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与改变,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更新,我国传统会计将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探索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更快更准确,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所处的层次比较低,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通过探讨旨在推进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向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企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61-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刘晓峰(1992-),男,黑龙江绥化人,在读本科生,会计学专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只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以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会计电算化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把当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其他会计操作流程,是现代大生产,大数据,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
(三)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减轻人工操作的繁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我国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多,数据量较大,核算手续复杂,且都是重复性工作,工作效率极低。运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很方便的核算,报表分析,查阅现有资料更加准确,不必担心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在人工操作的财务分析中,数据量较大,处理和核算数据很困难,且分析人员有时会简化行事,使其结果不准确,时效性也不理想。然而,运用了会计电算化中的财务分析系统能更快,更准确分析财务的各项报表,数据,现金收支等因素,使其既方便又快捷。
3.加快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转变过程
纵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而变革到会计电算化核算手段。不能模仿手工管理流程,而是应该结合会计电算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对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人在经济活动中提供可靠的信息而掌控主动权。
4.突破原有的财务管理局限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会计电算化需要在企事业单位构建全局的共享数据资源库,以数据为中心,有助于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和管理,做到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资源数据共享,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运用中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将现在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集中地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中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以最初的简单记账,算账,报账到现在的财务报表一体化,从而帮助从事会计的人员摆脱繁重的人工操作,减化了会计的流程,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再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呈现规模大型化,深入化,业务繁琐化。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运用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运用会计电算化从而减轻了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时效性,缩短了会计数据核算和处理的周期,同时也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不够完善
现在会计电算化普遍存在重视功能轻视安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差不仅让企业外部不怀好意的人有机可乘,也加大了电脑病毒的感染和网络黑客入侵的风险。虽然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是越多越好,但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才是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最基本的要求。
2.缺乏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的人才将成为企业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个专业的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运用基础知识、财务数据链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人工操作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遍的过渡。目前,许多企事业的电算化人员是由以往的人工操作会计、出纳等经过不长时间的培训而来,这些人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了解不算太多,不能灵活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相关功能。所以我们要专项培训这样的会计人才,来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要。
3.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企业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电子信号代替了会计数据,且企业的财务信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财务软件还停留在模仿和仿制的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规模,所以电算化信息下的财务信息安全是一个问题,如果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4.会计电算化管理下的基础工作存在漏洞
在我国许多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没有做好员工基础管理工作。首先,在人员分工上存在问题,即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维修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权限限制措施,从而为越权使用电算化系统留下隐患,特别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更严重。其次,信息的档案资料管理上存在着会计资料未及时归档和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丢失等一些问题,以至于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完善的对策
(一)加大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和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大部分的软件还是仿制出来的,其操作方面有些不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上要尽量开发“傻瓜式”软件,操作简单和符合我国会计业务所能要求的功能。最后,要建立一整套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服务体系,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用户的反馈意见给予解决。
(二)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除了对于基层会计电算化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以外,还要对从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人员也要培训,并且还要结合以往的经验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在吸纳会计电算化高校新生的同时,企业还要针对性的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只有这样以新老结合的方式,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壮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规章制度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即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的控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职责范围。
3.安全保密原则。即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设立多级保管措施。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安全防范
首先,建立比较全面的内部控制,从软件的信息开放,数据链的维护,硬件内部和维护,会计操作人员和管理机构的管理,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资料的归档的管理,网络病毒的预防和检测等各个方面建立信息一体化控制制度。并且,保证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实践当中去。其次,在国家颁布实施的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中全企业要加强对网络计算机安全的高度认识,同时,企业应该安装正规软件公司的杀毒软件,采用防火技术,数据信息加密技术,专业操作人员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
四、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将有很大的提高
近几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普及很快,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水平也提升的很快,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受企业的欢迎,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准备了好的前提条件。虽然会计电算化软件受到一些会计人员水平的限制,尚未达到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企业将会掀起会计电算化的培训热潮。
(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更加规范
在以前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并与以后有的管理办法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有效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也要制定符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特点的准则,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加实用
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一大批通过审核的软件投放到市场被企业所应用,为企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目前,会计软件由单一型转变到了多类型多功能,因此会计电算化一整套的系统软件几乎都能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今后的几年中,汇会计电算化软件将会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 袁放建.财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5-67.
[2] 郭东强.会计电算化基础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59-182.
[3] 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市场与发展.2007,(4):25-26.
[4] 张红英.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与审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8-69.
[5] 王玉宝.电算化会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2-6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61-02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管理信息化逐渐进入深水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工作手段和方法以及工作理念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高校的经管专业也越来越意识到相关专业的信息化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影响,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信息化条件下业务处理能力,因此在相关课程设置时除了基本理论内容之外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会计专业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管理、电子税务等;电子商务专业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RP原理及应用、网络营销和策划、项目管理等;金融专业包括: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电子银行、证券投资。但是目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教学的研究重点主要专注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而关于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对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较少,而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实施判断作为基础的价值判断活动,获得评价结论的事实依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活动,进行有效、公平、公正评价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经管专业理论+实验相结合课程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课程考试评价为主,此评价方法主要是对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进行评价,而理论+实验相结合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其评价不仅应对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实践能力包括系统操作能力、利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能力、系统实施和维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学生行为的评价,以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构建教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同时该方法和体系在经管专业其他实验+理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和同行进行探讨和分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进经管专业课程实验+理论教学量化评价的完善。
一、明确电算化教学评价目的、内容和方法
1.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评价目标,而探析教学目标首先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相匹配,当前国内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类:应用型、实施性、开发型。我校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制定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高级应用性会计电算化人才,即具一定理论基础的具有熟练操作、基本实施和系统维护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评价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确定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评价内容,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可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会计软件的操作、利用会计软件完成业务处理,系统的实施和维护的内容,其确定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即对学生的理论掌握,软件熟练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系统实施和维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的考核。为了更好地对掌控会计电算化考核内容,笔者采用了知识历程图方法,对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营流程中的知识展开地毯式的搜索,根据会计电算化知识点、线和面的关系,结合企业流程和企业实际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知识进行细致梳理,然后对知识进行一种定性的评估,找出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知识、信息和资料。笔者以用友ERPU8的系统管理、企业平台、总账和报表为例,绘制会计电算化知识历程图,构建会计人员、流程与知识之间关系一个蓝图(如下图所示)[1]。
3.完善教学评价方法。笔者根据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了实量化评价标准,分别从两部分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各部分占总成绩的比例可根据各个学校的要求,一般根据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进行设置,笔者一般设置理论和实践成绩各占50%。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第二部分为业务处理能力、软件实施维护能力、团队合作和实验组织能力的考核,其中第一部分占个人考核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根据业务角色分工形成的小组成绩,以小组成绩代替个人成绩,占个人考核总成绩的30%。考核公式为:
Zg=aiPi ,Zg为总成绩;ai为各部分成绩;Pi为各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
为了达到考核目标有的学校采用会计电算化证考试软件对学生进行考核,认为该软件包含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在知识范围上过多的包含的计算机知识,同时内容过于简单、考核知识点过少、层次较低,主要适用于资格能力考核,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笔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于理论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试卷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比重的50%。软件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主要通过建立操作题库,采用随机抽题,每套题共计40笔业务,时间是50分钟,共计100分,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完成正确情况记分,方法简单快捷,以上两部分的考核也可采用用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完成。业务处理能力、软件实施维护能力、团队合作和实验组织的考核评价目前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定量评价,为了更好的完成该内容的评价,笔者基于知识历程图为基础,构建了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对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和实施维护能力进行综合处理。笔者在基于AHP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2] 一文中进行详细的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二、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成绩计算总公式:Zg=aiPi。
假设个人试卷成绩为80分,其比重为50%,软件操作能力考试为85分(40笔业务正确34笔),比重为20%,个人小组成绩为86分,占总成绩比重为30%。学生总成绩为:Zg=aiPi=
80*0.5+85*20%+86*0.3=82.8≈83分。
结论
经过近几个学期在学生会计电算化实习中的应用,该评价方法能够综合对学生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教学评价中能够将定性的分析同定量的评价结合起来评价,该评价能够真实、可靠、客观、公平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加之每个学科的情况不同对实验教学能力的评价也不相同,经管专业的相关课程可根据人才培养目的、教学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机动变化灵活设置。笔者认为,如果学校经费合理,能够购买开发相关考试软件,建立相关题库,综合对学生理论掌握情况、软件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软件的实施和维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考核模式;创新;“驾考”模式;“自创考题”
传统模式下的电算化考核主要采取闭卷理论考试,或者是有实践考试,但是所占比例不高或者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考察。因此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改变学生“只学不做,光说不动”的毛病,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以培养技术过硬、可持续发展性好的“操作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我们将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的《会计电算化》考核方式主要可以有如下几点:
一、“项目化考核+模块考试”组合方式
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难易程度和课程特点分别设置考试题目,并要求学生分别考试。考核采取“过关”方式,实践考核必须按顺序进行(选考内容除外),不能跳跃,只有前一个考核完全正确,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其中考核一~考核七涉及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且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是必考内容,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完全正确,不能有任何差错(即达到100分才能通过)。考核九~考核十二涉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管理、销售与应收管理等,作为选考内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做实验,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
二、采用“驾考”中“理论+实践”考试的模式
只有通过了理论考试,才能参加实践考试。理论考式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实践考式主要考核学生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改变传统考试模式,改为学生“自创考题”的创新形式
传统考核模式下,多采用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形式。《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操作就是根据一个公司的基础数据来创建账套、初始化设置、期初试算平衡等,然后根据日常业务数据进行凭证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工资处理和期末处理,最终形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将传统模式改为学生“自创考题”的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出题水平的高低(比如题型是否涵盖所有知识点,是否难易适中等)来评价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准确的检验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下最好采用团队分工形式,也能考核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
四、考试形式多元化
现代社会对会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考核中不仅可以采用纸质考试,上机考试,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岗位技能、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且改变传统线下考核方式,采用网络考核方式,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按照网络考核要求,自主自由完成考核进程。理论知识测验,可以获取一定的分数;实践能力考核,从网上获取试卷资料,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财务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践考核,计算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评判成绩。
五、贴近工作实际的“双考试”考核
学生在参加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对接的重要举措。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要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可以同时获得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过关资格,以此来激励学生尽快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表现为边学习边考核,大部分采用形成性考核结果。由传统的通过纸质媒体进行的形成性考核转变为通过学习软件和网络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实施丰富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意识,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总之,无论什么形式的考核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以培养技术过硬、可持续发展性好的“操作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宁.新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财富网络,2010(9)
但目前在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后,我们发现财会毕业生上岗后不但不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这说明在我们的电算化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进。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出现的问题
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5%的企业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电算化水平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往往是上岗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才能开始工作,这一现状让用人单位头疼,同时也给学生择业和就业带来障碍。
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中职专业课程设置没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做及时调整。中职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了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的课程“会计电算化”。以电算化考证代替电算化的系统学习和实训。课程设置调整的滞后导致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走入误区,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等同于电算化考证合格率。此教学目标距离社会岗位需求相差甚远。
(2)教学软件单一。中职学校80%以上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的,但是实际上,2009年用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众多学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用友软件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上岗就业工作时很可能面对的并不是用友软件,而可能是其他财务软件,这就会导致学生得重新学习和实训,出现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不一致的状况。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应做如下改进:
1.改进该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是,中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直以来都以取得电算化合格证为目标,以教完某本教材为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根据社会岗位需求,中职电算化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电算化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三个方面:①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自行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②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操作技术;③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和障碍等。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例介绍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各个模块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比较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各种类型企业使用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等,为达到培养具备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最终目标服务。
2.调整相关课程开设顺序,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补充
由于明确数据库的含义,学会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从数据库的角度深入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除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数据库知识相关课程。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它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向导创建表、查询、窗体及报表;可以有效管理、分析数据等。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简单讲解一些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数据库安装、服务器配置、财务软件安装调试维护等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在电算化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在电算化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电算化会计的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其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学案例,再经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上机实践后撰写案例实验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系统总结。一般来讲教师会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笔者认为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一线工作。例如,让任课教师去企业做至少两个月的实际工作甚至半年,有条件的在企业兼职更好,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结合教学设计优质教学案例。
4.教学实训模式的改进
目前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模式一直是“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即学生只按照财务软件系统的现有程序,依照某个公司案例进行系统设置,随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核算操作就完成实训课了。其实这种实训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应包括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三个部分:①分段实训即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学习实用财务软件时按照学习的内容进行。即在财务软件上进行完成老师要求的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分岗实训是指在完成分段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岗位身份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笔采购业务发生后应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而由出纳进行收款处理,由会计进行填制凭证和记账的处理等。这种实训模式比较能反映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能做到教学与就业相融合。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同步实训。即学生在完成了会计学相关课程和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学习之后,将一个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同时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将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手工下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体会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会计电算化已是目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手段,培养具有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中职财会电算化教师的实际任务。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6).
电算化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现代化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一项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这种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进行财务管理的主流。因此,加强学校内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任务势在必行。只有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得到加强,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使得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俗话说“有利必有弊”,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其实就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产物
会计电算化凭借计算机对财务部门的一些账务进行记录、核算和处理等。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不再只是一种核算工具,本文由收集整理同时还是一种融合的多种科学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化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主要采用新型化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记账化分类,并进行各自存放的目标
一有利于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二将财务内部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化目标等。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由人、系统、计算机以及程序等组成的一个新的体系,不仅能够对财务进行核算,同时还可以对财务内部的一些管理进行控制等多种功能。但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必须要由会计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两者是相互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核算力度也逐步加强
在学校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着学校各项收费的核算、实际资金支出以及资金分配等多项内容,是学校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核心。再者,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学校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较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并增强学校在管理方面的监督力度。
(二)随着近年来各个学校不断扩招的现象,各个学校的办学模式也呈现相互多样化发展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学校对内部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法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造成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严重落后,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解决会计工作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促使学校内部财务的数据更加清晰,确保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既能够促使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高知识与高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使学校财务管理与学校整体管理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总体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相对比较落后
据调查分析,目前大部分院校内仍旧采用以手工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在账户登记的方法、会计工作组织、账户的设置以及财务处理的程序等多种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此外,加上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者过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严重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缺乏对会计管理功能的充分认识,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学校财务管理中预算、报账以及核算的工作上,完全忽略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控制。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调整。对部分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否则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上,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受到严重阻碍。
(二)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系统过于陈旧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被部分学校所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致使会计电算化仍旧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院校将会计电算化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上进行,造成学校财务信息处理不够及时,管理的效率严重偏低以及所得数据不准确等现象。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对原有的信息和手工系统分析不过明确,加上改进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环节重复或者多余等状况,给会计电算化带去一定的工作难度,同时还致使学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混乱。
(三)学校财务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专业性知识
学校财务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会计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会计工作人员只有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信息系统,并对其进行及时更新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学校缺乏专业性的会计工作人员已经成为阻碍会计电算化运用的绊脚石。
四、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制度
学校财务管理中想要促使会计电算化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改,并制定与会计电算化内容相符合的制度,此外还需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控制力度,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多极化的管理机制,对财务内部的一些制度
进行改进和完善,促使学校财务管理能有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还必须明确学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对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的工作权限,形成多极化管理的模式,确保学校财务管理核算出数据的准确性。
(二)改进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系统
为了确保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等,必须建立相应的网络体系,给学校财务系统能够掌握正确信息提供优质保障。此外,学校必须设定相应的财务专业部门,针对学校财务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研究,将学校收取的费用以及老师工资费用等多项开支的信息在学校公告栏中进行公布,便于大家及时查询,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映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改正。
(三)培养符合学校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财务管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能够适应学校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技术能力的提高,促使学校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学校内部的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的应用操作等,争取培养一批精湛的复合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官理中发挥作用最大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