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客教育的意义

创客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客教育的意义

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通过教师自身广告知识的提升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就可以大体确定教学中该设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由于当前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独具慧眼。不仅要选择紧跟时展潮流的最新版本,还要选择编写单位具有专业资格的,根据对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定位和对学生专业背景的了解,选择可以妥善与教学定位相结合的教材;并且最好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编写出来的教材,防止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攒写出来的教材。在选择了基本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之后,还可以选择一些颇具盛名的广告行业的杂志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贴近广告人的日常生活。例如,《国际广告》《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现代广告》等都是当前比较出众的广告业内杂志。对于教材内容的设置,不仅要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还应在其中穿插着一些生动的教学材料,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对广告策划与创意有所了解。例如,多进行一些广告案例解析、广告界名人演讲资料、广告大师的作品与从业道路的讲解等。

二、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

广告是一门需要灵感与兴趣的学科,与传统的学科不同,广告学科需要的是个性、实践,不怕特立独行,就怕人云亦云。因此,教师要常与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上和课外实践上的沟通,既要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还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社会实践时间,让学生从室内走到室外,从课堂走入社会,切实的在广告行业内体验灵感的迸发和创意的喷射,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对广告策划和创意课程有所认识。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走入学生、感受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要用自己的独特个人魅力和幽默、灵活多变的语言为课堂塑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多组织班级分组讨论和头脑风暴,让学生在思考、沟通之间激发灵感,培养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实用与创意的有机结合

广告不是一门虚无缥缈的艺术,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对产品的功能、效果进行表达,以促使人们产生购买的愿望。本质上广告是具有实用性的,只注重创意而不注重效果的广告是华而不实的。在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传达广告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具备艺术创意的基础上增加营销知识的学习,将营销与艺术相结合,增强广告教学的实用性;并且指导学生利用广告的基本知识和创意方法,来完成一系列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作业,使学生综合的对广告学有关理论进行实际应用;对其可能产生的广告营销效果和消费者反映进行预测,使学生对广告策划与创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广告策划与创意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加入一些具有创新元素的内容,丰富课堂的创意氛围。随着媒体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广告和传播环境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广告策划与创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应当从各种新事物、新形势中取得教学灵感,将创新元素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对广告的动态了解来为学生树立勇于创新、积善于创新的榜样,促进学生对广告这门学科的了解,时刻保持广告学科的活力与创造力,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成果的达成。

四、结语

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一、一堂生动的美术课

某中学的初中班,班上的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总是不认真画画,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是应付了事。他们的美术老师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有一天,这位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部由宫崎骏漫画改编的影片《天空之城》。

影片以活泼幽雅的音乐开始,画面则是广阔美丽的绿色草地、高耸的山川与纯净的流水、蓝天与白云,孩子们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美景给吸引了,纷纷停止说话仔细看了起来。

“飞翔”是影片的主题。从一开始看到草原与与风车之后,视觉立刻转入类似蜡笔画风格的工厂、烟囱、飞船,随后是苍茫的土地,而转眼又进入了天空,略带荷兰油画风格的各种天空色彩将同学们深深地引入美丽的奇境。阳光穿透白色的云层照射到大地,一座“空中岛屿”――天空之城拉普达看起来又是那样的巨大而又宁静,这座以飞行石为能量而悬浮于天空之中的城市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但同时又呈现出了枯燥的色泽,代表伟大的文明似乎在慢慢消逝。

影片精彩的画面将学生们深深地吸引,突然,“喵呜”一声犹如小猫的叫声打断了学生的思绪,影片也随之暂停,学生不解,教师狡黠地笑着问道:“请问现在这个画面是哪个国家的油画风格的呀?说不出就不能继续看了哟。”同学们一听来了兴致,大家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英格兰、法国、西班牙……”但是似乎孩子们都说得不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地说是意大利风格的,于是影片又开始啦,看来他说对了。同学们开心极了,更加认真地观赏起影片来。

随着影片的不断播放,出现了一个场景:风之女神微笑面对着大地,吹出一阵阵轻轻的和风,阳光透过乌云,也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架起了一个简单的风车,随后风车发展成了飞艇,并成为由无数齿轮构成的大机器。而在地面上,采矿机不停地挖掘着,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美丽的草原在不断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厂和烟囱。而飞艇也成为巨大的“空中母舰”,并最终成为漂浮在空中的巨大城市。随后在广袤美丽的草原上,又出现了一架简陋的风车,旁边站着一个提着竹篮的小女孩,风缓缓地使风车转动着,轻轻吹起小女孩的裙边。一切是如此的祥和宁静,仿佛铜版画一般。

“喵呜”,影片又暂停了下来,“请问这是什么风格的呀?”美丽的女教师微笑着问大家。“这是丹麦风格的”,一个女生羞涩地说道,“就是安徒生漫画的那种样式”,影片再一次继续,班里响起了一片赞许的掌声。

“同学们,现在我们把天空之城画下来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于是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了融入自己想象的天空之城。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这么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当中。当一副副作品展现在美丽的女教师面前的时候,她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童真的小脸,也看到了漫画的主题:和谐、友爱、美丽、愉快。这位教师尝试的“玩、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也获得了成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学到了人生的道理和美术的技能,也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美术的教育意义

宫崎骏的漫画影视作品为孩子们开启了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让人感慨万千。美术引发的思考是其作品的永恒魅力,即使仅仅当作普通的漫画来看待,那也是一副如同桃花园一般优雅而美丽的画卷。而通过这一堂模式新颖的美术课,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在非主流的内容越来越泛滥的今天,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了解各国美术的差异与精髓,“以美学代替古板”“以欣赏获得平静”就成了美术教育的核心。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注重美术教育课程,将美术教育摆在高雅教育中的显著位置,足见对美术的重视程度。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拥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幽雅的意境、色彩、线条、空间的创作背景中,可以把松散的社会心态转化为和谐的、生动的优化形式。优美的画作蕴含人文的内涵、道德的准则,使学生们在提升美的感知力、放松心情、发挥表现能力的同时,个人情操得以升华。生动的美术课可以给青少年学生以人生的启迪,让他们感受美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也可以让他们在获得美术知识的同时,从中了解更多的人文与风情特色,在不经意间接受和谐之美,使心情得以完全地释怀。

三、美术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中学生处在智力发育的高峰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创造性、结构性、思维方式等方面快速提高,也可以提升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日本著名漫画家宫崎骏曾经说过:“孩子们有时候会产生不安、疑惑和好奇心,我认为要做能解开那些疑问的东西才行,虽然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在那样的情况下,那些活在当时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漫画,这次我必须抱着这想法去做。”美术课作为一种具有创作性与视觉性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创作与欣赏来达到开阔视野、提升心理素养、发掘大脑潜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同时美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美、多么幽雅,都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而这些空间则又是创作者的源泉所在。从作品中读懂作者的本意,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是令人感到非常神往的,创作者往往也会在作品中融入主题与含义,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猜想。现代的美术课已不仅仅是纯粹的画画,而是将创作与欣赏相结合,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美术教育对于色彩、空间、构思等感观性思维的加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备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承;创新;自主学习;人文素质

新课程并不是对以往教育观念的全盘否定,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一种扬弃,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这个规律的,以往的并不是都不好,我们只不过要把不好的改掉,精华的部分还是要继承下去。只有继承才会有发展,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另外,新课程的列车不是像买票坐车一样,只要你愿意,坐上就是走上了新课程之路,新课程也是一个逐渐发展壮大成长的过程,它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培育。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心里就有了底气。下面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继承诵读训练,但要注重诵读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也进行诵读训练,但有时只是泛泛而读,但新课程更重视诵读中的熏陶感染,更重视通过诵读把学生带进美妙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作心灵的远游,去体会作品中的朦胧之美、空白之美、蕴藉之美。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共鸣,心念一致。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好预习,可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及写作文章的背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再现自我,或联想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熟悉的生活。诵读时,可范读,可播放著名播音员的朗读录音,可选用训练有素的学生充分准备后进行,也可以竞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还可用多媒体播放画面烘托气氛。好的诵读,或如小溪潺潺,叮叮咚咚;或如大江澎湃,气势磅礴;或如鸟语花间,亲切柔媚;或如历尽沧桑,平稳而舒缓。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旨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内化出一种透视宏旨,感悟玄机的智能,这种智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用得上、靠得住,乃至终生受益的语文素质。

二、继承启发式教学,但要注重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自以为是启发式教学,但实际上是设计好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钻圈子。新课程中也需要设计问题,但要优化问题的设计,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学生耳、目、口、脑并用,自发去寻找答案,教师则要退居幕后当导演。问题要一问值千金,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 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的深入探讨,一堂课只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设计问题时切入点要找准如讲《智取生辰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杨智不智,你认为呢?在讲《祥林嫂》时,问: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人,你说为什么?在讲《藤野先生》时,问:我为什么敬重一个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在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问:在忧患与安乐之间,你宁愿选择什么?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什么?你想学会什么?这样,一下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要注意不要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追问学生,那样,学生会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被追问的状态,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就会熄灭,另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提出适度的问题,果断的把握学生思维的流向和流程,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燃烧、扩展。

三、继承知识教学,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说到新课程,有的教师觉得再进行知识教学显得太落后了,事实上,知识的传授什么时候也离不了,但要注意的是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把语文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知识教学,而新课程主张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一、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现状

1.“工学结合”模式的照搬照抄

“工学结合”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实行的模式。为迎合这种模式,有的教师将理论知识全部去掉,只是让学生去完成工作流程,会操作就是掌握,这种模式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以商业银行的柜员业务操作为例,业务流程的操作就是电脑流程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学会电脑操作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每家银行的每笔业务都有不同模块,学生没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很难胜任柜员岗位。

2.课程考核评价不适当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的成绩评定时还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分的形式,并且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比达30%—40%,期末卷的占比在60%—70%,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不重视平时成绩,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也不愿意完成,因为只要试卷通过课程就算通过了,是否真正达到了考核目的还有待研究。

3.生源数量和素质“双低”的局面

(1)从高职生源看,最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类是在高考前成绩不是很好,高考希望不大的学生参加各校组织的自主招生;一类是在高考录取以后,没有进入本科学校,家长又不想其过早进入社会的学生,面临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减少,生源质量也越来越不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从高职发展角度看,随生源素质变化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整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行业岗位规范等用人单位(出口)的要求制订,对于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基础、起点等学生素质(入口)要求考虑较少,如金融专业,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需求较大,但由于该专业对学生入门的起点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各专业面临着学生素质下降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变的状况。要想解决入口质量低,出口质量不变的情况,只能改变原有的课程训练模式。(3)从高职教师角度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在逐年加强,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各种培训项目都在增加,但是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提高不多。通过观察发现,2010年以前的几届学生中每班有3—5人或是1/3的学生不学习,但是最近几届学生每班有3—5人至1/3有学习兴趣,1/3随波逐流,1/3或5—10人根本不学习,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进行改革,1/3随波逐流的学生也会成为不学习的学生。

二、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意义

1.使“工学结合”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经管类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不同,进入企业体验工作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学生只能了解每个专业最边缘的业务。学生认为课堂讲授的知识都是无用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但将创业教育中模拟经营的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会使学生既可以在校内体验工作流程,又可以掌握和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既获得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又能为专业知识应用和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2.促进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对于高职教育,上到国家,下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机遇与挑战并存,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专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面对现在的生源困境,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实现。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岗位的空缺速度,经管类专业更是如此。经管类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岗位如财务、营销等在专业课程中都有所涉猎,所以,引入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翻转课堂,还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自主创业相融合,使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学生会为学校带来好的声誉,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3.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在未来社会是很多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只有真正具备这种精神的人才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创业精神指的是具备一种可以发现问题,并且能为该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精神。如果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拥有创业精神,那么在企业中也会是一名优秀员工。由此,如果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减轻压力,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与经管类课程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1.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在不断进行的高职经管类课程改革中,已经在不断地引入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经营的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研,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学生组建团队,完成不同的仿真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企业经理、客户等角色,没有商业对抗。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确实摆脱了单纯听课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训练,但在事实上,通过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在这种团队的组建下会有学生在团队中什么都不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缺乏主动性。将创业教育中模拟经营的方法带进专业课的课堂。首先告诉学生分组经营的绩效将是他们的最终成绩,团队组建实行公开竞聘和领导者选拔的方式;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给予团队负责人一定的奖罚权利,对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一定影响,这样会使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限制学生采用的方法或是专业,但要求不能触犯法律,不能违反职业道德,对具有创新性的团队给予加分奖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但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还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融入到课外活动中

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还有一些课外活动,如各种学生社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现在所组织的和创业相关的活动,主要是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创业,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些活动都是从本科院校照搬过来的,不适合高职院校。依托学生社团组建创业类社团,将有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通过创业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创业的相关技能。在对社团学生的培训过程中,倾向于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定期组织一定的创业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兴趣。

3.打破专业限制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强调每个专业都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各自为政,事实上有些内容和课程也是相互交叉的,如国贸专业和金融专业都开设国际金融课程,再如互联网金融把电商和金融连在了一起。许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非本专业的知识不讲,使学生形成了单一的专业思维,但如果将创业教育的思维和方法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就可以打破专业的界限,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激励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法律、管理、财会以及网络类专业渗透;营销专业与财会专业的渗透等。这种渗透不是无目的渗透,而是以专业关联为原则,以创业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开阔眼界,成为复合型人才。

4.引入工作室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工作室模式,都是模拟企业内部的实际运营,工作室的管理与运营由专家或名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学生只是执行者,不具备创新能力。所以,要想真正使学生的创业知识技能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将学生推向社会,通过实践的磨练使其成为锋利的宝剑。由专业教师组建工作室,类似于创业服务运营商,学生自己选择创业项目,自己组建创业团队,认为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到工作室申请运营。工作室的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评估该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辅导,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一旦项目可以实施,会让他们在校内的创业园运营一段时间,待成熟后再进入社会,成立企业以后,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企业,并接纳学校的毕业生。这样,学生会觉得校内的学习更加有意义,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有用,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项目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的科研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

[2]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14,23(2).

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学改革;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31-04

一、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现状

普通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一般都开设《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限选课。根据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非艺术专业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选课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开设一定的艺术任选课程,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对于高校老师来说,完成2个学分30个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量,也就是每周3学时的教学任务,3堂课准备充分的话可以洋洋洒洒、毫无咯噔地一气呵成,从美术名作欣赏到音乐作品内涵剖析,能使每堂课的内容都非常充实。对于大学生来说,似乎从小学到高中就没有少受过诸如《美术鉴赏》和《音乐鉴赏》此类的艺术熏陶,选课学生往往选了这些课程,觉得又是老生常谈,缺乏兴趣,不选的话,2个艺术公选课学分拿不到。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数量众多的艺术鉴赏和艺术赏析课程,但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部分艺术课程的开设局限于现有的课程资源。

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既要考虑全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选课的学习兴趣,还要能满足本专业及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交叉学习,更要立足于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开发一些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通俗易懂的、而且饶有兴趣的文史知识,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改善学生文理知识吸收不均衡的现象,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新推出近20门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并先后编写出版了《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美术卷、设计卷、动画卷各10部、共计30部公共选修课教材,其中《中国民居艺术赏析》教材被评为精品教材,《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在2011年被批准精品课程建设。

中国民居艺术赏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面向全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的艺术类公选课程,是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对艺术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根据相关专业及非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开设的选修课程。其目的是打破过去单一型的专业意识,降低门槛,把一些专业基础课开发出来作为相关专业甚至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可选的公共艺术选修课,改变设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纯设计观念指导专业课程教学的这一不合理现状,形成一个既注重创新设计训练,又重视传统人文艺术思维拓展培养相结合的平衡框架。对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的教学重新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界定,把它纳入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范围,扩展并深化艺术素质教育教学的内涵,充实大学生艺术教育重文化、重传统、重艺术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换言之,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更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使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教学成为相关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教学的真正后盾,培养能胜任设计方面的整体策划、创意构思,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建筑造型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艺术素质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探索

师资队伍改革:刚开始把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开发成公共艺术课程时,只确定1位主讲教师,通过课程建设立项后,才组建了一支老中青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主要依据教师专业所长和研究方向来确定,项目组确定2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具有2年以上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做主讲教师,其中领衔的教师在古民居方面研究已近10年,配备2名青年教师参与课程实践指导,还配备具有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作整个课程建设过程跟踪辅导,并通过聘请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园林古建工程师兼任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建设顾问。体现出各尽所长“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老中青“传帮带”的队伍结构优势,在真正意义上成立该课程建设项目组,形成一支稳定合理的艺术公选课程师资队伍。稳定的师资和良好的教学秩序,使该课程建设稳步发展,通过几轮学生的教学尝试和课后回访,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所讲内容几乎全为亲身经历,偶尔还有实践老师来指导平时的课堂练习,经老师课堂上图文并茂、音画俱全地全立体讲解后,回头再看一看已经被遗忘很久的老家的老房子、旧街巷竟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妙,对古民居的造型、结构也能认识其大概来,选修这门课程实在太有意义了。通过几轮学生升到大三、大四后的学业情况调查和毕业以后踏上社会工作业绩情况验证,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倡学生兴趣学习、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学生综合艺术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得到社会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全校学生中得到很好的回响,学生选课人数达到全校最高。

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初期主要是通过对各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做好前期调查,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在国内其他高校中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开设并不多见,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具有“独到性”和“原创性”。根据社会对设计人才艺术素养高低要求的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情况确定课程结构体系、知识点多少、能力点深浅、教学难易程度控制等。探索出一套既适合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又适应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艺术素养要求目标,初步构建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自身的特色体系。以通俗易懂、兴趣为先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其课时量约占总课时量的2/3;以课堂实践练习(课外动手实践作业和外出实践环节不包括在内)为辅,约占总课时量的1/3。课程建设期间允许课程体系不断调整,直至合理为止。课程内容体系设计采用“滑动式”做法,即在教学大纲里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性地讲解,完全根据当时课堂情况决定所讲内容,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学生不喜欢的可以一带而过,学生喜欢的做重点讲解,尽可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生动的、经典的内容展开讲解和讨论。外出实践考察也是如此,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学生依据兴趣点确定1到2个去处后完成外出实践考察,这种师生间的彼此相互尊重,使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教”与“学”真正形成互动,课堂氛围始终非常活跃。

另外,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建设之初应先对各地民居建筑的素材进行挑选和整理,然后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重新组织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和备课教案,建设完整的教学课件,课件图片资料90%由项目组成员亲自去现场采集整理,其“真实性”、“生动性”及“趣味性”恐怕是其它课程所不及的,且以“勤讲多看”和“精讲多练”替代以往单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教学条件改革:本课程的教材也是一大亮点。《中国民居艺术赏析》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设计卷之中唯一的一本编著教材,由课题组主讲教师独立编著于201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四轮使用下来效果良好。教材中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典型民居都有比较全面和详细的介绍,尤其对民居的规划布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建筑结构、造型、装饰、材料、技术、工艺及艺术特色、建造习俗等都有深入浅出的剖析,是作者几年来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成果积累,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公开发表过的文章整理而成。教材中大量丰富的现场图片也是作者近几年去各地考察所拍摄。全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修养有很大帮助。可作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学、动画等专业的专业拓展类课程用教材,也可作为高校公共选修课和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用教材。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辅导书主要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及本世纪初出版的由本课题组主讲教师主编的《建筑装饰简史》,两本教材都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虽然有点老,但《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权威著作,对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建筑装饰简史》教材通俗易懂,目前仍然是比较适合的教辅参考书。

另外还提供一些课外学习的书籍资料、电子图书、理论刊物等,并准备在天空教室上进行列示。同时还提供网上学习的资源(相关官方网站),让学生可以方便地找到网上学习的相关资源、教学资料、练习内容等。学校还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场地等。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有限的4学时外出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为本课程提供外出现场考察资源的有常州青果巷传统民居、常州焦溪古镇民居、常州南杨桥古街民居等。此外还有近年来新落成的博物馆和规划馆,都可以作为学生外出实践教学基地。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民居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开设《国画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时,都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国粹”,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又有谁重视过就在身边代代相传的民居呢?我们儿时玩“积木”,可从来不玩“斗拱”,以致于我们对身边的传统建筑屋顶造型、木构架体系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培养审美情趣了。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民居等传统文化认识上的严重缺失而开设的。

“传承”是对几千年传统文化提升为“精华”后的继承。中国传统建筑从产生到成熟,其发展演变自成体系,从周代出现建筑等级制度到宋代形成建筑理论著作《营造法式》、以及清代工部颁布《工程做法》。我们无法把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统统灌输给学生,但一定能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当学生厌倦国画、书法、戏剧这些选修课时,民居艺术恰似一股清醒剂,把学生带进全然不同于其它文化的民居建筑艺术的历史长河。

“创新”是打破原有的专业门户观念,放低学科“门槛”,普及推广民居艺术知识,交叉融入全新的综合艺术观念。如动画、建筑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工商管理等专业,他们多多少少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传统建筑历史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给他们在未来从事编写剧本、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项目时提供有益的帮助。

“创新”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探究各地区民居建筑历史演变的文化成因,提高对古街巷、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意识,人人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出谋划策者,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保护古民居的行列里来。据最近一项文物保护专家的调查,就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三地原有自然古村落约3500多个,古民居约13400多幢,20年间被文物贩子跟踪、拆迁、贩卖而毁掉的古民居据说可以凑一个宏村大小的村落。

“创新”更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文化诉求,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造就高雅的艺术审美情操、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课程紧紧围绕相关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这些专业的特点通过课程知识点、能力点展开。课程教学内容除了主要以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传统民居等人文艺术思维的拓展与开发,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建筑综合艺术素养,了解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在形成、积淀过程中有自身的独特体系和今后朝横向、纵向进一步拓展的契机所在等展开,从而使中国传统民居等综合艺术素养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和有效的环节。该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适当安排外出实践,针对性地选择1到2处本地区的民居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总时数为30学时,其中大部分为课堂理论授课,外出实践环节4学时,利用课余和假期进行。基本内容包括:理论讲授(1)绪论、(2)江苏民居、(3)浙江民居、(4)徽州民居、(5)山西晋中民居、(6)福建武夷山民居;外出实践环节(1)常州青果巷考察、(2)常州焦溪古镇考察、(3)常州南杨桥古街考察。

由于教学内容是针对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本科生,学习水平和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如何在传承与创新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将是这次课程建设的关键。故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保留以理论授课为主,同时也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做到“勤讲多看”和“精讲多练”辅以“全场互动”。“勤讲多看”就是通过讲解、分析和启发等多种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大量丰富的民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居这种独特的建筑体系;“精讲多练”就是只讲典型地区的民居个案,对许多实例可以举一反三,一带而过,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或自主学习;“全场互动”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氛围。另外,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尝试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个体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

方法一:强调课堂语言表述“生动有趣”,演示文稿及板书“图文并茂”。讲课内容上应结合当地的名人趣事来衬托民居的演变过程,演示文稿宜采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方法二:多媒体案例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清晰的观看和评价实例,许多现有的光盘和网络视频资源在课堂上播放能加深学生的记忆。网络还能及时批改平时作业和进行评价、辅导,经过多种方法手段的教、学、看、练等一系列环节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这是尝试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所带来的全新效果。

方法三:利用不同阶段所授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对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课堂学术辩论的氛围。

方法四: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不同,课堂作业和平时作业采取古民居速写、古民居图片临摹、古民居图片拷贝等多种表现形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表现,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陶冶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技能。

方法五:外出实践环节则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融入自然和人文环境,身临古街巷、古村落现场面对面交流,通过速写、拍摄照片、记录名人逸事等方法采集原始资料,学生完成的考察调研成果可以分组讨论集中讲评,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理论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辅助,形成重理论兼顾实践的教学统一体。通过一阶段的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再穿插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增强感性认识。授课内容中重点突出本地区民居讲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考察和调研,可以把现场拍摄的图片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归纳和整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完成外出调研报告。通过1到2次外出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自身的阅历,还巩固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提高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吸收能力。例如在讲解绪论时,通过讲解学习内容和研究范围展开讲解传统古建筑的结构特色、民居的发展演变等;在讲解各地民居的具体内容时,深入浅出地结合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造型特征等来讲解;并采用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巩固对传统古民居比较完整的认识,在今后的外出实践过程中能够自由灵活地运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对今后许多专业理论、技巧的学习与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后,能够迎刃而解。

其次,重视外出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1到2处考察地点,使学生在实践考察中对理论知识运用自如。教师带领学生在考察现场面对面交流,学生外出收集的素材可以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讲评,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每次理论讲授后,要求学生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如收集各地民居素材,并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专门设计比较简单而又能学到技能的需动手完成的临摹或拷贝绘图作业,从而加深对各地民居的认识。

五、结束语

由于本课程在综合艺术理论素养方面的学习对各专业强调专业学习都有支撑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艺术理论素养能力的锻炼,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才能培养出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当代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