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产业;设计思想;产业形态;工业设计

一、调研背景

德国作为一个大的制造业国家,将设计运用到企业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和价值观念。设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们观念也从以往只注重产品性能、质量转变为重视产品的外观、审美价值。精致的外观和耐用的性能相结合,加之理性和文化相融合的内涵,赋予了商品长久的生命力,设计的理念就在于此。

德国重视设计的观念,给产品注入灵魂,打造品牌意识,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不仅为德国的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使得德国的产品得以走向全世界。最具典型的就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电子产品如西门子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在世界生产制造产业中独树一帜。

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转变我们的产业理念,这将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德国设计产业的成果给中国指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让中国的品牌也能走在世界的前沿。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歌德弗莱德・谢姆别尔在其撰写的《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艺美术的式样》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下,现代社会矛盾的产物,“设计”本真的还原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不仅滋润的人们的心灵,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浮华的美感。1880年到1910年德国“新艺术”将艺术和设计融入工业大生产中,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工I革命的启蒙时期,这为设计和工业相结合提供了实践上的意义,一批设计的先驱者们开始探索和发掘这一时期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和人们的审美观点。

1907年在德国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成为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其创始人:穆特修斯、贝伦斯、维尔德等人,在实践和理论上丰富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希望将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相结合,运用设计,制作出优秀的产品,产品本身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赋予了产品以设计的美感,在肯定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和鼓励发展工业产品,为推动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倡导者之一,他同时也担任了“德意志制造同盟”首席建筑师,1907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他当设计师,从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司的工业设计师。此后,他在工业产品、建筑和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面开创了先河,创造并设计出了许多形式简单、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并将这些工业产品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他为其所在的公司设计了一整套企业形象,为企业形象的发展和创立开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工业产品的典型风格是“青春风格”, [1]奥托 埃克曼和理查德 里默施密德等人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以《青年》杂志发表对艺术的看法,埃克曼主要是强调流畅的线条性并具有装饰性,它的设计线条变化多端,自然流畅,并采用书法的特征进行创作。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期是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初具规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也为设计的成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德国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主义设计,这一阶段正是工业设计的雏形阶段,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为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崇尚理性,在一些优秀的建筑等设计师格罗佩斯、米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完善起来。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成为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基础而且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这就为推动工业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二战后的重建时期

这一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末,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受到重创,而就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发扬了他们的“德意志精神”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1953年相继成立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和德国设计协会,自上而下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在恢复的基础上在技术和分析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为现代设计的重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乌尔姆的学校办学理念承袭了包豪斯的理论,并且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乌尔姆还倡导“艺术史生活的最高体现”和“促进将生活本身转化为艺术品”[2]的观点,把科学和技术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阐释了新的现代设计理念,为后来的德国工业设计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四)多元化和信息时代

20世界50-70年代,经历过二战的复兴的时期,德国的工业设计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大量涌现,新的审美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也给德国的工业设计增添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面: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不断的变化,设计领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工业的繁荣也为设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美国等国家的设计产业发展起来,德国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各种流派的挑战,而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石油危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政局不稳、战争爆发,这些都为使得人们对工业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而到了80年代以后,德国的设计明显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经济出现了多元化,交流变得日益密切,1980年的“孟菲斯”迅速征服了设计界,德国受到重创,也是因为这一危机,德国人开始摆脱原有的桎梏,开始放眼全球,进入全球化的国际设计浪潮中。德国艾斯林哥创办的“青蛙”集团就是在这种危机中建立起来的,公司适时提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适应时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德国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比较有名的产业是汽车、电子、建筑等产业,下面以德国的汽车产业来分析一下德国的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是汽车产业大国,汽车产业也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中,德国知名品牌有Audi, Daimler, Mercedes, BMW, Volkswagen 以及Porsch等,“根据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KBA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德国市场共售出15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4%,6月份,总共售出27.76万辆,同比下降1.9%。在销量前十榜单中,大众集团旗下车型垄断性地位有些松动,多款小型车的销量排名均大幅上涨,其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有:大众高尔夫,销售量19826辆,大众帕萨特销量:6049辆,奥迪A3销量:5806辆,宝马3系销量:5706辆大众Polo销量:5591辆,欧宝可赛销量:5565辆,福特福克斯销量:5480辆,宝马1系销量:5263辆,大众途观销量:5248辆,欧宝雅特销量:5219辆。海外市场中,德国的汽车产业销售量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德国的汽车占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将近一半,其中大众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然位居首位。(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2014年6月份德国汽车销量排行榜)。

德国的汽车产业中注重产品的设计,例如,大众Tiguan汽车的畅销不仅取决于这款汽车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设计方面:这款车长4.457米,宽1.809米,高(不包括行李架)1.686米,整体车身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外形上总体有种工艺的质感,正面简单大方,前灯的设置注重美感,突出线条的柔美,在性能更加越的基础上,强调设计的精致,尾灯方面设计比较圆润,灯型成椭圆形,时尚大方,从整体上看,这款车造型更加轻巧灵活,在“黄金比例”中使车身更加完美协调,不管是从外形的设计还是内部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一种视觉的冲击。

德国的设计产业为中国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德国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而创新是他们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二战经济受到重创之后崛起,他们才能始终保持设计领域里的“德国制造”的旗帜不倒,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产业也异军突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缺乏设计型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品牌观念意识薄弱,这正是我们要从德国的设计产业中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产业和设计相结合的道路是顺势而为的道路,我们应该对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打造自己国家的品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追求一种对审美需求的肯定,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邬烈炎, 袁熙D. 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59 .

[2]孙景平.情感化工业设计, industry desing@online.

[3]叶霞,千年甲骨文浅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刊:81下转8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徐晓庚.设计艺术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5]朱孝岳.工业设计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7]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徐庆平).海南出版社,2003.9.

[8][法]马克・第尼亚.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艺术.(滕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放射形图案心理磁场作用艺术表现

Abstract: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the radial design produced

in art,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this kind of design in artistic work, to get the conclution that the radial lines and brushworks comes from the ac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primates,and abundant natural phenomenons.It is memory of human’s original life actirifies,and an abstract performance about the human belief―― life.

Keywords: Radial design, psychology, magnetic field function, artistic performance

一、放射形图案及造型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所谓“放射”的含义,辞海中对它的解释为“由中心一点向四周扩散发展”。说明这种形式具有明确的方向感,既指向四周又指向中心,具有很强的张力。使用这种笔触或造型无疑可以最好的吸引人们的注意,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可以将作品由画面中一点无限扩展。显然很多艺术家也都观察注意到这一点,并力图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我们能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找到放射形笔触或造型。

二、放射形图案产生的原因

当我们走在田野,信手摘一朵雏,从它的造型上很容易看出完美的放射形线条;日常生活中,横向剖开一个橙子,也可以发现它是典型的放射形例子。植物世界如此程度地再现放射形的图式并不奇怪,这是为了能够适应地球的能量形式之一――磁场的形式,它们必须以一种合适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毫无疑问放射形最为恰当。它非常合适地用于植物的图式之上,能赋予植物一种生命能量和运动的感觉。正是由于自然界中诸多的植物和生物,矿物晶体及各种天体现象,天气现象都会符合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形式,所以这种能量形式决定了它们的外形结构。这些诸多放射形造型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看来固然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但在原始社会,被认为是由某种神秘力量控制的,这些事物抽象出的放射形线条也就成为神力的象征,成为一些部落的图腾加以膜拜。由此放射形被加以神秘化。

1960年在伦敦现代美术画廊展出的一幅画给人们以强烈的冲击,因为创作这幅画的画家是一个叫康戈的黑猩猩。这幅画乍看像是行动派绘画(action paninting),其实不是。三年的时间里,康戈用手或毛笔画了384张画,基本上都是由画面下的中心部向上的放射线,伴随着往复运动呈扇形散开。让黑猩猩作画并策划了这个展览的是以《裸猴》和《人类观察》而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德兹蒙多・莫里斯(Desmond Juhn Morris)。为了治疗在铁笼中因无聊而患神经衰弱的黑猩猩,德兹蒙多无意中给了它们画笔,结果它们就乘兴画了起来。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苏维埃就有过让猩猩画画的尝试,也同样画出了放射形线条。德兹蒙多在观察康戈画的384幅画的形成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康戈初期画的扇形放射线群和人类幼儿绘画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讲,黑猩猩和人类在成长的初期对外界的反映具有一致性。

黑猩猩画的画和人类幼儿的画在初期有很大程度的雷同。这说明在表现方式上它们显然一样是向左右扇形散开的、随意涂抹的线群。之所以有这样的相同是由于灵长类的一种行动方式,那就是被称为 brachiation(双臂交互攀援)的手臂攀枝动作。也许可以认为这种双臂前后摆动运动被记忆在黑猩猩康戈的头脑中,于是它便非常巧妙地投影到纸上。人类的婴孩在爬行时也是使用双手,这种运动方式也被投影在儿童初期绘画中。进入成人后变成步行时挥动手臂的动作。

三、放射形线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有意识的描画放射形线条应该始于对太阳及其他放射形物体有崇拜的原始部落。他们在石壁上,器皿上描画他们所崇拜的图形。例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原始社会人们绘制的图案,同样,一方面出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另一方面出于对光、光明及神圣的赞美和向往,放射形线条在很多种不同宗教的绘画雕刻里也随处可见。最常见的就是神像头顶或背后的放射状光芒。

“一切如我所向着自然而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亲爱的兄弟,我在生活里和艺术里没有那亲爱的上帝也很能过得去,但我作为受苦难的人,我不能缺一件比我强的事物,它是我的真正的生命,它就是创造的力量,……而在画面里我想说出的事物,像音乐那样安慰着:我想用这个‘永恒’来画男人和女人,这永恒的符号在从前是圣火圈,而我现在在光的放射里寻求,在我们的色彩的灿烂里寻找。但这却不阻挡着我的可怕的需求,我能说出那个字来么?宗教”。这一段话是荷兰画家梵高(Van Gogh 1853―1890)在他写给弟弟提奥(Theo)的亲笔信《笔触画――创造时丧魂失魄状态》中的内容。由这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宗教对他的影响,他去世前创作的油画《有杉树与星星的道路》(1890年5月)中充满短促有力,热情洋溢的放射形笔触,这些笔触来源于他“创造的力量”――对宗教的信仰。他的画中的放射形笔触普遍具有宗教含义,这和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对传播福音的狂热,他1875年到1880年在比利时南部博里纳日(Borinage)的一个矿区做志愿传道士。在矿区他长期思索才下定决心去做画家,对宗教和艺术的狂热,远在他对绘画有任何概念之前就萌发了。这是一个虔诚而狂热的基督教徒,他深信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他对绘画的热情和依赖,正如绘画同样是他信仰的一部分。在他心中绘画是献给神的祭品,艺术是膜拜上帝的一种方式,他的艺术灵感和天赋也是上帝为此赐予他的,所以绘画是神圣的,如同圣光环的放射形笔触由始至终伴随着他的创作,真实的光的震颤比传统的光圈更能体现出圣光的普照。师承于梵高,20世纪初期的法国画家弗拉芒克(Vlaminck)也大量运用了放射形笔触来表现描绘对象的内心状况。

另一位善用放射形笔触的画家是眼镜蛇集团(Cobra Group1948年至1951年)的荷兰画家卡尔・阿拜尔Appel1921―)。他作品中的放射形笔触没有梵高和弗拉芒克画中所体现的宗教性,而是一种类似幼儿初期绘画的随意涂鸦。如前面所分析的放射形笔触的形成,幼儿绘画的稚拙对于想要逃离现实的阿拜尔影响颇大。“自发性”和“直接性”是眼镜蛇集团强调的主要观点,这在阿拜尔的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他的绘画就像是天真烂漫的儿童画,稚拙不羁的造型,原始而鲜明的色彩,以本能不经矫饰的姿态涂抹在画布上。所以就有了幼儿绘画和黑猩猩绘画中的原始本能线条。这并非“绘画性的”(pictutesque)而是“直觉的”(instinctive)。他是以一种看似天真无邪的画面来表现荒芜寂凉的悲剧性,这种特性有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出生地,阿姆斯特丹。这个北欧城市是一个奇特的混合体,是一个国际文化荟萃的海港城市,阿拜尔的绘画也呈现出一种多元族气质,一种内心的理想主义和纯粹主义与外在世界需求之间产生的冲突。

不仅绘画如此热爱利用放射形来表现一种心理习惯,在雕塑方面同样如此。17世纪巴洛克艺术家姜洛伦佐・伯尔尼尼设计制作圣彼得的座椅时,为了凸显圣物的光辉,他将座椅与屋内的华盖的相连,并画龙点睛的在四周环绕以金色的光线,使原来并不很突出的圣物在此显现的格外光辉夺目。

四、总结

由以上观点总结,我认为放射形线条和笔触起源于人类、灵长类的行动方式和地球磁场作用,以及人类所观察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宗教性和自发的原始性。艺术家们对放射形笔触的看法和理解不一,运用方法不同,体现的意义也就大不相同。放射形笔触具有的性质和特征使它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崇敬、热情、愤怒,对生命的渴望……而最重要的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类原始生命运动的记忆,对人类最终的信仰――生命的抽象表现。

(金艺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玛德琳・梅因斯通.罗兰・梅因斯通.斯蒂芬・琼斯著.剑桥艺术史.钱乘旦译.朱龙华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 阿森纳原著.邹德侬.巴竹师.刘埏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 中川作一(日) 著.许平.贾晓梅.赵秀侠译.视觉艺术的社会心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 杨识宏.天真无邪的荷兰人――阿拜尔的艺术.艺术家出版社

5 内森・卡伯特・黑尔著.沈揆一.胡知凡译.艺术和自然中的抽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6 Herschel Chipp著.余姗姗译.欧美现代艺术理论――三个人的天空.吉林美术出版社

7 伊本・西那(阿拉伯)著.王太庆译.论灵魂.商务印书馆

8 杉普康华(日).李建华.杨晶译.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字:动画设计、审美、艺术

动画,“运动的画面”是指由许多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时,肉眼因视觉残留产生错觉,而误以为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作品。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从其产生就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在美妙精彩、神奇变化的流动画面里,人们“天马行空,任意想象”,实现了自己梦境的世界,展示了一个惟妙惟肖、美妙绝伦的虚拟视觉世界。

有人会问动画片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的欢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这首先要从审美来说。从古到今,美一直是人类寻求和探寻着的。“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美”可能是一种感官的愉悦或生理的满足,也可能是一种赞赏心态的流露或个人趣味的偏好。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审美是人们诉诸感性直观的活动,不论在艺术领域、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凡是作为审美的对象,都具有可感知的形象性。与实践活动不同,审美具有超越直接功利性的特点,不以追求某种实用目的为动机,不能直接满足人的生理的、物质的或功利的需要。所以说审美的享受不是对于对象的享受,而是一种自我享受。那么,动画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呢?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的形态特征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种是多样统一即和谐,它体现了形式结构的秩序化。运动中的事物都具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规律。《故事中的故事》是俄国动画师尤里诺尔斯金(Yuri Norstein)的作品。《故事中的故事》以自由的非叙事风格,结合了偶动画、剪纸和透明介质上绘画的多种动画技法,最终用多层摄影台进行整合,营造丰富的影像景深和质感。高度符号化的视觉意象:小灰狼、火车、街灯、落叶、废弃的汽车、舞蹈的人、阵亡通知书、毕加索风格的米诺牛、普希金作品风格的人物、雪地中吃苹果的男孩和他酗酒的父亲……所有这些意象在片中反复铺排,构成了一个抒情诗般复杂和优美的体系。这些元素的选择也是经过细致的安排,充满来自作者个人记忆的隐喻和象征。作品中出现写实的、废弃的汽车和房子,来自于尤里诺尔斯金儿时生活的莫斯科街区的照片。而雪地中吃苹果的男孩的父亲,在同一个镜头中他的帽子也突然变成了十八世纪俄国军队军帽的式样。乍看互相没有联系的元素,经过尤里诺尔斯金的精心安排,形成了惊人的诗歌一般的节奏和韵律,给观众带来一种形式美感。

二、技术美

技术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时产生的。它是调节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也是沟通人与社会的中介。技术对象是技术领域的物质成果,作为人类肢体、感官和大脑的补充和延伸,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技术美发展过程是一个随人类科技的历史而发展的漫长过程,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一种审美形态和科技水准而能达到的技术表现,也是人类审美形态发展演变时在特定时期的自然表现。从旧石器时代各种石器工具的制造,人们在追求效能的同时不断进行形式的改进,由此培育了美的萌芽。所以技术美不仅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第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审美存在。

从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到现在的电脑制作动画,无论是在画面处理上,还是在情节设置上都有了突飞猛进很大的飞跃。例如美国的《变形金刚》,早在1984年就已经拍摄成动画片,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拍摄制作技术的限制,很多动作设计和汽车人的变形动作都不是很完美。尽管如此,这部动画片还是伴随了几代孩子的童年。2007年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拍摄了真人版的《变形金刚》,创下了新的票房奇迹。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变形金刚》深刻的儿时记忆,也是由于高科技带给观众视觉的震撼,技术美的感叹。

三、艺术美

艺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做出的审美反映和精神建构,它以特定的物质媒介将人的感受、审美经验和人生理想物化和客观化,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说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艺术品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产物,它要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艺术美是指这类艺术所特有的审美价值,是艺术品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漫画家几米以精美细腻的图画,配上新诗一样的文字,描绘出都市人的感慨、幻想与梦。有人说,几米笔下的空间飘着一丝欧风色彩;也有人说,几米笔下人物的穿着有着绝对时尚的态度;事实上,几米式的美学生活就是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活出更有个性与思想的态度。几米的每一幅漫画都散发着艺术美的气息,体现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曾有过的梦。

四、生态美

审美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形成的人类文化方式和精神境界,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向精神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生态美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态审美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而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共鸣。它使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与对象世界包括整个社会与自然和谐交融。

《生命海洋》是反映大海的一部影片,它在呈现给我们海底美丽与神奇的画面以外更加侧重表现了人类与大海生生相息的关系,表现人与大海的关系,正如片中的解说“大海就是生命之源”,本片主旨不在美丽的画面,而在通过自然生态的完美来使人思考生命与生命之源的关系。 当你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不仅感叹景色的优美和自然的魅力,同时也会发自内心的感谢生命。

中国动画发展到今天,路程曲折而漫长。虽然现今欧、美、日的动画占据了动画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动画的经典之作,这些动画无不体现了审美的诸多方面。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皮影造型体现了一种技术美,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也体现了艺术美,皮影造型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动画设计之美不仅体现在它的视觉形式上,还体现在人们对于幻想世界的心理需求上。不管是时尚的设计还是有传统文化的设计,只要符合正确的“度”,只要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满足人们的生活追求,就能设计出好的动画作品。设计中的美学问题,就是探讨美的设计作品。只有符合了美的原理,才能够体现真正的设计之美。

参考文献: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范文第4篇

我没想到张海儿会让陈侗赤膊上镜,更没想到陈侗一反常态欣然出镜。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他们是心领神会,合谋了一件名为《你指东,我不往西,我往南》的作品。

我和陈侗同住的广州的确很“南”,也妙在很“南”――没什么文化,但有生活;没什么文化标志,但有博尔赫斯。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再加上一句:没什么艺术家,但有陈侗。

――封新城

广州可以有很好的书店,但是你要找一个很个性,立场比较窄的书店,那就只有博尔赫斯书店了

封新城:博尔赫斯书店曾经是广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今天,它还是吗?

陈侗:怎么说呢?在最近5年里,如果从当代艺术这个角度讲,有很多新事物,有更多新的机构、美术馆,另外社会生活的时尚化程度也加强了,所以你要说它不再是一个文化地标,我也认为是这样的;但是这十多年来,尤其是从阅读的意义上讲,它还是依然在的,只是大家现在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不再有吸引人的那种……

封新城:或者这么说吧:中国变了,中国的人变了,广州变了,在广州生活的那些人也变了,但你的博尔赫斯或者你,没变。

陈侗:对。以前大家比较关心它比较在意它,是因为那时媒体特别喜欢抓这种东西,当时商业化比较少,报纸少,杂志也少,所以曝光率很高。

封新城:后来博尔赫斯是不是被借用了?我的意思是说,被借用到时尚生活里去了。

陈侗:有一点吧,但是我始终觉得有一点问题就是:媒体其实不用关注这些书店。我们都知道国外有很多好的书店,它们可以有很长的生命期,一代代人传下去,也很有名,但是不太会成为媒体的一个关注点,当然在专业媒体上例外;但在时尚媒体里面,书店是不会出现的。不像我们这里的时尚媒体,一说做点文化产业的东西,他们就会盯住书店。哈哈!这是我们的习惯导致的,我也没办法,报纸杂志要报道那就报道吧。说到变味,那是在媒体里面变味的,但在生活中还是没有变。所以我们十周年的时候有一个广告词,叫做“用时间反对时尚”。

封新城:就是说你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陈侗:对!“用时间反对时尚”,就是说我不是时尚,我们是靠时间来累积东西。所以别人说,啊,最近很流行读博尔赫斯,很流行读谁谁谁,我都觉得这是媒体构想的一个事实,构想了一个排行榜,其实在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你要说某个电视剧最近很热、很红,这个我承认,因为你一出去,一碰头,单位里的人都在看这个电视剧,如果你们单位有一半人在看这个电视剧,那全国人民就真的有一半人在看;电视剧可以是这样,可是媒体报道一个书店,说它怎么怎么样,然而我并没见到有多少人啊,我们见到的还是那些熟识的面孔。

封新城:我的感觉,它还是参与了一个群体的形成过程,比如我们说的小资这个群体,小资的生活方式。说到小资,说到广州,博尔赫斯就会被提到,而且是这个群体的密码之一。

陈侗:我没这种意识,因为首先我自己过的生活,我不知道有没有小资成分,可能也会有,但是我跟小资圈并不是很熟,我甚至很少看一些小资类的东西。当然,可能小资的范围现在扩大了一点点,可能从读一些时髦一点的书跨到博尔赫斯,但是我没有感觉到我参与了小资这个运动的生产。包括以前有人说我是“哈法族”,我都觉得很可笑,因为我并没有法国的生活方式,我没有整天在家里喝咖啡或者红酒。这种生活方式在法国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打麻将一样。但是我没有那种常见的生活,我还是中国式的生活,只不过做了一些出版工作,宣传了一些作品,我宣传这些作品的量也是有限的,范围也很窄,不是全面的。其实在小资和大众中间,现在还没有人提到有第三条路可走,所以我就是小资了。

封新城: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广州――有时候我会做一个类此,像你的存在,张海儿的存在,南方报业的存在,包括本刊的存在,本人的存在,你会看到这些跟广州是个剥离的感觉,但是它同时又是广州的一个产物。

陈侗:我完全同意你这种感觉,也同意它就是广州的产物。因为有些城市是一体化的,比如在贵阳,从饮食起居到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体化的,很可能一个诗人,他今天晚上会打麻将打个通宵,明天早上起来又去见几个诗人朋友;在广州就不会这样,他如果打麻将就肯定不写诗,写诗的人就不会打麻将。我们在广州,一方面在体验广州的生活,饮食起居的东西,更多的是我们很认同它;同时在文化上我们只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做的都是生产性的东西,你们做杂志,是生产,我们书店也是生产,来的人,全国各地的都有,你卖你的杂志,也是全国各地都有。这里的人文和历史上的东西,对我们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让我们回到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里面。

封新城:我曾经被很多北方的朋友问起这个问题,他们都会惊异地,或者是有点惋惜的那种口吻说,你怎么会喜欢广州呢?你怎么会在广州这种地方耗下来呢?我回答他们说,恰好是这种东西,让我活得很好。我喜欢这种互不相干的感觉。

陈侗:最近去北京我也形成一个很粗浅的判断,北京的东西有水平,但不一定有质量。咱们这里都是实实在在的――你看我们拍照,拍一个半小时,拍完,从天河村到这里的距离很短;要在北京的话肯定不行,我们就没有时间谈话了。这就是城市的质量。我们就是利用了这种空间的优势,小的、灵活多变的。在咱们这里,可能性很多;但在北京,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它变通的条件和机会很小。

封新城:对,这里做起事情来更单纯一些,更明确一些。

陈侗: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做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奇怪,但如果你没来,我没来,海儿也没待在广州,有的事情可能就根本没有发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别的人做出别的事情。广州可以有很好的书店,但是你要找一个很个性、立场比较窄的书店,那就只有博尔赫斯书店了。

封新城:在广州这个环境里,会有一种边缘感或是很寂寞的感觉吗?

陈侗:不会,绝对不会。如果你觉得寂寞,觉得北京热闹,你可以去那里跑一跑,待两天就回来。巴黎可能比法国其他的城市要好,但是在中国要做文化事业,真的未必就是北京最好。有很多人说,中国的发展不平衡,其实我觉得已经够可以了,你到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走走,哪个国家能有像广州离首都这么远的一个城市,可以那么发达?没有的。

其实最容易的就是坚持,最不容易的就是放弃。咱们要坚持过去的计划经济也很容易,

最难的就是放弃它,搞另外一套制度。博尔赫斯书店能坚持到现在,在于我们没有把规模变得很大,小规模坚持,比较容易。就像我借你10万块钱,还不起;我借你100块钱,还能还不起吗?肯定还得起。所以小规模的坚持,我是做得到的;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一搞文化产业就搞得很大,最后只能放弃,他们就没想到小规模的坚持。当一个朋友来到广州,看到10年前的那个博尔赫斯书店现在没有了,他会很失落;当你告诉他,还有,不过很小,他就满意了。就像一个老人还活着,不过已经干瘪,缩成一个布条了,也行,因为还活着。如果你说它死了,那就挺遗憾的。坚持很容易,难的就是放弃,你想待在这个城市里面不走,那太容易了,到北京去就挺难的,要建立新的关系,还有好多事,你还要买个车。你要待着不动就挺好,所以坚持挺容易,坚持住在广州,坚持做什么,都比放弃要容易。

我不会把钱当成一个目标,但我比那些把钱当成目标的人更需要钱。因为我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展开

封新城:这些年来,你画画的时间量要比以前多了。

陈侗:不是多一点,而是多了一百倍了。

封新城:你是需要增加收入吗?

陈侗:对,增加收入很重要,利用这个艺术市场,把自己的文化产业盘活。因为我不是靠文化产业来赢利的,是靠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收入来养活书店、出版,对我个人来讲,出版和书店全都是赔本的。

封新城:你做的这些连接起来是一个公司吗?

陈侗:不算吧,书店算是一个企业,其他的是说不清楚的,比较自由的。比如说我的图书出版,是我的产业,也是出版社的产业,但是前期我个人的投资多一些,资金全来自我的艺术创作,但这些项目本身没有一分钱拿的。

封新城:那最后这些会变成什么?你整个这一摊子全部算在一起,你最终是要做成什么呢?

陈侗:最后我们看到,从一开始作为一个图书爱好者,比如我们喜欢看《老人与海》,到最后变成一个海明威的著作的阐释者,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有意义。在我的艺术作品里也有很强的叙事性,就像小说一样,那是别的艺术家创作里没有的,包括我在广州三年展上的作品,它和书店有关系,和阅读有关系,和我推广的文学作品有关系,它是一个整体。这个作品是用录像的形式做的,我以前没怎么做过录像,这也是一个比较当代的手段,这不是我刻意的选择,而是对我这个作品来说是最恰当的一个手段。

封新城:这个作品的名字是什么?

陈侗:这个作品名字叫《齐达内-图森-陈侗》。齐达内是法国球员,图森是在看台上看了齐达内的比赛,看了他撞人的事情,就写了一个三千多字的文章,出了一本小书;几年后我又把这本小书组织成一个录像作品,而且还是跟图森合作,甚至还参考了图森做录像作品的方式。这里面还有我童年拍电影的理想,以及我作为小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所以是一环套一环的。

封新城:你刚才讲的是你自己的一个注解,你要解读什么呢?

陈侗:解读这种身份的多重性啊,比如又要画画,又要写文章,又做出版,又干书店,现在刚好就汇集成这么一个作品,甚至连社会关系都在里面,连我20年前用的木工都来帮我做东西,哈哈,全都用上了。

封新城:那你会指向一个什么?

陈侗:我并不是用录像去解释图森的这个作品,我是想回到一个阅读的关系上面,回到一个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异。当你默读一本书的时候,不想读的你就跳过去了;可是要你朗读的话,你不想读的也得读,你不喜欢这句话,你很讨厌这句话,或者你不明白这句话,但是也照样要读,那么在读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反应,你可能会结巴、胆怯,或者心不在焉。因为我们是录像,所以还会有表情,看上去比原来的文本多了很多别的东西。

封新城:广州美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学院,甚至我们开玩笑说,那就是一家公司,这里面出来的其实个个都能赚钱,从一个系,到一个学院,都是公司化。但你好像有些游离?

陈侗:不是,广州美院也不全是这样的,还是有超过2/3的人,在传统的美学范畴里工作,教书、画画、搞创作;只有1/3的人公司化了。外界看到我们都是公司化的,因为走在外面的人都是搞公司的。但还是有2/3的人在做传统的教学,传统的绘画。

封新城:那你呢?

陈侗:我跟他们都不一样,我既不是传统的教学,和传统的创作,也不是公司化的。我是很个人化的,我就是带着小时候的理想在做事情,一直到老了都这样。我做事的方式和这个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就更没有关系了,我人都住在外面了,要是忙的话一个礼拜都回不了学校一次。

封新城:大家在议论,对美院的人来说,起码收入都是不错的,大家都活得很好。

陈侗:这得看你以什么水准来看。其实我认为有2/3的人收入水平并不高,这2/3的人有一部分做我刚才说的传统教学和创作,可能还有一部分的人做公司也不是做得很成功。但是一般的情况还可以,说买辆车,也还是可以买的,但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我是属于比较差的这种。我不是很会理财,我的钱全部投入在我的事情里面。以前在大学里,我比班上很多人有钱,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赚钱了,画连环画,画插图;但后来做公司的人又比我有钱,而有的公司不成功我又觉得我比他们有钱,所以这个都很难说。当然我不会把钱当成一个目标,但是我是比那些把钱当成目标的人更需要钱的人。你明白吗?因为我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展开。很多人拿着钱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但对我来说很快就能花出去。我给广州三年展做赞助都好过啊;如果我不知道怎么用,我扔给他们100万好了,他们都不够钱用的,到处都要用钱。

封新城:记得前一段时间朱其来的时候,他也有些感慨,说起你,他说以前陈侗是那种很奉献的……

陈侗:我现在还是很奉献的。我有一辆车,是很大的那种车,就是又可以装人又可以装货的,我买这个车干吗?就是为了奉献嘛。就是为了帮这些朋友,当然还有我的事情,谁要运货啊什么的谁都能用,有时我还问别人要不要用车。我还是奉献型的。我决定做不做一件事情,只会考虑它的意义,而不是赔不赔钱。因为这么多年来,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是比较有意义的,有些事情你会看到它意义不大;碰到这种意义不大的事情,那我当然就没有多少信心或者热情去做了,所以显得在这一块就不那么奉献了:但是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赔本,也要做。

卖菜的阿姨,她看到我不会看到艺术,只会看到一个买菜的人,一个长了胡子的买菜的人

封新城:其实大家都说到一个变化的问题,就是从80年代到现在,即使从当代艺术来说,你看到一部分人很主流了,这些人都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相互的关系、生态都变了。那么,其实你想告诉我的是你什么都没变,是吗?

陈侗:我不认为有那么多的变,其实有的可能是面子的东西,就是说,不是真变。比如说我来这之前,在便利店买了一个剃须刀,因为我没有时间刮胡子,海儿要拍照的话,我的形象

太乱七八糟了。我每天根本没有时间刮胡子,也没有时间照镜子。我注重我的形象只是为了尊重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我觉得很多艺术家的变化也是为了照顾一种语境,是一种装扮,我能够理解。

封新城:你没有刮胡子是因为忙三年展吗?

陈侗:我不忙的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会议,没有接待工作,没有应酬,我是不会关心自己形象的。我的意思是说,有的人可能在外面装得自己很牛,其实他是觉得不这样的话可能不合这个场子,难道他很愿意吗?不会。我觉得人最终还是像他年轻的时候,像他童年的时候,其实就跟童年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觉得有的人很牛了,就觉得他做事情跟10年前、20年前不一样了,跟'85的时候不一样了。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就是用这个方式维持了我很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就像我本来不记得刮胡子,但是我为了尊重媒体,尊重你们的工作,我就简单地在走路的时候刮了一下。

封新城:说起这个,媒体上出现你的形象的时候还真的修饰过,比如说你有标识性的胡子。

陈侗:对啊,这个东西我觉得没有问题。就像吴山专的墨镜,他不管白天晚上都戴着,我想他只有洗澡的时候才不戴,他戴墨镜是标识性的。你也可以说他很造作,但时间一长你就觉得没问题,不戴反而不像他。但是另外的人学他这样戴,那就麻烦了。我们不去追究这个,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就通过这个去判断其他的事情或者性格,而我就学会了不管这个事情。

封新城:这个你是不是跟你学会说的广东话一样,会用一些广东人的方式去看这个问题。

陈侗:是的,我来了广州3个月以后就会说广州话了。

封新城:真的?这是让我很吃惊的,我原来以为你根本不会说广东话。我对你的印象,就是有点不苟言笑,对一些事情很坚持,甚至是精神上的某种洁癖。但是发现你一讲广东话,感觉就不一样了。

陈侗:同样,我有时候也可能会这样看一些我没有接触过的人,但我从来不会去改变对我认识的人的看法。所以你刚才讲的对我的感觉,可能是很多人一开始对我的感觉,你看我不笑,我确实不怎么笑,我甚至平时也不怎么说话。但是我上3个小时的课基本上没有停顿。至于我不笑,是因为我觉得我笑的时候牙齿很难看。我现在不能刮胡子,刮了护照、身份证上就全不认得了。我曾经和海儿做过一个试验,我说你用电脑把我照片上的胡子修掉,看是有胡子好,还是没胡子好。最后觉得没有胡子还是不习惯。

封新城:对,现在我知道你内心很放松,甚至是延伸度很大的一个状态。

陈侗:有的场合可能也会紧张,这种紧张就是说我们可能在文化方面见过很多世面,可是在其他方面没见过世面。比如说去银行总部我可能会比较紧张,都没去过嘛,那些都是银行家,对我来说都是无底洞来的,对不对?所以我还是会紧张。

前几天我看到报纸说郭晶晶在学习待人接物,学习跳舞,我很认同――我觉得女孩子这样做很好,你想嫁到一个富人家里面,你当然就要去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都觉得很愉快,这样很好――你不要说我很个性,我就这样子了,我管你是谁,那我觉得这是一个不负责的态度。我是比较欣赏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人。

他们总以为我很自我,但我没有,我就跟他们一样的,前天有一个陌生的朋友突然跑来找我,他老想探究,我这样工作是不是为了一个什么目标,为了什么艺术的目标?我告诉他,我就是艺术,艺术不是我的追求!他举个例子说,他有个朋友,处境不大好,后来读了中央美院,读进修生,帮一个高人做助手啊怎么样的。我说,他错就错在当进修生,因为这个时候他把艺术作为一个内心的追求,就反而把艺术给抹掉了。而我不是,我就是在艺术里面,我没有追求艺术。所以我不会去读进修生、博士生,我不会认为我到了中央美院就跨入了艺术的殿堂,我从来没有这样想。我从来没有后悔我是在广州美院毕业而不是中央美院毕业。我爸爸很喜欢广州,他就让我来广州了。我没有读博士,我没有追求,所以我跟人跟城市的关系是相等的,我会用一般的方式去处理事情。从小到现在,对我来说艺术不是追求,艺术就是我的本身。

封新城:就是你的生活状态。

陈侗:但是不要说,人家看到我就像看到了艺术,因为像卖菜的阿姨,她看到我不会看到艺术,只会看到一个买菜的人,就是一个长了胡子的买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