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主力。近年来,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这也成为了目前许多中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鉴于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施工环境,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和学生探讨,从而提出各种改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以优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引导教学,对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正常、持续进行的前提,其不仅关系着建筑业的长远与持久发展,还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少安全管理不善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当前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番分析。

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条例不完善

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带领学生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引导告诉学生:目前安全管理条例不完善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关于施工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上还存有欠缺,未能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另一方面在于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具有滞后性的性质,大多是在相关的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具有该意识去加强管理。总的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法律条例都有待完善。

2.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除了让学生提出建筑施工制度的相关政策之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让学生对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有一个了解,其原因在于建筑施工工人大多来自于农民工,由于他们的专业培训较少、文化程度不高,就使得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关于安全操作的程序,没能够认真履行安全管理所要求的技术。另外,建筑施工本身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当建筑工人出现疲劳时,就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在这种疲劳施工的状态下,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对建筑施工的现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寻找各种解决办法。

3.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监管需要将安全牢记于心,坚持以“安全第一”为施工第一准则,然而,对于责任意识不高的监管人员来讲,往往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度不够,或者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监督。所以,在这种建筑施工监管不力的施工条件下,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改善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善于放低身段,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寻求能够更好地解决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以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以及保障施工顺利开展。

1.师生共同探讨,以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条例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首要原则是“管生产就必须管安全”。从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律条例的历史文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条例对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惩治、规范与防范作用,但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就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缺口的预测,防止因安全管理不善而出现安全事故后才制定相关的规范条例。另外,为了能够增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执行力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从而在这种激励制定的推动下,鼓励安全监管部门规范执法、勤于执法,进而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条例能够得以有力、规范地实施,起到强化安全管理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措施。

2.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该如何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以更好地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加强安全管理,就要先围绕建筑施工工人做工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调查数据分析,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经过学生自主思考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结论:从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人员来看,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人,所以,为了使安全管理做到位,在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农民工人的自救能力。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一是要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使农民工能够在一个低危险的建设环境中工作;二是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通过专业化的教育途径以及专业的指导师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与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要使其能够明辨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中;三是提升施工人员的自救意识,也就是当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危险的施工环境中时,能够在他人难以实施救援的条件下,实现自救。

3.师生共同探讨,强化施工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一个良好的施工安全监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懈怠、不做假,还需要树立安全忧患意识,能够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强化施工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应该发挥行政单位的监督作用,以身作则,履行好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并规范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秩序;另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自觉熟悉相关的监管程序与细节,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将政府管理与建筑自身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强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南宫市的中职院校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不仅是一个告知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了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陪伴者。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与改善,教师就要不断带领学生思考、探索,从实现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着手,总结过去、扎实眼前、着眼未来,深化建筑课程教学,细化建筑教学内容,从而探索出更优质的办法完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赵锦山.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施人才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域,实验室安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师生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实验室的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一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2018年11月南京某医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导致多名师生受伤;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发生的实验室爆炸起火,导致3名学生死亡;2019年2月南京某工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导致整栋大楼的损坏。这些惨痛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师生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1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的分析报告指出,其中实验室爆炸与火灾事故、生物安全事故和气液体泄漏事故占比较大[3],其触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4-5]。

1.1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模糊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统筹管理,但实验室设备是由各学院及研究单位使用,各学院及研究单位具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使用责任,学校保卫处对全校安全具有监督管理的责任,科技处、研究生院对学院及研究单位的科研实验室又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6]。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交叉管理,其具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管理分工模糊[7]。例如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管理的方向主要在于全校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而保卫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保障各教室或实验室的消防和电力工作,各学院主要工作在于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或科研的顺利进行,各个部门的主要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的成分,分工不明确,使每个部门都寄期望于其他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每个部门都疏于管理的局面,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无法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学校各级科研及基本教学实验室建设中[8],实验室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场地不断扩大,实验室人员的不断变更,某个实验室可能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或者出现管理人员不足,无法形成实验室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评价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高校实验室各级部门通过制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约束和规范师生使用实验室的行为和操作,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中包括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够详细,且制度的落实依靠逐级下达,在层层传达中制度的严格执行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要求规则不同,但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无明确要求具体有哪个部门或哪些管理人员执行,导致无人执行此制度。由于安全工作比较弹性,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安全要求,也可以详细的拓展安全管理要求,安全工作是否做好,虽可通过明面上的检查来评价,但安全的效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导致负责安全责任的教职工无法进行考核评价,打击安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3教师及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也是所有实验执行者即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事。教师和学生是指导参与实验的主要人员,其实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违规购买存储危险化学品、做实验时无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完成后无检查实验设备等未符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事件[10]。根据最近几年内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不少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参加实验室的学生不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或者液体顺序混淆、操作失误等导致的[11-12]。例如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把易燃物质镁粉与磷酸搅拌从而产生易爆气体,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违规操作,导致爆炸;另一所高校学生在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导致仪器内压力过高从而发生爆照。此一系列事故都是因为学生在做实验时,安全意识薄弱,对所做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从而展开违规操作实验、冒险作业。因此亟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减少本可避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实验室软硬件安全设施不足

随着高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来实验场所已不能满足于教学科研的进行。为了解决实验用房的紧缺,部分单位把原来办公楼改建成实验室,而在改建中未考虑到实验室的标准设计规范要求,忽视了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合理布置,有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影响安全布局,存在通风设施不健全、电线乱拉乱接、无烟雾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缺损及安全逃生路线不合理等问题[13]。同时在现有的实验室中,随着新实验课程的开展,新进仪器的购置,现有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也已无法满足要求,实验室的电路负荷超标、旧实验室无漏电保护装置、无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装置、无安全监控网络等问题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大了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构建

2.1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时分级管理

《教育部关于高校安全》文件中指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了分级管理责任体系,细分每个主管部门的详细安全工作,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主任、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与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二级单位负责人与专管实验室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与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层层安全责任体系,从而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精细化各级部门安全管理的具体项目和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统筹规划部门,需把科技处、保卫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各级学院联合起来,牵头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例如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预算,指导、督查和协调各耳机单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等工作;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实验用房的用电安全性检查;各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设置每个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做到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通过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各个部门的逐级管理,从而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工作。

2.2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健全全校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14]。根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细化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我校制定的《长安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又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等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根据适合所管理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针对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本等安全使用办法,做到不同身份的人员有安全制度可依,从而更好地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比较细碎弹性的工作,作为执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其工作量无法量化,因此应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设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评价指标[15]。首先根据实验室制定的详细安全责任体系,对因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此院系或科研单位的各级安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并根据事故的程度被问责。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可作为教师评职称评级、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签订安全责任书作为考察安全制度落实的硬性指标,教师是否记录使用实验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等都予以量化,从而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最后对于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职称评定或年终绩效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人员更好地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3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开展实验的第一执行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经验可知,随着新进教师和新生的录取,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每学年是变动的,因此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人人懂安全,人人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预防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我校首先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平台”自学教程,要求每位师生自学安全课程时间不低于6小时,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使用手册、用电用气的安全操作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基本要求,师生可在平时学习中可进行自测考试,实时了解安全知识的自测成绩,并在平台中完成安全教育的正式考试。学校要求只有通过安全考核的师生,才被授权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其次,培养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心,每位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师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做到有安全责任意识。最后在每个实验课程之前,要求任课指导教师针对专门的不同实验,对学生做有区别性的详细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学生观看实验安全教育守则,根据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材料的不同[16],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做到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要求,从而形成多方面的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2.4加强实验室安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针对办公室改造成的实验室和原旧实验室,应重新按照实验室建设的行业标准,改造实验室内原电路装置、通风装置及消防设备等硬件设施。在电路方面,针对大功率设备,把原2.5mm的电缆改造为4mm或6mm电缆,每个实验室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禁止乱接乱拉的现象,对高压电源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等。在消防设施方面,拆除违章临时建筑,清理阻塞消防车通道路口,安装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检查消防水源、消防栓和灭火器材,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火源类型,配备不同的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通风装置方面,尤其针对具有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具有有毒气体的吸附或处理装置,产生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可挥发性危险物扩散到安全区域[17]。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1 按标准,建制度

1.1 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和《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等标准,对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大小、与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相关联的实验室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环保、消防、水电、疏散等很多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根据现代生物学实验的特点,采取诸如生物培养室应布置在建筑物尽头,避免人流交叉感染等具体措施。

因此,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认真学习有关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1.2 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制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条例”、“实验室仪器管理、使用和操作规范”、“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验材料和实验废品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应急预案”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均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 强教育,重保护

2.1 加强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每学期在使用实验室之前,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都应学习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每次实验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2.2 重视学生实验时的安全保护

在教育学生重视实验安全时,也要注意不要使学生产生对实验的畏惧感,泯灭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可能对人体产生安全危险的实验,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戴护目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等。

在使用离心机时一定要用天平配平,切不可粗略估计;取样时要等离心机转子停止转动后再开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要注意锅内的水量,并确保安全阀完好可用;使用无菌工作台时,紫外照射消毒应避免强紫外线对人体特别是眼睛的照射。使用烘箱和培养箱时,应注意检查和值守,避免温度失控而导致失火;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药品是有毒有害的,因注意使用方法和废液的安全处理,以及应注意生物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用后处理。

3 勤检查,找问题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软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安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承担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开放式的计算机机房,承担着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任务。其特点是:一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环境复杂。既然是公用系统,就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目前有Windows XP、Windows Server、Linux三个分区,安装有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多。由于是面对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又是全校唯一的全天开放的计算机机房;三是计算机角色的变化快,管理复杂。一会是学生上课,一会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收费的方法就不相同。如何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何面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而引入的病毒、攻击等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是国内外同行非常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中心软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求探讨一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

2.1问题的提出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体系结构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中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是对于用户计算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网络信息中心涉及的计算机是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当中,并不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负责,只是指导和建议,甚至是强制的。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就不同了,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要有实验室老师负责保证,要提供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提供必备的硬件环境,所以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防止学生中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害,还要预防网络黑客的攻击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既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访问不利于教学活动的Web站点与程序,例如上课时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等。上述诸多的问题,都要求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环境更好质量更高的服务。

2.2建设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所谓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是从计算机实验室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随时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人的参与和协作,以及技术的交叉运用等复杂过程。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层面。要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计算机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安全技术、安全工具或者是安全产品的缺乏,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安全知识忽视。

安全立法包括各种安全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计算机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计算机安全建设的依据。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包括学校、部门制订的计算机实验的规定、使用方法以及处罚条例;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防火墙、防杀病毒、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及相关的服务等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环境以及应用的安全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安全管理层

安全层主要包括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验室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部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组织专家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计算机实验室立体安全模型的总体框架。

(2) 计算机硬件保护层

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公用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学生误删除或破坏软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硬件保护措施,对硬盘的内容进行保护。实现其目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可靠,缺点是占用一定的硬盘空间。

(3) 操作系统硬化层

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添加了许多常规的应用服务,但是对每个用户而言不一定都适用,因此需要在细致分析操作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尽可能地减少在它上面运行的不必要的服务项目。

(4) 用户安全管理层

用户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用户的账户、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例如使用的时间、计费、网络上流量、访问日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网络安全管理层

网络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放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

综上所述,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框架下的安全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

2.3典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教学基地共有8个实验室、1个服务器中心,有20余台含有高性能多处理机系统、IBM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800余台微机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上课、毕业设计、课题研发、自主学习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实验室可以按需配置,解决了学生上机难,速度慢,档次低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 采用海光蓝卡(不同的版本)实现网络对传、硬盘的保护;

(2) 对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程序按实验室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分配部署,既要做到方便使用,又要避免由于应用系统过多,机器负载过重导致性能下降;

(3) 对操作系统进行硬化处理。操作系统的硬化分4个步骤:1)打好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确定子目录/文件的权限,要遵循最小原则;4)明晰用户权限,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采用金盘电子阅览室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学校的收费系统进行对接;

(5) 采用LanSecS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对学生使用程序进行进程级的管理,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

(6) 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更新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实验室能够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强调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建设,要有投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实验员;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室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的科研实验室迅猛发展,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质量大幅提高。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科研实验室代表一个学校的科研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1]。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2]。同时,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改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神经病学学科,形成了一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交叉背景的科研团队。研究团队包括科研人员10人和实验技术人员1人,以中青年为主,均具有博士学位。本实验搭建了多通道神经信息采集和处理平台、脑片和单细胞膜片钳平台,以认知功能与认知障碍的脑网络机制为切入点研究认知和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信息检测与处理,探索脑网络与神经调控机制。本实验室大型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因此需要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现结合本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用品管理和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安全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科研实验室通常具有人员密集、仪器设备长时间运行,生物试剂和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繁等特点[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科研人员的生命,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安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物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根据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参考其他实验室的成熟管理经验,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和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1.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保障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基础,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稳定顺利进行的关键[4]。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新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实验员、研究生及本科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过培训后,新进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其次,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和科研技术的集中培训,使其掌握科研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了解实验室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实验室研究方向、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落实安全责任到人,并组织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再次,建立科研人员的完整档案,包括安全教育、实验室培训、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等信息。新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联系方式、参与和承担课题名称等信息,由实验管室理人员登记备案。实验室还为每一名实验人员建立一个数据库,包括其实验的原始数据,编写的程序、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实验相关的文字、样本资料,为科研成果统计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2严格生物安全管理。近年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科研中,实验动物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588号,2011),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采购动物必须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实验人员须注重动物福利,从事动物实验时,穿戴白大衣、无菌手套、口罩等;当天实验结束后,动物尸体用塑料袋包装好并密封后,放入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指定冰柜储存。塑料袋上应标记动物数量、实验时间、操作人以及动物处死方式,以便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统一处理。手术器械使用后一般用次氯酸钠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的方式处理。另外,针对科研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如使用过的废弃针头、刀片、膜片钳实验所需的玻璃电极用完后应放置于利器盒中,由学校专门处理;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不得随意排到实验室的下水道,应该分类存放在专用废液桶内,桶外须粘贴明显标签标示桶内废液种类和主要成分等信息,以便学校定期统一回收。1.3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气瓶的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总量控制、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针对本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保证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科研工作秩序,创造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防止实验事故发生。本实验室建立了从申购、领用、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记录和监控的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五双”管理,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台账、双把锁”。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遵循“用多少、买多少、先进先用”原则,建立危险化学品的档案,包含危化品的品种、CAS号、数量、用途、安全技术说明书、台账等信息。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周进行巡检,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另外,加强实验室承压气瓶的安全管理。本实验气瓶有氮气、混合氧(95%氧气+5%空气),高纯氧(99.999%),在气瓶表面均有明确标识(惰性/助燃等),采用气瓶架竖直放置气瓶,防止倾倒;在气瓶开关位置均加有安全阀。每次换气前检查气瓶的使用期限,对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及时退回送检,建立气瓶的使用、更换等档案。

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实验室设备累计总值达5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14台,均加入学校贵重仪器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每台贵重仪器每年累计机时超过850h。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大型仪器,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合同、装箱单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和维护等的记录。同时负责对仪器使用者进行培训、疑难解答和考核等,只有参加培训并且考核通过的老师和学生才有权限预约后独立操作相关仪器,为他们以后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对没有通过考核,或者违规错误操作的人员,超过2次取消其使用权限。对于人为破坏仪器的人员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并要求赔偿。对于实验室常用的小型仪器设备,本实验室采用研究生参与、以老带新(高年资学生带低年资学生,即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的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一起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等事宜,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和常用仪器分别建立档案,包含仪器的配件与专用耗材及其说明书、操作规程与使用记录等信息,存放在指定位置,方便调用和借阅,避免由于实验室人员流动造成缺失。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发挥科研实验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

3建立高效、节约的实验用品购买和领用管理办法

实验用品包括生化类试剂和实验耗材,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从学校对应网上平台订购。实验室的办公类设备和耗材通过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网上商城采购。生化试剂和耗材通过天津医科大学实验用品管理平台订购,该平台规范了实验用品采购途径,同时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用品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送货及时、售后达标的供货公司购买。对于常用且易于保存的试剂耗材,如口罩手套、微电极接口和电极丝等可以一次多订购一些,实行领用登记制,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支出,又能避免实验用品缺失,耽误实验进展。实验试剂耗材等实验用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给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5]。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依据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试剂耗材领取、使用和回收的制度并监督实验人员切实执行。领用后的试剂耗材必须分类存放,并标记领用人、名称和开启时间等信息,特别是需要冰箱冷藏或冷冻的试剂,根据说明书安全存放和使用。

4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

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6]。本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田心教授是人事部审批回国定居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田心教授具有高度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紧跟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思路,把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与学校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培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验人员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术方面,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方向,鼓励自主发展;在生活方面,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实验室设立激励机制,定期奖励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奖励发表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的学生。经过多年发展,实验室内部形成了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实验室文化。这种文化是实验室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提高了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实验室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朝实验室制定的目标一致努力。

5结语

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和学科发展,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并且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培训,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专业知识,掌握仪器设备维护方法和更新换代动向,并妥善管理实验用品,辅助实验室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总之,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极其复杂和艰巨,意义重大,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给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展开。

作者:刘迢迢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云涛,张原,张双才,等.浅析高校科研实验室培育及评价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86-189.

[2]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3]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16(3):193-195.

[4]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