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培养

数学世界是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度抽象,而客观世界的复杂决定了数学世界的复杂,故而数学思维也极为复杂:既存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又存在直觉思维;既可能使用聚合思维,又可能使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这是高中学生难以掌握的,恰恰又是我们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中存在误区最多的领域。

一、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难以培养的原因探究

1.教学中没有注重课堂外的影响因素

我们都能注意到,现在的高中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优等生数学思维活跃、技巧齐备且运用灵活,而后进生数学思维不能建立、不能掌握数学技巧。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既有课内的因素、也有课外的因素。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只抓课堂之上,忽略了课堂之外。例如,有的家长和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嗤之以鼻:“要微积分干嘛?会算买菜钱不就够了吗?”造成学生对数学不重视、不能形成兴趣,更遑论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培养数学思维模式。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往往是不到位的,上课就来,下课就去,辅导学生心理的工作留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这样的态度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

2.偏重数学题练习的量,忽视其质

是的,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高中生始终要面对高考的巨大升学压力,高中生始终要面对大量的数学题,不断地练习,以提高数学能力---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布置足量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注重题目的量(例如:一天布置两张全国著名高中的模拟卷),却没有注意试卷的质---往往容易出现今天试卷的题型和昨天、前天布置的试卷十分类似,做重复劳动。重复做一类题,固然有利于掌握一类数学题型的解法、提高解题速度,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僵化,一旦一道“陷阱题”出现,学生还按照以前“同类题目”的思维模式,就可能造成无法解题或者得出错解。

3.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把自己的所喜爱、惯用的数学思维模式、解题手段教给学生,这是很自然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喜欢数型结合、有的教师喜欢设特殊值求解等等,并且多数情况下都用自己拿手的数学思维模式。有人问,这样有问题吗?是的,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同一类题,有的学生可能适合A思维模式,有的学生可能适合B思维模式,而我们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展示的是A思维模式,对于习惯B思维模式的学生来说,一来可能难以理解A模式并进行运用,二来我们的上课所经常使用的思维模式又在学生心中形成暗示:“一定要按老师的思维模式来做题”,这就是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强加给了学生,容易造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

二、对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建议

1.将教学功夫做到课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作为数学教师,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想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更多的走近学生,与他们进行平等、和善的交流,了解他们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增强他们学数学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要求与家长积极沟通,希望他们能配合教学工作,多鼓励孩子,少责备孩子,排除孩子的思想障碍,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样,培养数学思维模式才有一个好的基本环境,这就是将教学功夫做到课外。

2.一手抓数学基础教育,一手抓数学思维模式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基础数学技能教育和数学思维模式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两条腿,偏任何一面都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整个数学能力大厦的根基,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无从谈起的。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将数学基础知识讲细、讲透,布置给学生足够的基础题型,夯实基础,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另一方面,要注重数学思维的模式的培养,讲题的过程中注意介绍解题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多多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还能用在什么地方,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

3.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学思维模式教学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数学思维模式,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在数学教师方面,应该注意克服自己对某类数学思维模式的个人偏好,教学过程要注意“一题多解”,同一道题,多讲授几种解法,多介绍几种数学思维,如一道经典例题中可能可以用到数形结合、方程函数与不等式、转换、归纳分析综合、极值等不同思维,那么就可以都介绍一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视野,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

(2)在学生方面,应该注意鼓励学生立足于自己的思考,不要解不出题目就问老师问同学,破除依赖性,提高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解题办法,允许提出一种错误的解法和思路,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其修改解法和指正思路。这样也是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的。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30-02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相似于求异思维却又区别于传统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大多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然而这种思路在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时,常常会受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拘泥于单一的传统固定思维模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做法。

一、一题多解,触及本质

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思路与启示,从而找到不同的解法。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过多的、盲目的做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使其感到疲劳,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精选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不仅有助于拓展和解放学生的思维,也更容易触及问题的本质,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笔者在对“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对下面道例题采取了一题多解的策略进行教学。

已知 {an} 为等差数列,其前 10 项的和 S10=100,前 100 项的和 S100=10,求前 110 项的和 S110。

笔者向学生提问:“这道题同学们能探索出几种解法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学生最快想到的解题方法是通过利用等差数列的表达式列方程求出首项和公差,进而利用求和公式求解,即利用方程思想求解。

设该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解得 a1=10.99,d=-0.22。进而求出 ,由此得到正确答案。但是仅仅用这一种方法解题并不够,接下来,笔者再给学生一个提示:利用函数思想或者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函数思想即为待定系数法,设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n=An2+Bn,则 100A+10B=100,10000A+100B=10,解得 A=-0.11,B=11.1,进而求出 S110=A×1102+B110=-110。第三种解题方法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S100-S10=-90=,而 a11+a100= a1+a110=-2,所以 S110==-110。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解决同一道问题,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但巩固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还能复习其他内容的知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能够在这种一题多解的练习中逐渐培养起来。

二、多元?换,建构体系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同时,一题多变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学生的解题灵活性也能得到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多元变换,也可以改变条件、改变图形、改变问题等等,可以是由浅入深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的层次不断加深。

比如笔者对“三角函数”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转化三角函数和熟练利用三角函数公式,采取了一题多变的教学策略。以下面这道例题为例:已知 ,且 a 是第二象限角,求 tana。看到这道题,学生首先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因为 a 为第二象限角,因此由已知条件得,。接下来笔者对这一例题进行了变换。变式一:若已知求 tana。变式二:已知 sina=m(m>0),求tana。变式三: 求 tana。这三个变式的难度由浅入深,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变式的练习,就能逐渐掌握正弦值在不同情况下转化为正切值的方法:当 a 的正弦值 m 为 1 或 -1 时,正切值不存在;当 m=0 时,正切值也为 0;当 a 为一、四象限角时,;当 a 为二、三象限角时,。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正是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多元变换,使学生建构了关于“转化三角函数和熟练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这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样的练习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数形结合,学会联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四大思想之一,它兼具了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联想,通过数形结合快速准确地求解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笔者在对“不等式”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对于下面这道例题就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已知的解集为,求实数 a 的值。

首先,笔者先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思想解决这道题:从已知条件可知 x=-4 与 x=-2 是方程的两个根,将其代入方程中可得到或,进行检验后,满足已知条件,所以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

用这种方法求解该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耗时较长。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体会这种方法的优点。

设,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则的图象意义为函数 y1 的图象在函数 y2 图象上方时 x 的取值范围。观察图象可发现,当直线通过(-2,2)这一坐标时,满足 y1≥y2 的 x 取值范围为[-4,-2],将点(-2,2)代入 中,就能得出 。

在上述教学,笔者通过将数形结合求解问题的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答数学题时的快速与便捷,促进学生在解题时更多地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去分析问题,从而打开解题思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数形结合的训练得到了发展。

四、链接生活,引导应用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生活化,必须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使数学教学更为生活化,通过将课本上的知识链接到生活中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笔者在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的课本内容教学完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的应用,笔者联系生活设计了一道探究题:如图所示,在一条江的两岸有 A、B 两点,试设计出一种测量方法测出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讨论,最后设计出一种应用正弦定理求出距离的方法:在测量者同侧另选一点 C,然后分别测出 AC 的距离和∠BAC和∠ACB 的大小。进而由正弦定理可得,,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紧接着?P者又提问道:“为什么选择利用正弦定理而不是余弦定理呢?”学生立即回答:“因为 BC 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所以余弦定理无法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正余弦定理的公式。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19-01

1.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偏于理科范畴,学好数学有助于化学、物理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进入到高中数学中。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用新的教学方式去适应素质教育。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题海战术,这时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比较固定,虽然对一类型的题目能够很快的进行解答,但是在面对其他题型时学生的反应就会慢,主要是因为题海战术的题型有时不会那么全面,导致学生在接触新的题型时,思维能力就跟不上。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1.2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数学知识很多都与人的生活有关系,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又很大的帮助,数学的思维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逐渐激发学生的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不等式时,例题 1:

解下列不等式:(1) (x 2 -3x+2 )(x 2 -7x+12 )

(2) x2 -3x+2x 2 -7x+12>0。

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解出答案,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通过不等式的解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不可以不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组,就可以直接求出上述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得出一下的结论:函数 f (x ) = (x-x 1 ) (x-x 2 ) (x-x 3 ) (x-x4 ) … (x-x n ) , 其 n (n 为偶数 ) 个零点, 可以将数轴分成 n+1 个区间, 若从右向左, 把区间顺序编号为 1、 2…n+1, 则所有奇数号区间的并集就是不等式 f (x ) >0的解集, 而所有偶数号区间的并集就是不等式 f (x )

2.2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的身心都有很多的变化,在认知能力上有自己的看法,希望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学习完善自我。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抽象性,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为数学本身就具有严谨性,数学的概念不像语文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替代,数学的概念必须准确而又完整, 推理论证必须严密有条理,论述的结果必须正确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一些问题思维不严谨导致推理有问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去分析,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错误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已知直线x+y=0,点A(4,2),B(0,2).点E在直线L上,求角AEB的最大值。解题过程:设E(a,-a)则KEA=(2+a)/(4-a) KEB=(2+a)/(-a)所以tan [(2+a)/(4-a)-(2+a)/(a)] [1+(2+a)/(4-a)(2+a)/(-a)]=(2a+4)/(a2+4)=y则ya2-2a+(4y-4)=0 y可以不等于0,则=-4(4y2-4y-1)>=0,所以(1-根号2) /2.学生计算出这道题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这道题中的正负号问题,解决这样的题目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清式子中的符号。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演算,看看其中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所以tan∠AEB=[(2+a)/(4-a)-(2+a)/(a)]这步中有没有少点什么?学生就可以通过老师点拨进行重新思考,发现在这个式子中(a)少了一个符号,应该是(-a)才对。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以往的知识点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看解题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在学习数学中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2.3举一反三,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根据同一类型的题目可以推出其他类型的题目。数学的一些定理、公式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多会自己去学结以前人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取经验后在他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促进现在学习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数学知识体系。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求异心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拓宽解题的思路,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4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教材多是以公式、概念、定理等内容进行编写的。教师在讲解时,也多是采用这种正向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定势思维,容易不懂得变通,不会用逆向思维去解答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训练。在给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反推,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因为很多数学命题是培养学生双向思维、 增强学生逆向思维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命题中结论与条件,找出适合引导学生双向思维训练的题目。在教学允许的情况下,运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数学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解法题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粉.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1):53.

[2]陆莹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55-55.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扎实学生基本功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直觉,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具有偶然性,但不是凭空臆造的. 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解题中才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关键点激发出灵感,结合逻辑思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语言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性知识逐渐加重,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方法,使学生能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无论是概念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学生都能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听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自己的数学能力,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不但要求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还应扩大数学的知识面,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 虽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但是在教学中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大脑对教材中没有出现而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个印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如,在数学教学中介绍有关高等数学知识,既可以让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所依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知识,活跃严谨的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具有逻辑思维的同时具有直觉思维. 课外知识虽然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但要在学生学好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依靠教师的讲解,还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和阅读,在课外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解题训练解题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学生通过同类试题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再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会更加敏捷,直觉的准确性也会增加. 在解题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给予表扬,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爱护,对于设想不周到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让学生为下次的直觉作好充足准备,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教师还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提出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直觉思维,明确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作用. 例如,高考中选择题的解答,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所有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进行详细分析,就无法把握全卷,最后会因为没有做完或无法复查而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失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选择题进行系统练习,总结迅速而准确解决选择题的方法,并在合适的选项中合理运用直觉思维,对比详细分析解答与运用直觉思维解答的利弊,让学生勇于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5篇

在个人成长过程创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一门基础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效的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学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誊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掩盖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事实。高中数学是一科有相对难度的课程,在课堂上单一的只听老师讲,然后跟着老师的模式学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堵塞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2 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匮乏。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决。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有数学教材一本书,数学资源很是有限,完全不能满足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将一系列重点罗列在黑板上,学生抄完重点后,开始了和语文一样的死记硬背过程,这样将数学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3 高中数学老师水平有限。数学老师应该具有很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学生提问时能够快速准确的给学生答复。然而,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中不乏知识水平不到位,不能很好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对新课改关于数学反面的的内涵和理念完全不懂,讲课只会照着教材进行讲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让学生更加困惑,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2.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激发学生自信,培养创新思维。自信心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做一件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自信才有动力去坚持一件事。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要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当一些同学提出比较怪异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并因此而斥责同学,因为那些怪想法看起来是一些奇怪,不可理喻,出乎教师意料的想法,但那却是学生因好奇而对知识产生的积极探索的想法,更是学生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开端,我们要保护学生心底燃起的创新思维的火苗。

2.2 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在以往的教学案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一个很失败的现象,在老师认真的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同学在下边听的昏昏欲睡,这也就提醒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养成对学生提问的习惯,多多让学生自己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启发学生,在对同学提问的过程中,多和学生一起对某些数学题进行探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许多高中学校都出现了同一个问题,作业量多,时间少,作业完成情况不好,质量不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还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针对此类现象,广大数学老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来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老师可以让班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轮流在班里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之间互相出思考题,然后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更改,这样既减少了作业量,还能激起同学的兴致,让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空间与时间都留给学生自己,既锻炼了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思维的限制,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的先从学生的观察力开始,善于观察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去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观察力,那么就很难发现问题,也就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慢慢就会失去对数学原有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尤其是在高中数学问题上表现的非常明显,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利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