术这门艺术,能够更快的发现对美术的兴趣,发现美术当中所蕴含的美和艺术,激发学生们创造美的热情和激情。轻松愉悦的氛围主要体现在教室的环境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在教室的布置上,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做出适当的布置,展现一些画作,或者是可以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让学生们从环境上首先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再者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有着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课程进行的整个过程当中,师生之间有着充分的互动,老师在提出什么见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和评价的机会,师生之间在互相友好的交流和切磋的过程当中,既充分的感受了美术艺术的真谛,又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来说是具有最好的效果的。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适用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具体实施

中职院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时,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需要立足于实情,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充分应用有效教材,对美术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前美术教育特点与自身美术素养有机结合,面向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以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采用何种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目前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 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适用性

第一,在中职学前阶段,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本身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学生要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他们的学前专业美术基础学习要满足升学时专业课考试的需要;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按照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走向社会开始创业或是就业。他们学习学前专业美术尤其是简笔画基础知识的目的,是加强自身对从事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二,由于中职院校在学前专业美术专业招生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在学习简笔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已掌握简笔画基础知识及特点,经过“正规”简笔画训练,但部分学生缺乏对于简笔画的基本常识的变通转换及灵活运用,忽略了简笔画几笔成形、生动有趣的特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有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个性和经验的因素,学习成绩存在明显差距,增加了传统教育教学的难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教学任务,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全方面发展。第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只是应用纯美术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有专业的场地,导致学生简笔画基础能力薄弱,没有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走进单一模式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注重基础简笔画训练,兼顾学生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大班上课,如果只是进行个别辅导,则无法满足全体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将主要精力用在个别学生身上,无法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学的“个性化”与“个别化”,实现优势互补,对学生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中职学前专业美术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分层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在中职学前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按照学生绘画、美术基础知识和对美术的兴趣进行抽测,然后按照抽测结果划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将绘画感觉和基础知识相对比较优秀、对美术产生兴趣和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学生划分成A组;第二,将绘画感觉良好、基础知识良好,但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划分成B组;第三,将绘画感觉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划分成C组。

2.2 教学目标分层

临摹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过于重视临摹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制定不同的简笔画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注重简笔画与生活的联系,凸显简笔画的一致性,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对于学生在日后教学中常用简笔画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划一性”和“层次性”。例如,在大动态任务的简笔画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特点,通过分层施教和分层辅导方式努力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与环节,让A组学生准确掌握人物动作的外形曲直变化规律(垂线、水平、透视缩短、倾斜、曲折和弯曲等),捕捉人物中最强烈的第一印象,并灵活运用动态线对人物的坐、走和跑等常见的动态特征进行绘画创作;B组学生需要准确掌握人物动态的外形曲直变化规律(垂线、水平、透视缩短、倾斜、曲折和弯曲等),并按照动态的主线,利用简笔画进行创作;C组学生则是掌握与简笔画有关的知识点,按照教师提供的范本画进行临摹,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任务,还可循序渐进地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2.3 课堂教学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做到“分”“合”结合。不仅需要面向全班学生的“合”环节,也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分”的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绘画色彩技能训练与美术表现的关系。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与美术表现的需要相背离,只是简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不仅会给学生学习美术色彩和美术表现带来影响,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因此,不管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都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还可提升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例如,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分层,通过“由易到难、先临摹、再写生、默写”的学习方式,将需要练习的道具(苹果)拿出来,让学生对苹果的形状进行观察,并简单地进行绘画,然后采用点线面的线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俯视和仰视等角度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苹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就可以看到学生利用简笔画创作出的作品:有的画着带露珠的苹果,有的画着有虫子的苹果,有的画着切开后的苹果……通过分层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快乐与完成绘画的成就感,还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2.4 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美术基础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布置人物穿衣的简笔画课后作业时,教师可结合三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给A组学生布置以人体题型特征、不同职业、民族服饰为主的简笔画课后作业,让学生抓住基本形刻画,创作出具有形式感的作品;B组学生布置以人物静态速写为主的简笔画作业,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抓住习惯动作和道具进行创作;C组学生在本次所学的简笔画基础上,以任何形式临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5 课后评价分层

绘画是一种艺术体现,没有不会画的学生,只有不被承认的艺术作品,在绘画前需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分层要求”。在作业评价时,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不足。这样不仅可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内涵,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激发学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升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让各种形式的简笔画呈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简笔画归纳为器物类、人物类、植物类、昆虫类、家禽类以及野生动物类,然后从简单的器物类符号造型着手,布置层次不同的作业练习。A组学生可结合自己对简笔画的理解,从临写开始到改写、写生和默写方式进行设想创作,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图案,并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B组按照自己对简笔画的理解,选择喜欢的人物、植物等简笔图案进行绘画,并简单说明作品含义;C组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器物类简笔画图案进行临摹。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所学知识上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升学习效率。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简笔画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学会长短互补,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6 分层交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并不是将同一个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学习绘画,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还会降低学习效率,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注重学生之间的总结交流,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回顾自己是怎么样学习的,长此以往便会不断进步。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升。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安排A组学生为“小教师”,让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帮助B组学生或者是C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共同讨论、交流,@样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例如,在人物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观察,设置有关问题:“同学们,人物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象,要想通过简笔画将一个鲜花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让学生分层组合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总结出:“人体的结构和比例(成年人比例、儿童的比例和性别)和人物直立的画法(正面、侧面和北面的特点)”,然后给学生分配任务,收集与人物有关的简笔画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说出人物简笔画的成年人比例的标准、儿童发饰与衣服着装、人物背面、正面和侧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讲解人物简笔画重点突出内容的重要性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收集资料。此外,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教师也可从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讨论,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也可帮助其他学生收集,提示他们该怎么做,让他们少走弯路,确保人人参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还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用分层次教学,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分成教学法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后评价等各个教学阶段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日后学习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晓冬.分层次教学法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8):186-187.

[2] 巢晓鸣.美术专业课中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上),2013(11):121.

[3] 周立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建设过程浅析[J].新校园旬刊,2014(4):70.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一、教师学科专业化的重要性

教师学科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三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是根本。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才能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才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职业发展的根基;对于学校和地区而言,促进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途径。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的基本问题

笔者对重庆市某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专业化进行了调研,该县的情况在广在农村地区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数据分析,中小学学科教学显示出以下特点:

(一)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率低

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低,特别是小学数学、音乐、美术教师、中学生物、地理教师尤为突出。

非中考学科专业教师本就配备不足,流失严重,更是导致学校学科专业化率进一步降低。如初级中学21所,根据初步的调查,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共有24人,2011年在任地理课的有7人,其中仅有2人专职从事地理教学。全县地理任课教师约110人,地理任课教师专业化率不到10%。

(二)教师学科专业化进程缓慢

一是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进程缓慢。以地理教师群体为例:截止2011年底,最近10年中21所初级中学没有新进一名地理教师,相反地理专业教师还不断流失,地理教师专业化率不升反降。这种现象在一些非升学考试学科中尤为普遍。二是教师个体学科专业化发展积极性不高。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小学数学教师约600名,大部分教师是普师毕业,但只有不到5%的数学教师在提高学历进修中选择数学或相关的专业,绝大多数选择了语言文学专业。

(三)学科课时安排不合理

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评价过度重视成绩的排名,导致农村学校特别是初中在课时安排上,考试科目偏多,挤占其他学科问题严重。调研中发现,增加升学考试学科课时非常普遍,有的学校语数外学科周课时甚至可以达到10节以上,这些都是以挤占其他学科课时为代价。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行为的督导缺位,学校和教师违规教学,出现无序管理的状态。

三、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师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低、学科专业化进程缓慢,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群体的学科专业化率和教师个体的学科专业水平是农村地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一)合理调配学科专业教师

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把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业教师作为师资建设的基础工作。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教师配备情况进行教师招录,避免过度重视“升学考试学科”师资建设,忽视 “非升学考试学科”教师建设,结果“升学考试学科”专业教师超编,“非升学考试学科”专业教师缺编,出现大量非专业的兼课教师。

(二)培养培育学科专业教师

尝试地方与高校合作,为地方培养急缺的学科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加大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轮修,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教师学科配备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各学科培养和知识更新计划,并对每一位非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岗前培训,未进行岗前培训的非专业教师不得进课堂,确保每一位任课教师学科专业素养达到基本要求。

(三)加强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统筹安排,建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

1.规范教师职称评聘。严格执行有关教师学历专业、任教学科的有关规定,引导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严肃对待忽视教师学科专业性,甚至把专业教师当成任何学科都能教的打杂匠的情况。

2.强化学校教学规范。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开齐开足学科课程,不任意增减学科课时),对教学行为不规范(未开齐开足学科课程,随意增减学科课时)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切实执行减负提质的教育政策,引导学校和教师自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提高考试成绩,以此促进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学科专业发展),逐渐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构建 高等美术教育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4-02

21世纪,高等美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高等美术教育如何肩负传承民族文化问题,高等美术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问题,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美术发展的需要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美术学科的发展,关系到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体系主要分三大块

一是各类艺术院校,二是师范类院校,三是综合类院校。从专业设置看,高等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于美术学学科之中,因此,谈高等美术教育问题,有必要首先对美术学学科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艺术设计学科出现并快速发展,美术教育专业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原有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史及美术理论”专业改称美术学。90年代中期,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部将艺术学定为一级学科,将美术学定为二级学科。美术学由此正式出现在我国的学科专业设置中。国内各类高校所设置的美术学学科基本上分为以纯美术理论研究为主的美术学和以美术教育为主的美术学两部分。以纯美术理论研究为主的美术学主要包括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史及美术学史四个部分;以美术教育为主的美术学,既有美术教育的性质又有绘画专业的特点,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本文主要针对后者进行相关探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过去那种重专业轻素养,重技能轻创新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成 为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高等美术教育所采用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了几十年的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划分过细,不注重美术教育理论的修养,尤其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薄弱,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课程结构中,技能训练课时比例过大,几乎占据总课时的2/3,专业基础课程中素描、色彩占据主导地位,专业选修课(通常为必选课)中又以中国画、油画为主,美术理论课程和自选课程比例很小。这种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以造就国画家、油画家为目标的,显然这与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

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教学上很多时候都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要特征,基本上采用的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是以个人的经验为主,通过示范、作业评价等形式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结果是学生画出来的东西千人一面,缺乏生动性和个性表现,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长期以来,由于高等美术教育缺乏与基础美术教育沟通机制,缺少对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前瞻性研究,造成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例如,通常在素描、色彩等基础技能训练中,以几何模型写生、静物写生、人物头像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像写生等为主,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内容有花鸟临摹与写生、人物临摹与写生、山水临摹与写生等,油画的基础教学内容有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等。这些教学内容虽然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但是,由于过分注重理性分析,内容设计思路过窄,训练步骤机械,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对学生作品评价标准的绝对化、简单化是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通常我们在写生训练中会要求学生注意透视规律、体积塑造、空间表现、质感表现、色彩变化等等,并且我们也会以这种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作业,这些造型法则对传统造型艺术也许是合适的,但是,我们却无法把这些标准用于现代艺术评价,而现代艺术又非常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绝对化、简单化的评价标准会导致学生机械地模仿自然,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情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美术教育的教材建设滞后现象也比较严重,教材内容陈旧,教材版本混乱,不少作者东拼西凑,所著内容大同小异,缺乏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使用教材,多凭经验教学,教材形同虚设的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美术是传播优秀文化艺术的有效手段,然而,高等美术教育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艺术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传播形式单一,涉及面狭窄,相关教学课程仅限于美术史和美术欣赏课程,并且课时少,教师讲授重点多侧重于美术本身,并且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注重手工技能的训练上,片面理解民族文化的继承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应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时期高等美术教育发展需要。

三、近年来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由于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设新的专业,扩大办学规模,美术教育与绘画、艺术设计、雕塑等齐头并进,表面上看专业设置齐全了,办学规模扩大了,实质上却降低了自身的美术教育办学优势,因为专业设置过多,必然会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发展资金等方面削弱对美术教育专业的投入,不利于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因此,高校的美术专业建设,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还应把专业建设的重心放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上,放在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质上,不能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优势专业。为了能够适应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高等美术教育必须从自身建设入手,抛弃片面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尽快建立起一整套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应紧随时代步伐,课程开设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把美术新课改的内容纳入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学美术教育应该教什么,正在做什么,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高质量地用于素质教育中去。

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广博的其它学科知识,要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美术发展的动向,要熟悉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要了解国内外美术的发展动向等等,这些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会直接关系到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过去那种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忽视美术理论修养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课程内容应做大调整,弱化专业知识,增加周边学科知识,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之中。

谈教育,我们经常会谈到“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对人实行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显然,我们过去所实行的单纯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是不能够适应的。未来发展中,作为素质教育重要载体的美术教育必须拓展自己的教育空间,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美术教学内容,广泛吸纳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吸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横向吸纳,把周边学科的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二是纵向吸纳,要从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吸收借鉴;第三,还应该放眼世界,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进来。当然,提倡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并非就是要放弃专业知识技能培养,都去学习文学、哲学等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石不仅不能放弃甚至还要加强,关键问题是如何加强,在哪些方面加强。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一、当前艺术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艺术学科设置由单一走向多元综合

20世纪90年代,全国艺术学科设置还属于小众,主要是全国独立建制的30所高等艺术院校和部分师范院校艺术系,设置的艺术学科专业主要是单独的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工艺、音乐和美术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设置艺术学科专业的高校由30所独立建制的艺术高校扩展到师范大学、综合型大学,所设艺术学科专业也由原来单纯某一艺术学科专业,扩展到多元综合性专业。以音乐、美术院校为例,全国9所音乐院校除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外,其他6所音乐院校已由音乐扩展到舞蹈、美术、影视等综合性艺术学院,9所美术院校也由单纯美术学科扩展为绘画、雕塑、设计、建筑、动漫等综合性美术院校。师范大学、综合型大学由艺术师范、艺术理论扩展到艺术表演、艺术设计、艺术管理、创意、动漫等综合性艺术学科专业。现全国设有艺术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1200多所,所设艺术学科专业几乎涵盖了教育部公布专业目录中的艺术学科专业点。

(二)艺术专业招生由小规模走向大扩张

20世纪90年代,全国艺术院校每年每校招生规模在百人左右,当时文化部直属的9所艺术院校年招生总量不到1000人。全国在校艺术大学生约万人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在招艺术类学生,一些高校年招生数千人,招生规模呈几何式增长,全国艺术在校生猛增到120万左右。

(三)艺术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上世纪末,专业艺术教育一直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这是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使然。艺术人才是特殊人才,基本的教学模式是1对1或多对1,小班化、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精雕细刻,培养的是各艺术门类的高级专门艺术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多数招收艺术类学生的高校,由于学生规模的快速扩大,走向大众化教育,大班上课,粗放培养。据了解,有的导师带几十个学生,连名字都叫不全,放大样儿培养艺术人才。

从上述艺术学科发展现状中,反映出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艺术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教学模式同质化。其中艺术设计、动漫、艺术管理等专业尤为突出。

2.学术欠规范。在艺术人才选拔、培养规格方面缺少科学依据。甚至出现违背艺术教育规律进行艺术招生、培养人才现象。比如,艺术类招生各省招办先统一进行省里统考,招生院校没有选拔艺术考生的自,出现误选或流失优质生源等问题。有些高校培养音乐表演人才目标不清晰,不知是培养什么样人才,竟然几十个学生一起上视唱练耳课,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优质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学生成材率不高。据了解,有些高校新设置了艺术学科专业,但学科带头人、优质的专业教师配置不足,在有些高校艺术教师名单上列有个别名教授,也只是挂名的,根本不为学生上课。由于规模扩大过快,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出现艺术学生数量扩大了,尖子人才、成材率下降的现象。

面对艺术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良方,全面加强艺术学科的建设。

二、艺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制定艺术学科专业设置标准

长期以来,艺术学科专业设置没有准入标准,各高校设置艺术学科专业无法可依,盲目上马,出现泛滥的现象。急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艺术学科专业设置准入标准,将艺术学术积累、专业教师、和艺术教学设备等必备条件作为硬指标列入其中,以此来规范艺术学科高质量有序地发展。

(二)完善艺术学科体系

艺术学升为门类后,新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各自下设的二级学科。在学理上,使其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形成科学化体系;在学科类型上,架构好艺术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社会急需的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合理结构比例。特别是在宏观上要把握好如何加强艺术基础学科,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传承创新传统学科,扶持交叉和边缘学科(冷门学科,如创意、电子音乐、音乐剧、嗓音研究和古琴、艺术遗产)科学发展,形成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建立艺术学科成果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艺术学科的原创性成果不被列入学术成果,评价部门把自然科学评价的标准、评估方法不加区分地套用评价艺术学科学术成果,违背艺术发展规律,极大地挫伤了艺术家的积极性。急需教育部组织专家建立全面的艺术学科成果的评价体系,切实遵循艺术学术成果体现方式多样化的规律,把论文、论著和艺术创作均要纳入学术成果予以评价,更好地促进艺术繁荣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德艺双馨的艺术学科领军人才队伍

艺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人才,在艺术学科的领军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艺术学科队伍,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艺术学科水平。目前各高校都缺少拔尖的学科领军人才,大家要形成共识,建立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各校之间不要相互挖人才,而要协同合作,建立自己培养为主,合作培养、国家引智工程、全社会招聘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汇聚人才的机制,用事业、感情、环境、条件保障凝聚人才,使高校成为艺术人才高地,积极为艺术领军人才搭建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大舞台。

三、充分发挥艺术学科建设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处于核心地位,在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学位点建设、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要高度重视和发挥艺术学科建设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以下导向作用:

(一)加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引导

近10年来,艺术学科发展数量、艺术人才培养规模过于扩张,艺术专业教师、课程建设、办学条件保障相对滞后,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各高校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树立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期间,把工作重点转向做好稳定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更是当前高校最重要、最迫切的责任。因为,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艺术教育是以质量取胜的,这是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必须要遵循。

(二)加强艺术学科定位和特色发展的引导

由于各高校历史、传统和文化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优势。在艺术学科建设中,一定要发挥优势,确定各自艺术学科发展的定位。切忌心浮气躁,盲目攀比。在今年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申报中,有不少高校一下设了五个一级学科,也有些高校毫不示弱,想尽办法也把五个一级学科点都布上。如果条件不具备,把各个学科都办的平平,不是适得其反吗?其实,一所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特色学科上,抓住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这是一所学校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

(三)加强包容开放和艺术学科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引导

艺术发展常常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在艺术学科建设中,一定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不搞门户之见,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国际视野广泛吸取营养,处理好艺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努力提升艺术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国艺术对国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