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系统 体育教学过程 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方法来看待教学过程。所谓辩证的系统方法,就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必须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并自觉地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最好方案。”对于体育教学过程来说,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共同组成的结构,并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这是研究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一、对系统的认识

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大于部分发之和)。”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目前在体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不少重大的成果。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系统结构

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由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内容、学生、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条件、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构成的系统结构,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体育教学目标起着导向作用,确定后的体育教学目标,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共同决定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而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为达成体育目标而服务。体育教学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

三、按系统的观点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系统得分析和综合,有目的地选择和实施优化教学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按照系统的观点来进行,要根据学生的状况,使教学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具体化。从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大可能的成果。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优化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对体育过程进行全面的思考,使教学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广度,使教学过程稳而不乱,有序的开展。

(二)提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使从教师自身结构或教材要求出发设计教学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少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功能。

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特点是根据过去教学的情况来调节未来教学行为的过程。从学生练习时的身体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都会有所表现。教师应及时作出反应,善于从这些反馈信息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出标准判断,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语言、表情、指导、鼓励表扬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根据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体质基础、教学条件等而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改变过去单纯的掌握三基,在广度和深度上要有所提高,要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生性、全民性、实用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

(四)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实行区别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由于学生在素质、能力、思维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应尽可能的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及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将以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形式组合起来,既使优生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弱的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理想效果,在这中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下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体育教学节奏的控制

1.体育教学语言的节奏感。快慢适宜、高低得当、轻重有度、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把握语言的节奏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情感的控制。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之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处于心理愉快和积极思维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好的使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共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多指标,多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各子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起着不同的作用,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等以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研究体育教学的规律,才能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柴仲学.浅谈《系统论》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

[2]钟璞.体育专业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

[3]王伯美,曲宗湖.体育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刘新光.系统理论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第2篇

【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快乐教育理念 理论探究

在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运动技术教学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中,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整个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师进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体育教学十分不利,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这与当期的体育精神相违背,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究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快乐教育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兴趣,不断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快乐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具体运用

一、快乐教育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

(一)在体育教学中,快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体育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身体素质,它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快乐教育理念有效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快乐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扩展了课堂的内容、时间、以及空间,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教学过程实行学生自选老师这一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老师进行教学学习,教学课堂与课外活动有效的结合了起来。快乐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进行。理论还认为,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最根本的因素。快乐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二)利用快乐教育优化体育课程结构

当前体育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师生关系和谐共同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目标,科学选用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相应的教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排球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允许排球落地后再次垫起,这样做极大降低了排球的难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不按照发球的顺序进行发球,简化排球比赛过程;由于部分学生身高过低,排球练习难度过高,为有效降低难度,可适当降低排球网的高度。快乐教育模式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教学难度,极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

(三)利用快乐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快乐教育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它充分满足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符合人的心理特征。每个孩子都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充分结合学生的娱乐特点和项目,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娱乐项目的贴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快乐体育主要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探究热情和参与热情,进而主动接受体育运动;此外,快乐体育能够有效建立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之间的交流热情,有助于友谊的建立,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这符合人的心理要求。

快乐教育的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入了快乐教育模式。由于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快乐教育的实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快乐教育模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激情的言语十分具有说服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内容的探讨,设置趣味性体育课堂,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得到体育锻炼,在运动中得到体育锻炼,在娱乐中得到体育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快乐教育理念的引入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课程理念,有效优化了体育教学结构,符合当前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运动”这一教学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快乐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效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课堂的和谐,氛围融洽。这完全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快乐教育理念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杨志贤.新课改体育中的快乐教育的尝试[J].课改实践.2013(05)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现状 快乐体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快乐体育教学正是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提出,快乐体育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活跃体育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最终达到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学目标。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探索和构架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但是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更重视文化课的教育教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学校的体育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非重点、私立学校及农村地区的体育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广播体操、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等等,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都是本科甚至专科,部分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甚至不是从体育专业毕业,而是由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快乐教学法通过积极活跃的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并在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法十分有必要,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为体育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教学基础。快乐体育法要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立足于体育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理的、生动的、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较,快乐体育教学特点鲜明,课堂活动多样化、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教学节奏欢快,对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2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想要真正发挥快乐教学法的作用,切实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1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学生的体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对于体质较差或体质较好的学生缺乏实质性的帮助。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应定期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2.2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活泼好动是他们十分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跳绳、踢毽子等等趣味性较强的体育竞赛,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师长的赞扬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参与竞赛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够获得一些奖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十分有利。

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态度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敷衍了事,学生学习懒懒散散,教师与学生之间频繁爆发矛盾,课堂氛围僵硬、沉闷,教学目标必然无法实现。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区别对待,安排教学内容时多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积极听取并乐于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中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二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乐意教,学生喜欢学,才能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2.4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接力赛、跳皮筋、打沙包等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但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效率。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爱兵.“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及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

[2] 崔含娇.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5(12).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字: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优势

【中国分类号】:G633.96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是一件摆在教师眼前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不引起学生的反感更是一项难事。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同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内在渗透关系。因此,在学校这个相对开放的教育环境当中,利用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便成为一项特殊的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遵守纪律、公平公正等优良道德品质。体育教师应该结合体育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的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体育教育的优势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全面的德育教育,养成学生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德育素质,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正确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与别的学科相比较,体育教学的手段和目的优势到底在哪儿?本文将根据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体育教学的教授办法以及在实施体育教学帮助德育教育的过程探寻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之处。

一、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

(一)地点优势

体育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广阔的地点,而正是其教学的地点优势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其他学科无法胜任的德育教育机会。就其本身而言,在运动场进行学科教学就让它本身具有了十分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运动场学习、锻炼,是一种由外到内的变换。通过锻炼的过程,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格和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能力。在这种通过身体锻炼向意志锻炼的过程当中,教师适时地介入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优势。

运动场中冲刺着无数的运动练习、运动实践以及运动比赛。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通常都能在不同的状态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取胜心态、竞争欲、学习心态,这些都为体育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因素。

(二)教材特点

体育教材也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之一。教材自身内容广泛、涉及面多样、思想水平强,教师在通过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当下的思想状态进行有目的地教学。如:

1.关于体育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例举无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诸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则会体现出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荣辱观。

3.体育运动项目当中的各种注意事项、比赛纪律能够形成学生对于遵纪守法的思考。

4.各项体育运动中的技能技术的讲述,则可以注入讲文明、爱礼貌、守纪律的德育思想。

5.教学过程中本身需要的体育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教授则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以及勇敢拼搏的德育品质。

6.教材中所涉及的体育游戏项目则可以渗透进德育教育当中的诚实、守信以及敏锐的应变能力。

7.武术教材、气功教材等则会直接传达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三)课堂特色

体育教学过程长期是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当中,恰是这种课堂特色更进一步地深化了德育教育。正常的课堂教学都存在着学生应当遵守的课堂纪律,在运动场这个广袤的环境当中贯德育教育更加深刻。教师可在学生集合站队之时借军队的站队模式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德育教育。运动的课堂中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上下课要求与德育教育中的讲礼貌、诚实守信和遵守纪律相结合,促进学生逐渐建立起思维体系当中应有的正确思想品德。

二、体育教学的教学优势

体育教学中有着多种教学办法,这些办法在一定的情况之下结合学生实际的思想特点、德育水平都能够在增强学生体育素质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合理的教学办法中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

(一)运动实践法则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学是以发展体育运动为主,增强学生体质为方针的学科。在这个过程当中,实践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而透过实践便能联系起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优势。

1.实践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自身掌握生活、生存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这些不是空口号,而是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培养思想品德进行德育教育打下的基础。

2.实践过程当中,学生所参与的球类运动、接力运动都能展现出团结友爱,团结就是力量。同时也是一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3.竞赛过程当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则在彰显一种体育比赛的准则,这也是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关于人性高尚品质的教育。

(二)激励鼓舞法则

在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难题。学生在学习和运动过程当中难免产生出抵触和放弃和情绪。这种情下,体育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而在这种激励和鼓舞的过程当中就少不了穿插德育的教育。

(三)动作示范性教学

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少不了进行大量的动作示范性教学,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定的榜样身份。通过示动作范性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就能起到表率作用。

首先,在示范动作的过程当中,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特色、思想意志便直接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其次,学生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积极认识,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展现出一些优美动作来理解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过程

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相当重要,教师在明确体育教学优势、选择合理教学办法之后应该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整合。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过程将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心理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有组织地扣入体育教学环节中。

(一)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一个特定群体,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形成身体素质的过程当中为德育教学奠定思维素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别、性格、身体素质差异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和意志特点都有差别。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引导和教育。

(二)分清楚教育主次,明确教育目的是平衡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纵然对德育教育有千万种优势,但是也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把体育课堂转变为德育教育课堂。

(三)把握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与德育教育的契机,激发出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个动作指示、一句话都能作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点。

结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的过程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改革。探寻利用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学的优势也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强调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体育教学蕴含着德育教育的火种,而德育教育又能在体育教学的灵动中彰显出来,它们彼此促进,相辅相成,始终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当中。抓住体育教学中的一切优势,将其科学、自然、有组织地注入德育教学当中,利用这些优势将体育教学和德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君君.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3.

[2] 胡小善.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探析[J].常熟工学院学报,2007(12).

[3] 杨耀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19-04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以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对教学设计、教学方略问题的承上启下及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试行及颁布实施以来,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挑战,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的变化[1]。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等现念给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彻底的变革,同时也给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基于新课改的理念,对现阶段高中“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特点等方面进行探析并运用其理念对教学过程再构建,使之更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对引起的教学行为变化进行探讨,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1.“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引用。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达里尔·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来自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

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自建立起,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且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得到了成功应用。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课教学中虽应用还较少,但也为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学者已开始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我国体育教学中,但是我们在看到“运动教育模式”优越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体育教学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因此,从“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更符合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的“运动教育模式”及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2.“运动教育模式”的内容。Siedentop认为,“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有三个:第一,促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较强运动能力的人。第二,使学生成为熟练掌握运动各方面知识(包括运动形式和运动文化)与技能的人。第三,使学生成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运动教育模式”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使得体育教育更加趋向于运动竞赛的特点。“运动教育模式”充分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以竞赛活动为主要的载体,试图让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体验到真实、丰富的运动实践。在这个模式中,学生有多种角色,如练习者、团队的管理者、竞赛的组织者、裁判员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运动季,而不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一个运动季,包括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期和季后赛期。赛季的长度应不少于20节课[2]。在具体过程中还包含了团队联盟小组、正规比赛、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庆祝活动,等等。

“运动教育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台湾地区也较早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指导课程和教学,教师普遍认为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效果好[3]。

二、新课改视域下高中“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构建

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和绝对的,都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特点的教学过程[4]。在此借鉴美国“运动教育模式”,结合本国国情,依照现实教育资源及教学环境对其教学过程进行改进,期望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中,教师要由“知识的授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突出其导向作用。实现新课改中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采取探究型学习、自主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对人的需要。

1.以学期为单位的教学过程构建。针对“运动教育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新课标对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规定,从每学期课程整体进程上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运动季前准备阶段、建立课堂常规阶段、季赛规划实施阶段。

(1)运动季前准备阶段。运动季前准备阶段是指必须在正式开始实施课堂教学以前完成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对运动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教师对授课时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准备,以及编写学习手册等教学材料的准备。

(2)建立课堂常规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运动队),使学生逐渐熟悉各种课堂角色(裁判等),建立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课堂常规,填写运动教育手册(主要包括:队名、队标、吉祥物、运动委员会人员名单、小组合作协议书、角色分配卡等基本信息),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营造运动文化氛围,强化各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