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基建工程审计也由过去的事后审计向建设期审计过渡,这种将审计监督与适时参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使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参与管理过程,及时纠正隐患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各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使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期跟踪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及工程管理水平,已成为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共同目标。本文谨就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谈些粗浅认识。
一、搞好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内容、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工程建设期审计质量的前期控制。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审计人员首先应熟悉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材料,了解工程设计范围、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方法、选用的主要工艺设备、投资概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对所掌握的内容尤其是投资概算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同时,还应收集相关的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审计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建设期审计发展的方向。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审计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是否严格执行了审计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评价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审计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由于工程建设期审计的实施过程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所以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因此,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首先确定审计跟踪点。审计跟踪点的设置是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审计实施方案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事后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点,规定其作为必审内容。审计跟踪点应细化,如防腐保温工程、重要的基础施工过程、设备工艺管线的试压等,使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相对固定,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其次,应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审计需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目的是掌握工程的整体情况,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如主要设备的招标、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查、图纸会审、工程投资款拨付等,这些活动审计人员必须参加,以及时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保证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三、强化审计实施过程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工程建设期审计中,由于审计工作日比较长,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所以,为了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对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首先,应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编制描述性的审计工作底稿,获取直接、有效的审计证据;再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审计任务顺利、高质量地完成。
工程建设期审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应强化审计基础工作,准时按照被审计单位通知的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审计,及时记录有关审计事项和内容,完整显示审计过程。在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审计决定时,根据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和时限性,可以选择口头、审计底稿及审计整改单、审计公文等形式,保证审计结果直接、及时地作用于工程项目。例如,在对×单位承建的“××深冷装置改造工程”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工程消防水罐的防腐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设计图纸规定罐内防腐需要喷涂四遍才能达到质量要求,而施工单位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有的仅喷涂一遍就达到设计厚度,严重影响了金属罐的使用寿命。审计人员及时出具审计整改通知单,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返工处理,确保了金属罐的使用寿命。这种现场及时纠正发现问题的做法,不仅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保证,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信誉。
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工程建设期投资的真实、合理、有效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的原始材料,主要来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内容,也就是审计人员参与施工过程管理的审计工作底稿、现场整改单等对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叙述。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际控制中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披露项目建设招投标、合同、监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影响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投资效益的建议。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事项进行评价,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
【关键词】审计 审理 对策
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将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余晓婷,2011)。为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我国审计机关将原来的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度调整为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做好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概述
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审计机关三级复核制度的升级版,对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2010年第8号)的相关规定,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计机关的审理机构和专职审理人员,根据审计业务部门提交的各类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对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意见,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余晓婷,2011)。复核到审理的转变,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表明审计机关为控制审计质量,从只审核审计结果转变为既审核审计结果又审核审计的过程,从事后审查转变为事中、事后相结合。审理不仅要对审计结论类文书进行复核,更要对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因此,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有效防范潜在的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压力是: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较原则,审理工作标准尚不够细化;审理的人力资源与审理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的矛盾突出;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尚难满足工作需要。
二、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
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1.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关键在于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的现场实施过程是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重点关注:(1)审计现场实施是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审计事项、审计分工、审计方法和步骤逐项落实;(2)每个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3)对被审计单位违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等是否严格按新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查实问题是否客观真实写入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隐瞒、遗漏现象(杨金花,2012),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写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汇报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事项、出具决定和移送处理书的事项、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的事项等的审计证据,具体审查证据是否按合法的程序取得并以合法的形式固定;(5)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审计证据是否存在冗余现象。
2.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对审计实施各阶段程序进行审理。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是否按规定征求了被审计单位(包括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符合听证条件的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从依法审计的角度讲,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也是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虽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本身的恰当性不是审理的内容,但是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因此,审理机构可以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要素的齐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审计组参考,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按规定审批,遇到应调整的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内容是否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细化、审计重点是否突出、审计分工是否明确;在遇到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关注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是否与审计工作方案保持一致。
三、审计结论类文书的审理
审计结论类文书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结论类文书审理的重点是:(1)应关注审计查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2)审计查出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审计移送处理是否恰当等。与审计复核的不同之处在于,审理人员可以直接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
当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1)审计机关对性质相同的不同项目,在问题定性、法律法规运用、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是否一致;(2)同类审计文书中同类事项的语言表述、格式套用是否一致;(3)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诺、上次审计整改情况、本次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告知等章节有否遗漏,以确保对外审计报告格式的一致,确保审计机关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提出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四、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1.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业务部门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的起草、审核和复核等规定程序后进行。审理机构可以要求:(1)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2)需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作重大修改时,应将全部审理材料退还业务部门,要求其进一步核实、修改。业务部门收到退回材料和审理意见书后,应予以认真研究,并及时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逐一说明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应进一步了解、沟通,对仍存在争议的向业务部门分管局长报告。审理完毕,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机关领导审定。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实施方案是审理人员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审理机构完成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原则上审计组应当在分管领导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后的3日内,将审计实施方案统一上报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便于其提前掌握方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每个项目的审理工作。
2.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更大程度促进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审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审理工作:(1)深入审计现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理,审理人员可以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审计现场,通过了解现场审计推进中的具体情况,先行开展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若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的,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2)网上实时跟踪了解情况。审理人员还可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查看审计组上传的现场数据包,及时了解情况,关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发现疑问及时与审计组进行沟通,帮助审计组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执行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审计事项。(3)参加项目汇报会议。为了更加全面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理机构可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讨论会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汇报会议、项目审计报告的汇报会议,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后阶段的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遇有重大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或提请召开审议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5)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机构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可根据需要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便于掌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对象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在审理时抓住重点、提高效率。(6)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资料。(7)根据需要召开审理会议。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项目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并针对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与审计业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补充、修改、完善审计查实问题的措施方法等提出具体意见。审理机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审计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等召开项目审理会议,在提出审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出具审理意见书。
五、推进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建立与审计准则相配套的审理操作规范,明确审理工作标准。目前,上级审计机关尚未制订有普遍适用并体现审理一般特征的审计项目审理指南,基层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审计质量管理特点的、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的、包括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使广大基层审计人员能够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要求、具体的审理作业标准,以更好发挥审理作用,也有利于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2.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审理会议制度,推进审理工作发展。审计机关应将召开项目审理工作会议作为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决策形成的审理意见,进一步确保审理意见的准确性。通过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审理机构及审理人员加强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审计组组长间的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适用法律法规,确保行使审计执法自由裁量权恰当,并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审计组依据审理会议、审计业务会议的相关决议,形成最终的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但是,审理会议的形式、内容和职责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审理会议不仅可以针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意见开展讨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相关人员承担起监督审理、总结审理经验等职责,有力推进审理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3.确立分类审理工作理念,发挥审理资源的最大效能。为了让有限的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建议审理工作引入并贯彻“全面审理、突出重点”的理念,对审计项目实施分类审理。对于审理重点项目,审理机构除了参加审计实施方案、项目过程和报告汇报外,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协同分管局领导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或安排审理人员参加项目征求意见,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个工作日;其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和重大、实事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为一般审理项目,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审理,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工作日;小型审计项目的审理可作适当简化,审理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工作日。
4.强化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审理过程沟通。审理工作要求对审计发现带有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炼,提出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审计成果有效整合,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因此,审理队伍的建设既要从专业资质、工作经历、业务素质等方面提高审理人员的选配标准,又要着力于培养、提高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当配备专业审计领域(如工程、环保)的兼职审理人员,充实到审理队伍。此外,审理人员要加强与审计组、业务部门、局领导等各层面的沟通、听取意见,努力求得共识,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可行。
5.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增加编制,充实审理队伍。从审计复核到审理的转变,审理要求更高了,工作量必然增加。为了使这项工作的推进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时间保障,要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以更好地拓展审理队伍的能力结构,使个人作战能力融入团队,并择机尝试实行专业化对口审理,使审理机构更好、更专业地为审计质量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行审理制的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推行审理制是审计工作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在《国家审计准则》的指引下,确立“以审计质量为目的、以审计方案为依托、以审计证据为基础、以审计报告为总揽”的审理工作思路,克服暂时面临的压力与困难,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促进审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浅议审计审理与审计复核的区别[N].北京:中国审计报,2012-01-18.
[2] 徐金田.关于基层审计机关推行审计审理工作的思考[N].北京:中国审计报,2012-01-31.
[3] 陈燕.对审计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安: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1).
一、主要做法
(一)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推行报送审计,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但审计程序不能少,审计标准不能降低。审计组在严格遵循《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组织进点会议。审计组进点会议是报送审计的首要环节。报送审计有别现场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好审计组进点会,对落实审计工作方案,部署审计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制定实施方案非常关键。进点会一般选择在被审计单位召开,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报送项目形成时已掌握的审计调查情况和审计机关的规范化要求,安排好会议议程、内容、参会人员以及有关会议材料。在会上,审计组长不仅要宣读审计通知书、说明来意,更要向被审计单位说明此次审计方式的不同,介绍报送审计的有关内容,提出审计的具体要求,以求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按要求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资料。通过审计进点会,既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交流信息,倾听被审计单位声音,更要了解被审计单位职责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财务管理体制、业务管理体制、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等,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报送审计场地重心位移,使得许多工作不能再像传统审计方式那样可以在进点会后不断补充提要求,就是时间上也不允许待后办理。由于审计组在进点会注意提出与审计有关的事项与要求,细化双方的职责,将每个事项与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相对于以往的同类项目的审计进点会,明显更加务实,针对性、指导性、责任性更强。
2.做细做实四项工作。一是突出审前信息调查。做好审前信息调查是开展报送审计的前提基础。报送审计项目选定后,审计组在下达审计通知书前,要指定相关业务人员,广泛收集单位的相关信息,认真审阅单位的财务资料、制度、文件、总结及工作动态的电子文档,了解掌握其内部控制及运行、工作业绩及业绩评价情况。积极借助相关信息化载体,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梳理排查,厘清脉络,理清思路,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及相关数据的的深入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盲目进行审计分析,劳而无功。二是灵活处理信息数据。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运而生,为报送审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借助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打出“组合拳”,对收集的电子数据处置分析,筛选关键点,搜寻疑问点,找准切入点,为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一方面,以AO为依托,根据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类型,利用AO转换模板采集数据直接导入标准库。另一方面,充分运用AO系统的审计分析功能,活用数据加工、妙用数据查询、借用程序语言对采集的电子数据有条有理挖掘分析,至细至精慎微判别,完成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筛选、比对和分析。通过数据的整合,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支结余、业务开展、专项资金来源去向以及种类规模等情况,深挖问题线索,对发现的审计疑点作相应的记录。审计人员还利用预决算编报软件,导入被审计单位的预决算报表,快捷方便地完成年初预算、年末决算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够很快掌握被审计单位预算编制完整性、代编预算、预算编制是否细化等重点内容,结合对收入、支出的重点审查分析,进而发现被审计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异常问题,为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有效依据,为下一步现场审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三是精心编制实施方案。报送审计因为安排在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的时间有限,主要审计工作开展放在审计机关或审计机关指定的场所,所以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对强化审计指导、规范审计实施程序、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全面完成任务,审计实施方案编写质量好坏成为项目成功关键所在。审计组要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及《国家审计准则》关于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求,紧紧围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结合审计调查、审计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掌握的情况,精心编制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案编写过程中,审计组同志对方案应反复研讨,要使方案更加贴近实际,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确保现场审计的高效开展。四是有条不紊开展审计。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依据各自专长对审计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每位审计人员根据任务分工、审计重点,带着疑点找问题,顺着线索查情况,有目的性地进行审计,实践证明,这样做成效非常明显。需要到被审计单位做进一步延伸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也是带着问题去延伸的,避免了盲目性。在被审计单位现场审计,虽然时间短,但审计人员能够查实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大大节约了审计时间和成本,促进了廉洁从审,取得了提速提质、节能增效的审计成果。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行OA审计管理系统后,审计人员根据OA系统的使用方法,积极推行OA系统与AO系统交互融合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一方面,充分利用OA系统开展好报送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人员按要求熟练掌握了OA系统操作技巧,把OA系统应用贯穿于报送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通知书、实施方案、报告、决定、信息等业务公文及行政公文的起草、分发、呈送、审阅及办理到审计项目复核等一整套程序性工作全部通过OA进行办理,精简流程、提高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全面实现AO与OA的交互。在报送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OA下载AO审计项目信息、人员信息,在现场审计实施阶段多次将AO现场审计资料打包上传至OA中,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便于审计机关领导和相关质量监督部门随时查阅项目进展情况,并对审计项目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审计报告阶段,发现了哪些问题、疑点、做了哪些底稿,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能够全过程管理与掌控,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有利于审计组及时纠正审计偏差,讨论研究疑难问题,抓好审计工作进程。OA系统与AO系统的融合交汇,使得报送审计目标更明确,查出问题定性更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更恰当,推动了审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妥善办理送审资料。以往的审计,由于审计现场主要在被审计单位,因而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账本等资料主要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报送审计就不同了,财务账本等资料被送达到审计组所指定的地方后,审计组要负责保管好。主要流程为,被审计单位的资料送达移交到审计组,审计组指定专人负责接收送审资料,对被审计单位送审资料进行清点,与被审计单位填制的《送审资料清单》(以下简称《清单》)逐一核对无误后,交接双方在《清单》上签名。应说明事项在《清单》内注明。《清单》一式两份,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各执一份。资料交接后,落实好保管责任,指定资料接收人为专职保管人,资料当天使用结束后,全部装柜加锁。资料使用过程中,注重监督检查,防止资料丢失或错乱,谨防资料泄密。审计结束后,不滞留送审资料,而是及时办理资料移交手续,做到两清。
二、几点体会
(一)报送审计是新形势下转变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有益探索。审计信息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审计手段的变化,更带来了思维方式、审计理念的变化。由传统的就地审计,向报送审计、远程审计、联网审计等转变,就是这一变化的具体体现。
1.报送审计顺应了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工作面临着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必须转变审计管理模式,运用好审计信息化技术解决审计业务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审计机关本着“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坚持少而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审计信息化的思路。开展报送审计,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应用,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借助现代科技工具和信息化手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破解审计部门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以低成本取得高质量,以短时间求得高效益。实践证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报送审计开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和有效的,证明了审计机关这一思路与决策的正确性,也为丰富联网审计提供了新的组织模式,一改传统的松散式管理为集中式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报送审计适应了机关作风转变的要求。审计机关通过报送审计方式促进了机关作风、工作效能及廉政建设。报送审计中,被审计单位只需提供审计相应资料,不需要派车接送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也不需要财务人员和相关领导陪同,大大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减少了对正常工作的影响,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树立了审计人员新风貌。
在未实行报送审计时,完成一个项目的审计通常要在被审计单位待相当长的时间。实行报送审计,主要在审计机关自己的办公室完成,审计组可以灵活安排人员和工作时间,打破了内部分工界限,加强协作,发挥审计人员整体效应,有效地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可以排除被审计单位各种干扰和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审计人员能够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审计工作中。
正是因为报送审计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环节,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接触机会,避免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的感情投资,从源头上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防范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就地消化”及“人情化审计”现象发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持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原则,促进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八不准”等审计工作制度,廉洁从审、秉公办事,树立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3.报送审计促进了审计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为报送审计带来思维方式、作业方式和工作流程的巨大变革,形成了项目计划、审计实施、质量控制、成果利用和事务处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报送审计一方面广泛应用信息化成果,另一方面每个审计人员在信息化应用中又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和解决有关问题,不掌握好信息化应用知识就会失去审计的资格。在报送审计中,也暴露了审计人员在审计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的知识的不足,迫使大家进一步去学习掌握信息化应用知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了提高报送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提高AO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实施审计现场的指导和管理,节约审计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报送审计必须以信息化为前提。
现在开展的报送审计有别于传统的报送审计,它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审计管理模式,是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审计需要的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计划、预算、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等主要以电子版方式送到审计机关或审计机关指定的办公场所进行的审计,是以单位报送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
传统的报送审计,被审计单位将大箱资料送来报审,既麻烦又不安全,费时费力。数字化时代开展报送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高、财务数据便于电子采集等新特点,综合运用信息化审计工具,告别单一的手工查账历史,进入人工智能综合分析新时代。因此,信息化成为开展报送审计的前提。报送审计中,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及财务账目多,信息量大,电算化程度高,如果缺少信息化手段,审计工作将无法开展。实践证明,报送审计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必须重视信息化应用,只有运用好信息技术,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报送审计工作。
(三)报送审计必须以规范化为基础。
摘要: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监督,保障股东和社会公众的权益,在企业管理中和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PP模式是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行的融资模式,每年有很多项目是通过PPP方式进行融资的。虽然PPP模式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PPP项目审计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PPP模式和PPP项目审计进行了概述,然后剖析了PPP因为制度不健全而面临的问题,并且以项目公司的角度提出了应对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PPP项目;审计;问题;实施路径
引言
邹平铁路货运专用线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和滨州市邹平市境内,建设内容为货运铁路专用线和物流中心货场。线路全长27.917公里,I级双线铁路,牵引质量5000T。项目概算总投资61.7亿元,建设工期2年。依据工作职能,邹平市人民政府(下称“邹平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邹平市铁路工作办公室(下称“市铁路办”或“铁路办”)作为本项目实施机构。社会资本方包括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资本有限公司,本项目总投资61.7亿元,合作期限3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28年(中铁十局和中铁三局各承担总体工程费用的50%)。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在PPP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
一、PPP模式与PPP项目审计概述
(一)PPP模式内涵
PPP模式,是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其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在项目运作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项目改变了政府的主要职能,并且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PPP项目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风险共担,有利于国家的工程建设。
(二)PPP项目审计
PPP项目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部分,因此PPP项目审计工作也应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项目识别是指政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并判断选中项目是否能够采用PPP模式。该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的前期立项和判断过程的审计。项目准备是指对批准的项目进行准备工作,包括管理机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等。该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实施方案的审计。项目采购是指项目实施结构按照项目要求选择社会资本方。该阶段主要是对采购程序和采购资料的审计。项目执行时PPP项目真正实施的过程。该阶段主要是对该阶段主要是对实施中存在风险、是否按照合同方案执行、融资方案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审计。项目移交是指政府机构收回约定的项目资产的阶段。该阶段主要对移交的项目性能进行测试、移交完成后对成本效益、绩效评价等部分进行审计。
二、PPP项目因为制度不健全面临很多审计问题
因为项目公司成员或者股东是由各个社会资本指派的,在项目管理制度方面难免会出现缺漏。而各项管理办法的不全面等问题就会导致PPP项目在审计的过程中出现漏洞,无法确认项目投资。尽管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PPP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条款,但是在PPP项目审计方面相应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PPP项目建设由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并举,究竟以谁为主还要看具体的股权分配,从严格意义上讲,关于PPP项目的审计在《审计法》中的规定尚不明确。同时在其他相关的法律条款中也没有明确针对PPP项目的会计核算、审计以及管理方面的条款和规定。因此,目前的PPP项目审计只能依靠国家的政策进行指导,或者按照一般项目审计制度开展PPP项目审计工作,这样严重影响了PPP项目审计效果与质量,从而使社会资本无法确定该项目是否符合PPP项目投资标准。
三、如何更好的完善PPP项目合法合规,如何应对审计
(一)对审计合同识别偏差
审计部门对于项目公司的审计范围较广,不仅审结果,还审过程。以邹平货运铁路项目为例,预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索赔等费用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基础资料是否规范,索赔事项的时效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完整性、事由是否清晰、费用及工期确定是否符合合同约定,通过审计计算并核定工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对合同内未完成的工程进行核实和审定,重点审查工程量的变更有无按规定报批,有无经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的批准。由此可见,除了结果,过程证据、文件的支撑也在审计范围之内。如果缺少了相关证据文件,相信审计很难给出肯定的结论。所以,项目公司就要用审计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的各项工作,一劳永逸,更加高效。
(二)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
对外准备,是指根据竣工验收的要求,确认是否已经完成了图纸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有没有完整的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要求整改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整改完成、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验收认可文件、工程质量保修书等。除了提前准备以上验收条件外,还应将项目现场收拾干净、整洁,充分作好现场验收准备。除了以上准备工作,在竣工验收前,还应该和后端运营团队进行沟通,明确运营需要的条件,并且确认现有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运营的要求。项目公司承担投融资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因此必选对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负责,不能有遗漏。
(三)准备结算材料,并进行决算跟踪
竣工验收过程中还要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结算,项目公司应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提交工程结算材料,在此基础上对二类费、建设期利息等进行确认,完善好项目公司的结算资料,并根据PPP项目合同的约定提交审计。项目公司要对结算资料进行逐项核对,并确认结算依据,以保证结算工作依据充分、证据完整,满足审计的要求。决算审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周期,项目公司要提前做好安排,明确责任人并对决算审计进行定期跟踪,一是和实施机构保持沟通,要求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限完成审计,二是和审计单位保持沟通,及时对审计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回复或澄清,保证不因自身的原因导致审计工作阻滞,同时也是对审计单位的跟踪督促,保证审计工作正常推进。PPP项目的总投资应该以决算审计的结果为准,总投资金额是未来运营期计算回款的基数,因此决算审计工作和回款工作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项目公司必须重视,必须专人跟踪、专人落实、限时完成,不得懈怠。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四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以局长董宁任组长,副局长胡建平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局长负责“四项制度”的全面工作,各科负责人协助配合办公室完成行政问责办法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四项制度的协调、统筹、督促、收集整理实施过程的资料、信息并及时上报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制定四项制度工作实施方案。
我局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四项制度”的本质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四项制度”具体化、实施计划化。工作方案包括:实施“四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实施“四项制度”的具体部署和保障措施等。并成立峨山县审计局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领导小组。
三、加大力度,认真开展学习培训
认真学习和掌握“四项制度”的内容和规定,制定“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率达到100%;每个星期五,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和我局制定的实施方案等内容,并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四项制度”工作的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达到人人熟悉“四项制度”,人人遵守“四项制度”,人人执行“四项制度”。
四、依法审计,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审计手段。以维护民生为重点,做好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等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经济秩序。
我局制定《峨山县审计局服务承诺书》,贯彻落实审计机关服务承诺制的情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开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程序,完善审计听政和审计复议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公开审计机关办事指南和信息目录,公开政务值班电话和举报电话,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社会问卷调查,维护服务对象的知情权。
五、针对审计机关实际,作好梳理工作
按照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要求,我局在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制定了诸如行政执法、普法依法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推进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四项制度”的要求,对本部门涉及“四项制度”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达不到要求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与“四项制度”有冲突的,予以纠正。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遵循行政效能更高、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的原则,对审计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分解,把职能细化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职位,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按照实施“四项制度”的要求,予以明确,建立部门权责统一的工作机制,执行与监督并举的责任追究体系,科学制定《峨山县审计局行政问责办法
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六、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制度
我局在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工作中,紧紧结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实际,把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办法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过程中,任何审计项目必须做到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实行审计责任过错追究制。每位审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做到文明审计,实行审计组长(主审)负责制,并与副局长及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具体明确了行政工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权、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要求和违规违法责任追究。对审计组遵守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情况,由被审单位书面报送局办公室,对审计组是否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和文明审计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督。至20__年9月初完成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各项制度规定积极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四项制度”,按时上报信息资料。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增收节支、维护群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峨山县审计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等,为推进“四项制度”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四项制度”的推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四项制度”作为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在各行政机关长期实行,我局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各项制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四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四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