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第1篇

与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的是,在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问题上,我们广播电视系统的一些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误区一:将广播电视数字化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将传统的广播电视生产、播出、传输、接收在技术上实现数字化

基于上述认识,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已批准建立了四家全国性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批准了138套数字付费节目(付费电视121套、付费广播17套),已开播了107套(付费电视94套、付费广播13套);与此同时,作为拓展数字化广播电视新业务的努力,我国许多城市开始了车载移动电视的试验,网络电视试点也已启动,手机广播电视业务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但就全国广电系统而言,数字化推进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制作、传输、播出的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制定,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城市有线电视整体平移等技术层面。

事实上,正像水之于鱼、空气之于人一样,数字化已是广播电视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现实状态。

误区二: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淡化了其更为本质和重要的公益属性

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数字化广播电视,往往与广播电视产业联系在一起,与电信、互联网的市场竞争联系在一起。在平台搭建、设备改造、整体平移等具体的推进过程中,似乎只有市场这一条路可走。这种过于强调产业属性的结果,会使我们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遇到诸多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客观上非但不能促进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反而会影响数字化的进程。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国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和舆论引导工具,其公益性为主的原则和特点是公认的。这种原则和特点并不会因数字化而有任何的改变。数字化的中国广播电视仍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要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效益。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根本任务仍然是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大局服务,为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这是不可动摇的显而易见的一条根本原则。正因为如此,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个别业务,如付费电视,尽管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但从整体来说,其本质属性仍是公益性。

误区三:在数字化广播电视产生布局方面,将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看成传统广播电视业的自然衍生物和当然依附者

譬如说,中央电视台旗下就有一家大型数字电视节目提供商――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和一家大型数字电视节目运营商――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笔者认为,这些数字付费电视公司与央视的母子关系不利于中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因为以收取收视费为主要创收模式的数字付费电视业务与以广告为主要创收模式的开路电视之间存在着矛盾;在受众需求和节目形态上,开路电视与数字付费电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央视不可能不顾及占其经营总收入60%~70%的开路电视的可持续发展,而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前景尚不十分明朗的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方面。

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从个别业务和产品的单打独斗式的竞争的层面进化到依靠产业链进行整合竞争的层面。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上述布局和结构基本上是点式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比较低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数字付费电视进展缓慢,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大大迟缓于原来的预计。还有,城市有线电视数字整体平移之所以一直没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也与没有形成包括机顶盒生产、内容提供等诸多产品和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产业目前的这种布局和结构的不足取之处,可通过当年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之间的关系的事例来加以印证。当时,一些省市的有线电视台依附于无线电视台,结果在内容生产和传输等方面处处受制于无线电视台,没能发展起来。而一些省市的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没有依附关系,而是展开公平竞争,结果在内容生产和传输方面的优势很快发挥出来,被时人称为“有钱”电视台。

误区四:在内容提供方面,重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研发和提供,忽略数字新媒体中音频和视频节目的研发

有人曾争论过广播电视业是政策为王,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和“三网融合”背景下,毫无疑问是内容为王。政策是保障,渠道是载体,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用什么方式传播,受众看的是内容。

内容是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资源,广播电视系统在这方面是最有潜力的,在资源占有、制作能力、媒体公信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然而,在数字化电视节目内容的提供方面,我们广播电视系统所能提供的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系统一定要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人们对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影响的关注点仍然更多地局限在传输技术的层面,其实,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更为深远。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会不断衍生出海量的音频和视频节目。由于我们目前对这些新媒体节目的研发尚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所以对承载海量内容的节目模板,即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还看不真切,难有确切的描述。但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融入,这些数字新媒体中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将与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者,应针对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海量、高清、便携、实时、互动等鲜明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完全不同的适合在众多数字新媒体中传播的音频和视频节目形态和内容。

误区五:与电信、互联网的融合会使广播电视业遭遇灭顶之灾,所以要御“敌”于行业之外

一些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行业和其国内电信、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现已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正进入融合其他新业务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我国也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客观形势使广播电视行业消极的抵御正在逐渐变得毫无意义。广播电视系统必须正视并尽快适应这种新形势,充实和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播出传送质量,积极开展新业务,努力提供新服务,发挥广播电视传统的内容优势、网络优势、用户优势;抓住数字化机遇、应对数字化挑战,否则真的有可能被泡沫化,失去现有的传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

误区六: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应主要以维护广播电视媒体现有形态和既得利益为依归

目前我国有关广播电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级别不高,随意性很强,没有形成非常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是基于确保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垄断地位而形成的一套法律法规体系。有关保障数字化广播电视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法规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和阻碍了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广播电视业正走向一个多元化与标准化交织的领域。如何统筹数字化广播电视与传统广播电视的关系,如何统筹行业内部左右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的关系,如何统筹本行业与电信、互联网等行业相关数字音频和视频业务的关系,以及对各种传输渠道上的海量音频和视频数字节目内容如何监管等,这都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只有重新审视现行的法律法规,全面加强有关数字化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的建设,才能切实促进广播电视业由传统模拟时代向现代数字时代转变,才能在激烈的行业博奕和市场竞争中切实维护广播电视业自身的正当和合理权益。

针对上述六个认识误区,本文相应地提出如下六条建议:

一、要对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再认识

要让全系统都认识到,数字化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涉及到广播电视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影响方式、服务方式、盈利方式、管理方式等各个层面,关系到广播电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二、要明确数字化广播电视是政府推动的公益性事业

要理直气壮地高举公益性大旗,争取政府的强力推动。要从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以及社会主义舆论主阵地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说服政府将广播电视数字化作为与“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走出去”工程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来对待,用与“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走出去”工程同等甚至更大的力度来推动和扶持包括城市有线电视整体平移在内的广播电视数字化。

三、要尽快形成符合市场运行规范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产业链

要将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在内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新媒体作为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同等作用和价值的一项全新的面向未来的重要事业来发展。使其在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平等竞争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四、要加强数字化广播电视内容产业的生产和研发

要下大力气研究、开发、生产出海量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性俱佳的,适宜在数字化广播电视新媒体中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和内容,以确保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业在内容提供方面的主渠道地位。

五、要加强广播电视系统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

要抱着合作的态度去开拓,争取在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拿到属于自己的合理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一些新的业务领域更应如此。

六、要建立一套促进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广播电视业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顺畅完成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化,确保广播电视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和合理份额。这需要对“三网融合”这个现实课题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结语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1日

一、当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类型及特点

新媒体以它潜移默化的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的内容进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的表现较普遍的解释:一是只有媒体构成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二是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三是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不同时期变化着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移动媒体、数字电视和宽带互联网。它的表现形式为:网络广播、IP电视、高清电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手机电视、手机短信、门户网站、虚拟社区、博客、播客和搜索引擎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兼容、开放、共享、多样、对等、通用的突出特点,给广播电视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水平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广播电视新媒体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多媒体、个性化特点,拓展了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和功能,呈现出全新的形态。

一是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声音图像质量提高,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新媒体为广播电视的内容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结合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生产出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的结合,加强和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提升了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广播电视新媒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是两种不同的服务方式。新媒体将传播载体从广播、电视扩大到电脑、手机,将传播渠道从无线、有线网扩大到卫星、互联网,并呈现出与广播电视有很大不同的传播方式,技术的变革,让消费者实现了按时间、心情、爱好、价值取向选择节目的梦想。

三是广播电视新媒体改变了盈利模式,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经过多年的经营,这部分的市场潜力已经得到充分的挖掘,上升空间很有限。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出现,为广播电视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巨大的增长空间。广播电视新媒体为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使广播电视不断走向社会、走向开放、走向融合。

二、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建议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是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是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节目技术性强,隐蔽性高,必须采用高新技术,采取行政处罚和技术封堵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管理。当前,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要拓宽、延伸行业管理范围,促进其有序发展。

1、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目前,新媒体的很多种类技术标准方面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网上音视频节目的制作编码标准五花八门,互不兼容,既给节目交流带来转换上的麻烦,也给技术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和研究很重要。要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考察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全体人员了解国内外新媒体的发展动态,探讨广播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实现共存共发展的路子,逐步树立当今媒体介质是一个多元化、多种形式的客观存在的观念,充分认识新旧媒体的相互蕴含、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要加强法规建设,建立全国监控网络,使用现代化手段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规定,提供加强管理的依据。从节目、播出、运营、监管、技术、所有制形式诸多方面入手,完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退出市场机制。

由于数据量浩大,时效性强,广播电视新媒体内容传播监控必须使用技术手段来完成,无法完全靠人工来实现。应尽快建设能提供对音视频内容的过滤、记录、IP地址溯源追踪等功能的监看监管系统,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非法节目内容,尽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必须把对新媒体的研究与实践融入到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整体规划中。广播电视新媒体还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新事物。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和繁荣,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很多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会迎刃而解。因此,推进新媒体的发展尤为重要,不能为了管理而影响和限制新媒体的发展。在保持发展优势项目的同时,重点突破现有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新媒体项目。我们还要积极跟踪研究,如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发展的前景动向、最新的技术成果,适时跟进,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新媒体种类。

有观点认为,新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这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经不起媒体发展的历史检验。新媒体的出现既为传统媒体带来竞争压力,也带来了发展动力。传统媒体应该运用新技术,学习借鉴新媒体长处,实现自身的发展和飞跃。同样,新媒体的发展,也需要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需要传统媒体的人才、内容的支撑。总之,广播电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必将走向融合。

总体来说,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要规范标准,完善体制,共享资源,鼓励竞争,积极发展,加强管理,确保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创新思维;云技术

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声影结合、富有美感的艺术形式,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这种艺术形式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广播电视受众对电影发展更高的期待,同时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但是近几年在激烈的媒介竞争当中广播电视在整个新媒体时代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减小,这就要就我们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由于传统广播电视的视听新媒体终端,储存,以及渠道等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与新兴媒介实力还相差较远。希望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做的一次小的调研,可以为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起一点小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体制束缚了广播事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走的是双重体制,即事业编制,企业经营。国家最初这样实行的初衷是:既能实现对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的很好管制,保证了舆论宣传,又方便媒体实现经营性收入来壮大自己。但事实证明,广播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好。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

2.1 内容的不断创新

就实际广播电视发展前景而言,内容生产力才是超越其他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媒介应该“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广播电视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富有艺术魅力,兼顾到“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且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就要求联系日常生活中通过精心的准备,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新的视野、构建新的格局、呼唤新的变革,有针对性的研究关键性环节的设计,使每个观众可以在观看中得到快乐或者感悟甚至于灵感。内容生产力应该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题联系紧密,向观众传播时通过简单的介绍,一个好的简介更是可以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为观众构建一个基本的映像,使观众有后续观影兴趣。内容生产力应该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揣摩,好好分析、体会,构建一条大概的理解体系,最后融会贯通形成核心的理解。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去构思选材,从最基本线条,不断润色,不断改进,在此期间,不断学习其他媒介的方法技巧,总结经验,提高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

还可以与其他网络运营商合作,共图发展,开创“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模式。加强网站建设,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网上征集一些广大观众的意见或者建议等信息内容,开展一些征集活动按照贴近观众生活需要、贴近观众思想追求、贴近观众心理成长需求的原则来建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为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双向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为广播电视工作服务,利用微博、社交W站、qq等载体来促进制作人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 与云技术相结合的转型

近几年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这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新兴的云技术具有相通性,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生活角度来讲,人们希望生活越来越简单,云技术与广播电视相结合,比之前的储存,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提高性能的基本单元,选取相应的基本单元,与不同的信息相结合,构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观看系统,可是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服务更加周到。关于云技术在电视广播的应用的控制技术和驱动模式,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2.2.1 控制技术

简单来说,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控制技术就是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相整合的综合实践运用,这个是将人工操作与智能操作相结合最简洁的方法,在这个方法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我们下发的指令,通过云技术的整合准确的反应到接受端口,其灵活性,精准性都是极为可靠的。控制系统与检测系统结合,可以使电视广播更具有竞争力,使视听图像更为清晰,更加流畅,使整个行业的互动性也更为开放,使制作理念的创新性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将各类新兴文化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同时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整合出符合本国传统文化习惯以及观众喜好的发展需求。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电视广播的发展对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广播电视发展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在文化建设上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财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2.2.2 驱动模式

驱动模式是指在极其复杂的操作中,可以让每个设备都紧密配合,使其保证一定的频率以及一致的操作模式。传统的驱动模式主要使用传统传播模式和其他辅助设备传送到信号塔,信号塔再与其他设备相结合将整个传播过程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播线。但是传统的设备工艺流程操作复杂,很容易在生产中出现故障。随着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更为简洁而且高效的驱动模式,将驱动模式融合在整个操作系统中,使云技术与电视广播相结合可以更简单的运行。

3 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旨在改革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方法,策略与预期的目的,观众的期待,大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为主要轴心,提高广播电视者创新思维的潜能,强化其对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中作用的理解以及重视、提高,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寻求新的理念内容和创新意识,提高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为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改革广播电视新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必须注重整个行业的前瞻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要明确广播电视发展的思路,让传统广播电视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云技术,打破传统在延续了多年的传统的理念下融合更多更有实用价值,更具含金量,更有深度的新兴媒介思想。

参考文献

[1]北京电通网络互动中心.王岩玲.融合新媒体:现代广告,电视节目的未来[J].中华新闻报,2007(2).

[2]周杰.论打造城市电视台本土文化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

[3]黄鸣奋.新媒介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石磊,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现代传播,1994(2).

[7]匡文波.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J].现代传播,2004(4).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科学管理;发展前景

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城乡之间的差别。并且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有线电视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发展农村有线网络,普及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解决农民看到看好多套电视节目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重点,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1 县以下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大搞有线电视,县以下、乡上电视差转,恢复广播,解决了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大大改变了广播电视工作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急功求成等原因,县以下有线电视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1.1 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带“病”经营。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未经广播电视部门批准,他们只是看到有线电视有利可图,自己根本没有技术,不懂业务,建台时又不通过广播电视部门的技术指导,致使被社会一些投机者有机可乘,为他们购买质量低劣的前端设备。安装后,信号损耗过大,同时,不是放大器坏。就是播控器有问题,不到一年半载,就搞得“满身伤痕”。

1.2 线路安装不规范。有些安装人员对施工要求、技术指标知之不多,对线路走向随意安排。安装各种分支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和信号相互干扰等遗留问题。

1.3 县以下有线电视不重视社会效益。他们办有线电视的指导思想不清,不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只是讲经济效益。

1.4 队伍建设跟不上。县以下有线电视的队伍缺乏严格培训,文化程度偏低,很难把握电视宣传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同时,维修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2 加强县以下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的措施

应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使之更好服务于社会呢?我们认为,县以下有线电视应由县以下广播电视站统一管理,加大对县以下有线电视的管理力度,才能使县以下有线电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全省有线电视实现联网打下基础。

2.1 县以下有线广播电视必须归口管理

县以下有线电视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必须由县以下广播电视站独立负责,其他部门不得插手;广播电视站也不得与其他部门合建有线电视网。农村非广播电视部门开办的有线网络,不论规模大小,一律移交县以下广播电视站管理。县以下有线电视只有在政府部门的管辖下,才能发挥其喉舌作用,更好地为当地政府服务。

2.2 发挥县级广播电视局职能作用

县级广播电视局要从政策、技术上大力支持各县以下广播电视站,依靠当地政府,帮助各广播电视站健全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2.3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理

法的稳定可以保证制度的稳定。对县以下有线电视的管理,要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保护条例》,体现电视行业特点,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2.3.1 办理相应建站的《许可证》。

2.3.2 广播电视站和有线电视转播站不能被私人承包经营管理。

2.3.3 安排专门频道完整转播中央、省、市和市台新闻节目。

2.3.4 严禁插播各类节目录像带。

2.3.5 规定有线电视管理费收费标准,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加强收费管理。

2.3.6 做好卫星电视地面接受转播站设施的管护工作,杜绝设备、设施以及信号被盗。

2.3.7 妥善落实好维护管理的报酬及设备设施维修经费。要制定措施,对存在问题要敢抓敢管,以责无旁贷的态度,一抓到底,务求抓出实效。

2.4 积极改造前端设备,高标准要求新成立的有线电视转播站

广播电视局和县以下政府要从政策、技术、经济上大力支持各有线电视转播站,积极对前端设备进行改革。以县以下政府名义动员当地致富户捐助一些,县以下政府拿出一些,各有线电视用户集资一些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然后广播电视局派出专职技术员,从转播多套节目上考虑更新前端设备,合理修改主干线以及各支线。对联网条件成熟的,使其与广播电视局有线电视联网,为今后全市乃至全省有线电视联网打下基础。对新批准成立的有线电视转播站,广播电视局要严格要求其作出完整、详细的有线电视发展规划,并帮助其合理化。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协助购买高质量的前端设备,向有线与无线、微波、光缆和卫星相结合的现代化传输发射网络发展。

2.5 协调有线电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有线电视不能不要经济效益,但也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要明确,办有线电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和规范性同时,要做好转播上级台节目工作。另一方面,要多渠道积极筹划资金,搞好有线电视建设,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开展经济创收,以有线养好无线。

2.6 加强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是一项高科技事业,广播电视宣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县以下有线电视的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很不相适应,很多从业人员连分支器和分配器的功能都弄不清楚,根本谈不上使用广播电视共缆传输,有线电视网络一网多用等新技术。所以市广播电视局和县以下政府要选拔一名工作认真积极、政治性强、作风正派、业务水平高、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员负责广播电视站的主要工作。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敬业、勤业、讲道德、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设备的维修;加强对有线电视安装队伍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发上岗证,对连续两次培训都不能合格者,坚决取消其上岗资格;在新吸收从业人员时,一定要经过培训合格,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

结束语

有线电视是由高科技装备起来的,其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投资数额大、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建设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显然需要一个科学的总体规划,使其布局合理,保证事业健康的发展。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经上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审定,因此它具有法律性质。没有科学的总体规划,便不可能建设高效益的网络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只有在县以下政府和县级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才能加大投入,改变原来带“病”运作现状;才能保证法令畅通,加强有效管理措施,净化荧屏;才能提高电视播放节目的质量和品位,逐步纳入全省有线电视网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金云丹.电视传媒如何应对视听新媒体的挑战[J].管理观察,2010(12).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第5篇

ABSTRACT: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V-Broadcast network and Computer network are the base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will result in the merger of these three networks. Which of them will be the final physical network? I believe that the CATV network, one branch of the TV-Broadcast network, will be the final choice.

[key words]the Merger of the three networks physical network CATV network

1、概述

“三网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看好信息产业广泛的市场前景,各地政府和国内外有关企业也都跃跃欲试。那么,“三网融合”目前的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实现“三网融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哪个才是三网融合后物理网络的最终选择?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拟对“三网融合”走过的历程、目前的现状及其最终物理网络的选择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2、“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所谓的“三网”,是指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但这并不是在物理概念上的分割,而是在业务上的分割。实际的网络(即物理网络)其实只有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其名称也是因模拟领域业务和技术相关而形成的。因为在模拟领域,不同的业务对传输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形成不同的网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网”都是模拟传输的产物。在数字领域,所有的语言、文字、图片和图像等信息都是以“0”和“1”的数字信号出现,因此对数字网来说不存在几个网的问题,多个业务网完全可以共存于一个物理网中。信源的数字化导致了信息的汇聚,进而导致了三网的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有机地融合起来,以降低总的成本投入,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效率,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技术进步总是从一个方向、一个领域或一种装置上逐步取得突破的,而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这就是“三网融合”的原始驱动力。“三网融合”正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外国的大型计算机企业,如微软、索尼等公司,已经把“三网融合”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业务重点而加以大力推进。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维纳斯”计划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就国内而言,北京、上海、青岛、重庆、江西等省市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广电集团研制的“SGIT三网合一”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就准备在在其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运行;而重庆华信高技术公司日前则声称其成功地开发了“三网合一”的HFC用户接入系统,能够利用有线电视网并行传输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中信国安、海信电器等上市公司也已经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总的说来,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瞄准了“三网合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准备或已经实施其抢占滩头的战略计划。但就目前而言,他们之中大多数还处于投入阶段,现阶段还没有收到显著的效益,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国内、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悄悄瓜分这一市场,星星之火将在不久的将来将演成燎原之势。

--- 纵观世界IT产业,自康柏和Digital之间的“世界购并”后,1998年6月全球的第二大电信公司棗北方电信以9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的第三大计算机网络公司棗贝网,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屏障开始大片拆除,一个大范围的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走向统一的浪潮即将来到。全新的企业形象将引出全新的产业格局。就国内而言,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是否能马上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呢?由于长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加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本身技术层面及经营模式上的差别,要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 我国三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实现,都是在原有业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如IP网近年来以惊人的摩尔速度发展,千兆路由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其IP协议是由互联网业务发展而来的,主要适用于小容量非实时业务,因此在用于大容量的广播电视时,大容量广播电视实时传输和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同时,经济可行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互联网出口不足80Mbps,而上网用户已达140万户,占用通道平均5714bps,若考虑少数大容量用户,一般用户远小于这个数字,但来自每个用户的收益远远超过相应的有线电视,要在IP网上挤出几百兆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是不可能的。同样,也很难要求在使用300-3400Hz带宽已经实现可观收入的情况下用原有通信网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业务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是传播党、政府、人民需要的广播电视信息。当然,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多功能业务。但想在网上完全取代固定电话公司的话音业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在一个网络中实现三种业务的三网合一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业界为什么逐步用“三网融合”取代“三网合一”的提法的主要原因。三网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原有业务为主,逐步开展其他网络业务,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才能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而逐步走向三网融合。

3、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及简要分析

电信业务网--电信业务网是以电话网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目前信息到户主要是双绞线,通过交换机与骨干网相连。电话网是最早进行数字化的,传输方式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传输协议从准同步体系(PDH)到同步体系(SDH)进而到非同步转移模式(ATM)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尚不能做到全网传输和交换的数字化。虽然有非对称用户环路(ADSL)和高速用户环路(VDSL)等方式,速率可以从几Mbps到几十Mbps,但整个网络的流通能力受到双绞线传输容量这一瓶颈的抑制。目前电话双绞线上网的主流频率为56K,其物理极限为64K,潜力非常有限。这将是电信业务网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络初期主要是局域网,远程网是在国际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后才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的,目前主要依赖于电信网,因此同样受到到户双绞线传输容量和CABLE MODEM速度的限制,但其互联网协议众多的优越性正在被其他网络所采用。

广播电视网 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众信息网络,由于其带宽比电话要宽得多,因而其网络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网的后起之秀棗有线电视网,具有网络技术设备先进、光缆为主干线;贯通全国和各省市首府及其大部分的城镇;宽带双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入户的优点;与电话接入方式相比,其传输的带宽约为电话线的一万倍,而且在有线电视的同一根同轴电缆上,利用频分技术,可以同时看电视、打电话、上计算机网,且互不干扰。而不象电信网接入时会出现不能同时上计算机网和打电话的现象。目前有线电视网已拥有用户终端数7700万户,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但由于其发展不平衡,全国各地网络分配网带宽不一,使用器材离散性大等诸多原因,因而也只有在对现有网络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之后,才有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业务以外的其它增值业务的可能。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三网在技术上各有长短,但有线电视网既可同时支持模拟业务和数字业务,又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和广泛的受众资源,在适应性和可改造性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在三网逐渐走向融合的大前提下,及早确定最终的物理网络,将避免重复低效的投资,有利于我国信息业的长远发展。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有线电视网都将是三网融合之物理网络的最佳选择。

4、国内有线电视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平台,三个网”。 要想把有线电视网建成三网融合的基本物理网络,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 一是有线电视网的传输平台问题。1996年初,广电部拟制了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联网规划。这个规划的要点是:部、省级干线网以光缆联网,通过SDH、2.5G(16XSTM-1,每个STM-1为155Mbps),采用MPEG-Ⅱ数字压缩技术,接入网为宽带750MHz或860MHz单向或双向光缆同轴混合网(HFC),在传输功能上分别以广电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以数据传输为主的B平台。对于广播电视光纤网传输平台的选型,国内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干线光纤采用SDH体系的基础上,以视频、语音节目为主的技术模型,宜采用技术较成熟的ATM模型,即以ATM+SDH构架主干网。如浙江省的光纤干线网就是基于SDH的ATM光纤骨干网,开通了二个STM-1,其中一个用于视频及语音业务,另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南京有线电视台、青岛有线电视台已建成了ATM主干传输网,广东有线电视台建成了以SDH为平台的主干传输网;另一种观点认为:基于SDH的ATM模型,结构复杂,造价高,主张采用基于光纤网上的千兆比交换路由器,也就是以包交换为基础的IP平台。由于其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实现网络间无缝连接以及造价极低等优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据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有关专家已经举行了数次会晤,逐步调整战略,规范、制定新的IP标准。我国的北京有线电视台已经制订了宽带IP骨干网的实验计划,北京丰台区有线电视台率先开通了全国第一个IP先导网与ISN网络平台(IPISN),网上的部分业务已进入了运行。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和更多的实践来验证。目前还难以断言。

---- 二是网上业务如何开展的问题。 有线电视网可开展的业务能力,取决于干线网及接入网的综合技术特性,当然也受制于我国的行业经营体制。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有线电视网的主功能考虑,广播电视的传输仍然是主要业务,但它应是广义上的广播电视,即除了常规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应包含电视点播(VOD)或准视频点播业务(NVOD),远程电视教育,远程医疗和保健电视节目,电视会议、电视电话、电视购物或电视商务等。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规模化,还可开展其它增值业务,如广播电视系统内的业务交流及有线电视用户的内部服务电话、政务信息的传递,Internet的接入,各行各业数据流的双向传递等。怎样积极开拓这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 三是体制上存在的问题。1999年2月,我国政府决定将中国电信一分四(即将中国电信分为固定电话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寻呼通信公司、卫星通信公司)。中国电信的率先改革,必将大大推进我国广电系统的改革步伐。据悉,广电总局已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准备成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广电总局网络中心计划投入30亿人民币用于全国联网。各省市也紧锣密鼓地实施行政区域性联网。可以说,全国大联网在不远的将来即可实现。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国的有线电视网建立一个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将干线网与接入网业务分开经营,引入相对分工、适度竞争的机制。另外,应正确处理网与台的关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有线电视台应该和用户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工不分家、分营不分离,这样才有利于喉舌作用的更好发挥,有利于有线电视台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