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阅读教学;化习题

一、精选习题,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挑选,题型要全面,突出基础知识,降低难度,同时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做起来有点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总结原电池的习题解答时,我先理顺以下知识链,列举如下:(1)原电池是什么样的装置;(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为电极(或金属与石墨),②具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可以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电极反应:正极――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以及总反应为正、负极反应之和;(4)电子和电流的方向: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5)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另外还注重归纳总结,克服选题的盲目性,注意习题的阶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使一节课堂富有成效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尽情发挥,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也容易学到、掌握、应用知识。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比较清醒、兴奋的情况下,记得的事情特别久、特别深,而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造成消极、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些边缘化的学生就很容易厌学、偏科,或者干脆就放弃这门学科。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信息是否可以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与老师双方的观点及情感融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或提供的其他信息,并将思维活动或内心情感付诸其中。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利用多种方式来增加知识或信息的生动性及情感色彩,以情感教学及体验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老师曾说过,教师自身的积极的情感不仅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对老师深入学生内心,体验学生内心的情感也有不小的帮助,从而达到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目的,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增强师生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保持愉悦、宽松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例如在乡镇普通高中,大多数的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化学学科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精选习题为主,辅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生动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叫某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都要大声喊一句口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全班同学一下子兴奋到极点,这样就可以激发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摒弃旧的、不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多媒体,结合EPO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解题小结,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第3篇

一、 课堂内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化学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研究学生,才有利于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研究。研究形式如下: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来完成,而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激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境,将常见的知识和常规问题设计成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获得思考乐趣。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学生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看到奇妙的现象,学生兴奋点达到,然后因势利导: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水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通过这些学生急于弄懂的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弄清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备金属钠?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在资料的整理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记的整理过程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如高三复习阶段需要分析处理的资料非常多,然而大多是现成的“死”东西,将“死”材料进行“活”处理可以设计出研究课题,如中学化学计算方法归类。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搜集相关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各组间进行成果交流,最后总结出:守恒法(溶质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微粒数守恒、转移电子数守恒)、平均值法(式量平均、组成平均)、差量法、极值法等。

二 、课堂外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外的课题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有些人认为课题研究是少数人的事情,或者说与中学教学没有太多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一味沉溺于课本、习题,往往导致学生视野不宽、知识不活、实践能力不高,所以我们应该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阶段中都要充分体现“指导性”。

第一阶段:选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后者要求教师结合时事以及地理区域特点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空气污染物的分析等。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搜集必须广泛。教师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搜集相关资料的一般方法,或者与学生们一起参与收集。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知识观和人才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时代呼唤创造型的人才,但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呢?本文拟就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原则作一探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它都是不成熟的,尚处于一种探索和试验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中要依据《课标》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题。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标》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研究性课题。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喜欢动手实验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多选择以实验为主的研究课题。例如,我校的这类同学选择了“实验室制氯气装置的组装探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最好方法?”“喷泉实验的研究”等实验课题。而擅长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学选择了如“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等调查类课题。而对人文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则选择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衍变”等化学史类的课题。

指导学生选题时要注意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反映国计民生中的热点内容。如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问题,酸雨,农用地膜,化肥的合理使用,水果、蔬菜种植使用农药调查等较适宜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过程将走向社会,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机关、工厂、农村、社区、大自然、图书馆、互联网……都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课堂。化学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结论需要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当然了,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服务于社会。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我认为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较为理想的效果是:学生学会怎样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成果有创新性、可行性。若有经济价值,能服务于社会更佳。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是人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是以主体性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法去研究,更谈不上去创造,研究性学习当然无从谈起。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我们也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其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常常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活动少,学生只是接受现成的已有定论的书本知识。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学生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未知的世界。因此,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从方法、技巧上给学生以帮助,教会学生学习。

3开放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开放性,全方位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

第一,问题、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步骤,而不是教师去指定某一个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同学科性教学内容相比,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性的,它更富有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

第二,思维方式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把思考的对象当作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认识,用发散性思维来寻找、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而不是单一地寻找标准答案。

第三,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空间既可以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课堂之外,并且更多的是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即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4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然、社会生活或教科书中去选择问题或课题,围绕问题或课题去寻找资料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中介,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直接、具体的学习内容,只提供有关情境或线索,或者引导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和确定问题,围绕问题去开展研究性活动,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问题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经常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注意捕捉各种信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大胆怀疑,敢于质疑。“别人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的学生是永远也发现不了问题的。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的人才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人才会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问题,不人云亦云。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我们应采取民主等的教育方式,营造自由、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以及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等创造性个性品质。

5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以“研究”为手段,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创造离不开研究,研究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是人类一种普遍存在的潜能,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人类的创造潜能是创造力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不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创造潜能像一粒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有长成一棵大树的趋向。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一种欲望;其次,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第三,对创造给予积极的评价。创造有“类创造”和“真创造”之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创造大都是“类创造”。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独立地探索、研究提出的观点。答案,都可以算是创造,从而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成功体验。

6地方性原则

由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受到本地各种资源(如工厂的类型、分布及规模,农村种植的植物种类和规模,河流、山川的状况,图书馆藏书,网络的普及情况等)的限制,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为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高中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应鼓励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来选题,这样有利于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一般是某些意见或建议等)容易被当地相关部门认可、采用或参考。如“礼乐虚镇河流污染调查及整治措施”课题组的提出的“流量分流”、“强制管治”等意见颇有新意。“礼乐镇降雨量及PH值的调查和测定”课题组成员活动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为增强。

7综合性原则

化学研究性课题有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有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利用各科知识,综合应用它们。如“小鸟天堂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五邑地区胃酸过多症之现状调查”等课题,需要应用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化学研究性课题要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解决整体知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发现化学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因此,学生要灵活选择或综合多种活动方式。

8过程及评价性原则

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化学研究性学习应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加深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看重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的综合(如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抗挫力等)发展。

由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结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表达形成也不是唯一。因此在评价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求去量度和评价。评价手段、方法可以是: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也可以书面材料的评价、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可以定性评价也可用定量评价。

从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而且应侧重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投入的积极程度,用发展的观点给予鼓励,不要太看重研究的结论或成果的价值。对高中学生而言,参与才是最重要。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5):14~18

[2]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2002(4): 37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必修课之一,首次被纳入计划并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能教育共同构成“社会实践活动”。它将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化学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基础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根据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以及青少年学习的认知规律提出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应是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理应为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开发区”,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的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另一方面,现在学习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完全能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物质保证,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及校园网的建设均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中,对正确引导课题、提示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支持交流评判、引导归纳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显然作为一名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单纯有一定教学水平是不够的,要使研究性学习有效地进行,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竞争的过程,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必须尽快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

2. 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教师要学会把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技能相互配合起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3. 教师必须学会充当“催化剂”,以被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指导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能抗拒诱惑力,不到必要的时候不给学生以信息。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会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较多采用的是在活动课程中进行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围绕某一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研究,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切实的落脚点,其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加工处理信息——交流评判结果——完善自我教育

1. 关于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般由学生提出,也可由老师提出,当然也可由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一般从联系生活实际、课堂知识延伸、化学问题等诱发选题。内容为:①化学学科知识与相关技能的综合、拓展;②化学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③化学学科知识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渗透。在选题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研究意向,为选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意见。④选题要有适当的难易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有时效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