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算化会计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0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ENG Junying[1], LIU Zehua[2]
([1]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2] Accounting Department,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8)
Abstract Accounting is a highly complex programs, the new challenges of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to bring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n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s students have ERP software ERP management ideas and skills.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Accounting Course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concepts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eaching,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RP;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会计人才需具备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的转变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程度日益增加,如何使不断更新的技术理念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如何改进传统只注重软件操作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管理理念、熟练地操作ERP软件则显得尤为重要。
1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其他课程缺乏必要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涉及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重要学科,而ERP软件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进一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复合程度。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新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能力。ERP软件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的区别在于ERP软件是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对于财会人才的操作能力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因此涉及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基于手工做账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发展的ERP软件产生断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时难以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ERP软件融会贯通,在操作软件时只是硬性地记住了操作步骤,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再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忙于完成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操作,缺少对于管理会计所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联系与思考。
1.2 师资队伍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无疑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许多高校被认为是最简单实验课程,在人员安排上,高校一般选择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和非会计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缺乏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ERP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大多只是对于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如此一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学生容易一味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形式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期末成绩评定机制,即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这种考核机制无疑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成绩影响不大,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考完就忘,并没有取得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法,笔试更多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达不到电算化课程对于软件实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网络课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操作所有模块的实验,从而导致学生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设网络课堂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课堂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层面,在应当以全面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宗旨,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的会计实训网络课堂。
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从多个方面去开展了教学工作。首先,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并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主修课程设置了实训环节。其次,高校购买相关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软件,将企业ERP管理搬进校园,在校内开展ERP实训项目。最后,高校以讲座、授课、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校外资深企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训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由于资源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实验时,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的企业ERP管理理念和实操流程。有鉴于此,高校在建设综合会计实训网络课堂时应整合各类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其他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学中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账务处理的联系、ERP沙盘摸拟实训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采购、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综合网络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将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按照课程分类,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其次按照专题分类,如账务处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等,最后设置综合实训模块,例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视频、PPT演示、实验、案例、试题等。此外,综合网络课堂可以开设讨论组、网上答疑功能为同学们学习问题提供解疑平台。借助综合网络课堂,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操作技能。
2.2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是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自主实验―指导实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自主实验阶段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明显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以及演示教学阶段,学生参与程度低,兴趣缺乏。在自主实险阶段,学生一昧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解决。在指导实验阶段,老师疲于帮学生解决最基本的操作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模式、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三个方面着手。
2.2.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传统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可引入“任务驱动法”与“设错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强调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设计任务,例如凭证管理功能,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填制凭证任务,审核凭证任务,修改凭证任务;第二步,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第三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中的理论认知错误以及实操错误。
“设错教学法”是相对无错教学方式而言的。在“设错教学法”中,由教师预先设置错误,通过让学生纠错,来实现对知识传授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错教学法”下必须自己去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错误纠正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关操作解决错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设错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虽原理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2.2改变实训模式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仍以“一人一个账套”操作为主。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其优点在于,由学生单独完成建账、账务处理、报表的生成等所有操作事项,学生能够快速地对实训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清晰、整体的认识。然而,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包办,容易使学生对岗位职责认识混乱,缺乏对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认识。此外,由于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操作错误十分便捷,容易使学生忽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在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岗位职责有限,每一个岗位都有其操作权限。例如,出纳其操作就无法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有鉴于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应在“一人一个账套”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团队实训”模式,即多人一组协同完成实训模式。例如,三人一组,共享一个账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账套主管。在完成实训后,进行轮岗,学生依次体验其他岗位的操作内容。团队实训模式,在克服了原有实训模式缺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 增加学生演示环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演示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程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设置综合实训练习,并由学生演示。利用学生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演示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练习的设置、学生演示错误的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2.3 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教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需要计算机理论基础、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目前,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较少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为应对严峻的师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措施可有如下几种:第一,邀请资深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公司高级培训人员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同学们会计实训难题。第二,让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学习。第三,在招聘教师环节,将企业实干经验作为录用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重要标准。
2.4 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不断在教学中思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熟练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所需的知识:
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此前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以培养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借助两个基地,实现三阶段三结合”,以校内外基地为依托,以高仿真实训室(模拟软件)为载体,兼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毕业生“零库存”。
课程特色:
一、紧盯就业岗位群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贯彻任务驱动的思路,工学结合, 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任务驱动:
以任务承载知识点:按照岗位要求,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13项具体任务,通过任务实施掌握知识要点。
模块训练:
以模块训练技能:在实施任务的基础上,按核算软件6大模块设计实训案例,开展模块技能训练。
综合训练:
按岗位强化实践:选取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三、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实行“以证代考”、 “双证书”制,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能力为本,素质为先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切合性
培养能力:
强化电算化会计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
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
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知识、素质与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能从宏观角度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算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变更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技能培养目标
技能培养目标: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
1、选取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介绍相关核心操作,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案例教学)
2、设置情景,提出任务,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启发式教学 )
3、按模块划分角色,每人承担不同任务,便于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掌据相应角色的技能与思考方法。(角色体验教学)
4、分配任务,说明主要思路,具体操作有学生自行探索,按完成情况打分考核,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探究式教学)
5、在任务中设置陷阱,让学生按常规操作,遇到陷阱,无法完成任务,由此分析问题,提出知识点,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便于集中学生思维,加强记忆。(问题陷阱)
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我院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教室2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 2个,配备计算机100多台,安装了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金蝶K/310.3ERP,满足学生校内上机实训学习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学科,故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会计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内容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教学组织上,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块,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本课程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每个教学模块都设计了具体的项目任务,倡导行为引导法、项目任务法和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块体系如下
本课程的课内实训共72学时,其中单项实训24学时,综合实训4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重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处理、出纳管理、期末处理、UFO报表管理、金蝶K3软件操作。难点: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设置、期末处理、UFO报表管理。解决方法:1、教学时间上对重点和难点章节给予了保障,对重点内容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精讲;对于难点采用“分散渗透法”、 “个案训练法”等方法进行细讲。在日常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既有利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应知应会内容接轨,从而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该方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课内单项实训、课内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目标” 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由基础到综合,由实训室到企业现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了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应用性,全面考核学生,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从以理论为主转向考核学生对单元实践测试等综合技能,考核方式从期末笔试为主转向平时、实际动手操作与笔试相结合,由于强化了平时的实践环节考核力度,重视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多元评价;“导学案”;会计电算化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运用导学案教学,任课教师编写预习案、探究案、练习案三种导学案,以案导学。在课前分发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问题探究,观看微课,释疑解惑。课中,教师探究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基础任务,小组内展示操作,相互纠错、评价。然后教师深度挖掘学习内容,在探究导学案中设置典型例题或者变式练习。小组组织探究学习,成员思考、讨论存在的问题,联系课程理论,提出解决办法,尝试操作。任务完成后,小组展示成果,小结操作步骤,归纳知识要点。课后,教师发放练习导学案,供学生理论复习和实践操作,巩固基础,课余变式练习,提升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在应用导学案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和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潜能和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第一,自我评价。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无论是预习案、探究案还是练习案,都要针对某一主题,如工资初始化,细化财务软件某一模块功能,设定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单,学生通过查阅教材、观看微课、操作财务软件系统、交流讨论等途径,完成任务单。学生可从是否完成、使用时间、准确性、掌握程度、情感体验等描述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划分层次量化打分。通过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生生互评。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时,学生小组内交换导学案,检查具体的任务单是否已经过关,客观题练习是否准确,并将结果反馈给对方。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互评参与度可能不高。这时需要教师做出具体的活动指引,如探究什么、群学讨论什么、展示活动如何分工等,监督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通过互评,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第三,分层达标测评。中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操为主的课程,编写导学案时需要避免题海战术。可设计“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模块,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练习,引导各类学生高效学习,同时进行分层达标评价。如“基础达标”模块,主要是对探究案中基础任务的重复操作练习,或者是基础理论客观题练习,让“学困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模块是探究案中基础任务的变式练习,让“中层学子”举一反三,提升能力。“拓展延伸”模块可设计综合实务题,让“尖子生”熟悉全局,逐一细化操作,拓展个人能力。通过分层达标评价,因生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第四,自主式作业评价。工资核算模块,教师导学预习案、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工资核算流程和观摩软件操作。授课时教师给出模拟实验公司的基础数据、具体任务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体验、探究。学生体会到系统核算的便捷和准确性,激发学习兴趣。此时教师便将更多学习自主权交回学生,让学生设计下一课时实操业务。结果有的学生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如中途员工调岗、辞职等特殊业务设计入实操作业,有的学生联系成本核算实务的制度计薪,提出计算加班费,还发起全班讨论,摸索解决办法。第五,自主反思性评价。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倡导自主反思与自我评价,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内化生成,激发学习智慧。但是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初期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把能否自主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能完成到什么程度、使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等作为反思主题。设计导学案反思部分时,可结合各阶段学习的安排,让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来进行“想一想”“写一写”“问一问”。想一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写一写: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问一问:可以在课堂上小组内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此以往,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方法,反思感悟,能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第一,阶段性评价。对导学案使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教师通过批阅部分或者全部导学预习案中的前置作业,对小组或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调查学情,收集第一手资料。课中,教师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方式,提高小组或学生使用导学案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课后,教师综合在线云班考核、实训系统自动评价、行业专家点评、组评等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价,收集导学练习案上的遗留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小组综合性评价。从时间上讲,可以是随堂评、周评、期中评、期末评。从评价对象上讲,可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从内容上讲,可评价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技能专题、每一个功能模块。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化。如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技能展示环节,一般先从评价小组展示次数开始,不考虑展示人次。通过小组某几名学生的积极表现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然后再稳步推进。对各组轮流公开展示,采取加分鼓励,将重点由展示次数转向参与展示的人次上来。达到这个层次后,再来评价技能展示的质量。这时才在技能操作质量评价上加大赋分的权重。第三,激励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激励性评价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全面展示,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可以用形象生动、自然亲切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激励或点拨提醒。第四,图标评价。图标是指学生在进行各种学习、测评或者讨论研究活动时,其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随时把握课堂学习进程。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利用图标评价,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呈现“橙色电脑图标”,表示探究任务正在进行;呈现“文件提交”,表示探究任务已完成;呈现“红色举手”,表示探究任务出现困难,求助教师。学生选择不同选项,传递信息,方便教师即时调查学情,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加强自我约束。
三、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第一,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课堂评价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学习目标上侧重于端正学习态度,接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需要把控好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探究的效果和深度、拓展的广度、互动的温度、生成的高度。通过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评分或质性描述,能有效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改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实时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评价主客体互动化。评价应建立在公平、公正、有效的基础上,没有完全好的评价和完全坏的评价,也没有一种评价是灵丹妙药。课堂评价在课程教学中要动态调整修正。评价不能只掌握在教师手里,提倡评价过程中主客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不仅教师评价学生,而且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第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而且关注其在课堂上的听课态度、发言的次数、合作交流的情况等课堂表现,从多个角度看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逐步建立自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评价不是越多越好,过于细化、多元的评价反而会增加师生负担。第四,评价过程动态化。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创造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王漫.转益多师:听课评课的要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许辉,王立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86-87.
[4]魏尚玲.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281-282.
[5]张丽丽.中职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时代金融,2017(11):264,266.
[6]张静.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64.
[7]张翔,杨琪琪.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职教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17-20.
1.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但是,很多学校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过度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合理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另外,一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在实验课上,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把公共机房或者实验室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许多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绪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1]。另外,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低。
3.教学内容有限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分为财务链和供应链两部分,其中财务链包括固定资产系统、UFO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总账等内容,而供应链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教师只注重财务链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供应链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
4.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而且,虽然部分学校已经重视上机考试,但是,由于上机考试的要求不严,从而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2]。另外,在进行考评时,很多教师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和上机操作,没有适当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未能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实验室使用情况等,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引导,亲自进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
3.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时展形势,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理解其发展变化,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无纸化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具体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考试成绩、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安排教学课程,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线上线下课堂的实施方法
(一)线上课堂的实施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若干个教学微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或班级的微信上,同时也提供一些课程讲义或PPT课件供学生课前学习,也就是线上学习。教学视频的内容侧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操作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一个视频的播放时间通常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便于学生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学习一个小知识点,并做到学习一个内容即掌握了一个知识点。PPT课件的制作在内容上则比较详细而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懂知识点的分析,难以掌握的部分可以借助视频加以理解。线上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尤其对教学视频的制作要求非常高。为制作这些教学视频,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例如,关于“填制凭证”这个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制作三个相关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分别是:一般凭证的填制、涉及辅助核算科目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以及凭证填制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前两个视频都是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去制作,相对比较容易,而第三个视频的制作就要复杂多了,因为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在账套中预设出问题,有些问题还不能同时预设,需要解决了前面的问题之后再来预设。这样就需要在每次预设问题的时候将视频制作暂停,否则将大量延长视频的播放时间,影响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线上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及课件等,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随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检查其线上学习活动的一项指标。
(二)线下课堂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操作之后才能系统掌握。通过线上课堂的学习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线下课堂的时间主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3个人一组,每个人单独建立一个账套,各自完成自己的账套,遇到问题小组内部可以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缓解课堂上一位教师同时解答多位同学问题的矛盾。学生的操作任务完成后,下个环节就是分析案例。教师将常见的问题设置在账套中做成案例发送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小组内部可以讨论。一定时间后抽取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练习,巩固一些小知识点。不确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并在下一次的上机操作中确定答案。
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优势
(一)学习活动开放、自主,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的教学活动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安排大量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操作,剩余的时间才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高度集中思想,认真地聆听教师的讲课,但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就算全神贯注也未必能全部都掌握。另外,课堂上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卡住了,就难以完成这次课的操作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常,教师会提前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教学视频及一些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上供学生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只要将资源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就可随时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暂停或倒回视频的播放,甚至重复播放来满足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操作或解答学生的问题。线上学习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都会将操作的内容通过大屏幕或屏幕控制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并明确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操作。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说有什么过错,而且学生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采取的是无错化的教学方式。但正是这种无错化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很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线下学习其实就是探究、释疑和解惑的过程。线下课堂,教师不再按照程序式的教学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操作,而是把操作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的操作过程就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遇到问题需要思考分析查找原因,并探寻解决的方法。比如给学生讲解建账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总是会告诉学生一般的企业不要启用集团账,如果启用了集团账,将不能启用总账系统。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这么一说便记住了,建账套的时候就不会在“集团账”前面勾选了,至于究竟会出现什么结果,并不清楚。教改后的线下课堂上,学生上机操作的可支配时间多了,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尝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内容更深更广,学生对电算化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全面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限制的影响,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只对基础的部分进行讲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浅且内容比较窄。以期末转账定义为例,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重点给学生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也就结束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无限放大,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对于期末转账定义的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企业期末的具体业务,包括:计提财务费用、计提坏账准备、分配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损益类账户、计算并结转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利润、结转利润分配的明细科目等,这些都是电算化工作期末必须要做的,可以通过线下课堂让学生系统操作达到熟悉的目的。教学上,还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设计2到3个月的业务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第一次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期末,才需要进行期末转账定义,以后期间的会计期末就只要进行转账生成而不用再定义了。只有通过这样系统而全面的练习操作,学生才能灵活处理不同的业务内容。除此之外,线上线下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线下课堂的分组教学、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合作,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应注意的问题
线上线下学习的实施对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是显著的,但如果实施不当就会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一)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线上线下学习的主动性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基本在线上课堂完成,线下课堂教师应避免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学会听取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是一位答疑者,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解释,为学生消除疑虑,及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通过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线上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那么线下课堂就无问题可提,接下来的操作和案例分析就难以开展。为此,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任务清单,要求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提交答案。另外,线下课堂教师也要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