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因材施教
“龙生九子,各有各的不同”,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同一个学习模式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之中,就必须注意到各个学生的不同优势区域,最好能够设计出一套反映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且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发挥各个学生优势的研究方案来.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挖掘.
2)教师要适应新兴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落后陈旧,必然会体现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相当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领路人与指挥者,必须要不断更新其教学观念,不能依然沉浸在过去那种过分重视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的教学观念之中,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的意识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另外还必须从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学结果的思维中转变过来,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同时进行,把教学方法改进与学生学习方法改进结合起来,将学习方法的改进划入教学方法改进的进程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要把学习方式的改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学习方法改进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了,并且能够学好,那也就是教学的提高.最后,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学生思维方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放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核心位置.
3)具体模式
经过前面的相关分析之后,初步确立了一个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其主要包括“寻找问题”“配合协作”“学生展示”“点拨评价”4个环节.首先寻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并从中引出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然后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相互配合,经过合作交流得出答案,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循循善诱地进行相应的点拨,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引申,让学生明白研究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是找到一个研究的方向,打开一条新的研究路子,找到一个新的世界.
2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产性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40-02
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是围绕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实践教学大多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实践课程中构建开放性、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突出培养。高职实践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接受式学习来说,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发现“知识”、获得“方法”和“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由于研究性学习依赖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因而,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科学的认知过程。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学生在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应用知识、自我探究、团队协作、亲身体验,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高职实践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从学生具备探究和创造潜能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并且强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认知结构的完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更注重了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在近几年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通过引入真实工作任务,设置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融入。同时,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载体。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应用理论、获取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并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尝试、不断创新,通过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如建构主义模式、创造性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其中问题解决模式认为学习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获取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强调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获得零散知识更重要,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学习模式,也是适合高职实践教学的最佳操作模式。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认为学习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目的指向性,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二是认知操作,学习依赖于一定的思维策略,并依此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三是操作序列,学习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有序的活动。为此,以问题解决模式构建的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工作任务表征阶段。基于开放性工作任务的前提,工作任务表征阶段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本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后,源于对专业能力的准确理解,主动分析与思考,多渠道收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并依赖已有的专业知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表征和理解。问题表征的差异最终决定了知识结构的差异。因此,工作任务表征阶段是学生对已有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性自查的过程,可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在这个阶段要求实践教师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协助学生拟定能切实解决的问题,做好信息的咨询者。
2.策略选择阶段。学生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内容,并完成问题表征后,将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进行实践和反复检验,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决策和方法。策略选择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并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应用、职业素质和道德养成的环节。要求实践教师做好协调工作,配合学生顺利开展各种实践认知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亲身体验,同时,促进、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与超越。
3.反思结构阶段。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反思,检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优化方案。同时,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教训,并积累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使能力与素质发生质的变化。教师通过对工作成果的科学评定,帮助学生反思过程,激发学生新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此阶段性,教师要特别用心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通过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定性为主的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差距与努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的需要,并且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实现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探究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双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是关键。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积极创设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学习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组织管理上要有灵活性、多样化以及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环境。研究性学习中,工作任务的内容及要求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可以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可以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学生也可能面对信息不全的工作任务,学生源于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对专业能力的准确理解,主动分析与思考,在教师的协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并制定实施方案以及成果方式,再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化。
2.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空间。高职实践教学通常是学生面临择业前的重要学习环节,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尽快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克服择业时迷茫和从众的心理。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创设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团队方式,并根据个性与能力特长进行有效分工,通过分工协作、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而展开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三种指导(全体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与学生的四种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有机地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展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3.具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师主体。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给实践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实践指导教师大部分外聘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教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成了技能的传授者,更像一名称职的师傅,采用了“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谈不上教学组织与设计。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信息的咨询者、情感的支持者。教师应具有多样化的职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单纯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向多方位关注,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同时把情感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因此,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要求教师有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求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网络资源教育能力、人际关系交往的能力、激活创造力的能力。
4.自学领会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在对实践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认识要求。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贴近以后工作环境中所面临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实践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的动员会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详细解读研究性学习的运作模式以及对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学生应有足够的心理与思想准备,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每个学习活动,注重自身的参与和实践,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习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高职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消极、被动学习的模式,将学习转变为积极、有意义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问题表征过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的学习,完善了知识结构,重点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获得全面发展。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切实的成效和重要作用,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即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到用以从事课程学习的课题活动,以研究的方法和团队的合作完成知识的获取,以学科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积累解决学科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接触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侧重于“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寻求课题。学生以实际教学活动为起点,将从中寻求到感兴趣的、认为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冲击,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转变当前重知识教授轻学生发展的现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十分必要,应渗透在初中教育的全部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应置于采取何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
(1)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1]。重发发挥数学学科的自身特征,可以有效促进数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相关学科方面的学习,增强探索精神。
(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虽然学生在自身能力、教育背景和知识积累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却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并未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而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能力、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不到发挥。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数学教学对于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注存在缺失,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以数学课程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觉乏味。因此,为了将研究性学习模式有效的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创设教学情景入手。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针对抽象几何部分,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尽可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中的“你能证明他们吗”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课程中,先在黑板上写下:“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四个已经学过并被证明过的公理,并让学生通过四条公理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可以被这四条公理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并在纸上做下记录。通过情景设置,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定理、定义研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定理、定义,因此,教师需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将定理、定义有效的融入进去。在教学情景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定理的内涵形成更好的理解,进而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对知识产生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领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形成更加切实的体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章,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从勾股定理的形成历程入手,由于定理的形成过程涵盖着大量的知识积淀,因此,在定理形成过程的研究中,由教师作为引导,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且在定理的证明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定理、定义教学效果的提升。
3.以知识内涵为基础,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
相对来说,数学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诉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知识的内涵,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同时,拓展的知识要点需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切不可严重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也不可超出初中学生的理解范围。同时,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例如,在上述问题——“勾股定理”一章中,教师可以从课外参考资料中选取一定的例题和习题,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4.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实际性的研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源于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应适时开展实际问题的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完成这些实际案例的探究,比如,在银行存钱时的利息计算法、进行商品买卖时的盈利问题等,从实际案例中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拓展。
5.以研究性学习特点为基础,选择最佳教学课题
选择出最佳的教学课题对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课题时,同样需要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并且在敲定了教学课题之后,需对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加以明确,从而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做好基础保障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应以教学课题为基础,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偏离预期的教学方向。
三、结语
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基本涵义的界定,以及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的明确,得出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以数学课程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定理、定义研究性学习;以知识内涵为基础,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实际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特点为基础,选择最佳教学课题。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采纳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职高;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45-1
研究性学习流行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现今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其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冲突、建构和应用三个阶段中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研究性学习模式更符合现今的素质教育理念,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以在探索知识、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进行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在传统的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往往死板、沉闷,过于按部就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难以形成兴趣,甚至有可能产生厌恶情绪。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的大潮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无疑是为职高英语教学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而作为新教学模式理念之一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对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要求相比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则要更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应当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的第一要务。教师在利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时要学会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课堂上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某位教师在给学生教学Foreign culture相关的内容时,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了学习活动。单纯地按照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的为学生讲解外国文化,只会把一个学生本来感兴趣的主题变成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主题。这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并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她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两件印有punk字样的、款式新颖的文化衫。学生们看到之后都不知道教师的意图,但是又同时被那两件衬衫吸引。这位教师见状便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件衬衫有什么文化含义以及故事背景吗?”经过这么一问,学生纷纷泛起了强烈的好奇心,随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立足于教材开始了小组模式的合作探究。经过互相合作和研究,很快就有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而且也得到了一件衬衫作为奖赏。这么一来,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大大增加。最终,这堂英语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传统的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太过于权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传授者,而学生只是接受者。往往一堂英语课下来,只能看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被动灌输的过程中得不到发挥。这样的教学不仅效率不高,也导致了课堂氛围沉闷、死板。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要求教师放弃以往的权威性地位,转而成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辅助者,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成长。
某位教师在教学和Sports Events相关的内容时,就将学生分成了各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课堂自由辩论的模式进行关于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位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为学生讲解了教材上的内容,并为学生介绍了中西方的职业联赛以及世界上知名的运动员。在将基本内容教学完了之后,这位教师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中方和西方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各不相同,一边是举国体制,另一边则是职业模式。那么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模式更好呢?”在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下,学生纷纷就这个议题就行了研究和互相探讨,并在班级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个英语课堂变得十分活跃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对教材内容的吸收理解程度也变得更好,教学效果不可谓不高。
三、合理预设课堂活动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共同成长和进步。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无疑是最为自然也最为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通过精心预设的课堂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作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研究性学习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引用,无疑会给职高英语课堂教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教师在开展职高英语教学时,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合理预设丰富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方式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宣葵葵.职高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趋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评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它的本质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协作学习的品质为目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让学生在学习意志上自己做主,主动地索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是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它帮助学生主动探求钢琴知识,并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习钢琴的兴趣。
现代化的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对钢琴演奏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还综合了钢琴艺术史、钢琴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传统的集体课教法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在高师钢琴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应该是现代高师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为达到上述要求,笔者根据高师钢琴的学科特点,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把教学活动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研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具体操作程序归纳为“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四个阶段。
(1)问题引入阶段。在课堂导入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以往的音乐基础和演奏经验出发,依照高师钢琴教学大纲内容提出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针对学生在学习新作品时的依赖心理,提出“如何处理一首钢琴作品?”“钢琴的练习方法有哪些?”针对学生考试、比赛、演出紧张等问题,提出“如何消除公开演奏时的紧张心理?”等问题,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前通过去图书馆阅读书籍、上网查资料、拜访专家、自己亲身体验等方式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放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根据自我的爱好、兴趣选择想学习的曲目,教师给与适当建议,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取知识,
(2)问题探究阶段。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自主地学习和解决与问题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设想。为方便学生交流,把学生按兴趣、特长、能力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集体讨论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技术好的同学用演奏表明自己的想法,理论水平较高的同学用语言证明自己的观点。问题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钢琴技术、理论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研究、分析、讨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揭示钢琴演奏基本规律和解决技术、音乐处理的一般方法、途径。教师也从单纯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抛弃了传统钢琴课只有技术训练、一人回课众人听的局面。事实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所获收益大大高于教师的讲授、示范教学。
(3)问题解决阶段。教师通过回课、问答、抽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和同学们交流演奏感受。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再次地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将研究出的结论概括总结,使掌握的新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不再以权威的形象出现,而以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出现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分享取得成果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4)知识建构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引导、帮助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奏做出客观评价。为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完成一些同类型的其他钢琴作品的学习。目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拓宽演奏思路。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在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目前许多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或陪练,如何把教授钢琴与自己的钢琴学习有效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引导他们认真思考。
3.研究性学习的实践。(1)在教学中确定研究目标。积极探索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效率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模式,使学生能围绕研究专题,运用原有知识,拓展性地去联系、去研究,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的培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掌握钢琴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解决今后学习、T作上的问题。(2)研究对象。以音乐系2004级本科生64人为研究对象,选择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钢琴教程》(二)。研究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3)数据采集。为检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能否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效果,笔者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和学生考核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考核方式为钢琴演奏占50%(测定学生对演奏技术的掌握和乐曲熟练程度),探究性学习占30%(学习研究记录、自我评价与总结),平时成绩占20%(课堂提问、回课、学习态度等)。(4)实践案例。整个过程分为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建构几个阶段。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1.关于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由表1可知,实践前只有38%的学生喜欢钢琴,有10%不喜欢钢琴,课程改革后喜欢钢琴的学生人数上升到80%,没有学生不喜欢。
2.关于学习效果。
表2、表3说明,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学习状态,学生从完全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学习热情、学习潜能、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表现。
三、研究后获得的思考与启示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学生从被动接受、强化训练的对象,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主体地位的上升必然导致学生认知态度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合作切磋、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它适合钢琴学习能力不同、层次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钢琴探究学习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了乐于反思的学习习惯。由于不断地参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集体讨论与交流,加深了对钢琴技术动作形成过程的理解,形成对艺术表现的个性化处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了教学大纲计划的内容,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开阔了视野,有效地提高钢琴演奏技巧和利用钢琴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讨交流过程中,学生学会赞赏他人的优点,分享他人的经验,与人合作的技巧。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