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④刘幸福,储君君,刘曼西等.开放生化实验室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265-266.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中职学校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
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在中职学校的普及,计算机实验室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在承担学校计算机相关教学的同时,还肩负着学校网络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重任,针对实验室教师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现实问题,以学校,学生利益出发,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范围与问题
(一)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范围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内容广泛,包括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计算机教室运行管理、学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维护、办公电脑多媒体设备维护、学生上机管理、计算机类考试组考等工作。是一份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知识,项目管理与设备管理,团队协作与教书育人的综合性工作。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多学科技术在实验室平台中的综合应用,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心理学等。这些技术的良好应用,既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果,又可以在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密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岗位育人工作。
(二)计算机实验室出现的一些问题
1.计算机设备损坏问题
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通常都是满负荷运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计算机处在维修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经常产生各种故障,每台计算机因教学需要都会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下安装多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这样在一台计算机在系统维护上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学生上机过程中,误操作频繁,各种外来设备容易携带病毒隐患,影响机房整体运行。中专层次学生正值青春躁动年龄,对计算机硬件不够熟悉,遇见问题擅自操作,插拔松动硬件设备,暴力操作损坏键盘、鼠标偶有发生。
2.计算机实验室教师问题
实验室教师通常身兼数职,工作繁杂,既要完成计算机日常教学对学生的辅导,又要对实验室,网络进行维护,并负责校园内电脑等信息设备的维护。工作内容涉及面广,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求综合调配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在各个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不统一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又要对校内各种计算机设备清楚熟悉,维修时做到及时处理,认真应对。各种工作冲突时,就对团队协作提出较高要求。无论工作如何繁重,实验室教师都面临各种挑战,在教书育人环境中,以科学的方法寻求工作中的突破。
二、完善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建设的若干方面
(一)加强制度管理,落实各项职责
制定计算机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诸多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有效前提。计算机实验的管理涉及人员,设备,安全等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例如: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条例、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任何班级第一次到机房上课,实验室教师都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相关制度,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维护实验室环境卫生,爱护实验设备。这些条例制度的建设确保学生和实验室教师都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才能保证良好的上机秩序,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和实训。
(二)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拥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以及投影、空调等带电设备。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注意用电安全,防范火灾及偷盗的发生。首先需要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范预案。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使每一个人养成安全意识,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检查要定期负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尤其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带电设备众多的特殊环境下,要预防火灾的发生,离开实验室时应断开开关电源,以防长时间通电造成火灾;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线路老化要立即进行线路整改。在实验室放置灭火器,以备使用。
(三)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提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
1.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
单个的计算机实验室都是校园网组成的一部分,对每个机房实施基于网络的软件管理,既高效又方便。例如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课堂教学系统,都是在局域网平台下的软件控制,对上机者的操作都有很强的的控制性,可以实施屏幕切换,主机控制,教师演示,一对一辅导等。机房公共开放过程也要对网络使用进行监控实施。主要包括网络跟踪,网络故障检测和网络使用情况统计,这些管理是对机房安全性的考虑,也是教学工作的要求,是提供健康、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必要手段。机房可以根据获取的网络使用情况统计信息适度地进行网络访问限制,可以净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2.软件维护
计算机房运行各种软件以满足教学需要。因学生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故障非常繁琐,现在机房管理必须配备硬盘保护卡来保证软件层面的安全。保护卡可以有效的隔离病毒,对系统文件删除,误操作引起的软件故障均可以避免。并且支持网络拷贝功能,只需要将一台计算机系统做好,各项设置按管理员的要求设置好,并将所有需要安装的应用软件安装调试完毕,然后把这台机器作为主控端,机房内其它所有机器均作为接收端并通过网络登录到主控端,然后进行主控端发送,发送结束后,接收端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设置均与主控端计算机相同,还能进行IP地址修改和主机重命名功能。硬盘保护卡的使用杜绝了学生因误操作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对自带的U盘或者登陆有病毒的网页造成的机器中毒均可以防护,可以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维护效率,是机房软件维护的第一利器。
虚拟机软件解决了具有破坏性的维修、维护实验。虚拟机软件是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真实主机之上,在虚拟机中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对真实主机的软件系统造成影响。VMware虚拟机软件形成的虚拟环境可以满足多种实验要求,可以在1 台物理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电脑,完成磁盘分区格式化操作、操作系统安装、网络参数设置、BIOS设置等操作。为学生实验创造了实验环境,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安全性,降低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而且在不额外添加硬件设备的条件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给实习指导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
3.硬件维护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集成度较高的精密电子设备,对运行环境较为敏感,在机房配备空调和换气扇可以保证机器运行的温度和湿度,电压要稳定,避免电脑主机因电压不稳造成损伤。定期要对机箱内部进行除尘操作,尘土的累积会影响板卡接触造成电脑不能正常工作,还要检查电脑连接线是否松动,内存及其它板卡的接口要进行清理,可以解决常见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如果硬件故障需要更换,在没有保修过期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商,学校机房机器数量众多,与生产厂商建立大客户关系,可以为维修带来许多便捷。如果保修过期,及时向领导请示,需要更换部件应及时处理,计算机更新换代飞快,珍惜每一台电脑的使用效率,就是对电脑最大的保值。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教学秩序。学生上机管理要到位,人手一机,按号入位,未经教师允许禁止更换座位。禁止学生移动计算机设备,不允许插拔电源。对主机箱加锁并将鼠标、键盘与主机箱锁住,防止偷盗行为。做好实验室使用记录,上机日志以备过后查看。定期做好卫生工作,每周对主机和显示器进行擦拭,机房内卫生每日清扫,不允许带食品饮料到机房食用,确保环境卫生,时常开窗换气,保证上机人员健康。
4.网络控制与病毒防护
现在大部分机房都具备访问互联网的功能,试验室管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网访问的控制。可以将教师机设置成允许其永久访问外网,而学生机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时调配。对于病毒的防护,机房的软件应尽量安装正版,网上下载的应用软件要经过杀毒。即使安装硬盘保护卡,也要规范机房开放时学生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校园网构建防火墙,定期做好杀毒工作,及时为操作系统安装系统补丁。
5.高素质计算机试验教学人员建设
(1)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加强业务培养,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人员自身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十分繁琐,各种杂事较多。实验教学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本职工作。学校也应重视实验室人员的队伍建设,考虑工作难度,确保实验人员地相对稳定。实验教学人员面对长期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于应付日常状况,在完成日常工作同时,缺少对教科研的参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硬件和软件更新速度飞快,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的知识也要经常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通过培训让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能够经常接受新知识,参与到教科研建设中,提升实验室教学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计算机实验教学各项工作服务。
(2)科学分工,责任到位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本职工作。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繁杂。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首先要把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做量化分析,根据工作量分配到每个人。比如:校园网维护、办公电脑维修、信息采集、计算机考试组织等各项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每个计算机实验室分配到个人,要求承担所负责机房软硬件维护,保证机房状态良好。在完成自身实验机房教学的固定课时以外的工作时间,合理完成其余工作安排。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高效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6.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组建学生维护团队,深化岗位育人
(1)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利用实验室环境挖掘育人功能,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在墙壁悬挂各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产物,组织开展打字比赛,计算机基础知识竞赛等学生活动,利用展示橱窗对校内计算机活动动态进行公布。贯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对学生的实验秩序,计算机安全使用进行规范,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知识,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2)组建学生维护团队,深化岗位育人
在校内招募对计算机知识有兴趣的同学,组建计算机维护小组。参与到机房日常管理与维护中来。由实验教师指导,维护小组内形成年级阶梯以老带新,高年级毕业低年级加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造血氛围。在日常的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中,学到了更多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通过日常机房开放管理,培养了职业素养,锻炼了待人接物能力。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中,提升了机器设备的完好率,缓解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学生维护团队的建设,深化了岗位育人机制。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杂。能充分反应出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只有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计算机实验室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计算机机房的科学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3):55-56.
【关键词】农学类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一、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学类实验室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农学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难以集中力量攻破某些重大课题。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农学类实验室,但大多数实验室都是各自为政,单独研究或仅在极小范围内合作,这样难以形成特色鲜明、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资源整合的有机整体,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各学科间缺乏交叉和融合,学术交流氛围不足,尤其欠缺科技创新能力,这样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
2.依托单位对农学类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学类实验室无论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独力支撑,实验室的发展程度直接受依托单位重视程度的影响,但很多依托单位对农学类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对建设的深层次思考,致使很多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缺乏科研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学类实验室的发展。
3.农学类实验室的人才梯队不完善
农学类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人才梯队建设和长远规划。在农业科学、社会经济和高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农学类实验室要想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必须建设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如需要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奖项获得者、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需要正处于科研黄金期的中青年队伍;需要成长空间大,在将来能挑起大梁的潜力股;需要管理实验室的专业人才等。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学类实验室最为缺乏的是一些在国际或
本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尖端人才,没有形成新、老人才优化组合并能够持续发展和能稳健成长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场地、实验物资和仪器设备等。软件主要是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等。无论从软件建设还是硬件环境分析,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密切。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人力、物力的最大功效,为农学研究贡献力量,是建设和管理农学实验室的最终目标。
1.正确处理好普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关系
国家在农学研究中的资金投入总是有限的,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首先,必须处理好普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的关系。普通实验室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而组建的实验室,主要是进行常规的普通实验,资金投入较少。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进行重点学科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实验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建设重点实验室,必须明确依托单位的条件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这样才可以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科研目标。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严防重点不重、资金平均主义和过分强调重点投资而忽略了普通实验室建设这两种思想。
2.仪器设备
在建设农学类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设备的性能越高、功能越多、精度越好,相应的价格也就越高。因此,实验室不能盲目的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必须根据教学或科研实验的实际需求选购仪器设备。在设备投资过程中要避免以下情况:
2.1没有经过调查分析,盲目选择设备型号;
2.2重视设备硬件投入,忽视操作设备的人员培训和设备的技术资料投入;
2.3缺乏对仪器设备在现有实验场地的可行性分析。
3.综合实验中心信息化管理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要求,要提高农学类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信息化程度,可以在每个实验室安装服务器和交换机,建立局域网,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实验设备方面的资料,实验室制度及管理资料,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改革计划等。把这些资料统计,整理后可以进行公布,使各个实验室资源共享。
3.1建立综合实验中心信息网
很多高校以往的实验室都是分散管理,相互间联系交流比较少,彼此间比较封闭,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很多实验设备和仪器长时间闲置,难以发挥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成了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建立综合实验中心信息网,既能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又能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
3.2对实验室信息进行资源化共享
科技发展的特征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只对本专业和本课程的学生开放,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代社会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如果实验室能增加开放程度,对信息进行资源化共享,可以增加彼此间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发挥实验室的整体优势。
3.3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记录实验室各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价格、编号、型号、使用方法、所属实验室、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库,使人们随时了解设备信息,方便管理。
4.提高实验人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实验室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服务水平,利于实践新方法,获得新成果。
三、总结
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本文分析了农学类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使之适应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为我国农学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忠银,潘竞萍.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1-12.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室是创新思维的土壤,实验室是创新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不断充实仪器设备,规范和完善实验规章制度,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实验室的建立和仪器设备的购置。自2003年以来,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兴建了5栋实验教学大楼和多处校内外实习基地;购置了50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了学生的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需求。
学院要仔细研究、科学规划各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资源效益。合理配置仪器,提高仪器使用率,避免重复购置,避免仪器闲置。
学院的科技大楼正在兴建中,博士工作室也正在筹建中,许多精密仪器和设备正在购置中,明年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这必将大大提高整个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实验水平。
二、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一)加强对实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1]。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3氛围,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又创造各种条件吸引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从而建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学院要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并实行“老带青,优帮新”的模式,让一批经验丰富的教授、名师、讲师带领新老师,逐步行成一支充满活力高层次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队伍的主力军[2]。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维护保养、独立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具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实验技术人员要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向实验教师学习,特别是向教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和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院也要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扩大实验技术人员的视野,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保证各实验室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的申报和管理制度、剧使用和管理制度、鲜活材料的申报和采购制度、实验室库房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规程、实验员职责、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集约管理,提高仪器使用率;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既要保证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要节约实验耗材,保证各实验正常、有序、高效的进行。
四、加强各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各项档案,使其规范化和科学化,正确、全面反应实验室建设的历史,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高校实验室档案是实验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档案是历史真实的记录。在平时工作中,根据档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起实验室档案,进而利用实验室档案,规范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验室的档案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和规划、实验教学、实验人员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低值物品的使用和管理、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文明创建等。实验室的档案不仅要有纸质档案,而且要有电子档案,便于查找和保管。
五、加强对实验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院近年增加了一些实验技能培训,如花卉工、景观设计师、中药质检工、食品检验工、环境监测工、食用菌等培训工作,使学生在培训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我院还设立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申请课题,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完成,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指标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管理和建设实验室,使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人才培养;实验室;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69-2
随着武警部队院校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武警部队院校会议提出了“五懂一会”的育人要求,并将指挥类专业由四年制“直通车”模式转为“合训分流”模式,即对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实行“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的组训方式,因此初级指挥警官已成为武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有力举措,也是院校教育瞄准部队职能任务需求的战略举措。
培养“合训”学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尤其是能够满足基层遂行任务的任职需要,因此,在院校教育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了。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按照“五懂一会”的育人要求培养合格初级指挥警官是院校实验教学需要重点考虑并分析的问题。院校实验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学员的实验教学,并根据学员的学习层次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以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实验室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更加动态灵活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校实验室在建设管理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实验室尚不能满足“合训”学员的培养需要。实验室管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是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一、院校实验室现状分析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实验教员地位低,任务重。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事务繁杂、琐事多、重复性强。通常要面向全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员,如高等数学,全校所有大一大二学员都必须有至少10学时的实验课,所有的实验都集中在计算机实验中心;学员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专科生、本科生以及少数名族大专班都使用同一批实验设备,造成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高。实验室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专职教师还有一定差距,晋级晋职比较困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实验室教员流动快,实力弱。实验室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来这里工作,认为实验室没有发展机遇,结果造成实验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少新鲜血液,学历高、理论造诣较深的高职教师不愿意专门从事实验教学,从而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实验队伍的素质低,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专心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二)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实验室相对封闭
随着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武警总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大大增加。军队重点实验室,如我校的非致命性武器实验室,近几年新增了大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所使用的试剂耗材也往往价格不菲,目前仅提供给科学研究的教员和研究生使用,而忽略了对“合训”本科学员这个大众群体的实践性的培养,也限制了社会军事效益的发挥。实验室的开放度不高,容易导致两种极端问题,要么设备仪器重复购置造成浪费,要么使用率低造成不必要的闲置。
对外开放和交流力度不够,致使实验室对校内教学缺乏交流,对校外开放力度不够,基本上仅局限于本学科或本实验室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或者是在该实验室就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完成毕业课题使用,实验室以外的学生和科研人员几乎不能共享其实验资源,因此严重地阻碍了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也阻碍了本学科的发展,不能满足当前科研产业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影响了实验室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管理不够完善,安全隐患突出
实验用房设施陈旧、供电线路老化、可燃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极大的火灾隐患。消防设备和相关消防设施配备不达标,有的虽然配有相当数量的灭火器但没有定期检查制度,多数已经过期失效,实验室消防通道不畅通,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仪器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缺乏保护装置,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容易造成事故。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易燃易爆物品存储使用不规范,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通常在实验课程前,教员要对实验学员提出实验要求,但很多教员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学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发生事故后,教员学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技能,人为扩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实验室管理建设方法探析
(一)以人为本加强实验室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
技术与管理队伍是实验室建设、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适应“合训”学员的培养需要,鼓励实验室人员进行自我学习和完善的同时,院校应对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技术考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合训”学员进行实验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