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规范管理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科研设备的总值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发挥最佳效益,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中心正式成立于2000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学院级实验中心。截止2005年仪器数量为1240多台,总价值约1061多万元;到了2013年1月1日,共有仪器3865台件,约合人民币4039多万元,是2005年仪器数量3倍之多。随着仪器数量增多,教学、科研及创新活动也在增多,仪器管理上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实验室仪器设备效用的发挥。
一、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领导对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实验员工作的激励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管理及运行。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积极性决定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我院实验中心早在1995年就建立了基础实验室,实验技术员部分老龄化,对于购置的较先进的仪器无法很好掌握使用方法,难以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部分仪器购置时仅为满足当前科研需要,项目结题后,仪器设备便长期闲置;大型仪器测试收费制度及费用的分配制度不合理,这些现象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着实验室发展。
二、高效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1.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考核制度。近几年实验中心从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对实验员进行合理构建,积极引进硕士、博士及以上专业对口人员,实行责任分明制,量化了实验员的工作量,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极大地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截止目前我中心共有实验员14名,高级职称7名(教授2名,博士后1名),中级7名,负责实验中心及各自所在系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实验中心每学期通过参观、交流、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补充和更新业务知识。学院的许多国家、省部级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从申报到完成都有实验员参与主持。上述举措使得仪器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有了大大提高。
2.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复杂的工程,设备管理及采购部门在采购仪器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容易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由学院负责教学、科研、实验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依据购置申请,对该实验室功能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实验教学等因素进行审核。初审合格后上报学校专家组,学校专家组在调查了解校内外同类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效益情况后,提出评审意见,也为日后仪器设备发挥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仪器管理与维护。我中心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和《华南农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特制定了《园艺学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实验中心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公布设备使用状况。存放地点应相对固定,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运行、损坏、维修等状况须在《华南农业大学仪器使用登记本》或《华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上详细记录。我中心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校验和检修。对于长期闲置仪器进行内部调配,或交由学校重新安排使用。
4.大型仪器开放管理平台的建立。为加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4月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于11月1日正式运行,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华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学院配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学科发展要求,组织各学科专家及科研、教学、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统一论证,综合整理出学校具有前瞻性的、高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并于网上公布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型号、应用范围、存放地点、收费标准等)及实时的动态运行状况。截止目前为止,园艺学院纳入平台管理的仪器共有8台。
5.开放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现园艺学院实验室开放条件成熟,制定了《园艺学院实验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全部实验室包括14个分室可供开放使用,开放情况包括开始实验室的所在地点、主要仪器设备、可开放的内容、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开放办法和联系方式等在网上公布。实验中心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上墙公示。公用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以便责任明确,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维护和保养。
园艺学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实验员用心经营,更需要领导的关心、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自觉配合,缺一不可。2012年我院教学、科研及创新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完成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攻关项目多项。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在仪器设备管理上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闻星火,郭英姿,魏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5.
[2]项晓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3]毕立祥,杜守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124-126.
[4]黄雪梅,李军,李晋文,等.学院级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669-671.
[5]黄云,马洪雨.加强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4(4):81-83.
[6]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19.
[7]夏平,刘世峰.我院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及工作量计算办法的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37-140.
[8]龚婕,吕卫兵.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93-39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实验室成为高校教学的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好计算机实验室也成为高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一、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难点
1.计算机配置不同
很多高校的机房都不是一下子建成的,都是逐步建成的,不同时期建的机房机器配置大都不同。另外计算机设备自身成本较高,又不能随意淘汰。实验室管理人员大都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包括安装一些节能软件来保护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经费宽裕的学校会采购一些先进的机器,部分更新机房,新旧机器并存,设备配置的不同,给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2.学生的违规使用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机房大都是流水作业,课程安排的比较满,机器的利用率较高。学生的流动性本身就加大了管理难度,再加上个别同学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不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操作, 不爱护机器或有意损坏键盘鼠标等设备,对硬件造成损耗;恶意删除损毁一些系统文件,致使机器软件缺失不能正常使用;偷偷上网浏览不良网页、下载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插入可移动设备等也会增加计算机中毒风险,实验室里一台机器中毒,很容易快速传遍整个机房,导致机房不能正常使用。学生的这些行为不仅使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也会加速机器老化,减少寿命,浪费实验室资源。
3.卫生状况难以控制
实验室面积较大,人员较多,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强,任课教师很难照看到整个机房内的卫生情况,一些学生在机房上课时偷吃零食,随手把产生的垃圾等杂物丢在机房里,造成机房里卫生情况差,不仅不利于机器的良好运行,也给管理人员增加了清扫的工作量。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详尽的规章制度是计算机实验室得以正常运行基础设施。实验管理中心应制定出整套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能够依章工作。例如“实验室简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损坏赔偿办法”、“实验室设备使用细则”等。要严格要求上课师生及管理人员遵守并执行。
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管理。一是实验设备安全,实验室要安装防盗门窗,防止被偷盗;二是使用安全,主要是用电,实验室管理人员早上上班接通电源,巡视线路,及时发现老化线路并整改,晚上下班按时关闭所有电源,防止发生火灾,严格要求学生正规操作,不要随意接触电源;三是要定期检查配备给每个实验室的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一但有火灾发生,灭火器要能发挥作用及时扑灭火源。
3.注重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里机器运行需要良好的外界环境,过大的灰尘影响机器部分元器件散热,会造成电路短路,CPU、显卡烧毁等现象;实验室里的温度和湿度都不易太高,要经常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实验室里几乎机器整体都处于运转状态,温度较外面要高,一定要保持机房里的卫生,及时打扫,否则容易滋生病菌,损害上课师生的身体健康。
4.严把实验室教学管理
把实验室划分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用地,排课时综合考虑课程内容,机器数量、上课人数等因素,把相关相近软件装在一个机房,充分合理地分配利用计算机设备。
三、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
1.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维护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的载体,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软件被正常使用。管理人员在摸排硬件故障时一般是先检查电源情况,看是否有电,可以用一根小线,来短接电源输出绿黑口,如果电源风扇转动,就说明电源正常;然后检查主板,看是否正常,先给主板通电,要是不能启动,就给它放电看能否启动,再不就换正常的CPU、显卡、内存试试,要是都不行就说明主板坏了,需要更换;至于内存、CPU、显卡等可以通过听报警声来检查,内存有故障报警声是一长三短,CPU故障是一长五短,显卡故障则是一长八短;最后要定期清扫机箱内灰尘,灰尘过多极易引发内存、显卡等故障。
2.计算机软件维护
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流程一般是先安装好操作系统,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安装各种教学软件(包括基本常用软件),之后优化系统,用GHOST备份,这样在机器系统软件发生故障的时候就可以还原GHOST备份,及时快速修复故障。但在实验室中,机器数量较多,每台机器都这样装系统,巨大的工作量难以实现。因为同一个实验室里的机器配置基本是相把同的,所以一般都是采取网络克隆的办法,就是先把一台机器的系统做好,再网克的其他机器上。
3.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与预防
实验室里一但某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不仅本台机器系统遭到破坏,运行变得很慢,影响正常使用,往往会迅速传遍整个实验室,导致整个机房处于运行缓慢甚至瘫痪状态,影响教学进度。首先给机器安装类似冰点的系统软件用以保护机器,学生机器之间不可以直接访问,防止病毒传播,避免机房大面积染毒;其次,屏蔽机器USB功能,禁止学生使用U盘、可移动磁盘等是机器感染病毒;再次为机器安装杀毒软件(网络版),方便升级。
注重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全面规划学校布局,提高整体资源的使用效益。
做好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工作。西城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并且在逐步实施,对原有90所小学校,50所中学校,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布局,到规划的终期,将变为60所小学校,35所中学校。这些学校将普遍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使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区有些学校原来的占地面积较小,而学生人数由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拆迁房屋,而使生源逐渐减少。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已经出现了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有的小学,全校的学生与教师数量的比例几近达到5:1。而各类教学装备,我们又必须按照与教学标准给予补充、配备。形成教育效益不高,教育资源浪费。因此,我们看到,整合学校、实行规模办学是充分发挥教学装备的首要的一条,是成效最为显著的一条。
在资源配置上,实行资源共享也是提高使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作了多方面的尝试:投资在一所小学建立了生物标本室,向其他各小学展示,并为区内外的学校提供了实验标本;在一所中学建立了图书资料中心,向周边的十几所学校提供资料,节约资金、提高资料利用率;投资一所中学配备软件资料,为周边学校提供服务;支持社区教育集团,建立能集中使用的环境教育基地,为社区内的学校服务。特别是,加大力度、集中投资,建立和加强那些服务、指导全区各类教学的“教育中心”,如,“教育研究中心”、“劳动技术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使其装备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重视教育装备的使用问题。
每年,教委都在专题会议上,向学校校长、主管校长及总务主任宣讲普及实验教学、提高装备利用率的重要意义,指导学校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今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从几个环节抓好使用率:一是要求学校,在购置设备时,从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其科技先进性,也要坚持实事求是,防止盲目攀高、不切实际;二是要求学校,在计划购置教学设备时,既要重视软件设备又要充实软件资料,以免形成设备闲置,三是要求学校的领导,对本校设备使用率、生均设备占有率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经常检查,定期分析使用情况。
三、规范管理办法,扎实地运用设备为教育服务。
为了推进教学装备的应用,我们对学校基层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规范。
每年由教委的装备部门与教研部门共同抓好“开课率”,通过《中学物理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小学自然观察实验、操作统计表》、《小学自然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掌握学校实验完成情况,督促学校开齐实验课。
装备中心坚持每年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情况逐一输机、存档,发现实验完成情况不好的学校、及时了解情况。属于固定资产问题部分,装备中心会及时帮助解决。属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督促学校完成实验。2001年西城区在半数学校进行实验室改造情况下,仍然实现了全区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平均完成率为100%。有很多学校还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校开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如根据自然课教材适当调整了仪器的配备重点;开办了实验操作讲座;发挥“小学自然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班”的作用,培训一些实验操作技巧等。保证了实验开出率。
在图书资料的使用上,我们明确要求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有的学校,经常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内容健康,知识性、专业性强的好书,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参考读物,通过读书节中的书评、书展、读者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广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有的学校,在学生中举办“化学史话”、“漫游数学世界”、“国防军事形势和我国的国防力量”、 “读书漫谈”、“谈谈武侠小说”、“法律知识”、“绿色环保知识”、“国际互连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有的学校,重视推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如:配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摘抄”等,校园掀起“读书热”。通过阅读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勇敢、自信的性格,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也有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演讲比赛,搞一次评选“小书迷”的活动,并把酷爱读书的学生推荐为全校的“个人杰出典范”。
在宏观管理上,教委制定了《中小学图书管理规定》,使学校图书资料的工作有章可循。几年来我们重点要求学校建立建全各类帐目:总扩帐、登录帐、注销帐等;制定各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岗位工作细则(编目工作细则、资料室工作细则等)。科学的管理,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证了他们的教学需要。
我们在管理上还注重图书管理的评估工作,试行了《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在4所试点校评出中小学A、B级各一所,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对学校读者的问卷调查中,试点学校中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较好,水平较高。
总之,通过各中小学校图书馆老师们努力工作,定期向读者提供系列书目,系列资料,系列信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培训。使学生们学会了读书方法,提高了图书的使用效率,在对学校图书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反映出西城区中学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平均达到10%,小学达到5%。
转贴于 四、培训教师及设备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促使设备的广泛应用。
我们认真抓好各类设备的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学校的设备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在教学仪器管理与使用中,近两年以提高仪器使用率为中心,对教学仪器管理中的帐物相符,教师培训等重点作培训;在小学,我们与教研中心自然教研室联系,组织了“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经验交流活动。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请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示范,年轻教师学习,通过活动使一批年轻老师掌握了仪器的使用,从而推动了全区教学仪器的使用。
我们举办了西城区实验教师继续教育进修班,参加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室管理员计110名,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实验管理和业务能力,很多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科研的方法,激发了科研兴趣,结出了硕果。2001年7月在“全国第二届教育工作者科技发明、科技制作大赛”中,我区的两位化学实验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即:56中的“改进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彻底防止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161中的“密闭装置做二氧化硫实验”两件作品。
为了使我区新改造的现代化实验室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装备中心在实验室改造后,及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现代化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培训”。通过培训,实验教师们了解和掌握了新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维修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实验室设备能够及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为推动语言实验教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装备中心坚持“新建一批语言实验室,培训一批使用人员”。我们请专业人员对产品特点、使用方法、维护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介绍了语言机的扩展升级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2002年继续组织了“语言实验室使用经验交流会”,请教师介绍如何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语言实验室来实现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根据学校的需要,结合发放仪器,装备中心组织专题培训班,如召开仪器发放现场会,请厂家现场讲明仪器的使用保养知识,当场辅导使用等,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证了开课。
五、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学校充分利用装备提高教学水平。
西城区把管理设备的各方面的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教育科研。我们的教育学会设置了“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图书信息资料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研究工作,制定规范,参观考察,评选论文,分类指导,组织培训。各项活动内容扎实有益,得到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首肯与支持。
例如,为提高图书馆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推动全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全区中小学图书馆老师撰写科研论文,在2001年征集论文活动中,中小学共收集论文45篇,并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对论文的评比,其中,有3篇被评为一等奖,7篇评为二等奖,有23篇评为三等奖。通过此项活动,把图书管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图书使用率。
又如,开展自制教具工作,即是教育装备科研的重要方面,又是装备部门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可以有效地鼓励实验教师积极设计、制作教学仪器,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可靠性,提高试验的成功率。西城区在第五届全国自制教具的评比活动中,我区送展了四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重视抓好设备完好率,是提高使用率的基础工作。
在仪器完好率方面,我们开办了维修仪器的讲座,如显微镜、秒钟、低压电源等,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仪器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保证完好率的提高;平时严格管理,推出较好的经验,向全区各校宣传。
开办仪器维修讲座和实验技巧的讲座。2001年,我们组织了两次讲座,一次是由56中老师讲:“两种实验方法的改进”,另一次请河北省任丘市的教师讲:“自制教具和改进教具的方法”。有60多位实验教师参加了讲座,收益很大。有效的培养实验教师的维修和保养教学仪器的能力,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常用教学仪器的维修、保养和改造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及时为学校补充教学仪器,提高现有仪器的质量,改善仪器的构成。我们及时为学校补充部分更新的教学仪器。
加强日常工作中的严格管理。如,有的学校将显微镜和实验桌统一编号,学生对号入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各校每学期都对显微镜之类的重点仪器进行一次检修保养。
我们十分重视图书完好率的工作,通过对中小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现有藏书质量情况,目前,学校中有23%的图书属于无保存价值、长期无人借阅或严重破损的图书。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每年为每校配备必备图书。近两年中投资400万元,为学校更新一部分图书。今后,将逐年补充新书,使得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每年,我们召开学校图书管理经验交流会,特别对那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严格管理”,保证图书完好的学校给予支持、加以宣传。
关键词:石油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工程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8-02
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可以促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对实验室的开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1-4]。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涉及大型、精密设备较多,对安全要求高,而且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其开放管理模式与一般基础类实验室有所区别。石油与天然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模式。
一、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实验室开放形式。从提高学生创新和工程应力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等方面而言,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开放形式有:规定学时外的实验室开放、面向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开放、面向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室开放、面向非石油专业的共享与开放等[4]。第一种形式,对于不能在一个批次内完成的实验,分批次、分时间进行实验室开放;同时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以选修实验课程的形式开放实验项目。第二种形式,根据学校实施的“万、千、百、十”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心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开放相应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第三种形式,通过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和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实践环节的实验内容,开放部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石油工程设计软件或专业实验设备进行设计。第四种形式,利用中心石油类实验室对校内机械、电子、安全等10余个专业的本专科生开放,实现非石油专业学生的石油工程基本认知实习,满足大石油工程教学体系的需要。同时,面向市内尤其是大学城高校共享开放中心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和部分实验室。
2.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在开放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按照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科研、工程和企业应用的密切联系,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大模拟仿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6]。例如,根据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和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特殊性,结合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自主研制了部分设备并依据设备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列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开放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改进了相应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石油工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合适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中心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标驱动开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实验教学、渐进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开放实验教学。
4.开放实验教学考核。针对不同的开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心采用了实验操作、汇报答辩、实验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侧重于从学生的创新实验方法和结果、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发挥,对实验室开放的兴趣增加。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中心隶属于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实验分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型设备共享中心。中心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定期评价、分类考核、合理交流的管理机制,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管理,中心负责考核聘用,确保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行[5]。
1.开放运行模式。中心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大型仪器、高精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实验室实行每周7天和每天8+2小时运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然后在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周末和节假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开放和运行。中心利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模块承担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开放分为“基于项目的开放”和“基于场地的开放”两类。“基于项目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项目申请教师或学生申请项目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基于场地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项目学生申请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预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创新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并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教师根据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中提交对应开放项目相关的成果。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于每学期期末提交本实验室的开放总结。
2.开放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须知》、《重庆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开放的规范性。中心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验室高效开放、规范运行的管理办法与细则,如《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办法》、《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开放过程中,实行进入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学生使用前应先接受培训,取得上机资格后方能操作。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处理。同时,为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中心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费用和学生的奖励费用,从物质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过程。
3.开放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石油行业发展需求,每学期由中心分批次组织相应学科的实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审查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实验预习、过程和结果均需老师签字认可,对预习过程不认真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大的学生,要求重做或补做。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开放实验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心实行专职人员考勤制度,实行8小时坐班制,同时加强了考核。对于专职人员,在期末由考评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对其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设备维护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兼职人员,要求每人负责1~2个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项目开发、开放实验指导等工作,在期末主要考核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开放项目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
4.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的理念,制定了中心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实验室开放安全目标责任制,确定安全总责任人,层次落实责任。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程上墙,装有自动灭火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走廊安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四防”功能。
同时,每学期对中心人员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使所有人员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中心实验室备有废物废液收集桶,废物、废液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降低开放实验过程中实验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危害。
三、初步效果
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由于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得到体现。同时,将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分认定,使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55项,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6项。
2.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通过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石油企业对我校石油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3.实验室设备得到较好利用。通过将台套数多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对集中放置和开放,将精密、大型、贵重设备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成立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对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中心的实验设备整体利用率达91%以上,较开放前有很大提高。
四、结语
1.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非常必要。
2.专业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同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专业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目前还存在诸如实验室开放不彻底,实验人员晋升激励机制欠缺,开放维护费用较高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2]侯凤才,张国华.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77-179.
[3]张新有,袁霞,潘伟.高等专业实验室开放与实施方案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6):124-127.
[4]苏堪华,龙学渊,戚志林,等.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77-178.
[5]许辉,魏莹,侯海鸽,等.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6]苏堪华.石油工程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互补模式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59.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6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由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形式计量的所有权归国家的有形资产。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和实地考察方法,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深入探讨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必然不断膨胀,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由于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高校固定资产大量的闲置和浪费,管理和使用严重脱节,账务和实物也严重不相符,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财政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文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
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各高校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归口管理部门,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房产管理处、实验室设备与资产管理处等。同时各高校也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如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公房管理办法、土地管理办法和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便于具体操作。此外,各高校还配备了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高校固定资产实施有效地监管,大大的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经过文献调查发现,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文章和学位论文比较少,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比较薄弱,特别是如何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都需要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2.研究意义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合理、有效配置的手段和途径,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促使高校固定资产发挥最高的效能,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软环境。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制度保障方面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本文对1990年以来有关部门颁布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分散到各个法规之中,缺乏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并且已经出台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低,不能够很好地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表1 1990年以来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办法及规章制度汇总表
2.机构设置方面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考察,本文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其科室职能进行了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没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由设备管理部门与房产管理部门分担。(2)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与设备管理部门职能有交叉。(3)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般下设综合办公室、资产管理办公室、公房管理办公室、招标管理办公室等。
通过对实地考察工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弊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部门,并且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管理混乱,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权力越位、错位的现象。
3.人员配置方面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专门化的人才,并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两类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一般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整个管理流程的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涉及经济、基本建设、财务、计算机技术、统计等专业。
根据我们对几所高校的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一般管理人员和几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有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只配置了一般的管理人员,没有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配置比例不当。
4.系统建设方面
通过考察得知,很多高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或者单一的Excel表格的管理方式,逐步过渡到利用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建立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是个别高校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或者已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总之,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强大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制度
根据表1的统计,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并且只具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没有深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缺少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办法和规章制度,尤其缺少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所以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来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各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
2.健全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一个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几个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控优势,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宏观管理以及对其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其他各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职能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的管理和调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能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管控优势,其他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防止多部门分散管理、权限不明的情况出现。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要健全责任机制以及制定处罚办法,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并严格执行。责任机制以及处罚办法的制定能很好的约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纪可依。
3.注重人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允许的条件下,资产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专人专管。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人数限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可能无法实现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那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注重资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让管理人员尽可能地掌握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经济、统计、计算机技术、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使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不再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4.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系统化、规范化原则。系统化是指建立一套基于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高校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入账以及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实施动态管理。规范化是指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设计,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数据库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只有基础数据库完整、准确、安全,才能有效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与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实现集成与融合,并应具备强大的查询、统计、汇总和分析功能,能针对上级部门的需要生成符合要求的报表。
(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维护与扩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具备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展性,以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现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系统维护与管理需求同步。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指标。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同时,需要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动态管理以及保值增值,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进.试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1).
[2]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7(1).
[3]陈蜀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5).
[4]罗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