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约有6700万抑郁情绪困扰者,1.73亿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者,几乎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和压力与亚健康之中,70%以上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心理疾病患病率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数量激增,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经医疗机构跟踪调查,心理问题人群普遍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因此环境设计作为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设计理论与实践针对心理问题人群提出建构应对策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理论意义

(1)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理论研究是对环境设计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2)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是对心理学研究与治疗干预理论的丰富与拓展。(3)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为创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崭新角度。(4)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开拓了环境设计方法的新视角。(5)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丰富了环境设计的类型种类。(6)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拓展了环境行为心理学。

2.实践意义

(1)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在环境设计中充分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发展特殊需求的人文关怀,促进形成社会健康心理,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2)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丰富心理问题治疗手段,干预心理问题治疗。(3)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消解心理问题人群对生活、工作环境的不满意,指导特殊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4)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不仅可以满足心理问题患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应对正常人对周围生存环境的个性心理需求,具有普适意义。(5)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提升环境品质,提高使用者生活、工作质量。

二、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构架

将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向作为大的指导方向,以心理问题人群心理需求为控制性目标,运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对环境设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展适合中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人群的环境设计建构理论与创新实践。

1.环境设计与心理问题关系

(1)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问题忽视的表现。(2)环境设计对使用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3)心理问题高发对中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冲击。

2.对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总结

(1)心理疾病的心理需求,心理疾病的行为特点。(2)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心理疾病的思维、行为差异。(3)人的生理、心理调节机制。(4)心理疾病人群对环境设计的诉求。

3.分析归纳相关学科领域对环境设计的建构与影响

(1)心理学基本原理,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2)环境设计构成的主要元素:空间布局、功能设施、家具陈设、材料构造。(3)建筑物理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

4.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对环境设计的评价

(1)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2)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的评价工具。

5.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得出环境设计

创新理论并结合相关实践,总结出环境设计应对策略(1)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建构中,艺术、功能、体验的创新理论。(2)环境设计针对心理疾病人群特殊需求的建构,其实现的基础。(3)针对心理疾病人群的环境设计应对策略。研究中需要找到与以往环境设计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从功能、形态、结构、环境意识、文化、信息技术等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和阐述心理问题人群在所处环境中的表现。提出突破以往设计原则的新形式、新构造、新材料、新技术等创新应用的环境设计方法,以适应心理问题人群对环境设计的心理诉求。在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建立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适应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生理诉求。研究心理问题人群对现代环境设计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找到应对方法。不同心理问题对环境设计诉求不同,怎样归纳总结与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种类心理、行为的差异;如何运用多角度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结合心理学,针对心理问题人群所期望的环境设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如何解决心理问题人群对环境设计艺术性的特殊追求;如何将普通环境设计重构,应对心理问题人群的身心需求;如何在保障病人隐私基础上,与心理治疗机构、个患进行深入合作,是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注重环境设计创意,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一种真正新的思维方式,其标志之一就是它不仅能超越过去受各种因素限制的学术境界和设计方法学经验领域,而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所验证的新趋势。在传统环境设计的经验与反思中,寻求一些新的设计创意观念和设计方法。就环境设计而言,设计创意关注特定心理问题人群的人居环境,其设计思路、法则和方法,值得探索与研究。舒适的环境对人体保健及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以达到对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和治疗作用。许多学者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人群的调查发现,健康与舒适的人居环境有密切关系。心理疾病病症具有长期性、较难根除、病因复杂等特点。优质的环境设计可以提供好的环境因素,减少空气污染,适合开展各种运动;同时可以改善神经功能,调节情绪,避免应激状态发生。建构以人为中心、复合内涵的整体人居环境,应注重生态观念的设计概念与应用,运用环境设计各项原则如生态平衡原理等进行环境设计构思,人文与技术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确立“病人与环境”观念在环境设计中的中心地位,从人类生存与保健、可持续发展出发,在空间组织、环境细部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注重环境对病人医疗康复的作用,突出生态环境精神治疗功能。注重环境整体思维,在环境设计与社区关系、内外环境空间质量等方面进行宏观、长远、有机考虑,促进人居环境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发展过程,建立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

四、通过环境设计构建特殊需求人居环境

环境设计既要尊重病人的共性,也要满足病人的个性,即使后者在人群中比例很小。这些个体精神状况、生活方式与大多数人差别很大。对于这些差别,环境设计应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入设计。不应把心理病人“非人化”,误认为心理病人的最大要求是“治病”。心理病人与健康人相比,病轻时差别极小;病重但无严重功能缺失时,人的基本、低层次要求仍全面存在,而这意味着对人居环境社科设计人性化具有更高的要求,如生活化、家庭化、个性化,而远非简陋的技术性环境能满足的。家庭化是环境情感化的一种方式,亲人的温情、家居般的环境,使人从心灵深处涌出温暖、舒适、安全的感受。空间从总体到细部处处包含着深切的体贴、关怀,有家庭的感觉。情感的引发,来自感知觉过程,“无聊”是现代人心情糟糕的重要原因,也是部分人寻求不良刺激的直接诱因。在对心理病人深入、细致理解的基础上,为心理病人创造适合的人居环境,区别于健康人的主流人居环境。文化丰富、宜人、具有积极人生哲理的环境设计,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发病率。设计具有热爱生命、认识生活的意义等积极健康主题,帮助病人充实、愉快地渡过病期。这不只是病人生活的需要,也是利用环境改善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状况,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五、融入人工智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人工智能是人类为自身需求,对信息革命进行改造形成的环境,舒适性与可控性是其突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塑造人工智能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从现代智能室内空间到智能生态游园,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精致的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并未对具有心理问题这一特殊人群的需求做到很好满足。融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信息传递与处理、自动控制上的巨大优势,使人居环境如同人的皮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上更合理、有机、高效;为心理疾病人群创造精神文化虚拟环境,丰富生活、工作内容;创造反映病人各方面状况的虚拟环境,不但有利于快速掌握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降低医院接待强度,有利于家庭医疗、远程医疗等便民措施质量的提高。现在,从最简单的生命体到人类,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人类具有一定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因此可以获取有价值信息,对其消化、加工,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心理问题人群虽与健康人有认知、思维上的一些差别,但在当今信息社会,获取、消化、加工、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必备的,心理问题人群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六、设计绿色的人居环境

重视绿色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人类是适应绿色自然环境的进化产物,具有与绿色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绿色自然环境具有内在的高度关联性、合理性,可以唤起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活力。“纯人工”环境功能片面,绿色自然环境不可或缺。除了我们较容易认识的生理、基本心理作用,绿色自然环境还是高层次精神文化重要来源。大自然生生不息,万物共生,使人们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这对于情感迷茫的心理病人尤其有意义。大自然千变万化,使心理病人思维灵动,富有创造力,可以缓解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大自然有其高度合理有序的物质存在,有其深刻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人归根到底是自然物,只有在物质上、精神上与大自然融合,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植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改变空气环境。而我们使用的空调系统只能把二氧化碳、脏污物质含量高的室内空气与氧气浓度高、相对清洁的室外空气进行交换,造成城市空气的污浊。更糟的是,空调系统使用的化学制剂等本身就是极具危害的污染源。公共环境作为含菌量高、卫生要求严格的场所,在设计、建设、运营中应充分认识与利用植物杀菌、更新空气的生态效能。

七、结语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文章依照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经验,探讨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计制图规范;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热门话题,环境设计专业成为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怎样将这个专业办好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要想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注重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关,是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设计制图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一些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等等。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明确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教学监管体制。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毕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可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毕业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的重要方法与核心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的规范化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制图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规范问题。设计制图规范要求严谨,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制图规范教学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为了突出效果,往往把毕业设计的重点放在效果图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施工图方面,导致施工图不规范、学生敷衍了事等问题。如,CAD制图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只有标高以米为单位,一些学生在书写时不规范,将标高单位按照毫米计算,导致本来层高3米的楼房变成了3000米的问题。再如,轴标号不统一的问题。一些学生随心所欲地标号,有从右往左标的,也有从上往下标的。设计制图不规范造成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而这些基础性的错误对于一套设计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制图更加规范,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评体系。在这个测评体系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一个主体看待,设计制图规范就是这个主体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突出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以国家制图标准设计每一套设计图纸。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后,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小组式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设计制图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文字规范等。测评本身要准确、合理,真正体现出毕业设计的价值。教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测评标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及时反映出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与毕业生就业接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是一门语言,任何好的想法都需要规范地表达出来,否则只能是空谈。规范是设计制图的重要准则,只有规范设计制图,才能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设计制图规范性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总结经验,有计划、有目标地改革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璇,张璇.认知•思维•应用——从培养学生能力谈环艺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大众文艺,2012(15).

[2]陈莉.适用为主够用为度学以致用——以中职《建筑制图》课程改革为例.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7).

[3]杨光辉,曹彤,万静,樊百林,许倩.《机械设计制图》新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图学学报,2013(6).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35-01

现如今,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能力,尤其,我国的环境设计方面的专业讲究结合我国的实情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这样以来就需要环境设计方面的人才有着开放性的思维和综合技能等等,而实现这个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的教学样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一、以生为本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时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景来优化教学内容,借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优化教学内容。如:学生在教学中最为缺乏的即是环境设计的最前沿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国际上较为领先的环境设计理念引入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工程案例相融合进行分析、总结,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环境设计学习理念,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奠定一定基础。其次,环境设计专业最讲究创新,而学生显然对于创新能力较为匮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求之外,还结合时展需求,以学生自身的实际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即:改变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硬性的背诵、记忆的传输教学方式,而采取让学生主动设计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创造等,促使学生具有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这样,多角度、全方位的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对学生的要求等来优化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大学生已经充分的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是教师的有效引导,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借以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知识的可持续性。如: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理念和开放性的思维范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采取问题的形式来促使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知识。再如: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较为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取互动式教学能够促使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动态生成。笔者在教学中,或是让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或是采取答辩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等等,以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综合技能,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境艺术设计课程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建筑的内部环境(包括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包括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包括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型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的设计)的相关知识,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的各方面环境只是的一种延伸发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笔者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环境设计方面的设计方法、设计手段、行业法规、设计最先进的理念等内容的培训,尝试着让学生实践设计环境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某个任务,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如:在理论知识方面,笔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各个渠道收集建设设计、室内设计、综合环境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最新设计理念,进而开展一定的实践调研,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开展实地的环境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平台和机会,最大限度的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

总的来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较为提倡的教学方法,而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学科,需要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对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充分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借以来促使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活动中开展的有效性。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艺术设计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环境设计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1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每年从国内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以万计。但从社会的用人单位、公司、企业反馈的信息却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设计教育没有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通过考察各地方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设计课题陈旧,学术型的比重很大。设计结合市场的实践环节偏少,偏离了对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术化”的倾向。同时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误导了专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有大量的美术专业出身的设计专业教师在任教,以非设计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现代设计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状况下培养的学生势必专业思路含糊,专业技术能力不强,进入社会难以胜任设计师的工作。 (3)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而是直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教学内容空泛。这样“理论至上”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很不利;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社会优秀资源,引进社会相关高级技工、民间艺人进行讲学。造成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不能深入的体会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怎样相结合。实践教学方面,一直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与当前专业需求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以写生考察为例,过分注重写生的绘画表现而忽略对建筑装饰、民族文化,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考察内容,过分注重展览效应而忽略调查报告的总结。(4)实践教学环境支持不够。首先,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反映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从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落实到实处,很多实习基地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专业设计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其次,缺乏专业的实践基地。学生缺少走出去的场所,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对企业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过程缺乏了解。这样的培养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2 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入手,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进。从培养目标出发,把应用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构建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专业需求的结合,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整合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经过考察其他学校大概一致)实践教学包括写生考察、专业考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约占总学时的16%左右,比例有些偏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实践内容按专业综合程度层次递进,要充分和专业特点、专业需求结合起来。开设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考虑跨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模拟实体工程项目设计竞标,甲乙两方就设计方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方案评价和设计创新。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设计竞赛,把参赛设计项目作为设计课题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确立设计的要求与方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能获得不少设计奖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科研能力。加强“双证书”的培养,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求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提供有效的机制,聘请社会的设计名家、项目施工管理、民间艺人等来校进行实践方面的讲学、讲座,同时安排专业教师辅助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3 从目标责任出发,任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

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备专业教学的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的教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程设计师、建造师等。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忙于教学,较少在社会企业的设计一线、生产管理一线等从事过相关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这势必产生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 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要制定灵活的制度,积极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教师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开绿灯。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扭转在教学和科研上“单兵作战”的情况,把教学改革和科研探讨常态化。同时要聘请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等行业工作中有丰富经验、良好业绩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提升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 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环境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设计中要考虑社会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认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学习材料与结构等。因此,面向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

(1)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机制。在校内建立以教学为目的的设计工作室,要求注重教学课题的实践性环节,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学生可以在设计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把实践设计项目纳入正式的教学作为课程的课题之一,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商业环境要求,指导学生更多地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相关问题去思考和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设计完成并投入实际项目施工的过程。这种真实参与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积累经验的做法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实战锻炼,能有效地了解实际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实施细节,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设计操作能力。 (2)加强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教学形式中,建立校外有不同功能的实习基地。实习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变化,认识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2)学习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学习施工工程技术。3)了解市场的设计管理、营销。通过实践过程积累社会专业实践经验,增强专业知识厚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设计施工企业与学校专业教师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现有的工程设计项目拿到学校作为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实际项目进行相关教学,并按工程项目要求完成设计项目。其次,学生进入设计施工企业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设计项目。通过这个环节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学生能充分的提升设计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5 结束语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把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改进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强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加强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把设计课题与实践设计项目相结合。教学中要求真题真做,努力提升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社会竞争力,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 孙红阳.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装饰,2004(10).

[3] 段少军.浅论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实践教学[J].艺术教育,2008(9).

[4] 项蓓丽.地方性大学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