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第1篇

白林晓(1993.10- ),男,汉族,本科,邵阳学院音乐系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摘要:本文以隆回县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自治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为个案展开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

一、 引言

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是繁荣湖南农村文化事业、构建湖南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与保证,关系着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满足以及湖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虎形山瑶族自治乡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区邵阳市隆回县最北端的小沙江镇,是我国瑶族分支——花瑶的聚居地区,音乐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位居湘西南偏远高寒山区,交通并不便利,经济并不发达,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因此,以虎形山瑶族乡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为个案展开调查对分析,对研究经济发展仍居主要地位的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二、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 调查对象说明及资料收集

本次调研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自治乡为样本,采用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和二手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次调查采取到村镇居民家中、学校直接发送,现场指导填写并当场收回的方式来保证问卷的效度。共发送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9份,占问卷发放总数的96.3%。

(二) 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的具体分析

1、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以36至45周岁的中年人所占比例最高,占受访对象总人数的35.8%,这表明虎形山瑶族乡农民的年龄结构呈现“沙漏”状,聚居人员以中老年人与儿童为主。受访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程度较低,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23.5%和43.6%。另外,受访对象人均纯收入水平基本较低,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4.3%,纯收入在1001-1500之间的人数比例为36.3%,而收入超过25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仅为3.5%。

由此可见,虎形山瑶族自治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将以受教育程度较低且收入较低的中老年人为主,这意味着音乐文化建设不仅要须切合中老年农民的年龄与文化层次需求,同时还必须考虑其实际消费能力。

2、受访对象对音乐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分析

受访对象对音乐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仅为21%,不满意比例高达67%,1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一般。31%的受访对象选择不满意的原因是因为设施不完善,而选择形式单一、内容不适合以及缺乏组织宣传原因的比例分别为21%、26%、19%。

3、受访对象文娱消费状况分析

虎形山瑶族自治乡近几年来文娱活动集资金额呈明显递增趋势,其中乡政府与村委会集资金额远远超过村民集资金额;村民集资金额虽然有较大的增长幅度,但金额总体偏少。总的说来,虎形山瑶族自治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主客体对文娱活动消费投入呈普遍偏低状态。

在具体文娱活动的消费方面,虎形山瑶族自治乡受访村民的消费偏好打破了传统的歌舞休闲娱乐模式,而是以观看电视为主。受访对象对电视节目消费的偏好程度占所有活动的41%,远高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文化产品消费比例。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休闲的受访对象比例达到了12%。随着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文化素质的稳固提升,网络传媒技术将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受访对象对音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分析

受访对象对音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分析是了解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虎形山瑶族乡农民对音乐文化产品内容的要求深受其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以本土器乐和歌舞为主,占总比例的55%,其次为中国传统的器乐和歌舞,对外国音乐文化产品的需求较低,占总比例的8%。

在音乐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上,受访对象虽然也选择电视节目、电台广播等形式,但更青睐于现场表演的方式,选择比例占总数的42%。这说明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展开文艺演出将成为现阶段音乐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虎形山瑶族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总体上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主要对象呈现出鲜明的生理、文化及经济特征;音乐文化的实际消费状况并不符合其民族文化特征,受到了其他文化需求的冲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对音乐文化产品的内容需求呈现出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多样化特征,偏好于以现场表演为主的表现形式;对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软件要求远高于对音乐文化建设的硬件需求。

三、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认为虎形山瑶族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进程缓慢并不是一个,其进程缓慢的状态除了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外,主要还受到了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政府角色的错位

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与民族文化属性,政府很难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只能积极的引导。政府角色的错位使得虎形山瑶族乡政府部门对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音乐文化建设进程缺乏整体、详细的规划,对音乐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缺乏积极的引导和宣传,从而导致音乐文化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内容和形式不丰富,农民参与音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足等多个问题。

2、 农民缺乏主体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虎形山瑶族乡的受访村民普遍认为新农村音乐建设是政府工程,农民不是建设的主体,因此,在各种音乐文化活动中只充当参与者的角色。这种主体意识的缺乏使得瑶族乡村民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难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对其音乐文化素质的提升不能发挥正面效应,两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影响该村新农村音乐建设的发展进程。

3、音乐工作者职责不明确

新农村音乐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不仅要体现出农村地域特点,还要考虑传统音乐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差异。虎形山瑶族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音乐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不符合瑶族乡民众的需求偏好,其原因在于这种音乐文化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能达到要求,而音乐工作者未能发挥职责是直接原因。本文提出的音乐文化工作者不仅包括音乐教师、音乐创作者、演员、文化馆和农村文化室的专业骨干,还应该包括高校音乐教育服务团队。(作者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康洪生.论音乐文化教育在新农村精神文件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2]郑清军.农村音乐文化变迁因由谈[J].音乐生活,2009(05).

[3]范大平.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张红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J].学周刊,2011(28).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战略方案;文化产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一直备受国家、社会关注,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队近50个乡镇进行了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文化生活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据统计人们平时较多的文化活动依次为:电视、麻将、读书、上网。电视、麻将是农民主要的娱乐文化,可见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有待丰富。

(二)文化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建设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管理体制,但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现象,管理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多头管理现象明显,学校、电视站、农技站、文化站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不能集中的开展文化活动,影响农村文化建设。

(三)文化基础设施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尽管部分乡镇建立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是大部分低地区由于资金问题、面积不足等,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同时由于乡镇的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足、设备陈旧,因此文化活动场所得到利用率不高。调查加过现在,目前乡镇文化站中具备老年活动时的只有56%,拥有个体化文化室的不足10%。

二、农村文化建设战略方案

(一)“文化生产力”思想的树立

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树立“文化生产力”的思想,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抓好经济、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同时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样重要。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将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融合,能形成强大的发展优势。我们应清楚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向导,因此只有切实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运转与统筹发展。

(二)弘扬文化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将文化狭隘话,应树立文化发展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中进行整体规划,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几个方面进行解剖,不仅要重视文化设施与文化阵地的建设,同时还应重视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同时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例如,加强乡镇文化站、村级活动室、学校等之间的沟通与建设,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教育、科普培训、科技推广、少年校外活动等。对民间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农村是潜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庙会、赛龙舟、扭秧歌、舞狮子、吹唢呐、听茶戏、放孔明灯等。开展上述活动时,农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将这些文化异常 充分的利用、开发,建设健康、文明、具有凝聚力的文化遗产,打造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活动项目,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文化经营战略

从性质上讲农村文化建设又分为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其中公益性的农村文化建设蛀牙有政府进行投资,而经营性的文化产品主要以运作为主。目前新农村建设政府主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投入较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树立文化经营战略很有必要,对农村文化建设用现代经营理念进行思考,充分的认识到农村文化中组织的重要性,根据当地基础条件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将社会力量、政府力量与农民力量急剧起来,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形成持续性的文化创造力,促进农村文化快又好的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现状;困境;发展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与经济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并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中继而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以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各项素质,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促进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党的扶贫富民政策的落实,人民的物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如果不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沉渣泛起,导致封建迷信、打牌赌博、和其它社会恶习猖獗,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构建文化工作机构。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扶持,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已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文化工作体系,为发展农村文化跃活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以湘西州保靖县为例,该县16个乡(镇)设有16个文化站,29名文化专干,部分乡(镇)还修建了文化中心楼,内设办公室,图书室,活动电脑室等。所有乡(镇)都解决了文化站文化专干的编制问题。部分乡村还组建了农民业余艺术团、腰鼓队、管乐队、文体队、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和文化经营户等文化活动队伍。

2.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保靖县各乡镇文化站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七一”、“国庆”、“春节”等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并奖励优秀文艺节目。调动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和人民群众的积级性和参与意识,从而引领和促进了乡(村)社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健身活动情绪高涨。人民对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表现了人民群众热爱文化,及健康向上的风貌。

三、农村文化建设困境

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农村各种文化服务设施缺乏,原有的设施老化、损毁,农民群众失去了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和阵地,特别是农村文化活动室、村级文化专干、村文体活动中心,现在基本上名存实亡。有图书室的乡村也由于长年没有经费及人员的不稳定,导致图书陈旧,被束之高阁而丧失功能,无法为农民提供农用科技图书和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体活动相对贫乏。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或打杂工,基层文化工作组织管理职能弱小,使农村文化停留在自发无组织状态中,难以壮大发展。有的乡镇还把文化站干部变为驻村干部,集中精力抓其他工作而忽略了文化工作。帮别人种地而谎了自己的田。

2.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短缺。文化事业发展必须要有经济支持。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大部分地区的财政除了用于人员经费和经济建设外,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财力不足困扰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办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组织文艺演出队、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等等,都成为纸上谈兵。人财物供应不足,成为农村文化发展难以跨越的障碍,农民文化活动受到影响,接受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较大限制。而一些成本低消极东西却在农村蔓延,如:赌博、封建迷信等在一些地方盛行。这些消极的东西对农村文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3.文化人才缺乏。目前,农村文化队伍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我县部分乡镇文化站存在有编无人的情况。文化站人员待遇低没地位,造成了人才流失。有的年龄老化、能力有限,适应不了文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文化专业人才招不进、招进留不住,一些非专业人员被调到文化部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例如保靖县毛沟镇编制2人实际上班1人缺位1人。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文化人才相对缺乏,无形间又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形成了文化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四、推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措施

1.健全农村文化工作机构。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目前,大部分文化站成了文化阵地的荒漠。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落实好文化站的定性、定向、定员工作。落实编制人员的待遇,明确站长专干,辅导员各类分工和职责,做到专职专人专用。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拓宽农村文化人才引进渠道,鼓励熟悉农村生活且有一定文化专业知识的青年和其它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中工作。组建成立村文化活动室和村级文化专干机构班子。建立农村文化人才选培机制,逐步建全农村文化体系人才骨干网络。

2.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及活动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央精神,制定对农村文化建设项目的长远规划。把对农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建设投资落实到计划中去。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设施建设是夯实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站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工作机构。除此之外,还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实现自身创收,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趋动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双向互动长效机制,使双方共赢发展。

3.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魂。正确认识传统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我县乡镇实际,建议乡镇文化站组建一个民族民间文化培训班,请民族民间文化专家担任授课老师,组织农村文化专干,文艺骨干学习民族民间文化。对于具有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又有很好表演观赏价值的民族历史文化节目,要重点培训学习。做到培训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例如我县乡镇的土家摆手舞、山歌、土家打溜子、苗鼓、苗族唢呐等等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节目。要组织重点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专干、文艺骨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素质,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历史文化,充实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内容。

4.发展多元化文化。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应百花齐放,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单一的文化现象难以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农村多元化文化。(1)支持经营文化。经营文化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县乡镇目前经营文化有:影碟书画销售、卡拉OK厅、歌舞厅、网吧经营等,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给予必要支持,减少手续办理程序。为文化经营户提供有利的活动环境,使他们发展壮大,覆盖农村各乡镇,为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内容作贡献。(2)发展自办文化。农民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正是广大农村群众,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还是广大农村群众。没有广大农村群众的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活力。因此,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要走“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开放式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安全保障、场所安排、设备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农村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好台。目前,我县部分农村群众已自筹资金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包括:民间艺术团、苗鼓队、腰鼓队、土家摆手舞、二胡、唢呐等文化活动,这是群众积极参与自办文化的具体表现。政府文化部门要积极推广,大力鼓励支持。每年可举办1~2次的大型文艺节目汇演活动,奖励农村优秀文艺节目,调动农村文艺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人民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识,让先进的农村文化覆盖新村大地。(3)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农村文化活动骨干,因地制宜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逐步抛弃掉带有封建色彩的、落后愚昧的文化活动形式,形成有自己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农村艺术。坚持文化活动的文化性和方向性,使新的文化活动形式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和共同参与。我们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要唱响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无穷无尽的精神物质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的热切希望和迫切要求。文化工作者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了解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农民群众在呼唤什么,迫切需要什么?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引导他们确立建设新农村、树立新文化、培育新思想的观念,组织他们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把新农村文化事业推上新台阶,为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美好的新家园提供先进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农村公共文化这一重要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通过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新形势下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

新形势下,由于政策的支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一)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成果

1.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文化建设资金是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的动力,也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部分农村在进行创新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政府的财政支持,还通过招商引资拓展了资金的来源渠道,发展了特色产业,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看来,大多数的新农村建设中都集中在乡镇文化站、农村图书馆、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方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公共文化内容丰富,旅游文化成为热点农村的公共文化包含着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制作、特色小吃及农产品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因此,新形势下农村公共文化的内容不断丰富,伴着自驾游的兴起,农村旅游文化成为新一轮浪潮。农村公共文化发展促进农民思想逐渐开放,他们将本地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一方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所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乡村旅游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并且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缩小了城乡文化的差异。此外,还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农村被各种条件制约,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水平仍需提升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农村,许多农民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他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仅仅在端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会有一些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主,较为简单的活动,主要以制作特色小吃为主,不会全村的人相聚在一起举办某些集体文化活动。平时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没有活动。主要是由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没有体系化、集体化和规模化。进而导致政府投入的资金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形同虚设。2.文化市场管理体制需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市场有一定的繁荣,但其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监督体制。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风向标,导致了一些封建迷信活动、赌博活动及一些不健康的文艺活动在农村兴起。这些活动不仅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还扰乱了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阻碍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危害了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针对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专业性强、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对公共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文化人才大部分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不愿意去农村工作。因此,政府要给予在农村的工作者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如经济上进行补贴、政策上给予优惠等,吸引更多文化人才加入到农村建设中去。此外,对当地的负责人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让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为了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健康发展,制度保障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制度,如集体的管理制度、村民公开制度、文化监督制度等等,不仅有利于村民们互相约束,加强了基层民主,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走健康发展之路。

三、结语

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了较大精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文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且出现更多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改进。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今后不断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郝龙双.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07)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范文第5篇

1、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文化建设,用新的适应农村建设的观念,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2、加强群众文化可以加强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夯实农村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1、目前农村文化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群众文化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文化工作体系,树立了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为例:

①该县设有18个乡镇,各乡镇都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并开展了农村“读书工程”网络。所有乡镇解决了文化专干的编制问题。大部分乡镇组建了业余腰鼓队、扇子舞、民间艺术表演队、管乐队等各种群众业余演出队伍及6个农村书画社,一个以当地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资源为依托的崀山瑶族民俗文化村。呈现出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健康向上,群众文化管理日趋完善的良好局面。

②每逢传统节日,文艺演出、广场文艺、舞龙灯、狮子、猜谜语、焰火礼花、为民义务写春联及街头摄影书画展等民间艺术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而“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及农民艺术节等节日文化活动迭起,群众自发参加健美、健身活动情绪高涨,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的观念不断加强,表现了农民群众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③乡镇文化专干的人头经费已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使群众文化队伍基本得以稳定。

三、目前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较好的文化活动场所,部分乡镇没有设置群众展示的平台———文化广场。村一级的文化活动的场所尚未设置。

2、投入文化的经费不足,群众活动难以常年开展

资金缺乏群众活动的开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文化专干工作时间太少,专业素质欠缺

虽然近年来县级各乡镇建立了一些文化活动队伍。但文化队伍中,专职人员较少,常常是身兼各职,平时搞其他工作,没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节庆活动来了就突击性地抓一下文化活动,这就存在群文专干业务基础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加之群文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有专业特长的群文工作人员较少,而又由于从事群众文化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人员的青黄不接,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对群众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四、如何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已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构建传承历史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气象、新面貌的新农村。

(一)借助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及关于实现和谐、幸福、美丽“中国梦”的理念,全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二)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富强、文明新农村的机遇,全面发展群众文化。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执政纲领,国家随着取消农民税费,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作物的种植补偿,加大对乡镇文化、广播等综合站投入等一系列惠农政的出台,为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而广大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基本文化设施,基本的经费保障,基本的文化队伍,基本的群众文化活动,“四基”建设的力度,全面发展新农村的群众文化。根据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对乡镇文化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1、基本的文化设施:

群众文化网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力量。因此,发展新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加强基本设施建设积极拓展阵地,利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文化资源网络管理体系。

2、经费是群众文化启动的重要保障

要开展好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

3、加强农村群文专干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对乡镇文化专干的考核,实行奖惩,逐步实现专业化、制度化。加强农村乡镇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抓好文化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4、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增添新时代农村文化活动气息

调动广大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具有当地浓郁风土人情的节目,满足农村群众展现自我、欣赏自我文艺才能的表演欲望,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增添农村文化氛围,展示新农村人民的精神面貌。为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时代气息,把经济贸易、科技交流、改革开放、文化网络国家方针政策宣传及外来文化艺术带到广大农村,丰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内涵。为科技兴农,为农村经济发展,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1、为乡镇群众文化进城交流提供条件

农村有农村的文化艺术人才,他们渴望进城展示农村风采,可以采取城乡文化队伍结对子的形式,经常性地交流,提高农村群众文化队伍素质。在城区定期举办综合性的农村文艺赛事,以达到农村文艺队伍的相互交流,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目的。

2、将过去的“三下乡”活动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