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教育技术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04-01
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全面发挥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硬件的实质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目标。下文将围绕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 善用多媒体场景重现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为载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颖,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时间单位秒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联欢晚会倒数”为素材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场景,带着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由此将抽象、无形的时间单位,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如,在学习“圆形”一节内容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动态场景,深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小婷准备骑单车去找小强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辆单车,她先选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单车,但踩不动;于是,小婷选了一辆轮子是椭圆形的单车,终于踩得动了,但很颠簸;最后,小婷选了轮子是圆形的单车,踩得飞快……课件播放完时进行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胎有着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单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之前的多媒体场景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扩大课堂容量,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维和空间感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单凭口述很难切中重点,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灵活特性进行讲授,则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在节约课堂讲解时间之余,还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比如,在分析图形“角”时,课件的设计中可加入亮点闪烁工具,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添加“闪烁”,以此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左右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图形概念和知识,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紧密联系。这种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又如,在分析“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材上仅例举了“枫叶、天秤、蜻蜓”等平面图形,单凭这些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然不好。对此,教师可事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此外,还可以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 善于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形象地传递抽象的数学理论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直观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数学属于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t恰好中和两者,既能形象、生动地实现直观教学,又能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比如,在分析“相遇问题”相关知识点时,对于“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运动的时间,来求路程和”的概念较抽象,小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意味,更别说代入推理计算。此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贴合题意的教学情境,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说,首先,可用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华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四分钟后相遇的画面;接着,展示一幅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总和;再用颜色区分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将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总和。如此,两人走了四分钟,就有四个小线段,而线段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在多媒体情境演示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生动呈现了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使得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的概念、内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能吸引学生注意,画面又富有启示,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概念公式,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障碍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反之,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4 结语
新课改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共同认知为指导,积极开展和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尊重学生实际,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花.巧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6(8X).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工作效率
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更新,在给教学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目前,小学实践教学也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令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多样丰富化,会对小学生形成鲜明的感官刺激,令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当然,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因而较易受到多媒体技术系统中丰富元素的影响。教师在应用该技术阶段中,应尽可能的选择重要教学知识与内容环节,预防小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系统画面产生依赖感,而忽视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应秉承提升教学工作效率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技术引入。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令传统手段同多媒体系统进行有效集成,进而开展丰富的授课管理。例如,在应用传统板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图形创作,有效的补充多媒体技术系统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不足,进而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就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激励学生自主动脑、勤于动手,进而科学的选择应用多媒体系统。不但应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同时应实现知识贯穿的良好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一)基于网络优势,提升学生兴趣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可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令其明确树立学习目标,强化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长处优势,提升实践动手能力。该过程中引入多媒体系统与网络技术,可令其求知欲望大大提升,令知识学习的实践渠道全面拓宽。教师则无需进行繁杂的课件设计,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下载相关图形资料,通过精心的选择轴对称以及非对称图形,整合形成ppt。课堂讲授阶段中,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系统为学生呈现。令其清晰的辨别分析图形,在作出正确回答后,课件则会形成鼓掌背景音,对学生给予肯定及鼓励。而在其作出错误答案后,课件则会发出再仔细分析的提示。该类课件模式可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令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有趣,学生则可更为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令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科学应对教学难点
小学生惯用形象思维看待事物,其抽象思维水平有限。恰恰数学学习较多规律、公式、计算推导需要应用抽象思维,因此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应对该类问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模式,令抽象元素知识合理的转变成动画。学生便会对其形成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明确推导分析的具体过程,令抽象数学概念实现合理的分步简化,便于接受以及巩固记忆。例如,在讲授统计理论知识阶段中,教师可通过组织投掷硬币活动,令学生进行硬币正反面投掷次数的记录,进而渗透统计方法有关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显著的优化课堂结构,提升工作效率。海量教学资源囊括在多媒体系统之中,令知识存储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不同的文本资料、图片内容、录像视频等。该类资源可为教师所用,依据讲授课程知识内容,选择契合的丰富资源,进一步开阔学生眼界,锻炼其形成发散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综合运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展示,令学生养成网络资料搜寻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做好学习方案的优化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优选科学经济的方式,确保开支合理有效,通过数学计算、网络查询进行有效规划,实现资源最优。这样一来,学生会深感数学学习贴近生活,掌握原理知识可有效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提升效率,创造价值,进而为持续发展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形成正确的学习发展目标,实现稳步提升。
(四)、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式
小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数学,采用契合的方法手段尤为重要。针对抽象知识特征,单纯的依靠传统讲授方式远远不够,因此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各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素材进行合理的解析,利用平移、转化、透视等手段方式有效解决,掌握科学学习方式。例如,讲授有关圆柱体数学概念阶段中,小学生较难理解掌握。倘若应用传统公布答案方式,则无法令学生进行全面消耗理解,应用方式较为陈旧滞后。因此教师应科学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制作设计flas,为学生呈现彩色长方体,而后,可绕着一边实现弯曲,直至对边完成重合。该阶段,学生会欣喜的发现形成了新形体,即圆柱体。该类方法可令丰富色彩同动态画面有效融合,进而巩固学生对有关圆柱体知识的掌握理解,锻炼学生应用灵活辨证思维,最终实现终身受益。
总之,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基于小学生发展特征,科学引入多媒体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进而持续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令其抽象分析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开阔视野,获取科学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晖,杨国华.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李益民.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79).
一、创设情境,触动心灵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是师生之间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建构的,适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物质环境和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就能融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比表达的语言更加深入。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如,教学《生命需要呵护》一课时,播放1998 年洪灾中江珊小朋友在洪水中浸泡九个多小时,最后获救的场面,学生通过画面,更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面对、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教学《幸福来之不易》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武警官兵抢险救灾的情景,并请学生模拟抗洪战士背沙袋、垒防洪堤和抢救灾民的场面,学生在看、听、演中深深感到了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内容材料,新颖含情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本土,把不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把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使课堂更具吸引力、说服力。
比如在讲授《挫折不可怕》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很多图片及伟人、名人受挫的事例,旨在让学生知道:“普通人有挫折,伟人、名人同样有挫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讨论法、辩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感悟挫折,理解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意识。
在讲授《环保小卫士》一课中,介绍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问题之一。通过视频向同学们介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高科技所带来的新污染,加强对高科技产业及高科技污染特征的研究,把环保优先的理念落实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美好前景。研究性学习,力求材料新颖,获取准确,把课堂变为激情的展示平台。
三、关系亲近,感受力量
多媒体技术通过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
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讲授《大爱无边》时,通过播放5.12汶川抗震救灾的事例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入了2008 年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地震灾难之中,勾勒出一幅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手牵手,心连心,不抛弃,不放弃的感动画面,鼓舞人心。这样的大爱在这样的事例面前不用教师的讲解,一下就解决了。
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始终都没有改变。多媒体越丰富,一些教师越有错觉:课题设计减少,任凭仪器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网络教学的资源很丰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身份成了节目主持人,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许多讲解由多媒体代替,亲和、情感力量减弱。
四、切忌呆板,寓教于乐
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中开展行为实践,这样,集娱乐性与真实性于一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现实问题、案例实验等,去判断、辨析、思考、换位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53-01
1 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范围较广,一部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学生不能亲眼所见或者亲自体验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动画、文字、图形、颜色等各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文字描述的单调性和局限性,使教学内容生动、具体、鲜活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神秘情境,调动了学生主动推理、想象的积极性以及探究欲望,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日月潭》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导语是:“大家都听说过台湾的日月潭吗?这是一个景色优美的人间仙境,同学们想不想和教师一起欣赏呢?”接着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一边观赏着碧波绿水、群山密林,一边听着声情并茂的配音文字,渐渐进入一个美丽的境界,眼睛感受到的是优美的山水画面,而心灵则身临其境进入了迷人境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进行《雷雨》的教学时,我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了一套趣味性较强的演示课件。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雷雨景象,然后带领学生观赏课件演示的雷雨景象: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将树枝吹得呼呼作响,倾盆大雨下起来了,动感画面中伴随着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在这种声、色、光、像组合成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大增,迫不及待想学习《雷雨》这篇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对学习有利的心理因素激活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知识的求知欲自然而然便产生了。
2 巧用多媒体变静为动,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对教材中的文字、图像进行综合处理,使之形成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资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视、听、触、想,变静态课堂为动态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形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伴有兴趣的学习是最主动的、最有效的,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自主意识。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积极阅读相关课外知识,深化课内知识,逐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综合素质。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毕竟内容有限,知识量不够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操作简便的特点,利用课件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自己上网搜集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知识共享,对在互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3 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内外的信息沟通,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由于课堂45分钟的时间十分有限,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拓展教学,把教学内容加以升华或延伸,把课堂上无法完成或尽兴的内容拓展到课外时间去完成,或者把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搬到课外时间来开展。例如,学习《大熊猫的故乡》一课时,文章的宗旨是唤起学生对环境资源和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意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利用网络继续收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信息,并在学校举办“大熊猫知多少”的宣传活动;二是以“保护大熊猫”为题撰写一份倡议书;三是发挥想象为大熊猫画一幅最美的图画;四是填写或创作一首关于保护大熊猫的歌曲。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拓展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目的。
(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第一小学,山东 淄博 255416)
参考文献:
[1]张红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版),2007(19).
[2]徐爱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8(18).
我国多媒体教学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已渗透到基础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认可[3]。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快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速度[4-6]。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教学环境改变是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横断面的调查,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从上海市16个区中选取了配置不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闸北、黄浦、普陀3个中心城区和宝山、嘉定2个近郊城区;每区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所,共15所学校;其中7所配置投影幕布,4所配置电子白板,4所配置平板电视。对上述5个区15所学校的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于2012年4~5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学生问卷2 892份,删除缺失项占总项目条30%以上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 811份,回收有效率为97.2%。
2.方法
通过教师询问形式收集教室中多媒体屏幕类型,屏幕安装位置。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方法,了解学生座位与屏幕的相对位置,多媒体教学时的灯光控制,学生观看屏幕的舒适度;学生近4周视疲劳症状发生频率;学生人口学特征,学习紧张程度,自评学习成绩,平均每日作业时间等。以近4周内,经常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干涩/痒、眼红/灼热/胀痛、头痛/头晕、耳鸣等5种症状中任一症状者为视疲劳症状阳性,以观看屏幕的舒适度反映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听课的影响。
3.统计学分析
以Epidata 3.1 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和卡方检验。
二、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2 811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 462人,女生1 349人,分别占52.0%和48.0%。调查学生中小学四年级为841人(占29.9%),初中二年级为926人(占32.9%),高中一年级为1 044人(占37.1%);各年级学生性别分布均衡。
2.多媒体屏幕类型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发生的影响
本调查分析了上海市中小学校目前使用的投影幕布、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视3种屏幕类型。表1分析了使用3种类型屏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观看舒适度和视疲劳情况。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时,学生观看不舒适的比例较高,为36.9%;其中以观看投影幕布不舒适比例最高(41.3%),电子白板最低(24.8%),平板电视居中(38.7%)。调查也显示学生近4周视疲劳症状阳性检出率总体为17.1%,且使用不同类型屏幕教学对学生视疲劳检出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可推断屏幕类型对学生视疲劳发生没有影响。
3.多媒体屏幕位置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
普通教室多媒体屏幕安装位置包括近门侧、中间和近窗侧3种,本次调查中仅有1所学校采用近窗侧形式,所覆盖的学生数偏少(n=211),与其他两种样本量差异较大,影响统计效能和结果推断,因此表2中仅分析近门侧和中间两类安装位置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和视疲劳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观看舒适度和视疲劳症状阳性率均与屏幕安装位置无关。
4.学生就座位置对多媒体教学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
将学生座位与屏幕的相对位置划分为3种类型:(1)前排边侧位,包括第1排两边各1~2列,第2排两边各1列;(2)后排位,包括第6排及以后座位;(3)中间位,除前两类的其余座位。因为学生就座位置的分配受学生视力情况的影响,后排学生视力不良的比例低于前排学生,因此按学生视力分组后分析就座位置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图1显示就座于不同位置的学生观看屏幕不舒适的比例,可见无论是视力正常的学生还是视力低常的学生,就座于中间位置不舒适的比例都最低,就座于前排边侧的都最高;经卡方检验两组均P
表3分析了就座位置对学生视疲劳发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两组就座于前排边侧的学生视疲劳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就座位置学生,但卡方检验P>0.05,尚不足以推断就座位置对学生视疲劳的发生具有影响。
5.灯光环境对学生多媒体教学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
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灯光控制分为3种类型:(1)拉窗帘关所有灯,指拉遮阳或遮光窗帘并关闭教室中所有照明灯;(2)拉窗帘关部分灯,指拉遮阳或遮光窗帘并关闭黑板灯,后排或远侧照明灯开启;(3)无遮光,指教学中未拉遮阳或遮光窗帘,或者教室中未安装窗帘。3种光环境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和视疲劳的影响分析见表4。从中可见:多媒体教学中无遮光条件下学生观看不舒适比例(46.6%)和视疲劳比例(21.1%)都最高,而在拉窗帘、关黑板灯并开部分照明灯条件下,学生观看不舒适比例和视疲劳比例相对最低。由此可以推断多媒体教学时的灯光环境影响学生观看屏幕的舒适度和视疲劳的发生。
表4 多媒体教学时灯光环境对学生观看舒适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