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

1.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当然,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在浏览这些语言符号时,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与之相对应的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可以更深层地去理解和体会其蕴涵的思想感情。然而对于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去领会其中的含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时,多媒体得以大显身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展示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这些形象、直观且富有吸引力的材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地震对人类的破坏程度以及生存下来的人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有一个更直观的体会,课堂上先播放一些地震的图片,一张张惨不忍睹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后触目惊心、如临现场,同时对地震的无情深有体会。接下来,正当大家还对地震心有余悸之时,刘和刚的一首《我的老父亲》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之中,然后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父子情深。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借助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不但可以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可以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审美情趣。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兴趣等,而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那么多媒体在教学手段上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既可以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画面,也可以让他们体验逼真的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形、音、色、动感功能较强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记得在进行张志和的《渔歌子》的教学中,我就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播放配上音乐的唱出来的《渔歌子》,让学生比较读出来的和唱出来的哪个给人的印象美,为什么。最后,再拿张志和的《渔歌子》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比较,挖掘诗人作诗时情感的异同。同学们对《渔歌子》中所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景美有了直观的体会,并对其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3.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引入各种信息,如常规教学中的课文、练习、问题等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方式、次数都是动态的,会受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同时呈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教师可以根据人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要求,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有机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方便教学。

我在教学《山村的早晨》一课时,就曾尝试过将祖国各地一年四季的早晨和山村的早晨进行对比欣赏教学的方法,搜集了大量山南海北、春夏秋冬的早晨的图片,可以说这节课的信息容量是非常大的,成了一节欣赏课,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不同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山村的早晨也有与其他地方早晨相同之处:那就是——美。

另外,特别是在期中或者期末进行系统复习时,多媒体大容量的优越性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多媒体的这种密集型的信息提供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目前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如果运用得当,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万事有利也有弊,过多地滥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的效果,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弊

1.多媒体的不当运用容易使课堂教学流于程序化。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变化临时调整的,而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死板地讲下去。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提前做好课件,按照一定的程序把既定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将又一次地变主动为被动。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历史教育;利与弊

中学历史由于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多、人物多、时间地点多等等,内容比较琐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当中合理的用运,可以通过语章、图像、文本及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但凡事都有其两方面性,本文就以中学历史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有利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日常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让学生从原来的“听之学之”,转变为现在的探究性、主动性去学的态度,使历史教育超越了课本学习的本身,可见其有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新颖的教学方式,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就是要将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的云山雾罩的,学生在台下听的稀里糊涂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项。在历史教育中,将与课本教材有关的声音、图像、视频及影视资料,添加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看、听、说等多种感官的直接接触中,准备理解所学的历史事件、人物、要点及其相关的内容延伸。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部分中,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和地点等内容,学生了解的有些模糊,在这堂课上师生共同观看了纪录片《丝绸之路》的片断,从文字讲解与画面结果的观看中,让学生更轻松的了解到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途径的地点,更准确的掌握了本节学习的要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直观的教学方式,详实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中国的历史是一条长河,既有古代的五千年灿烂文明,也有近代中国的光荣与屈辱的过往。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明知荣辱的观点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如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让学生观看了同名电影,从影片中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触摸和学习那段历史,是非黑白学生自然就能够分得很清楚了,比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要增加很多陪,并且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的教学方式,互动式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历史的态度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增加了网络应用,使历史教学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将原本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学中的图像和文字的认知和观看,添加了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拓展学习的资料支持,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的进一步学习。并且在课堂中增加的师生互动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的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改变了原来被动式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参与到中学历史教育中,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我们看到其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一些弊端。

1.多媒体技术代替了教材,过分的依赖,一时发现技术故障影响正常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进步,优化了教学质量,但在这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班级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了原来的教材授课,使原本只是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了原本的初衷。而多媒体在日常的运行和维护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一旦发生技术故障,或者技术性错误,就会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影响了课程进度。

2.直观的画面播放,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往往每一步细节都会以精美的画面,或者丰富的视频资料应用,所有的疑问和难题都会层层解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是顺应的学习,忽略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

3.注意力的转移,没有做好与课本相结合的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好多老师都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精美的课件制作和讲解下,往往会忽视了课本教材的应用,让学生在从多媒体画面上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外,而没有记住书上的内容,忽略了记下重点笔记,改变了原来学习的目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晓琴.网络新技术应用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3(22):111-112.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利弊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迅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易出现问题。那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哪些利与弊呢?下面本人就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常常会表现有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可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索。生动的情境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形象化,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借助于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加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今的英语课程越来越重视实际应用,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在教学中所需要的情景多种多样甚至在一个知识点一个语法点中就要求多次切换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多媒体更方便的教学工具了。

1.2 多媒体英语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记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合乎实际的直观材料,如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敲门砖,但它也是很多学生厌恶英语的罪魁祸首。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单词,记了忘,忘了记,循环反复。然而运用多媒体使能更直接更深刻地记忆单词。如在学习handicap时,可以在PPT上呈现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张一个人伸手想去拿帽子的图片,但在帽子和人之间放一个障碍物阻止人去拿帽子。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handicap这个单词,既利于帮助学生记住它的英文形式,又利于学生理解它的中文含义,同时将它与已学单词联系起来,扩散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

1.3 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利于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敢于开口说话。由于现在每个班级体人数比较多,老师没有时间去发现和纠正每个学生的语音错误,利用多媒体电脑英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语音比较纯正的电影,歌曲及一些语音测试软件等网上的资源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并且学会说该语言中的日常用语,而不只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成为看到老外不敢开口说话的哑巴。

1.4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使他们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给学生播放一些英美国家的生活学习照片,甚至一些国外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 多媒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误区”和“弊处”

2.1 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但并非只要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教学就一定好。教学中滥用多媒体不但不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更会在课堂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听课率,接受率等下降,就不能保证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果。

2.2 过多使用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不可缺一,不能追求新颖反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或观赏课件的地位。整节课就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全体学生成为了忠实的听众,英语课“电脑演示”这样多媒体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过多使用多媒体使其优势变得暗淡无声,阻碍教学水评级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手段。许多几教师加强计算机的各项技能学习,目的在于早日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于是在英语教学过程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实效性,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授课之后还得学生补课于是多媒体看是新颖,实则花架课,好看不中用。这样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越性 局限性

当下美术教育的关键词是“审美体验”“创意”和“社会”。眼下,我们学校配上了多媒体,暑期术学校进行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无疑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本文根据本人近几年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来谈一谈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一、多媒体对美术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这不仅能扩大信息容量,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并且能让静的动起来,让平面的立体起来,图、文、声、色并茂,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面前,将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这必定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对促进学生培养兴趣,增强感染力,挖掘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使新课的导入更加简洁鲜明

新课的导入简洁明了,就能让学生更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全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多媒体的一个跳跃动作的再现、一段生动故事的诉说、一些逼真动画的演示都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青春风采》课时,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同班同学的衣饰照片和趣味摄像。学生不仅被轻松幽默的画面逗乐了,而且不停地问衣饰的相关知识。还事先用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出各种服装款式和颜色。在上课时,用鼠标进行拼凑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使他们对衣饰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设计制作的愿望,为高质量完成作业做好了铺垫。

2、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艺术,其教学就是要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中的互联网技术,把教学资源同互联网联接起来,广泛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现美、感受美的平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视频片段、动画摄影等,这样的表现方式很显然要比拿几张图片给学生看要更具生动直观性,而在这种生动直观的美术形象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例关系”,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而获得更大的成功。美术教育是从观察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显得空洞、乏力,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也集中多种素材,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例如《让世界更美好》这课,教学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开展公益活动,培养爱心。笔者将最热播的公益广告的片段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利用精彩片段和大量的图片营造气氛,使学生在好奇和惊恐中浏览各种形象和造型的夸张表现方法,达到关注地球,投身公益的教学效果。

4、突破美术形象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起步。多媒体可以变复杂、不常见、难以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进行《图案构成》这课时,教师把挑选好的不同构成方式的优秀图案,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演示时直接拖动所选图层,就可以反映不同图案的不同效果,也可以将图案进行旋转、换位,就可以得到形式不同的图案构成方式。这样既快捷方便、又美观大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在上《城市雕塑》这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城市图片,学生在电脑上可以自由地欣赏与评述自己喜欢的城市雕塑作品,及其意义。这样,不仅教师操作方便,增加了知识量,而且学生学的直观、主动,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5、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创造的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和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笔者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影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其丰富的知识和表现手法,引导他们对色彩进行大胆、夸张的运用,从而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性。

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征。其一是,知识涵盖面广而课时少,因而每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容量都非常大;其二是,美是带有个性。多媒体虽然对美术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美术教学有很大影响。

1、缺少学生的知识精加工时间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的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给学生留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然后将这些信息演示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单是欣赏和解说的图片,就多达三、四十件之多,而且幻灯片切换过快,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切换到另一张了,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节奏,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光客”,教学手段虽然先进了,但是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少了,反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缺少课堂生成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上课时只需单击鼠标,其教学内容就会按顺序播放下去,真可谓是“一键定乾坤”。这样的教学实质上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为“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更加突出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再加之课件是无生命、无思想的物体,教师完全把屏幕当成黑板,学生面对的是屏幕,从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反馈,便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机械操作的感受,缺乏课堂应有的亲切感和感染力。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这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对学生的思维不仅起到削弱作用,而且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由于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的顺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在师生互动中偶尔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课件的局限而得不到深入,特别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得出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未能考虑到的,但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些突发性问题,使这些珍贵亮点也就随着课件的局限而被抹杀了。

3、缺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意识

是部分教师将追求课件效果的完美性放到比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多媒体课如果没有几段电影剪辑、音乐片段和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的演示,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一整堂课将热情集中于这些形式的表现,而忘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忘记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教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太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个别教师还在每张幻灯片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鼓掌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但过犹不及,过量的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恶。

4、缺少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教学助长了部分老师的惰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本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都已事先刻录在内,一些要提问的问题也被精心设置在内,并配上回应学生回答的音响效果等。这样教师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教学情景,使整堂课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学活动其实也就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且于部分教师不懂现代教育的涵义和掌握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滥用多媒体,所选课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不能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符合教育规律,没有体现出先进教学思想,使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固然有它的长处和优势,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教学过程中起作用的永远是人。所以,作为美术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电教软件,所设计的软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为出发点,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时代的脚步有时候快得让人追赶不上,只是短短几年时间,网络、多媒体以及远程教学等新生事物从未知世界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引发了教育模式的两次质变:前者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和自学的能力;后者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自1993年美国确立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之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网络多媒体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但直到近几年,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才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教育模式的第三次质变。

先前两次的教育模式质变都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从1999年第一所远程学院的成立至今,可以看到的第三次教育模式质变的步履是多么迅速,我们有理由相信其独特的科学魅力,将使未来的教育事业走向更高的层次。

论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方便快捷是人们的普遍反映。几年前,我们骑着自行车走几公里的路程去上学,有时候还睡意朦胧,于是就想如果能在家里上课该多好。几年以后,这种足不出户的教育形式成为现实而不是梦。我们是不幸的一代,曾几十年如一日乏味地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我们又是幸运的一代,当学历和文凭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成员的能力标准时,我们认识了网络多媒体,甚至认识了远程教育。同时,方便快捷的受教方式使网络多媒体教学迅速普及、蔓延。

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诞生,意味着教师独角戏时代的结束。网络多媒体可以将文本、知识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对象立体化,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解读。这种超越平面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的解读方式,使认知、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间,多媒体相继扫荡了影视界、出版业、办公室等领域,在教育界的革命却迟迟不肯暴发,老师们仍然偏爱他们用惯了的粉笔与黑板,与计算机世界几乎“绝缘”,但是计算机还是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在这一方面已远远地青出于蓝。一旦网络多媒体开始席卷教育界,学生们将比教师更快地进入角色。为什么呢?因为当多媒体在教育领域还受到“冷遇”的同时,计算机及其孪生兄弟游戏机一起,在儿童乃至成人的游戏王国中大受欢迎,多媒体产生的立体感和趣味性是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网络多媒体教学使知识间的联结由线性结构转为网状,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若需要一些资料或询问不理解的问题,只好在图书馆里抱起厚厚的一叠书本或者求助于教师。可以想象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理解教师的知识不是无限的,但是网络多媒体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整地给出所需要检索的全部内容。而且计算机绝对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它有无限广袤的知识和“百问不烦”的耐心。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是阅读方式的变革,也是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工具是课本,学生必须强记所有的知识,在头脑里融会贯通,形成链接。而多媒体教育的工具是计算机网络,是超文本,每一级概念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超文本中存在下一级链接,无疑,网络多媒体已代替学生完成了知识整理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便是信息化教育。反过来说,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教育就一定要走向信息化。但是没有一次改革可以一帆风顺,也没有一种代替旧事物的新兴事物是完美无暇,网络多媒体教学也毫不例外地存在一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