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第1篇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束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分析,以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美术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了解何谓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才能够叫做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要体现出新颖和独特。

1.2美术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思维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敏捷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创新型的办法和策略;第二,新颖性,要采用独特的、原创性的方法来解决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第三,流畅性,要能够在创作的短时间内迸发灵感;第四,精细性,能够不断改进美术作品,精益求精;第五,灵活性,对于同样的美术题材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创新思维

2.1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意识

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旨在于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束缚。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小学生的艺术天性,保护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创新意识。

2.2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求异性和想象力,在于其中蕴含的活跃的灵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上的突破。

2.3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智力与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充沛的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驱动力,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创作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创新型人格。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发挥小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找到天性的释放。

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以模仿为主。这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模仿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模仿作画的时候强调创新意识,并非小学生画的越“像”越好,而是要提醒小学生,有创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小学生注意拓展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不要拘泥于模仿,要画出每个人的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能遇到一些“怪画”,教师绝不能粗暴的加以否定,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对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给予鼓励。

3.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更为充沛的灵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更为丰富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给小学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多媒体能够使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向小学生充分的展示出来。小学生还能够将各自的美术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机。小学生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和其他学生的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不被同样的风格所束缚。

3.3加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交流和沟通,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小学生一个自由沟通的空间。要将教师讲授型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课堂。小学生要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获得合作创作的能力,让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方案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展现小学生的创作活力。

3.4注意对小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小学美术教育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象,迸发创新灵感。创造性的发生需要视觉灵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灵感和载体和诱因,让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形成丰富的心理意象,使小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积累中逐渐走向理论抽象的总结,最终形成创作的灵感。

3.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艺术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格的熏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审美和认知情感合为一体,使小学生潜伏的创新情感被激发起来,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减少疲劳,在适度的兴奋中体会创造性火化的迸发,从而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创新情感,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美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以情感为驱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创作,增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4.结语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所具备的发展新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也要进行适当的训练,逐渐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新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角度来看,物理这门学科,包含着广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基础的概念、原理、定理,等等,学生在运用这些基础内容进行一些创新问题的解决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锻炼。所以,创新教育在高中物理的学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运用基础的物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化学等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被我们关注并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明确创新教育的含义,扎实做好高中物理的创新教育工作

高中理科教师要首先明确创新教育的含义和具体的做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创新教育的实践工作。创新教育具体含义是在“育人”的基础上,带动人类去进行创新活动,从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这里面说的创新精神包括两类:一类是人的创新意识;另一类是指人在创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还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感知能力。所以,创新教育的内涵是非常明确,非常清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点,从细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所以,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就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和灵活,能够不墨守成规,不固化思维。而在创新能力的构成方面,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能有所依托,才能把基础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进行创新的研究和发现。所以,创新教育并不是培养简单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结合物理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教育

物理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实验密不可分。所以,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也要从实验开始,实验是学生将基础理论与问题解决有效结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在学生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要将实验好好地运用起来。在实验教学中,将学生的创新教育作为一个实验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仔细地观察,科学地分析,并且进行严谨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养成科学的研究型思维。这样的思维,只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在历史发展当中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得益于科学的观察,而有很多人之所以与发现失之交臂,也在于观察的不够细致和科学,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和记录的重要价值,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渐的通过训练养成习惯。物理学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在实验的设计和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用教师自己的创新表现为学带去生更多的创新影响。所以,要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理念方面不断创新改革,打造出更具创新性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创新氛围中,自然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方面有所侧重。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横向思维 纵向思维 经营管理 创新

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德・波诺1967年首次提出横向思维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阐述。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与纵向思维(vertical thinking)是相互联系一对范畴,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获得深入理解。“lateral”一词,除了横向、水平的含义外,还有侧面的、旁边的等含义。“vertical”一词,除了纵向的含以外,还有直立的、垂直的等含义。因此,如果将“lateral thinking”译为“横向思维、侧向思维、或者水平思维”,则可把“vertical thinking”译为“纵向思维、直向思维、或者垂直思维”。二者主要区别可归纳为以下:

以上诸方面对比,给出解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理论的确切含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纵向思维往往把注意力直接固定在思维对象本身,因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关于侧向、间接的信息。横向思维则强调,也要重视对与思维对象相关的侧面、间接信息的注意与感知;如果不能从正面直接地解决问题,可以从侧面间接、迂回地解决问题。

因此,横向思维也可称之为“迂回思维”,其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间接中的、绕道而行、以退为进和以进为退。我们举例说明。

有一家公司新搬入一幢摩天大楼, 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当初楼内安装的电梯过少, 员工上下班时经常要等很长时间, 为此怨声不断。公司老总于是把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 请大家出谋划策解决电梯不足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 大家提出了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提高电梯上下速度, 或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让电梯只在人多的楼层停。第二种各部门上下班时间错开, 减少电梯同时使用率。第三种在所有的电梯门口装上镜子。第四种装一部新电梯。如果是你, 会想到哪种方案?

如果你想出的是第一、第二或第四种, 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属于垂直型的常规思维。如果你提出的是第三种, 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水平型的创新思维。垂直思维是一种常规的思考方式, 解决问题的视野过于狭隘, 而横向思维却能抛开思维定势,萌生出人意料的新方案。经过慎重考虑, 该公司选择了第三种方案。该方案付诸实施后, 员工乘电梯上上下下, 再也没了抱怨声。

原来,等着乘电梯的人一看到镜子, 免不了开始端详自己的镜中形象, 或者偷偷打量别人的打扮, 烦人的等待时刻就在镜前顾盼之间悄悄过去了。该公司的难题固然是由电梯不足引起,但也与员工缺乏耐心不无关系。该公司没有采取直接的措施解决目标问题(电梯不足),而是从考虑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个间接问题(员工耐心问题)入手,更有效第达到了最终目的。这就叫“间接中的”。间接中的作为迂回思维的一种创新方法是指,面临新的难题,有时可以不采取直接解决问题的措施,而是考虑以解决某个相关的其他问题为手段,以求代价更小、或者效率更高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限于篇幅,简单介绍一下其他三种类型的迂回思维方法。

1.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当思考如何解决某个问题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时,步谋求直接去消除障碍,而是有意识地走一条曲折的Z字型道路,以求避开或者越过障碍,使问题的解决降低难度,减少代价,取得更好的效果。

2.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在所思考的问题上,如果暂时不能或不宜有所“前进”时,可考虑采取某种与自己的愿望或利益相抵触的做法,即有所“后退”或“退让”,从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时再向前推进,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必先与之”而后“取之”。

3.以进为退。以进为退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当必须在所面临的问题上有所后退或者采取守势时,考虑采取一定的主动进攻的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后退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使原来所处的被动的守势、劣势,得以转变为主动的攻势、优势。

在实践中要正确地运用横向思维方法,有效地发挥其创新功能,必须和纵向思维方法联系起来。

第一,横向思维是纵向思维的对立面。纵向思维是一种习惯和思维定势;而横向思维则必须有意识地、自觉地破除习惯和思维定势。第二,横向思维对纵向思维具有互补性。德・波诺当初创立横向思维的概念,目的就是针对纵向思维的缺陷,提出与之互补的对立的思维方法,而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又确实能使思维变得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德・波诺:《横向思维》.东方出版社,1991年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创造思维 培养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是高等教育、初等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而从宏观的意义上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存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小学生的心智特征并不相同,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对于创新意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教育活动是十分有限的。为此,需要全面的构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系,使教师或者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课堂上或者其他的教育教学场合,最大限度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同时,还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小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和其他小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只有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模式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小学教育的实践。

一、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层面

(一)个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创新本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个性思维的培养也同样关键。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与思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力争做到与别人的思考模式之间体现出差异,当然也不要循规蹈矩,因陈守旧,需要用于破除过去的思想模式,创新思维角度、思维方法和思维路线 。

(二)猎奇思维的培养。

对于猎奇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早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不断有人加以证明――创新源于猎奇。在居里夫人看来,猎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在莱辛的眼中,那些好奇的目光往往能够看到更多希望看到的东西。可见,猎奇心理的存在被看做是创新思维产生的重要动因。因此,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悉心的保护,使其能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长期的保持好奇心。

(三)形象思维的培养。

人类对图画具有天生的敏感性,这从我国的象形文字的出现就可见一斑。因此对小学生而言,需要加大对其形象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帮助。这是因为,图画或者图表能够承载、传播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对思维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在对小学生的艺术辅助思维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此外,任何创造或者创新活动都难以脱离想象而存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甚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需要形象思维的辅助 。从这个角度讲,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教会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丰富的感性物象和事象。这样一来,小学生便能够凭借头脑中已有的感胜形象对社会事物进行重新的塑造和理解,继而形成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和思维体系。

(四)自信思维的培养。

从常理上将,缺乏自信的人是难以有创造或者创新行为和成就的。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培养其自信的心理,在完成对真理的阪依之后,小学教师以及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观察、学习和求实的过程中能够坚信自身的直观感觉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是因为,只有对客观的说法加以批判和吸收,对现实的事物加以自身的感知和判断,才能获得真知。比如,在观察客观事物时,要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力求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准确、全面而生动,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而这些含义可能恰恰是其创新精神的表现。

(五)批判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的产生和构建有多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原创性的创新活动,其产生较少有丰富的现实基础,另一种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完成对其他事物的批判之后形成的创新活动。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都处于发展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的眼光,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清事物的本质,能够对现实的客观事物提出疑问,甚至能够寻找到在别人严重的完美事物的缺陷或者不足,将会对其创新思维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讲,需要鼓励小学生们能够对现实事物进行大胆的批判甚至否定,唯有如此,才能在其长大成人之后勇于破除陋习,锐意创新。

二、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体系构建

(一)鼓励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人类与其他生物最为本质的区别并未使用工具,而是能够更加积极的思考。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更为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可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必要一味学生已经理解了,便一带而过,丧失了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存在没有可思考余地的问题,而恰恰是对这类问题的发掘,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能够使其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二)强化教师的问题教学意识,提高问题思维价值。

对小学生而言,强化问题意识被看做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可是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上,有些教师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擅长”提问,即便有提问的举动和行为,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出的问题也不具有应有的深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因此,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需要培养其问题意识,只有教师在源头上首先树立起了正确的问题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的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对学生或者受教育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合理的处置,多设置一些具有分析性质或者综合性、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经验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使其最终沉浸在学习的境地中达到忘我的境界,提升了学习的效果也收获了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在小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助学习,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在课前收集到的相关素材进行组内和组建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问题的欲望将被激发出来,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与培养。

三、结束语

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创新教育被看做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智力、思维的统一发展,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创新思维的机会和途径,将思维的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只有这样,小学教学才能在教育的最基础阶段起飞,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智力资源。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注释:

袁芳. 以问题为纽带的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106-107.

汪晓华.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2):40-41.

黎少雅. 小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 广东教育,2002(1):55.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创造性思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要求也越来越高。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很重要。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思维,它的意义是以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脱离惯性思维的禁锢,以一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提出不一样的解答,从而产生独到、新颖、有实际价值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并包括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想象。

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在思考问题时,尽量朝多个方向进行思考,同时结合已有经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成为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2、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牙膏公司的老板要求员工想出一个在一周内提高牙膏销量5%的点子,成功者得奖金十万元。员工们苦思冥想,提出改变配方,改变广告词的多种做法,均未取得很好的成效,最后有一人提出,将牙膏口扩大2mm。老板采用此建议之后,销量果然提高了8%。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候常规思维的局限性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而创造性思维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这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性,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这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1]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虽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被不断重申,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1、传统教学方式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多年来传统思维的束缚,教师授课多是以“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主动思考的机会很少,更别谈思维的训练了。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听从老师教导,形成“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严重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极大损伤。

2、教学条件不足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老旧,久未更新,很多物理实验都简化甚至取消。在授课时只是着眼于理论的探讨,学生并没有通过实验体会理论的真实性。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空有理论缺少实践的情况也亟待改善。

三、对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乐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脱“填鸭式”教学,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摆脱填鸭式教学,多提问学生,也可以加入一些小活动活跃气氛。比如,讲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表演白纸装水的魔术。将一纸杯装满水,然后在其上盖一白纸,最后将纸杯倒过来,水并未洒下,稳稳的被白纸装在杯中。通过演示大气压的神奇作用,学生们感到很有趣,学习动力也提高了。

老师还可以在课前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老师提问:现将“220v 100w”的灯泡和“220v 40w”的灯泡串联,哪个灯泡更亮?学生通过猜测,讨论,还可以提供器材进行试验。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还能得出“防止灯泡烧坏的方法”。

(2)、介绍物理发展历史,物理界轶事

通过介绍前人的研究经验,不仅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也让学生对物理的发展有所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介绍著名的第一次大气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可以介绍奥斯特无意间发现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偏转,从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这些名人轶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发散思维的前提,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根本。只有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散联想,才能得到更好更新奇的解决方法。老师在授课时,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阔思维,广泛联想,通过已知的知识来和部分研究对象来推测它具有的全部信息。这个过程中,不仅思维的逻辑性、探索性、严谨性很重要,直觉的猜测也是很有必要的[2]。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需要好好把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愿思考,比如当回答错误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建立良好的问答氛围也十分重要。

比如,对于例题:一辆汽车从起点出发,前3mi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4min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重点。已知两点距离为2km,求汽车在这段距离上的速度最大值。学生大部分采用公式法求解。此时老师提示:上课我们讲过速度图像,可否用来求解呢?经过老师启发,学生想到了图像法这个简便快捷的方法,成功解题。

3、多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建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名家的思考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创新思维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学生也可以有直接体会。除了著名的“牛顿的苹果”外,还有伽利略滚小球并加以合理推测,富兰克林放风筝研究雷电这类案例。

(2)、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熟练性,灵活性。

(3)、进行发

散性提问,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比如,“世界没有摩擦力会怎么样”,“地球没有万有引力会怎么样”等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直觉思维能力。

(4)、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或者看起来幼稚可笑的质疑,老师不应批评,在同学们嘲笑的时候应当予以制止,并鼓励这种思考方式。

(5)、介绍一些研究方法,比如研究物理现象,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还有控制变量法等。

(6)、在实验教学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应引导他们学会实验的研究方法,启发创新思维。比如:测光速用叠加法,测电流电压关系用控制变量法等。

四、结束语

训练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等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希望以上内容对物理课堂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学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