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备课;授课;作业;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授课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步骤,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巩固的有力武器,评价是对学生的鼓励,使得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而在这五个方面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分组中的应用
学生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的分组,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之前,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为高、中、低(A,B,C)三个不同的层次,一般按比例3∶5∶2进行分组,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组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如果说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左膀”,那么备课分层就是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右臂”,也是应用分层教学策略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根本前提.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以及心理、生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在备课时就对备课进行分层,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本原则,在备课时确立层次鲜明的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属于哪一层次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学层次鲜明,效果显著.
三、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授课中的应用
如果说学生分层和备课分层是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犹如一部戏剧的序曲,那么授课分层就是这部戏剧的和核心部分,也是确定分层教学策略应用效果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摆脱传统“一锅煮、满坛糊”授课模式的束缚,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主体地位转移到主导地位上来,以加强学生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开展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系统化、立体化的弹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将难度较大的问题交给成绩优异的A层学生解答,难度一般的问题给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解答,将最简单的问题给成绩有待上进的C层学生解答,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启发A层学生思考探索,引导其归纳和总结一般规律或结论,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而对于B层和C层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其始终处于超强的求知欲望之中,激发学生上进,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确保分层教学的高效性.
四、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补充环节,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A层学生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相对减少基础知识作业量,增加有思考性的作业量;B层学生以把握数学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数学例题的简单变式或与某一知识点的小综合,难度适中,基础和变化相结合,使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C层学生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结合例题,模仿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如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学生分层的有效性,确保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备课、授课、作业和评价进行分层,以全面提高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 地位 原则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于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空白区域,很少有人对该课作专门的研究。本文拟探讨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同行关注其课堂教学。
一、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试卷题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及解读分析试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在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在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试卷讲评课往往被定性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很少有老师愿意讨论它,尽管教师经常需要进行试卷讲评。
把试卷讲评课定性为应试教育产物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都不少了试卷讲评课。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技能获得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由外向内转化的。数学分析和解题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当然也需要反复训练。考试,无非是对学生这种技能掌握情况的一个考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最终目标不同,前者把学生考高分作为目标,后者则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目标。素质教育并非不准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过程中检验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手段。数学考试中,试题答题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前阶段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对问题的解析能力水平,事后对试题进行讲评,可以有效弥补学生之前的欠缺,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这个原因,初中数学讲评课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得到重视。
二、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1.选择性
试卷讲评要有选择性,即不可能整张试卷面面俱到。如果整张试卷全面开讲,则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遍地瞎忙而抓不住重点。如此,讲评的教师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倍感疲倦,而听讲评的学生也听得睡意蒙眬。为了提高讲评效率,在讲评课之前,教师应当划定讲评的具体范围,哪些要讲,哪些不讲,哪些详讲,哪些略讲,课前应有一个数。如此执行试卷讲评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规律性
试卷讲评的重点应在析题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上,而不能注重正确答案的告知。在初中数学试题中,很多题目可谓是经典的,蕴含深刻的思维规律,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试题入手,提示题目中蕴藏的其本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析题和解题的方法。
3.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试卷讲评课也不能超越这个规则,即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切忌“一言堂”,要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分析之中。对于一些题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得出解决的方法。对于试卷上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定性,要让学生先自己分析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再作适当点评并给予纠错指导。这样可使点评有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4.发散性
在讲评题目的过程中,不能为讲题而讲题,还应当从所讲题目出发,适当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拓展,实现数学知识的联系,强化学习效果。
5.规范性
试卷答题是有规范的,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各种题型的具体解题规范,适当通过训练,养成习惯。这样训练时间长了,有助于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规范意识。
三、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目标
1.提高考试适应能力
应试教育阶段,试卷讲评课只以提升考试成绩为目标;素质教育阶段,试卷讲评课不再以分数作为目标,重点要把适应考试作为目标。当今社会,学生升学和就业都要面临考试,几乎成了凡有上升性的改变,就必须参加考试。所以,适应考试的能力应当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试卷讲评课应对学生的这种素质的提高承担相应的责任。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即以数学的思维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并懂得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析题过程中加强数学思维训练,建构起网络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提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四、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策略
(1)定内容。试卷讲评课之前,要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和数据分析,找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属于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整合,作为典型问题重点讲,对学生粗心造成且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评时教师进行做题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考试说明外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坚决不讲。
(2)定方法。通过试卷分析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都是哪些学生错,他们的成绩如何,以此确定在讲解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好、最容易接受。评讲时,不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一般宜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2.答案呈现策略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试题的答案呈现要有策略性,具体说来有:
(1)正误对照法。即将正确答案与学生的错误答案并列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对在哪里,加强思维反省训练。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1.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始终处在课堂教学的边缘。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显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很多初中生认为教学是老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接受学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师生关系的不合理对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阻碍,首先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应用改革。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特点,整个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其次是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发展,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学生的学习被动性较强,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1]。
2.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得当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策略匮乏,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仍然采用讲授法的方式授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将数学概念、知识点、题目以及解题过程、解题方法、题目答案总结成初中数学教学模板后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不用动脑思考,不会自己探究,对很多知识仍然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消化理解。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更喜欢针对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进行重点讲解,力求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又开展培优教学,教授的题目难度很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吃力。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厌烦心理,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初中生认为数学是初中最难的一门学科,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惧。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1.巧设问题,合理导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导入教学环节的成败在于教师问题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课堂导入教学的艺术性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授课的进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导学教学时,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与启发性,这不仅能紧密衔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易过难,最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从自身生活经验中获得答案。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链锁式思考,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形成辐射作用,并能够引起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2]。
2.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互动是 "导学互动"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与关键纽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沟通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座位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或几个大组,为每个组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对学习任务的探索。于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就以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为主要形式展开,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在互动学习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来,对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还要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对本节课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合作学习情况做出总结,通过提问法请学生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给出指导和点评,进一步巩固导学互动教学成果,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71-01
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依据初中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是要通过变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树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理念。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意义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逐步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学与教师教相互统一的高效地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措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数学课堂,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是否淡化数学双基的作用、课程的内容需要怎样的改革、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方法起到什么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答疑解惑、提高思想认识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践中迎刃而解。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初中数学教育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挖掘不够,缺乏创新。由于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自己没有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导致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深度挖掘欠缺,教师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双基层面的东西,课堂教学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相应关照,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能力与实践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
(二)训练固化,操作性差。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训练强度不当、训练方式单一、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就题论题,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所谓“有效”,就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为评价指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一)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备课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原则,因人而异,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稳。首先,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本课主要知识要求;其次,确定教材要教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再次,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教学难点,确定教授方法。如果教师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
(二)精心组织,提高教学有效性
1.精心组织,实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要关注五个环节:教学的出发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着力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点:及时评价、反馈矫正;教学的终点: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导入法先列出两个多项式(x+6)(x-6)和(x+7y)(x-7y),让学生注意观察,独立思考并发现规律,以小组讨论方式发言;接着教师评价,引入典型例题;再让学生利用乘法法则推测平方差公式。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激烈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针对性提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又要针对知识体系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边与角关系时,首先借助“读”与“练”的关系,复习巩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继而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将仰角和俯角直接用运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问题要以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真诚倾听,提高听课有效性
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认真地回答,如果面对的都是慈祥的微笑,赏识的目光,耐心的倾听,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从而得到心灵满足。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回答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尊重,激发的是思想的动力,成就的是理想的追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好的方式。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将教材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农村教育受经济状况、师资力量和区域环境的限制,教学水平相对落后,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广大的农村教师要能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和锻炼农村初中生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类等学习技能,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城乡差距。其一,农村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比较差,由于地域等条件的限制,获得知识的途径少,学生在课堂中大多只注重记笔记而忽视理解、思考其本质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机械的记录和重复必然导致学习困难和兴趣的缺失;其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交流,“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十分普遍,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及特点,一味的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单方面地讲解教学内容,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很难有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问而忽视反馈时效及积极评价。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学生能从中受益的少,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精而不是数量,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问题难度上以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佳。当然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这就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原则上,鼓励、肯定为主,并加以适时的引导与评析。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数学素材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是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充实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讲授《随机事件》时,笔者通过热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片段,给学生讲解清朝名将施琅抛掷百枚钱币鼓舞士气,从而大获全胜,顺利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为施琅捏把汗?施琅真的有把握100枚铜钱全朝上吗?这个情境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有趣,学生听完后,迫切想知道施琅是怎么做到的。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有效性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预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自主开展复习学习,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投入到初中数学的有关学习。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内容前,笔者先给学生梳理一遍教学内容脉络,提示学生在预习别思考“中位线定理”以及“如何运用中位线定理来解题”。讲授完教学内容后,笔者继续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对中位线的概念、性质、简单应用以及中位线与其他内容的对比等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3、精心设计,重视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的关系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诚然,讲得太多,重难点不突出,学生不得要领,必然也会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概念、性质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不易理解及容易混淆的内容要尽可能从简,必要时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有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例如,笔者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这一节时,重点放在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学生的运用能力,至于其中的条件先放一放,等学生求根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多练,并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化、巩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知识水平、优缺点都存在差异。教师能否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关系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最大程度的获取数学知识。众所周知,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对较差,成绩离城镇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基本要求,面向全体,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搞好学生的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改变农村学生数学成绩落后面大的状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对基础差的可以设计相对简单一些的题目,对能力强的,则布置具有一定挑战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提升农村初中数学课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和良好情感的养成和提升。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涵,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蔡龙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2011(8)
[2]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