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程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重视激发和保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进步。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提高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
对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讲,学习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未来公民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学生来说,有些教材(如田径、体操、武术等)学起来可能有些单调、枯燥,但是只要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好处,就得认真去学,而且还要学好。新制定的《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倡选项教学的同时,把田径教材特别规定为学生必修内容,而且还专门为其规定了学时与学分,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提倡学生体育想象
1、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美国学者恒内斯在《培养创造行为》一文中提出:“创造力包含了知识、想象和评价能力,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健美操、游戏等代替耐力训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把这一枯燥的练习变成愉快教学,以激发练习的情绪,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驱使行为的一种心理动力,能驱使人去进行想象和探索事物的规律。例如通过形体课、健美操、体育舞蹈可以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势美、动作美等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自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认识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调节能力:即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姿势的调节能力。
4、检查能力:即对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沟通、有机联系,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其中一点。
通过上述对自锻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发展个性的好方法。
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年,自己自2007年参与体育课程改革5年,在这5 年中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转变,其中有很多的困惑,也有不少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1 对体育与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活动、喜欢尽情 释放,但是他们却厌烦枯燥的跑跳,厌烦技术动作的约束。
面对出现的“散点”、“自由活动”、“休闲体育”所谓自主学习“放羊式”教学,几个学生围坐在操场上,手里拿着体育教科书讨论便是探究学习等五花八门的体育课形式应运而生。体育教师必须冷静下来,反复告诫自己不能跟风,“心静是一种智慧”,必须静下来进行理性的思考。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坚持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主线,坚持育体与育人相融合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再实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自己走出了困惑与迷茫,坚守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思考与探索多样、适切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愈来愈感到自己肩负伟大的使命。体育教能够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能;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的兴趣;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并影响其一生。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名能够读懂体育、读懂学生、读懂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来实现。真是自己对教师职业使命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使自己更加热爱体育教学。不敢轻视自己的学科教学,不敢怠慢自己的教育事业,在内心感到体育教师职业的伟大。将体育教学作为事业来做,认准自己一生为一件事而来,在体育教学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3 在转变教学行为中提升专业技能
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幅度体现了教育的激励与唤醒的作用。如何激励与唤醒学生?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学生的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幅度并给与适当的评价,确保学生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的朝着真确的学习之路走下去。
关注“学困生”的进步幅度,让教师的关爱成为学习的动力
关注“学困生”是大爱教育思想观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观察他们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境况;通过留意他们完成运动技能的情况,帮助与指导他们更好的学习;通过关注他们的进步幅度,及时的对他们进行表扬与激励,激励他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避免他们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陪练者。要想做到这点,教师的目光应多放到他们身上,即使不能用语言进行表扬,也需要教师用眼神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师关注“优秀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他们实现超越自我,完成发展性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安排他们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生,让他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
教师关注“典型生”的进步幅度是为了促进绝大部分学生更好地发展。“典型生”是大部分学生的代表,教师对“典型生”的关注是给这部分学生找榜样。通过同质榜样的作用,激励大部分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激励。但是教师的评价与激励不能廉价,不能只是夸奖。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适度的评价能够起到激励与唤醒的作用,适度的评价体现为评价适时、评价适当。为了实现适度的评价,教师要具有极强的洞察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进步度。当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所学的动做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给学生力量与自信,是学生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将要努力的方向,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教师在面对掌握所学内容较好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做到肯定的学生的优点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知晓自己的学习情况。此时,教师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镜子,学生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有目的进行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吸收内容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就是45分钟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也就是学生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收获和长进,或者学生的付出和学到的知识很不成比例,就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表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增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得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以及最终学校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加强理念,与实际共赢。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二、新课改下影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使我对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不论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现状,可总结如下:首先,目前广大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时,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仅仅是将所有知识进行教授,而没有提炼更好的总结性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好语文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这对于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教师应该与小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小学生交流低年级语文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小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及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养好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低年级语文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四、总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提高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如何通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CDIO GIS开发 教学改革 一体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GIS industry, social demand of GIS professional (especially the GIS developer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lthough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set up the major of GIS, and the GIS development technique courses have been opened, but the graduate 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mploying uni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reform and exploration for the GIS development courses. Tak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example, we carry out integration reform for the GIS development technique courses by the CDIO teaching concept which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tial experience and advice for the GIS develop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DIO; GIS development;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1 CDIO教育理念介
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2001经过研究提出一种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P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几种基于理念的升华。②③④CDIO培养大纲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次,并采用12条标准来评价学生培养质量。⑤⑥
2 GIS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GIS开发类课程实践性都非常强,但在很多高校的GIS专业培养方案中,GIS开发类课程的上机实验学时较少,在实验室,学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几乎没有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时间。虽然老师也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一些综合实验,但大部分同学都是应付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直以来这些课都是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比较大(约占70%-80%),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很小。大部分学生为了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或取得高分,就花大量时间去背诵一些基本概念和软件的操作步骤,对实验环节不是很重视,没有达到GIS开发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了使每堂课无论是讲授还是上机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有必要对GIS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 CDIO理念下GIS开发类课程的一体化改革
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大力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借鉴 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GIS人才培养体系。
本校开设的GIS开发类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GIS系统开发能力,可以分为四大类:计算机基础及编程基础类课程、GIS基本原理及方法类课程、GIS开发技术类课程和GIS应用及设计类课程。基于CDIO的教学理念,我校GIS专业重新制定了GIS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4 GIS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调整教学大纲,细化培养目标。遵循工程化培养模式,结合我校GIS专业推行的“导师制”制度,以项目为导向,分解GIS开发课程群培养目标及标准,细化GIS开发类课程中每门课程的培养要求,将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落实到各具体的教学环节,明确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外环节)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贡献对课程群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调整,以实践为主导,对“GIS原理”、“空间分析”、“GIS开发技术”、“WebGIS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进行调整,设立一级、二级、三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GIS软件开发能力、设计能力、系统维护能力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我校GIS专业的任课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年来每个年级都有近30余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包括“自治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专题、“4・20震后雅安市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四川省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平台建设”、“强降水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气象预报警报技术―精细化滑坡、泥石流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等科研项目,很多同学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自信心。
(3)引导学生参加GIS开发大赛,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GIS开发大赛主要有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超图杯全国高校学生GIS应用开发大赛”、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发起的“ESRI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以及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发起的“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学生MapGIS二次开发大赛”,这些专业大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含金量”,对增强参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GIS专业以GIS开发大赛为契C,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构GIS开发课程群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宣传创新学分的要求,引导学生去参加各种开发大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我校每年都有很多同学组队参加各种GIS开发大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校从2010年起,由教务处主办校级3S大赛,其中设立了GIS开发组,每年参与的同学达到1/3左右。通过参加各种GIS开发大赛,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
5 结语
GIS开发类人才的培养应以“基础适度、专业拓宽、加强计算机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实践强度和深度,培养其坚实的GIS开发能力。GIS开发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研究基于CDIO教学理念对GIS开发类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GIS开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GIS开发类课程的专业课老师应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潮流为导向,接触并掌握前沿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准与素质,培养学生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视野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L芟钅孔手?013 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GIS开发类课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Y2013118);四川省教育厅 2014-2016 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GIS 原理》教学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2013 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GIS 原理》教学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编号:Z2013021)
注释
①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 Crawley E F,查建中,Malmqvist J, et al.工程教育的环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13-21.
③ 私ㄖ.工程教育改革战略 “CDIO” 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④ 顾培华,沈民奋,李升平.从 CDIO 到 EIP-CDIO 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the wa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oes not seem to be a complicated matter, nothing more tha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ese a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an not be evaded.
关键词:学校体育 课程实施 体育教学模式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一、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提出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势必首先要回答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是体育课程内在地包含着体育教学,还是体育教学包容着体育课程抑或是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事实上,要说清楚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体育课程在我国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对体育课程内涵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不同认识。
借鉴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许有助于认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纵观国内外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独立模式、包含模式和循环模式。独立模式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课程计划规定在教室进行的活动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发生的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包含模式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教学小课程,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教学之中;另一种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认为教学是课程的题中之意。循环模式认为,课程与教学虽相对独立,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调适和改良在以上三种模式中,独立模式显然不符合当代课程理论的发展方向,因为课程与教学正呈现出走向整合的趋势。
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是以课程即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的,而大课程小教学的观点则认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蓝图和规划,教学就是这种规划的实施过程这种基于各自理论体系的需要,简单地把一种概念归属于另一种概念的认识是不可取的。持循环模式观点的塞勒(Saylor)等人认为,以下三个隐喻可以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l)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2)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3)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
循环模式认谁为课程计划在前,教学实施在后,根据教学实施的反馈信息再对课程计划进行调适和修订。循环模式与大课程小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都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计划,而把教学看作是动态的实施过程,不同之处是循环模式强调课程与教学联系的互动性,而大课程小教学模式则只强调从课程到教学的单一线性联系。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下位概念,属体育教学的一个上位概念。学校体育课程在没有实施前,它只是以方案和计划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此时它所涉及的问题实属体育课程范畴的问题。如果把课程计划付诸于实施就变为教学,在这一层次所涉及的问题实属体育教学范畴的问题。这种把体育课程实施等同于体育教学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方面,体育课程实施的内涵与外延都比体育教学要丰富得多,另一方面,尽管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惟一途径。
二、现代体育课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观
健康引领的体育教学价值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享受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舒适与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心健康,也给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功能和价值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健康引领意指体育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生物体育观到三维健康观,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适应中国社会进步的体育教学正在建立以健康进为主导的价值观念。正是基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标准》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这一维度,而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维度重视不够,有人批评这种倾向只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显性的生物学效果,而忽视隐性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效果,是“纯生物体育观”的表现,见物不见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体育课程标准》积极提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
三、交往互动的体育教学过程观探索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要最优化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体育教师要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学生最重要之处、最需要之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迈上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设台阶、注入动力、奠定基础由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体育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
总之:体育课应该强化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相对固定的学生所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它是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说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那么体育课就是这一途径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发展学生的体能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体育课的首要目标,因为强身健体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在近几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认可程度,越来越提倡用更有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确实,自新课程实验以来,由于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意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乐学的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却在下降,学生体能的锻炼在无形中被忽视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能项目开展得越来越少,更多地被游戏性质的内容所代替,传统体能项目越来越被冷落了。其结果是,体能下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了。
诚然,学生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简单地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归结为体育课的失误固然有失偏颇,但也确实需要反思。北京体育大学原副校长邢文华教授认为,近几年来的体育教学改革基本以提倡“情感体验”为主,对于学生体能的锻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对于过去以体能训练为主的体育课有一些“矫枉过正”,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误导。“情感体验”并没有错,但是在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体质负责。青少年本来就缺乏对自身的约束力,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普遍出现,使得学生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欠缺,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恢复一些强制性的体能锻炼项目,使中小学体育课在有趣之余,更要有足够的运动量,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学生体质下降一该怪谁?这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需要作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把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片面地归结为体育课的过失是不正确的,但如果相关部门不采取突破性的措施,自上而下地进行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体育课仍然不强化学生的体能问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将继续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