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会计电算化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采取的都是“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导致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一、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门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实训的模式,虽说达到了随学随练的目的,但是过程难免枯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往往刚开始的诸如建立账套、基础信息设置等内容,学生还能够循规蹈矩的跟上节奏,而随着积极性的降低,往往到了教学内容相对较难的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以及应付款管理等子系统的学习时,也正是学生产生懈怠情绪之时,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习难度加大而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热情,甚至自我放弃。
二、教学资源单一
目前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资源绝大多数来源于课本,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课本案例为驱动,通过教师演示完成案例,学生练习案例,达到教学目的,课下的练习也多以书后实训习题为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知识来源,单一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抛开课本之后,遇到其他案例,无从下手,成为一个只能在课本中生存的“伪会计”。
三、考核方案局限性大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传统的期末考核是给学生一份账套资料,要求学生完成从建账开始一直到期末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截图及上交账套,展现考核结果。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来无法严格控制时间,二来无法保证真实有效性,很多同学通过ps可以伪造截图,如此便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并且庞大的数据资料也为教师的期末阅卷工作增加了极大负担。针对以上存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教学手段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现如今通讯工具和应用软件如此发达的时代,教师教学不应只拘泥于多媒体设备,学生操作也不应只拘泥于电脑。例如,教师可以下载绘图APP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通过简单操作使其映像到教师客户端,当涉及会计工作流程或操作流程的学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代表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设置操作流程,其他学生通过观看映像实时看到该学生的操作,并可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修改完善,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操作,验证方案可行性,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击破,如此教学,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高涨,整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全员参与度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突出了重、难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以幽默、学生喜爱的方式带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如今的信息共享时代,教学资源多样化不再是纸上谈兵,随着“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慕课APP的层出不穷,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听大师上课,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面;而随着“蓝墨云班课”、“网易云课堂”等教学APP的衍生,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考勤到授课内容的导出及展示、从随堂测验到课下作业的布置及回收,都能在手机上轻松的完成,并且可以快速、直观的看到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考核方式信息化,公平、快捷、高效
随着社会考试无纸化的普及,院校考试无纸化也成了趋势,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而且尤其适用于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今,越来越多的财务软件开发了考试系统供广大学习者或用人单位进行知识考核及人才选拔。不仅可以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参考人员尽可能全面的进行考核,比例合理,而且实用性高,可以充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再是丢掉课本就不会走路的“伪会计”;而由于其是在庞大的题库中自由组卷,也充分避免了舞弊现象的发生。总之,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长期探究的恒久课题。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社会上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承担着高素质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现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
当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十分缺乏。在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多是原会计教师经过培训或者自学后改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会计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计算机问题不能独立解决。也有一部分是由原计算机教师改行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计算机功底较强,但缺乏会计学知识,讲授更偏向计算机操作,往往不能讲清会计学的原理。没有合格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想象也难以教授出具有一定会计电算水平的合格学生。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真正的复合型教师。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有丰富的电算化实践经验。如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单位做过财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工作;②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③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特别是大型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对于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送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去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进修,系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会计电算化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学习深造,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经费紧张等原因,让教师边学边教,现学现卖,摸着石头过河。
2.积极参加会计软件公司的培训。一些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都会把学校作为一个推广自己产品的对象,电算化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接受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培训,学习会计软件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并积极参加财务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
3.加强校企合作,保持和会计软件的生产商和经销商联系,以便获得最新的教学演示光盘,在学校实验和教学中使用。积极参与企业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积累丰富的经验。
4.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调研、考察、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
二、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讲授部分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应用以及配合课程的一些实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去除与其他课程教材交叉重复的计算机知识,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实训课时,增加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研究对象、任务、实施过程和意义。
(2)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讲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介绍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讲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商品化会计软件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
(5)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讲述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如何使用会计Excel的图标功能。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的使用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实训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没有单设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应该包括教学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部分内容,教学实训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训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模拟实训则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在总结手工会计模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由电算化来处理手工会计模拟相同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比对,看处理结果是否一致。综合模拟实训能够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把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一般是选择某个会计软件的简单操作,缺乏系统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1.强化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加大投入,保证实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所以实训室的设置应突出仿真性。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中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和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建模拟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时、增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电算化一般只开设一门课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训在内。在如此短的课时内既要教授理论又要动手实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必要增加课时,应该区分随课堂的单项实训与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单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应该单独授课、考核,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地位和效果,还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训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
四、积极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尤其是在操作性很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改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
1.合理地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
从我国教学实践的现状来看,“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电算化教学中仍然需要使用这种传统方法来讲授一些基本理论。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若要透彻地讲明一个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工作过程或者一个软件的操作过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难想象仅仅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就能掌握实际的操作。这样的课程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一、翻转课堂理念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起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全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加完善的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指的是围绕学生来制定教学计划,对课堂时间进行调整,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享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其学习过程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获取知识,扩展视野。
之所以称之为翻转课堂,主要是因为该教学理念从教学环境、主体、资源形式等方面均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依靠的不仅仅是基础教材,而是一种数字化的资源,例如:微课件、微视频等,这些教学资源同原有的平面资源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承担着提供教学资源的职责,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实现了教学课堂主体的转变;整合网络平台、线下课堂的综合空间是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环境,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的方式来将课堂知识进行传播,提高了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贡献,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不会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构建集虚拟、现实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交流平台
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将教学信息通过数字资源向学生进行,在学生了解课堂大体内容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将这些教学资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针对性的引导、案例介绍和讨论等活动形式,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在会计电算化翻转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更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资源分享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联系,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工具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将教学课堂与课下互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课下时间也能够获取知识。教师在课下互动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高。
(二)增强课程教学形式、内容的互动性
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理念的先进性,一方面要实现数字化的教学形式,利用视频、动画和音频等现代数字资源来呈现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更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应强调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摆脱电算化课本、板书等教学资源的限制,以当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方向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案例和知识。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增强教学内容与形式互动性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前或课后预习、复习资料,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参与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
(三)制定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多元化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要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财务软件操作、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等项目都纳入到考核内容中,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使课堂中学生的互动真正体现出来,保证教学改革的成效。综合化的考核内容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状况,结合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此外,还需要应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注重无纸化考试,还要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测,及时更新和评定学生的测评结果,加快课程考核信息的反馈速度,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JJ1388)的研究成果。
财务会计专业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主干专业,也是我校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与积淀,培养了一支财会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并拥有了一定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条件。会计电算化作为该类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会计理论扎实、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娴熟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必须率先进行观念更新和方法改革,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研究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我校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通过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重新构建专业的培养教育方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改革,按照素质教育、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重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也在改进之中,会计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更新。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对内容体系大胆做出相应调整,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组合,边学边练。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素质为本、能力为主”的原则。
1、必须以培育职业基本素质为基础
电算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会计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企事业一线的会计、出纳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包括现金的收入、支出,各种票据的管理,凭证填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核算、信贷审查等等。这些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质能力:
(1)基本素质。主要有:基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忠诚、守信、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等;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 ,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国际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发展,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备条件,因此是不可忽视的。
(2)专业能力。这主要包括五种能力。首先是会计核算能力,如能够科学建帐,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组织财产清查,合理报税等。其次是财务管理能力,如能够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正确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分析,具有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的能力等。第三,财务决策能力,指具有财务预测和参与财务决策的能力。第四,电算会计能力,指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有关的财务软件,并能维护处理财务软件应用中常见的数据故障。
2、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财会人员,因而不可能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合适的项目,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了前面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思路与目标的设定,就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基本理论。其次,要使学生掌握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作为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可以将总账、报表模块作为重点任务,对于往来款项、职工薪酬、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功能也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再次,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需要工作人员能解决此类问题,设置系统日常维护任务,让学生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最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锻炼,设置任务模块,锻炼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优化能力。
具体实施时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并指明每个任务的主要目标,囊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UFO)系统这三个基本模块,而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作为不同项目设想的可选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提出每个项目都应与每个模块相对应的会计岗位职责与业务能力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确定各任务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
2、教学任务设计的重点。教学任务的设计需体现综合性、适应性、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设计的任务应涵盖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大部分知识技能,并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收能力分层次、分岗位设计,使其更适合学生要求。任务设计时候还需考虑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岗位需求,体现实践性特点,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要把握好任务设计的难度,以学生基本能自主或协助完成为宜。
3、教学任务实施计划。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有较高的讲解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协作,使教学任务实施效果得到保证与提升。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各项目的具体内容、难易结合程度、项目成员组合搭配等关键问题。通过讨论,由学生结合明确每一预设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再分组确定本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与责权划分。之后,学生分组制订难易程度不一的任务实施计划,教师修改把关。
4、跟踪任务执行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效果。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各小组的执行情况,开展组内业绩考评。对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小组,及时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就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最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5、任务教学的实施保障。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一定的重要物质条件作为保障。计算机、桌椅等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局域网、office、金蝶、用友等软件是必不可少的。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软件安装、系统管理模块初始设置(包括账套、年度账、操作员、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辅助核算项目、凭证类别、收付结算等)、总账系统模块初始设置(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数据与金额权限分配、期初余额录入等)。
3 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1、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教授时数,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强化学生的求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2、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和新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本校、本系实际出发,修订和重新制定切合我系实际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重视教学管理研究,随时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创新。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开发网络远程教学内容和课外互动环节,提高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
3、完善会计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会计专业课程监控是保证教育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调整为1:2。同时, 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仿真性,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发挥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贴近。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 应增加企业使用比较多的应收、应付款、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模块,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5、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定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向学校争取人、财、物的大力支持。
4、加强教材建设。要结合我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教参和讲议。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适应专业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146.
[2]马云平,邵华清.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贸易.2012(1)
[3]王宇,谭广平等.关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4]崔杰.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重新思考[J].商业会计.2011(23)
[5]程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06(15)
[6]陈雪娟.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
[7]何玉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