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二维平面;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学制三年,如何在三年的时间里,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健全的人格,合格的专业技能,是每个从事高职教育的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二维平面)专业是我校新开设的一个方向,属于艺术类招生,这在我校还是一次新鲜的尝试,如何在没有传统美院支撑、无招生先例的学校内办好这样一个方向,大胆构建适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二维平面方向主要培养偏向设计的学生,我们明确提出二维平面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有一定艺术素养,掌握二维平面基本理论和二维平面设计专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熟练操作各种设计软件;有一定审美品味,对色彩、时尚元素具有敏锐的触觉、具有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二维平面设计人才。”要使得毕业生符合对艺术和职业性的双重要求,同时对未来设计师必备的个体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和设计建构能力做出的详细规定。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中,大胆借鉴工程类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一般意译为“构想-设计-实施-操作”。在设计行业中,和工程同样的,接到一个项目,首先是进行创业构想,接着再进行草图设计,实施意味着要将草图由手绘或者软件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是操作,要将设计转化成PPT或者是宣传册等成品。CDIO的教学理念最终是通过不同的课程来具体实施的。但在一个专业中有的课程只涉及单项的知识、技能、态度,有的则是多门课程关联的知识、技能、态度,有的则是要运用所有本专业所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级别课程的实施办法来具体贯彻CDIO的教学理念。在贯彻CDIO理念时,不同层面,不同级别的课程还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二、基于CDIO原理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二维平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以下背景提出来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相适应。传统的教育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艺术创造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CDIO的创立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工程教育必须注重工程实践,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却渐行渐远。而设计专业何尝不是这样,每门课都被隔离开来,无论是注重培养绘画功底的美术,还是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仰或是专注于培养软件操作能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者是强调片面化知识的广告学概论等,每门课都和设计有着一定的关系,但都呈分散和割裂的情况,学生对于将来要从事什么茫然无措,对于万精油似的专业教育疲于奔命。

而参照CDIO,学生可以从设计的构思到最终的实践,以创意成型到表现方式的全过程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设计,最终获得设计能力,包括形成设计思维和掌握设计的技术,建立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以及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企业环境完成不同设计任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和先进性是能保证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A+V・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二维平面专业‘A+V・CDIO’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艺术与技能交融,创意与实践并重”。采用代表国际发展趋势、可落实到具体教与学过程的C DI O目标体系, 应用符合教育学理论和人才培养规律、并经实践验证的理念和方法来实现目标, 并以现代管理学的方法促进文化和环境的改变, 实现持续改进。具体而言, 改革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与学、实践场所、教师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评估和改革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三、浅谈构建环境艺术(二维设计)专业新思路

高职的设计类专业教改有一定的难度,要在注重创意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目前的教改方向更多关注“工作室”、“工学结合”等,本项目将先进的工程学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并加以改造,实现了高职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1.将工程学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中,每个学期都有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授实现设计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软件,将CDIO的方法细化运用到每一门课程中去。比如《视觉展示心理学》,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设计一款玩具人偶,之后每一次的课程作业都是对第一次的深化,包括图案设计,再到实际填涂,对项目的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了解从构思到操作的方方面面。再例如《广告学概论》,并不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理论性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完成包括平面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新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等作业,具有实验性质,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要完成这些项目,必须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2.探索具有试验性质的PBL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对于艺术类考试来说,理论学习的基础薄弱,并未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同时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

除了项目式教学,还探索了具有试验性质的PBL教学法。首先将学生分组,接着将项目交由学生自由讨论,头脑风暴,最后完成一份作业。当作业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接着每个人都有一次投票的权利。由同学选出心目中最好的小组作业。PBL教学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好企业资源

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二维设计方向)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这个专业涉及面非常广,虽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门类下,但走的是一个泛设计的路线,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初级设计的各类工作,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设计、平面设计等。因此在熟练掌握好软件的前提下,掌握设计工作一般的流程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与企业的对接有着很大的意义。对学生而言,能够看到不同的企业类型,掌握不同的企业文化,看到各种工作流程,是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巨大促进,同时也能迫使他们直视自身的特点来做出一个适应自己的倾向性选择,从而在择业的时候有这比较强的目标性。

四、构建环境艺术专业(二维设计)专业的具体措施

1.建立课程体系改革

要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研究国外的CDIO改革资料,结合国内的改革实践。全面思考现有的学校硬件资源,对生源进行分析,对教师素质等软件条件进行研究和整合,同时针对外部的设计潮流、公司运营、设计人才需求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建立合适的课程体系结构,切勿贪大贪全,急躁冒进,而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2.针对生源水平因材施教

二维设计方向的考试都是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但是美术基础薄弱,同时文化课水平很低,这造成了在一些文化课学习上,不能像一般专业的学生那样较好地吸收理论知识,但同时思维活跃,创意性思维颇佳,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选择,大胆改革,有事不要害怕另辟蹊径,而是一切以教学效果为先。

3.师资队伍改革

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而现在的教师都存在着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要积极为在校教师创造去企业充电的机会,同时也要积极地吸引企业的人才到学校来讲课,特别是企业的老总,站在人才需求的角度讲讲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会在学生心中点亮一盏明灯。

总之,环境艺术(二维设计)方向的教学改革, 将在充分研究CDIO 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直到构建出一套可运转、可发展、可执行、可操作的教学体系来。

作者简介:

杨青(1983.3―)女,籍贯上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景观规划、计算机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第2篇

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质量与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生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诞生。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便是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专业。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因此,开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存问题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做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促进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就其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存问题,首先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内容的直接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级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一些高校为了缓解专业就业率的压力,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实用技能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偏重理论方面的基础课程就不那么重视了,这大大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影响其最终的教学质量。

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往往会选择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考点知识,很难做到课上认真听讲以及课下及时温习功课。所以,但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单一、枯燥,还很难检验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研究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出新的有效措施,以期实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

1.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首先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加大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注度,特别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指导与研讨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2.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

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高校对于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环境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改善,导致很多搞笑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在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学环境条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该专业的发展。因此,更新技术设备,保障教学环境的硬件条件,并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等改善教学环境的举措则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对于促进该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正所谓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创作力与其基础训练的结果息息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想首先新一步发展学好基础课改革,就应当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4.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学、艺术学、素描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要相深入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就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画与制图技术等。这有这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5.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努力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存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实践工作,在实践中理解、把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是新世纪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热门话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具备自身的特征及规律,不仅要强调科学化、结构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还要求具备专业精深度。因此,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结合实践训练与综合知识等特征合理定位其人才培养,以适应专业的客观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

环境艺术具备自身内涵,它依托环境而存在,是一种通过作品来强调和环境的融合、依存关系的一种艺术形式,重视表达作者的艺术观念,通过空间体型、材质肌理、比例尺度以及光影色彩等表现出作品在环境氛围里的融合。现代教育迅猛发展,它不仅受到各个学科自身发展的推动,还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专业的教育,并对各学科产生反作用,使各学科更加完善,在持续的推陈出新中划分新的学科门类。从当下国内各个高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最热门的专业,学生录取数量逐年攀升。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量本科毕业生投向社会市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大大刺激了其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学科的发展。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取决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需求是优化培养专业人才的直接动力、必要条件。尽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但发展态势是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倾心的行业,该专业也被戏称为有前途、有钱图。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迎来了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佳机遇。当下,社会所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从建筑学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美术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由具备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且这同时也是社会判断该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重视培养和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质量非常有效,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也取决于社会需求。

三、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注重学科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在社会需求的导向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重视培养人才的复合型思维,而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前提。因此,教师要用联系的理念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结合,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拿艺术设计的理论课来说,传统教学内容有显著优势,对学生掌握中西方发展艺术设计的历史、设计创造思维及设计风格变迁、掌握艺术设计史料等至关重要。但教师不能受到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要注意更新和优化专业教学内容,用现代知识来补充,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留基础性的传统教学内容,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动态信息,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术性。

(二)坚持因材施教,分组分层培养人才

基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教师可在同一个年级采取课堂互动以及独立快题练习的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爱好、志向,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学生分组并合理设计课题。在分组时,教师从自己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出发,把处于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实现以优带差,并在结束课题设计之后采取模拟招标答辩的手段让每一组选出代表,准确表达各小组真实的设计意图、实施手段,然后让各个小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出小组最成功的表达、最突出的设计作品。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分课题的形式,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题要求的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及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的区别,分派几类空间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的快题设计训练,让各个小组自由选择主题,并鼓励小组的每一名学生都要展示各自的长项,且教师要加以辅导,最终进行模拟招标答辩。

(三)参与教师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同时承载着教育和科研职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不仅要严格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自觉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参加项目设计工作,这是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是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在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中,教师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应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主动参与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项目,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并不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确实无法在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中投入太多精力;第二,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在教师的项目中发挥应有作用。但随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师将会慢慢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身,调整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而高校对教师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的重视也会促使更多教师主动投身各种实践项目,并带动学生参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提高高校整体的科学研究水平,还能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优化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离不开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创新,即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等坚持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校研的合作来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主要有4种:第一,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教育的相关协议,约定当学生学习完3年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后,企业就到高校招聘,和学生签订协议,约定学生最后1年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均在企业里完成,企业按月将补贴发给学生,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工作。第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基于科研课题和同行的科研单位、企业等研究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及应用课题,通过科研成果使校企实现双赢。第三,高校举办专业讲座,鉴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名教师被企业、设计院等聘任为兼职的设计师,高校可邀请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讲学,做一做学术报告,在学校及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先进设计理念及现代管理经营理念、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校企合作开办培训班,即高校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及企业高级设计师针对学生、企业员工开办培训班,按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的学时及内容,主要应针对学员的薄弱处来设置。这四种优化培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模式有机结合了教学、生产与科研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出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优化,成功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五)创新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但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都较薄弱,甚至很是欠缺。部分教师没有从业经验,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专业的教师岗位,尽管理论水平过硬,但缺乏实践经验,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约高校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成学生在毕业后很难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亟待创新。但创新师资队伍并非否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师资力量,而应针对问题将新鲜活力注入师资队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不但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储备人才素质,还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验经验。高校具体可从两方面创新师资队伍:第一,聘任一线设计师到学校兼职当教师,在解决现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这一问题的同时补强师资力量,从而时刻把握好社会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最新的设计潮流、理念及工艺等,使学生获得了解设计岗位实际需求的新渠道,帮助学生灵活应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改变。第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理念,自觉到一线企业兼职或调研,把握一切机会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下产生的艺术设计类学科,与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社会需求是其根本出发点。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才、全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须对该专业的内涵及人才培养定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优化人才培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作者:蔡汝庄 单位: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邱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3(6):265-266.

[2]李安琦.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9-60.

[3]王海.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82-84.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方法

当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化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多元化需求,追求生活环境的艺术审美及其实用效果,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理念。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要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强化人才教育的重要措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面对时展的人才教育形势,加强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模式研究与探讨,尤为重要。

1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特点分析

环境是主体事物周围存在的客观条件,通常由多种要素构成。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艺术是艺术家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是以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审美创造活动的行为过程。环境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构建适于人类活动的具有一定艺术氛围或审美意境的物质空间的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环境美学、建筑学、装饰文化、景观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

作为当前艺术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是立足于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上融合艺术、科技、经济于一体的多种造型艺术并存的边缘性学科,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类艺术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就其专业理论广度及多样化专业技能而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属于兼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育系统工程,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体现了学科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新世纪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它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以及人才资源全面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而开展的艺术设计课程教育,具有前瞻性特点。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学注重强调人文内涵、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创新,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相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来说,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 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模式的应用

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存及生活环境的需求逐步多样化,美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水准的共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注重学生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和适用性,在艺术氛围里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是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同样需要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落实。

2.1 情感激发式教学法

教育倡导人性化教学,情感激发式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对于深化学生个性情感、完善学生个性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与技能相对抽象枯燥,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更需要艺术灵感的进一步激发。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情绪,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做好基垫。

2.2 互动探究式教学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是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基础上所实施的一种问题研究型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互动方式,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内容,以案例教学方式将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互动探究。

2.3 交流合作式教学法

环境艺术渗透于人们生存与生活环境的诸多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综合性较高,跨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尤为彰显,很多问题往往需要依靠多元化的知识能力进行解决,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针对相关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架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研究,让学生借助集体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和提升自身个性化学习思维能力。比如像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艺术设计学习中,发挥团体合作交流学习的效能,效果明显。

2.4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环境美化与装饰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拓展和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与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和乐趣,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建筑装饰、园林美化、室内装潢等实际媒介为载体,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渗入社会,在实践中深化自身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素质。

2.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促进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的飞跃,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空间造型思维效果及立体表现效果尤为凸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图片影像等相关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观摩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线上相关环境艺术的广告动画设计视频等视觉感受形式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学习和互动沟通,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适于时展的具有多元化综合型能力素质的建设人才,成为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作为人才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范文第5篇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随后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艺术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其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而我国的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也纷纷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建立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形式。这些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从广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包括所有的艺术和设计;从狭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则主要以建筑的内外空间来划分,包括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两部分。从专业角度来看,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做室内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时间和空间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其设计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也人文环境的多种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高校中大多都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教学水平却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理念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从“欧洲的古典体系”演化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于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主要集中于对具象的描摹,其知识结构大多都停留在手工艺时代,是一种概念性模式。这种农耕时期的艺术形态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主导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受到市场影响:多数高等院校基本都已经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往往名不副实,其课程内容只有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即室内设计。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严重影响。从理论上来讲,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应当对市场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主导着高校的课程开设。这种业界支配学校的现象正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3. 学生素质带来的教学困难: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进行招生,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生源素质较复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与目前国内对艺术生的普遍认知相一致,高校内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程相对匮乏,文化素质偏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科目,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在要求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目前艺术类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目前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1.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遵循“课堂教学――理论传授――课外作业――专项辅导”的固定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设计思路受到较多限制,设计视野也变得较为狭窄。很显然,这种模式违背了设计类课程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本原则,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堂势在必行。利用网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日后进行设计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将市场项目引入课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是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设计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市场中的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在市场中承接到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带入课堂,将该项目转化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实际的设计操作。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吸收全新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甚至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熟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

3. 市场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查和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饭店、写字楼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拍摄、速写等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设计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设计元素。当教师在开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国内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