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医药、化工、纺织等相关各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并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如何管理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根据自己几年的管理经验,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如下。
一、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地位和特殊性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基础课程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则是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可以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室的实践培训加强对知识的直观了解并予以巩固。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即有机化合物。其实验教学紧密配合于有机化学教学,主要包括性质、制备以及合成等方面教学内容。正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实验所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合成产物等不同于其它实验,从而形成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院除了增加资金的投入,更要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1],探索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室使用功能,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情况,严肃合理地制定细则。如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三废处理规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化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等。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一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专人管理与分室管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健全管理条例,严禁违章操作,消除事故隐患。
三、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实验老师和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师要遵守教职工岗位贵任制,提前制定实验计划,认真进行实验课讲评,组织学生课堂管理等。实验员必须遵守实验员岗位贵任制、实验员守则等,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试剂药品和仪器等,并且要提前预做实验,坚守工作岗位,为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结束后,要将药品、仪器整理归位。实验学生必须按时上下课,坚持预习,实验必须规范化操作,遵守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这些都是对实验教师、实验员、实验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中,除这些基本要求外还应强调指出的是,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明确哪些药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强腐蚀性、有毒性以及规范化操作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按章操作,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有众多的师生在其中工作,若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环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实验室的混乱。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放置有大量的药品、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容易引发燃烧、爆炸、毒害等事故。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就必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防爆器材、急救药箱等。(2)采用通风橱、抽风设备等,以达到室内空气清洁卫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3)为了确保实验室内有害物质不造成水源污染和室外污染,实验室施行“三废”处理措施,实验室放置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定时做统一处理。(4)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结束后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值日生必须切实负责整理好公用仪器、药品,整理台面,清扫地面和清理水槽[2]。
五、加强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化学教研和科研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仪器设备和药品等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互联网化。首先是实验药品账目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账目规范清楚了,才能对实验室的财产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对实验进行科学调配,充分提高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率。其次是实验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为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提供了保障。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实验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工作者不必要的重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目前,这已成为实验室管理适应高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讲坛,2010(23)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危化品;气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76-03
随着科技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环境挑战。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一些地区出现癌症村等环境事件表明,环境安全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及重视。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逐年增长。环境工程实验室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拥有150万元的设备、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条件,且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分析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等,承担本科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笔者在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随着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及科研实验等总学时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也暴露了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结合体,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若不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使用完毕后未放置到规定地点,甚至有部分同学本身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而盲目使用等,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环境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包括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和微生物废液等,这些废液大多为剧毒的“三致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会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表1列出了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程名称、所涉及的危化品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气瓶安全管理不足。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危化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2)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4)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品种较杂,难以管理,针对于此,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如图1。
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①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②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③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④剧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⑤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⑥建立台账,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2.三废排放物管理。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会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三废”,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①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②配备回收装置,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③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包括标签丢失、模糊)的危化品,不得乱倒乱放,应按规定存放,及时清理。
3.气瓶安全管理。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如操作不慎,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①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②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每次实验,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③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消灭火种,关闭门窗。④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并做好登记记录。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
[2]李峰.陶隆凤.刘洋.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思考[J].Scientific Recearch,2011:1869-1870.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校师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规模亦快速增大,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无论是从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还是长远发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p#分页标题#e#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潜在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Analyze and countermeasure on potential risks and issu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 Cui'e, Wang Shiqiang, Wang P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facing the serious challenge from outer environment to interior climate. In laboratory’s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universities that seem as lagging notion, lacking of cultural training, being in the stage of lower development and being unclear of subject of liability.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safety; potential risks; analyze; countermeasure
在全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近十五年,高校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是滞后的,面临着以下严峻的挑战。(1)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冲击;(2)“重建设、轻管理”仍然在影响办学[1];(3)实验室开放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4)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相对投入不足;(5)环保对实验室管理提出越来越高要求;(6)教学计划调整,课时被压缩,实验安全知识成为课后的自修内容;(7)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据巨大比例,而且比例还将会扩大;(8)师生的安全诉求明显增高。
因此,理工类高校要想彻底改变实验室安全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需要从实验室安全观念、安全文化、安全发展阶段和现状等方面仔细分析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1 探讨经典的实验室安全观念
1.1 大多数师生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是“不出事就是安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无量化产出。面对危险的仪器或化学药品,如果管理规范、操作得当它就是安全的;面对常规的仪器,如果操作不当、管理不规范它也会很危险。安全无量化产出。如在学校保卫处的工作计划里将火灾计划控制在3次以内是不符合常理的说法。安全事故不能被量化,其数据只能用作事后统计和分析。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观念在高校实验室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1.2 管理人员的观念是“投入越多越安全”
1.2.1 硬件投资与安全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因人工贵和赔偿高而倾向于用高级安全设备来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而在现阶段中国高校还只能依靠人养成安全习惯和用人来值守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有实验室由于硬件建设到位保障了实验室安全,也有由于管理到位而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硬件的好坏也具有相对性,其更新更是永无止境。
1.2.2 事后赔偿与安全的关系
实验室安全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高校在现实条件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赔偿。2009年浙江某高校因实验室事故导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学校赔偿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改善实验室安全条件。如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此类事件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校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整改,将能整体提高全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水平。
1.3 事故发生人的观念是“这事纯属偶然”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偶然因素,但如果一系列偶然因素串联“成功”,将会共同导致事故的必然发生。很多高校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但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实验室安全管理正面临的挑战,明天的实验室安全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 明确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在校园中对安全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2]。
其作用是要从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素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达到实现根本安全的目标。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从而收获核心竞争力。
3 实验室安全的发展阶段划分
3.1 要我安全阶段
学校希望师生在实验室健康、安全地工作和学习。如果发生不测,造成人身伤害,轻则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重则影响社会安全。同时,作为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保障。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也颁发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实验室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参照上述法律和法规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3.2 我要安全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安全需求是指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中国现正处于奔小康发展阶段,安全需要处于上升通道。作为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对安全的诉求有理由走在时代的前列。
3.3 我会安全
有了要我安全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接下来就进入我会安全发展时期。当然,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所处的环境,在实验室我会安全也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周围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3.4 大家安全
由于实验室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才会营造出大家安全的和谐局面,最终达到实验室安全的目标。
4 理工类高校的实验室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
4.1 实验室的特点
(1)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医学、辐射、机械、电子电力、能源等。
(2)分布广泛。一般除行政楼、教学楼外每个大楼都有,且部分行政办公、研究生自修室混在一起。
(3)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在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
(4)设备密集,风险程度增高。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1]。
4.2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管理上多数学校只设1个科室或1个专职岗位来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力度不够,更有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2)师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例如有的学校在推行铁链固定气瓶时,实验员竟说在墙上钻孔安装铁链破坏了实验室的美观,因此拒绝安装。
(3)安全投入少、设施不完善。绝大多数化学实验室内没有冲淋设备、洗眼器、气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劳保用品。
(4)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5)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6)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3]。
5 应对的策略
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实现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从技术、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着手,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5.1 技术保障
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从技术上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5.2 管理保障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共同组建。
(2)设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督导委员会,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库。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专家指导实验室安全检查。
(3)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来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实行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4)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5)逐步在师生中全面推广实验室安全考试和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
5.3 文化保障
(1)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
(2)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教材建设。可配合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运行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和《实验室安全手册》。
(3)举办系列图片展。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4)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高安全活动在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过程中的效果。
(5)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
6 结束语
随着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进步,“大安全”意识的深入人心,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实验室安全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2] 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39-143.
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普遍淡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感受现实,奋发学习,增强自我责任
自我责任是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结合化学的具体内容,联系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工农业产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通过各国化学工业的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形成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志向。结合化学在防治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品与健康、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联系煤、石油的加工,铁、铜、铝的冶炼等化学工业生产事实,可以让学生高兴地学习“有用”的化学,从而增强自我责任感。
化学家们的生平事迹是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良好载体。化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会激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化学家们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大胆求证,不迷信传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引导学生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还要让学生善待生命,关爱生命。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火灾中如何自救;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如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实验突发事件;结合食品与健康教育,使学生合理膳食,不再挑食;结合化学药物与健康,让学生学会合理用药,远离,避免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关爱生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学生合作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当今的21世纪,世界在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合作中发展,许多项目的完成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达到的,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我们应当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启迪,既能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团结协作,增强合作精神。如:分组实验探究中,同学们先各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讨论,确定最优方案并完善。随后分工实验:有负责实验操作的,有观察现象的,有记录数据的,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结论。这一过程需要同学们密切配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如在调查当地水污染情况的活动中,需要根据这一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有的学生负责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有的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有的负责走访环保部门、咨询相关专家。学生将获得的资料汇总一起,进行讨论,得出当地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自己职责完成的水平和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的成绩,关系到其他同学的利益,活动结束后,发放自我评价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他人负责。
三、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培养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增强环保意识。环境与地球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化学实验、参观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教师示范,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学生是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所表现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爱环境,关爱地球。
通过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关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化学科学的成果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正在遭受破坏。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化学燃料,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产生;学习化学肥料,使学生认识化肥的过量使用会污染水体和土壤;学习塑料时,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生在未来生活中不论是从事工、农业生产,还是进行技术革新,不论是开办一家工厂,还是进行一项工程,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环境。切切实实地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