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较为均衡的能琴、善舞、能画、能说、能讲,且能懂得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简笔画、水粉水彩、油画棒、彩铅画、装饰画等),手工工艺的造型能力(折纸、纸浮雕、立体纸造型、布工、橡皮泥、创意泥等),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能力(包括黑板报、海报、美术字、废弃物的利用及环境美化、玩具、教具的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功

二、出色的美术活动组织能力

(一)组织各种形式美术活动的能力

要善于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和动作组织美术活动,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如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作意图,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关联,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采用的是多渠道的、开放的、动态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多的与幼儿的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

(二)将美术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和描述,尤其是生动、具体的情景性语言,将美术技能中一些抽象的内在规律转化成贴近幼儿生活的浅显道理,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这里强调的操作并不是幼儿美术具体技巧,也不是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是强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在多种感官协调下所获得的体验。对幼儿今后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发展来说,这远比单纯的技巧要重要,并且有意义得多。

(三)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所特有的不受客观世界规则所约束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创造天赋。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就在于他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幅精美的或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能并不比一幅随意的涂鸦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性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

三、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园要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努力营造一种不是模式化的、具有延续性和目的性的、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感受不同环境的气氛,丰富审美情趣,开阔心胸视野。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博物馆与展览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提升个人素质。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环境中无法感受到的。也可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四、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美术教育 写生教学 误区 策略

林风眠强调:“真正的艺术品,是在很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足以代表它的特点、质量、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的”。

囿于当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考核条件设置的局限性,很多校外美术指导师往往偏重于传授应试技能和专业技巧,而忽视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员的视觉、触觉,发展学员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员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从而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的有关要求。

在当前的美术基础训练中,我们的美术指导师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只传授专业技巧的知识,而忽视学员个体独立的观察和思考。不可否认,现行的教学法在一定阶段内、某个角度上解决了学员一些认识物象和技能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在“把人的先天潜力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能力,启动学员的内驱力”这个着力点上。甚至于,在现行基础教学中的许多重要环节在着误导学员的可能性。学员在掌握了一些技能的同时,却也使他丧失了自觉的能动性,这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由于工作的性质,笔者经常会组织一些比较大型的美术类比赛。在这些比赛中,经常会看到一个存在很普遍的共性问题:同一个指导老师的几十个学员的作品的作画模式和作画风格就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创作作业明显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很多学员经过了一系列专业的美术技巧训练之后,在创作阶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选中一个独特的视角,如何用自己的大脑去深入思考构思,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留心观察,仔细研究,将现行美术教育“基本功”的训练中存在着的误区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误区一:在专业基本功训练中,指导师不是从培养学员观察能力着手,而是一味的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其教学的结果,必将使学员成为“画匠”,而永远无法实现成为“画家”的梦想。

分析:观察是造型艺术的前提条件,但是当前很多美术指导师基本上偏重于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比如明暗、色彩、空间关系怎样处理等等,将其作为引导学员们认识出作画对象的共性。然而,思辨能力尚且较弱的学员们面对自己眼前的物体,却难以画出好的效果。即便是按照这套“客观分析”,能成功地描绘出一些立体感,也会误导学员认为这些概念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身。学员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有效形成对作画对象的客观物体的一些个人化感受。长此以往,面对客观对象“写生”,学员们除了按照概念意义层面上的“客观分析”进行如法炮制,别无其他选择。指导师在教学传授中,也许确实是从客观出发,然而却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学员们画的应该是自己眼中看到的物体,还是别人告诉他的物体。贺加斯《美的分析》一书中提到:“由于人们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对象在画家的笔下发生令人吃惊的变化。凡是想学会看到真实的人都要谨防虚伪的结论”。在写生训练中,如果指导师不是以启发学员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作为教学出发点的话,无论其初衷有多好,最终都会走入概念先行的误区。

策略:

课程设置:

第一阶段,造型非常接近的静物组合训练(如外观相似的玻璃瓶10~20个,苹果一组10~20个);第二阶段,不规则的静物进行训练(如书包、自行车、机器等)。

改进教学步骤:临摹优秀作品;学员写生:找形体、外观有很大差别的静物组合训练(如陶罐、酒瓶、水果、盘子一组,酒杯一组,等)

在写生训练中,如果一开始就采用一组外形差异较大的静物作为作画对象的话,学员们就容易形成不仔细观察的惰性。因为物体外形差别很大,只要稍作观察,就能轻易画出来。所以,应找一些形体和外观接近的静物摆成一组,也可以用不规则的静物摆成一组作为作画对象。学员只能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区分开来。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渐训练学员在仔细观察的的能力和习惯。

在写生中,由于条件的不同,会使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指导师在一开始,不应该侧重于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如明暗五调子、色彩关系等),这样做的结果便会严重干扰他们的观察能力。

课程设置:在明暗素描写生中,同一组静物不同的光线。让学员在不同的条件下画出不同的作品:在自然光(顺光)条件下、在自然光(逆光)条件下、在白炽灯光条件下。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静物,学员要有差别的作品,就必须对所画对象进行仔细再仔细的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其本质的、典型的特征。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渐训练他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误区二:在专业“基本功”训练中,指导师只注重训练学员的“技术”,而忽视学员的思维,结果把学员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分析:王流秋在解放初来到国立艺专时就提出,“艺术创作必须是有感而发,有了感受才有题材”。但现在绝大部分校外指导师则是只教美术的基本技能,且以“训练”学员的基本技能为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这样。“教”和“训练”,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却把它们弄混淆了,把“教”变成了“训练”。传统意义上“教”的含义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绝大部分美术指导师的教学大多谈不上是“教”,充其量只能算是是“强化训练”。不允许学员想入非非,没有发挥想象的自由,没有随意性,更没有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

策略: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员思维能力的训练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

一、优化课程体系,注重每门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承续性

依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将美术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手工部分和绘画部分两大部分内容。手工部分分为(泥塑、手工艺制作、幼儿园艺术设计、图案装饰)四个教学部分内容;绘画部分分为(美术基础、儿童彩绘、美术欣赏与创作、儿童素描)四个教学部分内容。每个学期同时开设两个教学内容,(即手工部分和绘画部分各一个教学内容)。这种课程结构的开设,打破了以往学生先学手工后学绘画的课程体系模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不仅具备绘画基本功,也掌握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体化安排,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原则,使每门课程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承续性。

二、细化教学内容,制定详细、有效的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美术基础、泥塑基础知识、儿童彩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美术赏析的基本能力与方法、素描基础知识、手工艺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图案装饰知识、幼儿园艺术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教学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培养学生如何表现的同时去理解美、发现美,最后用美的语言、美的特质来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2、课程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素养和扎实的绘画鉴赏、手工制作和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开放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启蒙者、引领者、促进者。

(2)知识目标:了解、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法、泥塑基础知识与技法、儿童彩绘基础知识与技法、手工艺制作基础知识与技法、相关美术作品的了解与赏析、掌握幼儿园艺术设计、玩教具制作、教学环境创设等的基础知识与技法。

(3)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程结构设置及具体的内容

美术课程结构设置采取“教学模块”的形式设置,按照每学期38学时的模式开设,细化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美术基本功。

1、课程结构设置:模块一: 美术基础(38学时);模块二:泥塑 (38学时);模块三:手工艺制作 (38学时);模块四:儿童彩绘(38学时);模块五:美术欣赏与创作(38学时);模块六:幼儿园艺术设计(38 学时);模块七:素描基础(38学时);模块八:图案装饰(38学时)。

2、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

模块一: 美术基础(38):第一章 认识、理解和掌握简笔画(8学时)第二章 静物简笔画(8学时);第三章 植物简笔画(10学时);第四章 动物简笔画(12学时)

模块二:泥塑 (38):第一章 课程概述 (1学时);第二章 彩泥手工的基本方法(1学时); 第三章 彩泥手工的配色(1学时);第四章 彩泥手工的塑形(1学时);第五章 水果、蔬菜类彩泥训练(6学时);第六章 食品、用品类彩泥训练(6学时);第七章 植物、动物类彩泥训练(6学时);第八章 人物类彩泥训练(6学时);第九章 陶泥手工基础造型技法(6学时);第十章 废旧物造型(4学时)

模块三:手工艺制作 (38学时): 第一章 课程概述 (2学时); 第二章 平面纸工 (18学时);第三章 立体纸工(18学时)

模块四:儿童彩绘(38学时):第一章 色彩概述(2学时); 第二章 色彩的基础知识(6学时); 第三章 色彩搭配(18学时);第四章 色彩的应用(12学时)

模块五:美术欣赏与创作(38学时)第一章 古典主义时期(4学时);第二章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4学时);第三章 印象派(8学时);第四章 后印象派(8学时);第五章 现代艺术(10学时);第六章 儿童画欣赏(4学时);

模块六:幼儿园艺术设计(38学时):第一章 课程概述(2学时);第二章 字体设计(12学时);第三章 贺卡(8学时);第四章 幼儿园海报设计(8学时);第五章 黑板报(6学时);第六章 幼儿园艺术设计欣赏(2学时);

模块七:素描基础(38学时):第一章 素描基础概述(2学时);第二章 速写(6学时);第三章 线描(12学时);第四章 结构素描(6学时);第五章 静物素描(12学时)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素描;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素描是单色画,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它具有所有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是初学者进入艺术领域的必经之路。素描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学生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从每一位经历过美术院校学习的画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看美术基础书、掌握一点美术理论知识是一回事,但当真正面对客观对象写生时,却是另一回事,对着面前的画纸往往是手足无措,拿着笔不知如何入手。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感知过程,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结构及方法,认识概括物象形体、结构,加强对学生的素描基木造型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绘画多种能力的培养

素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是学习各类美术专业的基本功。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训练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体会和总结。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讲求的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我们画一张画,首先需要观察绘画对象,理解表现对象的不同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体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先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刚开始画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急于下手表现,结果后来很多都画不下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多看、多想,不断深化认识,力求敏锐准确地观察入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素描是一种使人平心静气的艺术,使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慢慢沉淀心境。一幅简单的素描画完成时间约为四个小时,这要求学生耐得住性子,全身心地投入绘画。教师要营造安静的创作环境,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长时间投入绘画。

二、学生良好作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作画习惯对于素描学习有重要意义。初步进行素描学习时,学生会经常出现因为不知道画什么半途而废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之于学生,不但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是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模仿的直接对象。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起正面的带头作用,避免不良作画习惯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好的作画习惯,刘于那些坏的习惯要加以制止摒弃。如,在教师讲解完所有流程之后,仍会有学生记不住,他们还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习惯作画。这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作画细节,对于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正确的地方及时表扬。另外,很多教师采取讲一部分画一部分的教学方法,笔者觉得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容易出现习惯性错误。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期使用,毕竟在绘画过程中讲解会打断学生的绘画思路,影响其绘画灵感。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们各科教学都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专业也同样。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默写和速写是素描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相对于临摹和写生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默写和速写的训练根本上改变了对事物观察和认识的角度,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画,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绘画语言的磨练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克服写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默写与速写对象的选择可以灵活多样,涉及的生活面广泛。在素描学习中,不乏一些学生临摹能力很好但默写和写生能力较差的例子,这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立体感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品不单单要写实,还应当加入一部分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自身的创造使作品更富有新鲜感。面对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场景,只有经过观察、理解、表现,才能真正架起一座由基础教学通往美术创作的桥梁。

四、强化所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很多学生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味地埋头苦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纯粹的实践训练又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在具备良好专业修养的同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练习过程当中不断掺杂理论知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教师在示范过程当中会不断给学生讲解画法,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平时要多向学生灌输绘画原理及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空间意识,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

五、在视野开阔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美术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画展,结合作品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开阔眼界,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此外,写生是素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写生能力培养在素描学习中占很大的比重。外出写生时,学生更加接近形形的生活,在接近自然、陶冶情操的同时,画作更“接地气”。外出参观过程中,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带动,也开阔了视野。写生的过程使学生不局限于小画室之中,亲近大自然,心境更开阔,更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高中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在这期间,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和反思。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看、想、问、画、记”这几步是很科学的,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一种欣赏者和作品合为一体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天红.高中美术课堂的素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美术基本功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素质构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50-001

要科学把握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构成。比如常锐伦在《中学美术教育文萃》的“试论中学美术教师素质”一文中,把中学美术教师素质分为几个方面: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主要指知识和智能方面的素质。教育能力素质主要由审美教育能力、专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美术教育科研能力组成。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和品质。瑞安市安阳中学林映在《略论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师素质修养》一文中认为,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一是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二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三是具备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四是学习美学理论、美术批评与鉴赏,以提高教学品质。梁俊波在《浅谈中学美术教师素质建设》一文中指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美术教师的自身建设。一是思想意识建设,二是更新教育观念,三是必须具有渊博的美术专业知识,四是提高教学层次,五是注重掌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六是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

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上学者对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构成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将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构成界定为思想素质、通识素质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更为简捷科学和全面完善。具体来讲:思想素质包括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是热爱本职工作、甘为人梯的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职业品格,教师的爱,应该是由衷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要求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艺术具有健康向上的品德。同时,还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切实把握其具体要求,具有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事业中。

通识素质是指教师对知识、科学、宗教等方面的关注。实践证明,学生最尊重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美术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随着阅历的增多,不断地投身教学实践,达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热情和增加更多创新灵感。进入信息社会后,新型传播媒介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课堂的知识仅限于书本,那么学生听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教学的质量也会降低。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社会学、自然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地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全方位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只有通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专业素质包括教师职业的素质和美术专业的素质。教师职业的素质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美术教育作为一个门类,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须借助于教育理论,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是美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非绘画水平所能替代,组织教学的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是要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这就是现代教学理论中的有效教学思想。三是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展开美术教学,教师只有发挥自身创造性,才有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四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的能力、教材编写的能力。能够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能将教学科研的理论研究能力转化为参与教学实践的具体能力。五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借助教学理论和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美术专业的素质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美术技能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是美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二是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美术创作是美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是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在学习他人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表达和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