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验式;活动周

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涌现出新颖的体系架构和灵活的课程实施形式。我们学校经过调研,决定在“齐鲁文化课程”上另辟蹊径。既然突出地方文化,为什么不可以走出书本,走进富有文化气息的山水名胜呢?古人尚且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何不也让学生去亲近故乡的山水田园、名胜古迹、文化场馆,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呢?据调查,学生甚至家长,对家乡的政治经济了解不全,对于历史文化更是一知半解,只有不到50%的家长到过全市所辖的五区三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做出了走出校园,走遍淄博的社会实践课程的设想,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根据课程方案的设置要求,校本课程一般都是每周安排一节课,一学年为36~40课时,我们创造性地打破了这一限制,集中一周时间参与课程实践活动,既保证了课程课时总量,同时又能极好地协调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保证课程效果。这种集中的活动,便于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家长也因为学生能四处走走看看,增长见识而十分满意。在确定了以“走遍淄博,探寻齐鲁文化”为内容,以“实践活动周”为形式的活动模式之后,我们着手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初步感知阶段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提前一周布置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作为实践活动的开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各区县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民间采风、倾听家长或村居长者的讲述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制作成诸如粘贴报、报告集等文字书面材料,更鼓励制作成PPT等形式进行直观地展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准备,每人详细地梳理一个区县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周一的课程表按照区县名称命名,分别安排张店区、临淄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沂源县和高青县、文昌湖度假区和高新区等七个板块,教师这时俨然成为各区县的“代言人”。课堂分三步完成,首先集中学习学校整理印发的材料;其次是由教师集中展示自己负责的某一区县的相关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并制作的相关素材,并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在我们的实践中,教师都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感到吃惊,因为很多甚至连教师也未曾听说,同时也为学生那种探究的热情、资料整理的细致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实践体察阶段

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是学生真正的体验活动时间。根据周边区县的地理方位分布,我们设计了三条不同的路线:A线向南以淄川、博山、沂源为一线,分别选定蒲松龄纪念馆、淄川博物馆,博山的赵执信纪念馆、文姜祠广场、沂源博物馆、江北第一溶洞、齐长城遗址等景点,并在沂源县进行采摘活动;B线向东北历经临淄的中国足球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齐都古国遗址、桓台的王渔洋纪念馆、高青的引黄工程、黄河浮桥等景点;C线向西经过文昌湖度假区,到周村的古商城大街、淄博体育中心、高新区、山东理工大学、中国陶瓷馆、淄博博物馆等主要站点。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大型企业、重点国道省道、重要的地理地标性建筑、以及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等都由随车教师及时讲解。周五上午集中安排学生参观代表了齐鲁文化精髓的山东省博物馆。

整个活动过程,从中国最古老的头盖骨化石,到淄博现代的繁荣发展,从悠久的陶瓷文化到享誉世界的足球文化,从王渔洋到蒲松龄,从黄河岸边到齐鲁国界,走遍淄博,历经古今。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全新的课程,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感受了家乡的秀美,领略了地域文化的魅力,那种以故乡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总结提升评价阶段

外出探究活动于周五上午结束,周五下午返校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利用周末把活动中的感悟整理成考察报告的形式,在自己的空间、博客上。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心得,把自己拍摄的照片起上一个靓丽的标题,在班级宣传栏办起了小小的摄影展。总结中,学生有太多的感慨:终于见到“母亲河”了;我们家乡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这么多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家长这样说:我们四十多岁了,都没有机会走遍淄博各地,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给了孩子这次机会,孩子们归来的讲述让我们都知道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在学校层面,组织了“探寻齐鲁文化”的图片展,优秀实践活动报告展等活动。同时,我们对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有效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这项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高了课程实施的力度和效度,落实了课程的育人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有益探索,丰富了课程内涵、创新了课程实施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善于创新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种“另类”校本课程,是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陶继新.种好心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音乐学专业;田野考察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79-181.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穿越黄果树瀑布

因了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介绍了“中华第一瀑”,从此黄果树大瀑布名闻四海。而无论20世纪80年代版《西游记》还是张纪中版《西游记》,都把黄果树瀑布作为核心拍摄基地,可见该瀑布的魅力。

位于贵州省西南的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大而者”。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这样盛赞道:“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它是清代黄培杰心中的黄果树瀑布,也是我们的神往。

经过刘海粟题写的“黄果树”镶嵌的仿古牌坊,穿过古老的半边街,就来到了黄果树瀑布景区门口。

进入景区,远远随风传来一阵哗哗水声,渐近渐响,仿佛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又像交响乐的渐到。屹立岩头,遥望对面山崖上的大瀑布,白色的瀑布就像绿色舞台上一群身穿的白色长裙,随着舞曲摆动摇曳;也像墨绿的画板当中用毛笔画上一束束白色的笔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瀑布于其中,仿佛仙女下凡。 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巧的观瀑亭,上书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不错,这正是黄果树大瀑布的真实写照。据说,观瀑亭是眺望大瀑布的最佳位置,想当年,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此地,站在观瀑亭小憩,深为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气势所折服,却因大瀑布“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而为憾事。然而今天,游人已经可以沿着山间的石梯小道畅游整个瀑布。

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约101米,是世界上惟一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惟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向外听、观、摸的瀑布。围绕着黄果树瀑布,四周有七个观瀑台,横看、侧看各有奇趣。

瀑布泻落在深潭中,但见白浪翻滚,水雾升腾。击起的水花和撞击在岩石上产生的飞沫,形成了细小水滴、雾气一起散落在其周围,笼罩着整个山谷,置身这雨雾的世界,真是感觉置身世外桃源……

凭吊徐霞客

我独自来到树丛中的徐霞客石像前,凭吊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家。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徐霞客经庆远府、河池、南丹进入贵州,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黔西南之行。四月中旬,徐霞客在旅途中第三次遇盗。他的路费被所雇挑夫偷走,“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四月二十三日,在历经艰险跋涉后,他终于见到了白水河瀑布(即今天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对气势恢弘的大瀑布,他不禁赞叹道:“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天下第一瀑”的美誉,黄果树瀑布当之无愧。感谢这位伟大的古代地理学家,正是他的妙笔使黄果树大瀑布名闻天下。

站在徐霞客塑像前,仰望对岸的大瀑布,树林里时隐时现的山道中,游人不时经过。回想300余年前,古人探幽之险峻艰难,方觉世幻沧桑。当代人类工程技术手段早已将古人视为“天堑”所“不能即”之处演变成了通途,山崖上甚至还修有电动大扶梯代步,为来自都市的旅客尽扫爬坡上坎的劳累。树林中交错的电线以及远处黄果树寨子中挤挤挨挨的水泥砖房,已经给这个当年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深山幽谷打上了现代文明的烙印,眼前穿越千年时空,亘古不变的只有依然清澈见底、生生不息的白水河。

天生一个水帘洞

空气中的水气越来越浓,似乎在下着毛毛雨。我们静听着眼前大自然的协奏曲,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知不觉中,衣服都被润湿了,我们赶紧穿上了雨衣,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进入了瀑布中央——水帘洞。

水帘洞是个大型岩溶洞,有100多米长,洞内有彩灯装点,地面铺设水磨砂岩砖。俯身钻入洞中,头顶洞外大瀑布以飞泻千里的气势撞击岩壁,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洞内不时有水珠滴滴答答地飞溅在石钟乳、石花上,水花四射。缓步洞天福地,细细品味着“曲径通幽”的意境,眼前突然又豁然明亮,原来前面就是水帘洞的洞窗。凑在一个巨大的洞窗前,岩壁上赫然书有“水帘洞”三个朱色大字,一看落款,乃是著名的美术家刘海粟所题。站在洞窗前,手探洞外飞泻的激流,一试触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不免心惊神悚。

我们感受着夏日洞内清凉的同时,想象着《西游记》中美猴王在这水帘洞中的嬉戏场景,不禁佩服拍摄导演的艺术魅力。

岩溶瀑布博物馆

白水河勇敢前行于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每一处阻碍,多一个急弯;每一次跌落,多一道瀑布、一串风景、一江清波。白水河自上游而下,形成了以黄果树瀑布为核心,在上游和下游20公里的河段上的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二道沟瀑布、陡坡塘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螺丝滩瀑布、银链缀瀑布等18个瀑布,在这组风景乐章中,大瀑布无疑是最知名、最的段落。 有一份考察报告说,纵观世界名瀑林立,像黄果树如此集中而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则为我国黄果树所独有。黄果树瀑布群由于分布在岩溶洞穴、明河暗湖,构成“瀑布成群、洞穴成串、星潭棋布、奇峰汇聚”的世界罕见自然景区。它位于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有多处古迹,民间建筑奇特,民族风情浓厚。人们说:“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有石头城。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黄果树瀑布形成于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区,统称“岩溶瀑布”。科学工作者经过考察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经黄果树大瀑布为代表的河流袭夺型瀑布,经关脚峡瀑布为代表的断裂切割型瀑布。黄果树瀑布群被称为“岩溶瀑布博物馆”。 走出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我想看看其他几个瀑布,一路上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村落点点,风掠过我的面颊发梢,载着我的灵魂,飞向天际。 导游带我穿过村庄,从不起眼的后门来到陡坡塘瀑布。夕阳西下,阳光把宽阔的瀑布渲染地锦绣富丽。陡坡塘瀑布落差小,但幅度宽,水量大,有种壮阔之美。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美术课程有效教学定义

    回顾美术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美术在人文精神的整体情景下,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的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提升人们情感活动的个性、智慧与技术的品质意识。因此,从美术教育意义出发,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的[1]。

    1.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美术教学效益观。美术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能力进步和全面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

    2.有效教学必须能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美术有效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采取的策略应该区别于其他学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3.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就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体现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基础。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责任和态度,在教育过程中改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4.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必须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提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营造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针对现有美术课程存在问题,提升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当前中学美术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必须承认的是,当前中学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效”

    现象,主要表现为[2]:①教学目标宽泛,不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授课过程中不根据学生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目标空泛,不明确,对内容缺乏针对性,重、难、易点划分不明确,缺乏对难点部分的重点讲解。照本宣科,不重视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②教学形式单一。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首先是传统的教师面授,然后学生被动听讲、接着学生练习、再接着教师进行评阅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互动。③学校总体教学目标不重视。美术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很低,课程设置较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繁重,学校和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④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独立开来。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2.提升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式[3]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定学科教学宣言和教学目标,约束、规范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关条例的制订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既是条例的制定者,也是条例的最终执行者。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科学处理基础性教学、新颖性授课、应用性发展这三方面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能力结构的能力,掌握中学学生应该基本美术技能,提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②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丰富多样、能力不同的中学生是中学美术教学目标传授对象,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促进其人格特征、心理和智力发展、审美教育、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展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需要采取不同的美术教学策略。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程序的合作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师必须增加对美术教学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任务感,改善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③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是由若干教学方法组成的,但教学方法本身就成为学习目标的时候,选择和运用方法的选择就会成为选择策略。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优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有重点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水平,促使课堂教学主动“有效率”,根本保障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别无其他。美术教学环境体现为包括美术教学设备、教学工具、教学材料和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教学环境,此外还有获得教学部门和教学领导的支持以及良好的美术教育社会氛围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社会大教学环境。

    三、中学美术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从抽象的层面而言是教学策略的相对固定化,是教学策略的稳定性地体现。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本文就提出并分析如下新的教学模式[4]。

    1.探秘式教学模式。探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情景设问和启发诱导下,以现行美术作品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2.研究性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①充分挖掘本地美术文化资源考虑地理因素,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②信息技术资源与美术课程整合研究[5],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审美情境,建构自己的美术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