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早在21世纪初,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国家重点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但据2007年和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已确立的200个双语示范课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比例为零。十年来,这一比例虽略有增加,但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建设还不成熟。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亟须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显得愈发急迫和必须。而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本身就发源、壮大于西方国家,是最具有多元化、全球化特点的学科之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领域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出国学习和深造、国外的艺术设计产品在我国流行、国外设计大师来我国开设展览等。这都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艺术设计类双语课程的开展,有助于他们增强外语听、说、读、写和应用的能力,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国际设计动态,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设计理论,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初探

2.1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通常是指除英语课程以外的其他用英语进行教学的专业课。而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课程要根据授课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制定准确适度、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任课老师需要处理好中文专业知识和英文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为了讲中文专业知识而失去双语课的特色,又不能太过强调外语知识而把专业课上成英文课,导致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原中文课程的理论框架和重要知识点理解不透、认识不清。2.2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教材如何选择,一直是我国双语课程改革的难题之一。各高校的双语课程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几乎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变通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二是由授课教师根据现有的中文教材进行中译英翻译,自编成双语课教材。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局限性:一方面,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一本原版书价格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人民币,如果每个学生人手一本,成本过高,且英文原版教材中往往专业术语多、难度较大,也会使英语基础不太好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超的外语水平,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做到精准和完善。因此,建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相关领域理论研究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编写适合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的公开正规双语教材,并注意教材中外语和专业难度平衡适中,教学内容准确、生动。2.3积极创新授课方式。为了营造丰富的双语课堂气氛,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播放图文资料丰富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外文的艺术设计专题片,或邀请有设计经验的外籍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此外,国内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哑巴式英语”问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双语课堂上,可以尝试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专业问题,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4加快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课程教学是一项全新的、长久的挑战,仅仅做好一两门课程的双语课程建设是不够的。当前,亟须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使其具备渐进性、连贯性,真正能够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

3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泰州学院2016~2017年秋学期在视觉传达专业开设了艺术设计概论双语(汉语、英语)课程,笔者承担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现以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作进一步分析讨论。3.1要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教学目标。泰州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英语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双语课程的学习,有些同学抱有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基础,主要是使学生在双语系统内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全面地了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设计流派和设计现象等。3.2要根据课程特点选编教学内容。为了顺利开展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的教学,笔者课前阅读了大量中、英文艺术设计概论资料,充分分析论证后,决定在现有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整理出双语课程教学内容。这一做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依据学生语言水平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状况,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中,每次课程开始都会用5~10分钟左右时间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英文专业词汇,包括设计作品名、设计流派名和设计大师名等,以便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3.3要运用多样化手段丰富课堂形式。多媒体课件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笔者注重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制作出优秀的双语教学课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课件中加入了设计大师的生平小故事和西方文化介绍;注重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艺术设计专题片,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实际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学生与西方学生最主要的区别,即国外学生学习独立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喜欢讨论,善于发问,而国内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很少主动提问、课堂讨论较少。在双语课程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较多的分组讨论环节:借鉴国外课堂上的Presentation模式,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4~5人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用英文分组讨论,讨论完成后随机抽选学生进行现场英文陈述。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消除学生“哑巴式”英语问题,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4要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和课程的加强巩固。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及时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针对艺术类专业双语课程较少的现状,积极开设观摩课和公开课,汇总听课教师的意见和问题,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此外,每学期双语课程结束后,我们都会整理形成中英文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其他老师的听课记录反馈、学生的课程小结和反馈等书面材料,以期利用这些资料、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持续优化艺术设计概论的双语教学模式,并逐步构建起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4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建设的不足和未来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双语课程实践,笔者认为,当前艺术设计概论双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双语教学内容还不完善,学生没有完整、正规的双语教材,课后的拓展学习与复习不太方便;二是英语在双语教学中的比例把握不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生中、英文知识点掌握混乱,给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三是现在的双语课程授课主要由年轻海归教师教授,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双语教学经验不足,整体师资力量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未来艺术设计概论的双语课程建设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授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编写正规的双语教材,完善双语教学内容;二是艺术设计概论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好设计史发展的脉络,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弱,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样既不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又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三是除了授课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英语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外,相关院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双语师资培训,或帮助授课教师出国进修,培养优秀的双语师资队伍。

总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是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水平、培养艺术设计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完成。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将会越来越好。

作者:翁倩 单位:泰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1-2.

[2]胡珂.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浅议[J].新美术,2008(4):104-106.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棉纺概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棉纺概论》一书是根据纺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编的纺纱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本书主要介绍棉纺的基本知识,概述棉纺原料的基本性质和选配,并介绍以国产FA系列棉纺设备为主的各工序设备与工艺以及新型纺纱方法等。本书共10章,其中第3、4、5、6、7、8章是重点,第4、5、7、8章是教学难点,下面针对教学实际总结如下教学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是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干巴巴的理论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应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这样讲解起来也轻松,同学们理解的也快;再者,学生也深刻理解了这些理论是怎样运用到实际生中的,才会学以致用。

二、实物演示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棉纺设备中,有些结构和工作原理很复杂,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这时候应该将一些设备上的零件拿到课堂上或在实习车间上课,当学生看着实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解起来轻松,记忆的快。比如在讲解梳棉机主要结构组成和各部件作用时可以将盖板、针布等较小的部件带到教室,向学生认真观察,再加上详细讲解,学生就记得较为牢固,理解的较为透彻。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第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解机器部件运转时,可以利用FLASH动画课件生动的表达出来,直观形象,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事半功倍。

第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补充因教材滞后所致的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追加与课程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如人文社科的、机电机械的等等,来增加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还的理解所学知识,将纺织技术、设备知识点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系统理解。比如,在讲解设备运结构和远转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追加机械、机电的知识点;在讲解设备操作安全是可以追加人文社科放的知识点,让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

第三,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课堂上如果教师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板书上,那就得不偿失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目了然。除了临时的必要的板书以外,可以不板书。比如只书写本节课的课题,至于这几科的大纲、重难点和作业等用多媒体就可以了,不必要一一都板书。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知识点的讲解上,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停课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

一、 精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教学中,对于很简单的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治学习,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再者,要讲究教学艺术,语言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这样学生才愿意听。

四、小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对一些通过分组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做好小组讨论来解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有锻炼了学的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精梳机时,由于学生有了学习过梳棉机(普梳)的基础知识,精梳机又和普梳机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原理也有相同的地方,这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逐个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针对性讲解,效果非常好,

五、角色转换教学法。

在教师把最难懂的讲明白以后,有意将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后给全体同学讲解,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学生即能体验到上课的乐趣,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啊。通过实际教学看这个方法真的很好,一些上课不爱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变得注意力集中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一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一些性格腼腆,不爱说话的学生变得开朗了。

六、边理论边见习。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1-03

《广告学概论》是系统讲授广告基本原理与广告运作规律的一门课程,与市场结合紧密,知识的应用性很强。突破单纯理论教学和专业素质培养,转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步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广告学概论》课程改革值得探索的方向。

一、课程定位

《广告学概论》一般是艺术设计、广告学等专业的专业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市场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纯艺术与设计、广告的区别,正确认识广告与设计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广告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全面了解广告运作程序及原理,并能够用广告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广告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精选的课后实训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理论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话题讨论、演讲陈述、课后实践等互动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包括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形象礼仪等),为后续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①建立市场意识,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观念;②熟悉广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广告运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策划、创意、写作等基本技能;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非专业素质:①具备创新精神和诚信品质;②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③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⑤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针对专业、教学对象、课时、教学条件等,对教材进行处理,合理分配学时,深挖重、难点和核心知识点,使学生学习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广告学概论》在整个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价值。

四、实践教学安排

1.实践教学设计思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对《广告学概论》暂无明确的实践(验)教学要求。但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做到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强调广告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广告学概论》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至少应体现以下方面:①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②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向多样化教学;③以教学内容从广告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向着力培养学生广告运作实际应用能力转变;④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转变;⑤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自主学习转变。

2.实践教学安排。本课程为理论课,实践项目均安排在课外进行。结合校内外环境,精选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课后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借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知识内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观念、品格、知识、方法、能力五大体系)。以本人教学实践为例,摘录部分章节课后实训习题如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热点话题讨论、演讲陈述、调研报告等。《广告学概论》知识的应用性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大量经典案例分析和课外实践项目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应用能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方法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如下图:

2.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训项目+网络资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名家访谈视频观看等手段的运用,让学生真切感受专业、行业实际;通过网络交流,及时解惑答疑,并将相关企业招投标任务及时,鼓励学生参展参赛,参与实际项目投标,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应用。

教学手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如下图: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广告学概论》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同时结合实际自编讲义。前者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后者体现专业特点和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2.参考书。参考书供教师备课和学生课外阅读使用,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广告学知识体系主要涵盖艺术学、传播学、经济学,教师可选定典型性图书作为备课参考资料,同时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为保证课外阅读质量,可规定考试命题覆盖参考书的范围及分值比重。

七、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改革思路。课程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五大体系”进行,即品格、能力、观念、知识、方法。那么,单纯的考核知识,显然不够全面。为使课程考核从考知识向考“五大体系转变”,使考核的价值最大化且起到调节作用,传统考核方式势必需要变革。《广告学概论》课程的结业考核除笔试之外,可增加演讲陈述部分。笔试部分以分析题、辨析题、论述题、简答题、创作题等主观题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演讲陈述部分,学生在指定范围内自选课题,收集准备材料,制作PPT上讲台演讲陈述,考查专业同时,对相关非专业素质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查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评分标准也多元化,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广告学概论》总评成绩计算办法:

《广告学概论》演讲陈述部分成绩评分细目(满分100分):

2.考核范围。课程结业考核范围,指定在教材和参考书以内的知识点。例如:

八、课程资源

本课程资源至少应包含PPT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和专业相关主流网站及图书。教师和院系应对学生全面开放以上资源,加强交流互动。其中专业类图书应包括广告理论、媒体研究、广告经营管理、广告法规、广告专业杂志、广告设计与创意、策划与营销、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历史、广告人物传记、广告年鉴、电脑设计软件应用、广告专业图片素材、广告作品图集等类别。

九、平时作业

本课程平时作业应建立题库,题目应具备针对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练习;作业量总数4~8次为宜。具体包括:专业知识识记(比重30%);课后实训项目调研报告(比重40%);课堂中针对热点问题,分析评论(比重30%)。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仅只是课程建设的问题,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制度等环节的合力配套建设是有力保障。没有哪种模式能够以一概全,各校实际不同,课程建设的细节处理应有差异,但课程建设总体要求和框架应基本一致。《广告学概论》课程建设应针对各校专业、教学对象、课时、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做到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精炼、实践教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效、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得当、课程考核调节力强、课程资源丰富、学生作业针对性强,努力使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步推进。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第4篇

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高度开发和运用的高度支持。我国高职院校是以传统学科分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创意型人才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动漫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优化、改革、创新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应重点提高以下三方面。

1.1专业知识

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掌握动画基础知识;掌握编导能力和自己编写剧本的能力;掌握绘画透视、构成的知识,对人物的造型和场景有非常重要的塑造能力;掌握动画临摹方法、CG插画创作、Photoshop软件技术及三维动画理论基础知识。

1.2能力要求

具备平面图形处理技术、painter插画技术、二维动画设计、harmony网页动画技术、游戏开发、MAYA三维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及网络动画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1.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必要的科学素养、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素质,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

2为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专业决定课程,课程体现专业。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行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项目,使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生产过程,教学目标转化为生产目标,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2.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

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可根据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进行设计与构建。通过调查研究走访大量动漫企业,归纳总结出动画制作流程,主要分为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三维动画制作流程。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工序:前期-企划、文字剧本、分镜头脚本、人物造型设定、美术设定、设计稿及背景设计;中期-原画、动画、描线、定色与着色及拍摄;后期-剪接和套片、配音、配乐与音效、试片和发长行等工序。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工序包括建模、动画、编辑材质、贴图、灯光及渲染合成等工序。动漫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上述工序对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动漫专业的课程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充分考虑动漫行业的工作流程,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2.2教学课程体系结构

动漫专业应以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设计岗位及其能力特点为依据,以增强就业能力为主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形式全面改革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总共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动画概论及摄影摄相等课程。二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动画制作流程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必修课。分别有Photoshop、3D动画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场景造型设计、Flash、AfterEffects及MAYA等课程。三是专业拓展课,主要开设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音乐欣赏等课程。此外,为了增强动漫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需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可视情适当开设影视赏析、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程。

3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实用性强及艺术创造性强等突出特点。但面对动漫专业知识点的“杂、繁、灵活、多变”等特点,要想短时间内掌握实非易事。要熟练掌握知识点必须多学、多用、勤练和常体会,方可在创意和想象的空间里翱翔。这使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在考核体系中,也应摆脱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新增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如以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核、以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创作完成作品、以实践动手形式完成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学习实践与理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学原理》 实践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76-02

《美学原理》是多门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根据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与教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师范院校、重点院校以及一般院校都需要开设《美学原理》这门课程。但是根据这门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学生的美学教育仍旧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同时边缘化问题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并且《美学原理》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快速到来的时候,美学教育需要不断深化。

一、确定《美学原理》课程教学目标

如果要对大学教育给出具体的定义,那么人文主义教育就是最恰当的说明。国家与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集中在学校,学校的价值与意义就是采用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人和谐而自由的发展,进而促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完美人格与性格的形成[1]。全球范围经济逐步发展的时候,学校教育的中心与重点逐渐转变成为科学技术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在其中占据的分量不断缩减。进而导致学生实行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而人格与其他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发展。但是美学作为一门发展与培养人感性知觉学科而存在。相较于其他的学科,美学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与方式,在发展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形象性与自由性,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美学教育的这种独特性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美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了解了《美学原理》教育的基本性特点,才能够确定《美学原理》教学目标,这样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就可以创新美学教育。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的传授是传统《美学原理》的重点,而这不仅难以体现出美学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目标与要求,同时也难以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难以充分体现现代化高等教育理念。可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美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美学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审美素养,这样才能够构建和完善审美教学发展模式与发展体系。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一门理论性的学科来说,《美学原理》涵盖了美的特点、美的形态、美感的本质、美感心理特点、审美创造、审美教育、美的范畴等多项内容,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学原理》又属于边缘性学科与交叉学科,与艺术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等多学科都有交叉内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2]。该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传递给学生的内容大部分为文字形式的文本,感性与具体的东西少之又少。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美是感性、形象、具体的东西,而这也是美的最基本特点。学生在接受美学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文字的话,枯燥无味之感会随之产生,不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针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出符合教学规律、学生心理需求与美学相符的课件。网络与多媒体的充分应用,就可以使用动画、声音与文字等多种形式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充分展现出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改变单一美学教育、实现创新美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不仅可以防止理论讲解的枯燥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对美学教育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理论思考与思索。《美学原理》教学内容显著的特点是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人文艺术素材、与美的多种形态。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课件,促使学生即使是身在教室,同样可以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中感受到美感与美德情趣。

三、 完善美学教材体系

我国并没有对各院校所应用的美学教材进行统一的规定,在美学研究园地里,就美学原理或者概论就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有王朝闻的《美学概论》,而院校使用最为广泛的要数甘霖与杨辛主编的《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新编》[3]。通常情况下,不同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结构安排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美论、美感论与美育和艺术是教材的共同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学者都保留着不同的观点,而这也恰恰说明美学原理教材内容这一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因此,理想的美学原理教材应当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全面的教材体系与构架。其中不仅需要包含多项基础性问题,还应当有欣赏论、创造论,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其次,将作为美学指导思想。如果在教材编写的时候不存这么一种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最后,将现实性与时代感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可以推动美学教育。

四、 结语

美学原理涉及内容不多,涉及的行业也不是非常多,其中产生的不易理解的东西,就需要结合知识点的讲解进行。在开展该门学科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开展《美学原理》课程教学,这样促进学习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宇,金乃茹.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创新美学原理课程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2).

[2]张燕.大学美育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