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班教育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班教育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1篇

精当的粉笔板书设计一直是语文教师追求成功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传统的粉笔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弱化的趋势。不论哪门学科的教师,似乎唯有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一形式,课堂板书才能生动新颖。否则,也许会被指责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课堂教学过于“传统”、“守旧”等。于是,在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课堂以“屏幕板书”替代了“黑板板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黑板却越来越“干净”。有的语文教师只在黑板上写上课文的题目,有时只是随机写上几个字,板书少得几乎不用擦黑板。

多媒体课件以色彩、画面、声音的丰富多样,给课堂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鲜活气息。同时,多媒体课件拥有传统的粉笔板书所不具备的大信息、大容量、方便快捷的特点。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景化,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深受师生青睐。基于这些,当今课堂多媒体运用随处可见,“懒”于板书比比皆是。这就暴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粉笔板书“冷”了。试问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粉笔板书是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呢?语文教师的一手漂亮粉笔板书到底需不需要?传统的粉笔板书设计是否将淡出课堂呢?笔者认为,传统粉笔板书与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屏幕板书各有优势,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巧妙整合后加以运用。粉笔板书绝不能丢弃,依然应得到重视。

粉笔板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学资源。粉笔板书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很多情况下具有多媒体课件不可替代的作用。

规范的粉笔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语文学科有它的独特性。它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书面知识,还涉及个人学识、性格品行的养成。君不见,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书写的字迹愈发凌乱不堪,错别字层出不穷司空见惯。心气浮躁是其根本原因。而教师规范的粉笔板书是学生书写的楷模,也是培养学生规范做人做事的过程。在书写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的粉笔板书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板书的同时,可以随着学生的思考,选择最能反映学生思维过程,与内容最贴切的词句书写,甚至可让学生参与完成黑板书写。思考的结果得到教师认可,积极地与教师合作板书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又是一个充满激励因素的教学环节,而多媒体在接近学生思维的动态方面就稍嫌不足。

粉笔板书是学生学习的活字帖。《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而且,一位教师在粉笔板书的时候,透露出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态度,或沉稳,或大方,或含蓄,或刚毅,这种风格和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粉笔板书既展示了教师书写的功力,本身也是对教师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粉笔板书设计好的教师也格外受学生尊敬,往往成了学生学习、模仿的活字帖。而且,好的粉笔板书,字迹端庄、整齐、秀美,板面精巧、独特、耐看,既使学生对板书的内容认识深刻,又能使其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由此可见板书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重视并提高自己的粉笔板书书写和设计水平,积极主动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精心设计的板书应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上,简洁而又醒目的板书,是教学内容体系的显现,是讲授精髓的表白。同时,精心设计的板书能给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优秀的板书设计,一定是基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之后才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趣味。可以说,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客观反映。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环境教育;教学建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3

人类在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资源过度开发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开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也日益深刻,环境教育由此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明确指出:“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国正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2]可见,环境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2003年《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颁布,更证实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环境紧密相连,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教材中无处不体现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信息。本文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2)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在化学新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益启示。

一、教材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

1.在化学知识体系中融合环境教育内容

为便于说明,笔者采用列表的方式,将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整理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各章节中几乎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不仅体现在课题的设计上,而且正文中相应的化学知识点也融合了环境教育内容。以化学学科内容编排体系为主线,采用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综合设计,使化学学科知识与环境教育相互整合、相得益彰[3]。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并应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念,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教材插图中蕴含环境教育信息

插图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研究的必修1、2这两本教材中编制着大量精美的插图,约200多幅,相当一部分插图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信息,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笔者大致统计,其中展现美丽自然景观的有10幅,展示材料及环保产品的有16幅,体现污染现象及处理过程的有30幅,显示自然资源及其用途的有23幅,示范环保行为的有33幅,识别环保标志的有7幅。如必修1中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篇主题就插入了打雷闪电的自然景观的图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打雷闪电让人为之惊叹,引起学生思考这雷电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关系,设置了悬念;紧接着的是一台电脑显示空气质量调查表的图片,调查表上的数据及评价可以一目了然,令人深刻体会到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心中保护环境之感油燃而生。这样的开篇不仅对学生学习本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有了粗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从插图中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另外,在此章各小节中,作者分别介绍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点。如通过图片4-15“闻气体的正确操作”中知道氯气是有毒气体,进而知道氯气排放在空气中对人造成直接伤害,因为事物都有两面性,氯气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通过图4-17”游泳池的消毒”中告诉我们氯气虽然有毒,但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又如,图4-22“化学反应的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中充分展现了氮的化合物可作为清洁燃料,防止空气污染。然而,看图4-23的“酸雨的形成”、图4-24“酸雨对森林的破坏”这些图片形象地告诉我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且是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防止空气污染,防止酸雨形成。比如图4-25“江西省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利用炼铜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些插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更关注培养环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

3.在教材栏目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中不仅在正文、插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教材栏目(包括课堂、课后思考题、习作题和实践题)中也涉及了许多与环境方面相关的问题,据统计,两本教材中,直接涉及环境教育的栏目分布在“思考与交流”、“提示”、“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学与问”、“习题”等栏目中。例如,必修1中,科学探究“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测定”、“防止酸雨”的措施;必修2中调查访问“回收废旧钢铁、铝制品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意义”,研究“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思考“化学实验造成室内和室外环境污染”的问题等。通过包含环境教育信息的栏目提示和行为指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基础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技能、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体会作为青少年所肩负保护人类环境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建议

1.化学课堂教学建议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同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战场。教师除了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外,主要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优势,实施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在化学必修1、2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一些环境教育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又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这样使学生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提纯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

2.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实施环境教育。

(1)改进实验设计

现行中学化学中有很多化学实验仍沿用旧的实验操作方法,采用常量或半微量的办法,同时也有很多实验没有考虑到污染问题,都是在敞开容器中进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药品用量较大,且有的实验易产生有毒气体,产生难以处理的废渣、废液。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长期下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降低。为了减少污染,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持良好环境,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出最佳的改进方案,优化实验操作、尽可能减少污染或杜绝污染产生,并且从改进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实施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一种绿色环保实验方法。它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化学信息的方法,其试剂量是传统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乃至数千分之一,能够节约药剂用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实验安全系数较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设计微型实验。比如:在浓硫酸跟铜片反应的实验中,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对人体有害,因此教师就应设法引导学生从环保角度开展讨论,怎样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污染。教师和学生经过共同探讨,认为把该实验改为微型实验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改进的实验方案为:将铜片改成长铜丝,并把长铜丝置于带有导管的胶塞中,长铜丝在胶塞上是可以活动的。在实验时,只需把铜丝拉出液面,即可中断反应,同时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收集进行检验,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这样就可以避免二氧化硫气体逸出,同时也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可以从改进实验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

化学活动课和家庭小实验中,利用废弃物品改制成微型实验仪器。例如:把废弃的青霉素瓶、一次性注射器、日常生活中各种透明塑料瓶、塑料管等加以消毒处理,然后改成各种构思新颖、小巧玲珑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如:微型酒精灯、微型试管夹、微型洗瓶、微型集气瓶、微型搅棒、水槽等。在微型仪器的制作中过程中,使环境教育得以实施,且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效益观点和环保意识。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实践,取得第一手环保资料。比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学校附近江河水体污染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学生了解水体污染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促使他们积极分析造成水质受到污染的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在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专题讲座

根据化学教材涉及到的有关环保知识,开展专题讲座。如必修1、2中有空气、水、能源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开展有关空气污染、水污染、能源危机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现状与治理情况,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3)其他活动

如向学生提供图片、数据、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软件等展示环境问题的第二手资料。学生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世界范围或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情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另外,也可以开展“绿色学校”活动,通过“环境保护日”、环保知识竞赛、师生行为守则等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日常行为中,处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爱清洁,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践踏花草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3篇

摘要:强夯法;深层搅拌桩法;地基加固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拓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事先要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条件不好的地段进行建设,为此在地基工程施工中,当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需要对天然的不良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目前国内外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土和灰土挤密桩法、砂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深层搅拌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这些地基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不同,且在不断发展中,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为了综合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点,需要在一个工程中综合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这些地基处理方法就构成了复合地基处理。复合地基处理可以综合单种地基处理的优点,消除其不足之处,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从而扩大工程建设选址的范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强夯法和深层搅拌桩法是目前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下面本文对两种地基加固方法进行比较,为以后的具体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强夯法地基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1、强夯法处理地基的现状与应用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用来处理填土、饱和砂土、冲积土以及大量的软土地基的一种重要地基加固方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起重机械8~30 t(最重可达200 t)的夯锤起吊到6~30 m(最高可达40 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强夯法应用初期,仅用于加固砂土、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己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类地基土。在我国常用来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的改善。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同时还能改善地基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用强夯法加固后地基的压缩性可降低200一1000%,而强度可提高200-500%。

2、强夯法处理地基的优点与施工条件

(1)平均每一次的夯击能比普通夯击能大得多:(2)以往的重锤夯实方法,能量不大,仅使地表夯实紧密,但能量不能向深处传递,其结果仅限于表层加固,而强夯法能按我们的预计效果进行控制施工,可根据地基的加固要求来确定夯击点间距及夯击方式,依次按需要加固的深度进行改良,使地基一定深度范围内得到加固。(3)在施工中,必要时可以分几遍进行夯击;(4)地基经过强夯加固后,能消除不均匀沉降现象,这是任何天然地基所不能达到的。基于这些特点,强夯法最适宜的施工条件为:(l)处理深度最好不超过7m(特殊情况除外);(2)对于饱和软土,地表面应铺一层较厚的砾石、砂土等优质填料;(3)地下水位离地表面下2一3m为宜;(4)夯击对象最好为粗颗粒土组成。

3、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法

正式施工前,首先应根据强夯设计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勘察,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室内动力固结试验测得土的性质指标。如无条件,可通过现场实验性施工,用以确定强夯施工诸参数。对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填土地基,可以不铺砂直接施行强夯。而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饱和粘性土与易于液化流动的饱和砂质土,则需要先铺砂才能进行强夯,否则土会发生流动。地表面铺砂后形成硬层,一是为了能支承起重设备,并便于夯击能的扩散,二是为了加大地下水与地表面的距离。预铺砂的厚度一般为0.5一2.0m左右。强夯之后,一般地下水上升,夯击坑内将有裂隙水出现,则宜设法将其排除,特别是在严寒季节更要防止其结冰。将坑内积水排出,可以加快土中水的排出速度,在某些情况下(地表面有饱和粘土),可以设置水平排水管进行排水,其做法是开挖2一3m深的沟槽,沟底埋设带孔的塑料管,上面填满砂砾石。对于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来说,现场的测试工作几乎成为施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基中,于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用以测定各施工阶段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这样在施行强夯时就可以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土体自重应力相等的最大值,即可停止夯击,因为土颗粒己不可能再紧密了,在一遍夯击结束之后,也可用以了解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间隙时间,开始下一遍夯击。在现场对夯击坑的体积与上体的隆起体积进行测定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强夯更为重要,夯击坑体积减去上体隆起体积即得夯击所减少的体积,即所谓有效夯实体积,即得平均沉降量。夯击能过小,平均沉降量很小,加固效果不理想,夯击能过大,地基土产生流动,隆起体积增大,平均沉降量也不大。

三、深层搅拌桩法地基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1、深层搅拌桩法地基的现状与应用

水泥土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地基的另一种形式,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一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深层搅拌法是相对于浅层搅拌法而言,浅层搅拌法主要用于路基、冻涨土和边坡稳定的处理。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水泥浆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水泥粉或石灰粉和地基土搅拌。

2、深层搅拌桩法地基的优点

①水泥土搅拌法由于将固化剂和原地基软土就地搅拌混合,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无须开采原材料,大量节约资源;②搅拌时不会使地基侧向挤出,对周围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很小;③按照不同地基土的性质及工程设计要求,可以合理选择固化剂及其配方,设计比较灵活。如果事先加以混合,可以同时喷射两种以上的混合加固材料;④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可在市区内和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⑤土体加固后重度基本不变,对软弱下卧层不致产生附加沉降;⑥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并降低了造价;⑦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可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等加固型式。⑧施工速度快,国产的深层搅拌桩机每台班可成桩100一150m。人工成孔夯实水泥土桩的速度更快,日本的深层搅拌船每小时可加固土90m3以上。

3、深层搅拌桩法地基的施工方法

首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于重要的工程做试桩,检测工作完成后,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施工参数包括输浆量、输浆速度、走浆时间(灰浆自泵出至到达喷浆口的时间)、来浆时间(浆液从喷浆口喷出的时间)、停浆时时间(根桩规定使用的浆液全部喷入土中的时间)、总的喷浆时间(停浆时间和来浆时间的时间差)、搅拌轴提升速度,同时要决定采用何种施工工艺流程和复搅次数以及复搅浆量等。施工中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一0.6MPa。并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并控制喷浆和搅拌提一升速度,误差不得大于士10cm/min。同时避免溢浆。搅拌桩施工场地的土层情况有时与工程地质报告有所出入,既定的工艺不一定适合整个场地情况。因此应作好相应的变化措施。搅拌机施工用的灰浆泵虽是定量泵,但泵的新旧程度、浆液的稠度以及输浆管长度与高度都会使泵送量略有变化,为使每根桩所用的固化剂总喷浆时间不变,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泵送量的变化调整浆液的水灰比。如泵送量增大时,略增大水灰比;泵送量减少时,略降低水灰比,虽然水灰比对桩身强度会有影响,但相对于其它因素来看是微小的。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1nrn,桩径误差不得大于4%。可通过复喷复搅的方法达到桩身强度为可变参数的方法。搅拌次数以1次喷浆2次搅拌或2次喷浆4次搅拌为宜,最后1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当喷浆口到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四、强夯法和深层搅拌桩法处理地基的技术分析与比较

强夯法加固地基设备简单,加固效果好,非常适应于浅层加固。对于浅基础来说,地基中的剪切破坏一般是从基础底面开始的,并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向纵深发展。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基础下浅层地基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0%左右。而且地基侧向变形引起的基础沉降量,也是浅层部分较大。再加上上部土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小了下卧软弱土层的沉降。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浅层密实法使浅层地基达到密实,整个地基便可以符合工程的要求。通过强夯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使表面层孔隙比降低,密实度提高形成一较为均匀的夯击加固层,从而提高基地持力层的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减少地基不均匀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危害。所以强夯加固技术特别使用于浅层地基加固,以减小地基的压缩性,提高承载力。但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对地基土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认为此法特别适合于粗颗粒非饱和土,含水量不大的杂填土与湿陷性黄土。低饱和粘性土与粉土也可采用。对于饱和粘性土,如有工程经验或试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应用。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恶性肿瘤;普通慢性疾病;抑郁;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05-02

抑郁是病人常见的负性心理反应[1]。与普通疾病相比,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负担更重,从而更易产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2],严重影响患者治疗、预后[3]。本研究通过对恶性肿瘤与普通慢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比较,了解恶性肿瘤与普通疾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差异,有助于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自2008年01月至2010年09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内二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1)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病理切片确诊者,尚未进行化疗、放疗及手术者;(2)KPS(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3)年龄在18岁以上;(4)自愿合作者。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躯体疾病者;(2)既往有精神病史者;(3)有智能障碍者;(4)药物、酒精依赖者。另选择同期内科普通慢性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病程大于3个月,其余同上(3)、(4)。排除标准同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对本次调查均知情并同意。恶性肿瘤组和普通慢性疾病组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测评者分别为68例、50例。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①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涉及有关躯体不适症状的评定需排除恶性肿瘤的直接影响。②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③疼痛程度评估:分为3级,无疼痛、轻度疼痛(不用治疗)和重度疼痛(需药物治疗)。

1.2.2 评定方法:由两名精神科医生主持评定,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两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各项得分之和即为受试者总得分,≥7分为抑郁情绪,>17分为轻或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测试时间均在开始治疗前1周内。

1.3 统计分析:采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比较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两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病程生活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平均年龄和起病年龄均大于普通慢性疾病组,疼痛程度恶性肿瘤组高于普通慢性疾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HAMD结果统计分析 HAMD总分提示恶性肿瘤病人抑郁多为轻中度发作,普通慢性疾病病人抑郁多为轻度发作。两组病人HAMD总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抑郁症状比较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并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研究发现,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抑郁症患者较精神专科的抑郁症患者更为普遍,而恶性肿瘤病人面对较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导致其心理失衡较普通病人更为突出,应引起肿瘤科各级医护人员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临床医护人员对恶性肿瘤病人负性情感反应识别率较低,据有关报道仅15.9% ~50%,且对其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的认识还远远不足[4],从而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本研究显示,虽然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作率高于内科普通慢性疾病患者,但仍多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易导致临床医护人员的忽视。恶性肿瘤伴发的抑郁虽然和恶性肿瘤本身的症状(如癌痛)有一定的关系[5],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继发的情绪反应。

本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较内科普通慢性疾病患者在抑郁情绪、自杀观念、体重减轻、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疑病、早醒等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区别,但在罪恶感、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工作和兴趣、胃肠症状、性症状、精神焦虑、自知力等症状上恶性肿瘤患者较重,尤其是罪恶感、睡眠不深、工作和兴趣、胃肠症状、精神焦虑、自知力方面恶性肿瘤患者明显重于普通疾病患者,提示医护人员在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状时,可从后者所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应重视综合性医院就诊者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25-326

[2] Massie MJ.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2004,32:57-71

[3] Bailey RK,Geyen DJ,Scott-Gumell K,et al.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among cancer patients[J].Int J Gynecol Cancer,2005,15:203-208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源开发 资源调配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2

一、课例教学过程

展示生命之环夜景图。这是哪里?抚顺。我们的家乡有何美名?煤都。

是的,抚顺因煤而兴起,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能源问题》吧!

首先学习第一个问题能源与能源分类!

1.能源与能源分类

问:什么是能源?地球上都有哪些能源呢?

1.1能源: 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展示各种能源图

问:这么多能源,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呢?

1.2能源分类:

(1)按能量来源分:①太阳辐射能 ②地球内能 ③天体引力能。

(2)按利用状况分:①常规能源 ②新能源

(3)按产生分:①一次能源 ②二次能源

(4)按再生能力分:①非可再生能源 ②可再生能源

过渡:问:中国哪种非可再生能源使用最广泛,哪个省储量最丰富?提问:学生回答:煤,山西!下面让我们回归教材,请同学们翻开地理必修三,翻到40页,来学习第二个问题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2.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2.1山西省煤炭的开发条件?

(1)有利条件(三大条件)①能源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③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不利条件(运输与水)①外运能力不足 ②水资源短缺

2.2山西省煤炭的利用状况?

(1)煤炭基地建设(三大举措)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2)煤炭综合利用?

①措施(三大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煤-电-铝(炼铝动力导向型工业需大量火电)、煤-焦-化(焦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需大量煤炼制)、煤-铁-钢(钢铁冶炼徐大量煤)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②结果: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3山西省煤炭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1)问题 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

(2)治理措施

①生态破坏: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复垦,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②环境污染: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三废”的治理,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区域能源开发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开发的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开发条件2.分析能源的利用状况3.分析能源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过渡:展示柴静和《穹顶之下》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

学生回答:柴静

师:这是原央视著名记者柴静,柴静也是山西人,她一直非常关心中国雾霾问题,并自费拍摄一部纪录片叫《穹顶之下》,中国严重的雾霾问题与中国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是直接联系的,我在想能不用一种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的地位,从而减少雾霾呢?那种能源最合适呢?

我立刻想到了天然气,也想到了中国著名的能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下面来复习第三个问题能源的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让我们再次回归教材,请同学们把必修三翻到82页。

3.能源的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3.1中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调配的自然原因)(2)中国大力开发天然气原因?

(3)中国天然气生产区和消费区有何差异?(调配的经济原因)

原因1: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原因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原因3: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但能源相对贫乏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因经济水平限制, 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2中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影响?

(1)西部(调出区) (2)东部(调入区) (3)两区协调

①能源影响 ②经济影响 ③社会影响 ④环境影响

(1)西部(调出区) ①能源影响:促进能源开发 ②经济影响: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③社会影响:增加就业机会④环境影响:利于环境保护

(2)东部(调入区)

①能源影响:缓解能源短缺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经济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③社会影响:增加就业机会④环境影响:改善大气质量

(3)两区协调

提高能源利用率, 将西部能源优势与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 缓解沿线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西气东输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区域能源调配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调配的分析方法:

1.能源{配的原因:(1)能源分布状况(调配的自然原因)(2)能源消费状况(调配的经济原因)

2.能源调配的影响(1)调出区(2)调入区(3)两区协调

①能源影响 ②经济影响 ③社会影响 ④环境影响

今天我们学习了能源问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区域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问题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2.能源开发(分析开发条件 、利用状况、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3.能源调配(分析原因、影响)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说过那些开发或调配的工程呢?

学生回答:南水北调等

问:水是资源,那么能源与资源是怎样的关系?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资源问题不?

学生回答:资源包含能源,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