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调摄精神以预防高血压病呢?
一、精神内守。精神内守是调摄精神的关键。所谓“内守”,是指精神安守于内,而不心驰于外。达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之目的,从而保持体内环境协调安和、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要做到精神内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宁静。所谓“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也就是说要宁静淡泊,顺其自然,以养护精神,减少恼怒悔恨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心胸豁达,形神协调,互相维系。
2.调控心神。就是指调控自身的精神,使之根据需要或守于内而不驰于外,或驰于外,将自己的神情驰骋于广阔的自然界,将视觉、听觉集中于邈远的八方之外,以此寄托于呼气。例如,我国传统的气功就是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意念活动来调控心神,以达到精神内守,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保持乐观心态、调和喜怒。保持乐观、调和喜怒对于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1.意志坚、苦为乐。就是说既要大脑清醒,信念坚定,方向明确,百折不挠,又能以苦为乐,奋发进取。
2.常知足,善处事。这是指既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又要对人宽厚热情、和善处事。
3.善于思、随其俗。遇事既要善于思索,不慌不乱,适应客观规律的变化和发展,又要不脱离社会现实,衣、食、住、行、劳、逸均入乡随俗而安然自乐。
4.适嗜欲、慎劳神。就是说既要使欲望适当,保持满足而乐观常在,又要避免焦躁不安引起的劳神伤气。
5.养精神、求虚静。既要气和志舒无忧虑,又要少言少语少劳心,既精神内守又心思清虚宁静而志无所乱。太极拳、书法、绘画等皆能使人怡神静心,舒和气机。
三、减少思虑,避免惊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所谓惊恐是人们受到突然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这种高度的精神紧张也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导致血压升高。如何减少思虑,避免惊恐,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劳逸结合。对于伏案劳神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应注意劳逸结合,伏案的时间不宜太长,每工作1~2小时后就要活动一下身体,做些轻微的运动。
关键词:糖尿病足微血管神经病变预防和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1-0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根本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神经病变[1]。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在200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2例,给予药物、物理及手术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微血管神经病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182例糖尿病足病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96例;年龄38-80岁,平均65岁;糖尿病史2-30年。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溃疡创面,可位于足趾、足跟、足背、足底、内外踝。根据溃疡的临床表现,我们将病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足部皮肤溃疡组,有65例,病变范围小,多见于足突出部位,溃疡创面见白色坏死组织,周围无红肿;第二组为溃疡合并周围软组织感染组,有75例,病变范围较大,溃疡创面渗液多,周围组织红肿,可合并脓肿或骨髓炎;第三组为坏疽组,有42例,病变累及足趾或其他部位,甚至达小腿,溃疡创面坏死组织多,有脓液,伴恶臭。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严格控制血糖,以应用胰岛素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溃疡伤口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当、有效的抗生素尽早控制感染。
1.2.2局部创面处理。皮肤溃疡组创面换药,修剪溃疡坏死组织,应用生肌膏、聚维酮软膏。软组织感染组应及时处理创面感染及清除坏死组织,换药先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安尔碘液消毒,用含呋喃西林溶液的无菌纱布湿敷及包扎创面。外用人表皮生长因子等生物因子,促进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如创面较大难以自行愈合,可待肉芽生长满意予刃厚皮片植皮。坏疽组在血糖控制稳定及全身状况许可情况下,尽早手术行开放扩创,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后应用生肌膏、聚维酮软膏,肉芽生长满意予刃厚皮片植皮,小腿和足部血管条件好的,可应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等修复足跟或足底溃疡。已有坏疽须及时截趾或截肢。
1.2.3血管病变治疗。本组糖尿病足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需要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罂粟碱、山莨宕碱扩张微血管;应用5-HT2A受体拮抗剂安步乐克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改善微循环的效果;并适当应用抗凝药物如羟乙基淀粉、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肢端应注意保暖,可应用40W烤灯局部照射增加温度。局部感染严重者则不适合局部烤灯照射,以免感染扩散。可利用石膏托固定肢体,并适当抬高,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进行高压氧治疗(HBD),每天一次,6天为一疗程,一般实施三至四疗程。
1.2.4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处理关键是减轻原发病造成的压力,通过足部压力计了解压力分布,然后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来改变患者足部压力。可用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及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再生髓鞘形成。
1.2.5截肢:积极保守治疗仍发生坏疽,或局部感染严重控制不理想并影响患者一般情况者,应及时予以截趾或截肢。可根据肢体血管狭窄、闭塞的程度和范围来确定截肢部位,确保伤口良好愈合的循环高度。
2结果
皮肤溃疡组52例患者溃疡在药物和辅助治疗下逐渐愈合;13例患者溃疡转变成肉芽创面,经植皮后愈合。软组织感染组51例在药物和辅助治疗下,换药后逐渐愈合;其余20例经扩创、植皮后愈合;3例患者由溃疡致患趾坏死,行截趾术后伤口愈合;1例因感染加重致坏疽,行截肢后伤口愈合。坏疽组36例行截趾,6例截肢,创面均一期愈合。经综合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
3讨论
近年,糖尿病足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糖尿病足我们积极采取规范化治疗,对糖尿病足病人进行分级以制定出较符合实际病情的治疗流程,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相应的各种检查以评估病人的病情,按照治疗流程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或护理,内外科协同合作,尽量避免糖尿病足患者截肢。针对糖尿病足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我们采取以上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满意。
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为管腔的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并引起慢性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临床表现表现为下肢的麻木、疼痛、肢体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针对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我们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配合高压氧、矫形鞋等辅助治疗。高压氧可提高新生组织的血管化生,增加胶原的合成,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血小板源性因子的合成,该因子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针对周围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及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再生髓鞘形成,从而促进神经的修复,达到改善神经病变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Wagner法对DF进行分级[1]。患者入院时已有足部溃疡,表现为1到5级。我们针对不同的溃疡,采取有效的外科治疗策略[4]。本组病例中皮肤溃疡组和软组织感染组大多数病人溃疡逐渐愈合,范围较大的一般植皮也能愈合。坏疽组病人应着重彻底扩创,可以给予开放引流,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后再二期闭合创面。本组病例中,有7例患者最终实施截肢,我们分析发现7例患者感染严重,且患足发生坏死的组织量多,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由此看来,糖尿病足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才能有效保肢,减少截肢可能性。截肢患者手术时宜选取适当的平面,一方面保证创面一期愈合,另一方面尽量保留肢体的功能,并减少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许樟荣.糖尿病足病的检查与诊断分级[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489-492
[2]程丽霞,张奕,柳林,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谱及用药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2):15-16
论文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病:文学创作
伍尔夫是英国19世纪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女权运动的经典作家,其特立独行的创作活动享誉世界文坛。她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有意识地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其女性主义思想对于后来的女权运动具有奠基性的指导意义。但是与伍尔夫的创作活动相伴随的是间歇性的精神抑郁与兴奋,从作家一生的情况看。弗吉尼亚伍尔夫每完成一部小说的时候.她都会精神崩溃;而在小说创作投入时,往往会极度地兴奋。吉尔伯特·桑德拉和苏珊·古芭在女性经典之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指出:“疯女人”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女性作家笔下女性人物及女性作家自身形象的典型意象,反映女性作家在表达真实自我与传统男性写作规范之间痛苦的精神抗争。伍尔夫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伍尔夫曾描述自己的生活是“那种走在深渊旁的羊肠小道的感觉”。
一、伍尔夫的精神病概况
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59岁的时候,在写下给丈夫伦纳德与姐姐文妮莎的信后,来到乌斯河畔,在衣兜里装满石头,慢慢走入河心沉入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传记学者们大多认为她的死与她的精神病史有关.伍尔夫确实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它是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行为与其存在的客观世界发生了严重不协调和冲突时所出现的一种精神异常现象。对伍尔夫而言,疯狂的警告性症状是头疼、失眠、视听幻象,血管刺痛,头晕目眩。伍尔夫曾多次表现出自杀倾向.1904年,父亲去世。她不断陷入幻觉,试图从窗户跳出去:1913年,婚后生活的不适使她一度陷入精神紊乱,悄悄吃下100片左右的巴比妥,经过紧张抢救才脱离危险;28年后,她以自杀这种极为疯狂的形式摆脱病魔的困扰,来完善生命、实现自我。
伍尔夫的精神病首先是源于家族的遗传。斯蒂芬家族存在着精神病不稳定的血缘气质。其父莱斯利-斯蒂芬发作过他称为“狂暴突发症”的病。他的朋友们都害怕流露对他的批评意见.伍尔夫也继承了这种对舆论意见的极度敏感。其次。伍尔夫的疯狂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逃避。这与她身边亲人接二连三的死亡有关:13岁时深深依恋的母亲朱莉亚因流感而引发风湿病去世:15岁时接替母亲照顾她们的同母异父的姐姐斯蒂娜离开了他们:22岁时父亲斯蒂芬患胃癌去世:24岁时哥哥索比也离开了他们。除此之外,伍尔夫幼年曾经遭受过同母异父哥哥的犯。痛失亲人的伤心、无助以及对父亲的负罪感严重地影响着她的健康。最后,男性社会各种制度规范对女性的压抑与女性追求精神心灵的自由、表达女性真实内心世界的努力之间的各种矛盾也是伍尔夫精神疯狂的原因。伴随着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活动的是她的精神疾病:“创作的成功使她享受到满足,创作的过程中的心路折磨则使她感受到深刻的忧虑,每当焦躁和忧虑猛烈地袭来,就会成为精神病复发的诱因。”
二、女性作家身份焦虑加剧病情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在其诗学著作《影响的焦虑》(AnxietyofIn.lfunece,1973)中将文学的影响比作父子关系,弱势诗人只能模仿其父辈诗人。而强势诗人却能奋起抗争,挑战父辈诗人。形成俄狄浦斯式的对抗。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修正了哈罗德·布鲁姆关于影响的焦虑的理论,将“文学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斗争的弗洛伊德范例转变成女性主义的影响理论,用来形容在父权制文化与文学中的19世纪妇女作家的焦虑。”实际上l8、l9世纪在传统男权社会的各种社会道德规范束缚下的女作家就扮演了文学中“子”的角色,吉尔伯特和格芭指出,“在男性中心的文学俄狄浦斯范式中,女作家被忽略。女作家在面对这样男权中心思想所建构的创造力与文学史图景,她的焦虑是更深层的。——一种对作家身份的焦虑。”
作为女性作家,伍尔夫对其作品创新、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焦虑使其处于精神痛苦中,甚至多次精神崩溃。伍尔夫在其El记中大量记载了这种担心与忧虑。“就写作而言。最糟糕的是作者过分看重外界的赞誉。可以肯定,这个短篇(《邱园记事》)是得不到什么赞赏的。而我还会对此有些在乎。一大早的没人来说好听的,很难动笔。”(1919年5月12日记) “《夜与日》仍缠绕在心头,浪费了许多时间。乔治·艾略特从不读书评,因为别人的飞短流长会令她无法写作。现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毁还是誉我并不特别计较。只是这些东西扰乱了心神。”(1919年11月16日)今天下午我终于设想出一部新小说的新表现手法。……即结构松散,可以包容一切,同时,更接近主题.却又能保持形式和节奏的不变。”(1920年1月26日)“我将不再为取悦别人而写作,而作出改变,现在我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将来也是。”(1937年8月6日)培伍尔夫的成长受到已经内化于心的贞洁观念的影响,她常处于缄默状态。“作为一个女性,她常常会感到很难替复杂的思想状态找到适当的语言表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和小孩都储藏着私人化的词语内涵。因为她们使用公共话语的空间受到了她们低微地位的限制。”千百年来女性的缄默状态与作家所必需的心灵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形成一种的尖锐的矛盾,这使得女性作家在创作活动充满了困惑与焦虑。伍尔夫常处于思想表达的压抑状态,“我有一个女人的感情,但我只有男人的语言”。当她写作时感觉到:女性写作“缺乏一种传统规范,而一代人的工具对下一代毫无用处,又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在文学创作中,伍尔夫发现,要大声地表达她作为一个作家的声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对现存的语言无法表现的女性特有的感情建构一种表述方式,几乎需要疯狂地冒险。基于传统的“性别类比的思维习惯”,大男子批评家像对待妇女那样评判她们的作品:“妇女作品所受的待遇好象它们本身就是妇女,对它们的评论往往始于其胸围、臀围进行的学术测量”。同仰对于伍尔夫来说,写作是一种革命行为,她与英国父权制文化及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形式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致她在落笔时充满恐惧和决心。因为语言和文化被压迫者攥在手里,要和他们争夺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但伍尔夫还是义无返顾的拿起笔,努力地抗拒和颠覆着父权文化。
三、创作的文学治疗作用
心理学理论认为,精神抑郁状态是心理能量长期淤积的结果,这本身是一种致病的过程,淤积的心理能量必须释放,释放了才觉得舒畅和健康。而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精神创造活动便是心理能量释放的重要途径和出路。对于伍尔夫而言,早年母亲的去世诱发了精神病,之后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以及同父异母哥哥的犯都使她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特别是婚姻生活的不适及没有孩子常常让她在姐姐跟前感到自卑,还有将自己所思所得诉之于笔端的冲动欲望等等。而伍尔夫创作活动使她表达自己声音的欲望得到满足。创作上的成功也冲淡了婚姻生活的阴郁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写作缓解了伍尔夫的精神抑郁症,有自我精神治疗的作用。
伍尔夫生病时。她经常会产生幻象并受到奇怪的声音的折磨,她会听到死者声音,这种幻象与往昔的生活和已逝的灵魂联系在一起,使她处于一种精神上的孤立状态和毁灭性的隔绝状态中。她的思想空白,退化到完全被动的植物状态。这与她早年失去亲人的的经历以及成长中的孤独有关。为此,父亲死后,伍尔夫兄妹们逃离了令人窒息、充满伤心记忆的肯辛顿区搬到布卢姆斯伯里区,企图从父亲的专横、呆板、阴暗的生活阴影中摆脱出来,伍尔夫一直都在做着努力。然而,早年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幻象的形式使她精神恍惚,难以摆脱。她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写作来记载斯蒂芬一家曾经的快乐生活.也塑造心目中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期望卸出心头的重负,后来的《到灯塔去》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就是她塑造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一个有个性却没有留下生动言论和著作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从13岁母亲去世到44岁完成《到灯塔去》草稿的多年里,母亲的灵魂始终占据着她的心灵。当这部小说完成时,她就不再看见母亲了,也不再听到母亲的声音了。通过给记忆赋予形体,她现在能够自己支配父母遗传禀赋,排除他们的错误从而将自己造就为艺术家。
四、患病丰富了她的文学视角,形成独特的艺术景观
伍尔夫在《奥兰多》中写到:一个作家灵魂的每一种秘密,他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他精神的每一种品质,都赫然大写在他的著作里。患病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漫游,它带给作家探索人物内心隐秘世界的机会,也进一步拓展了作家文学描写的的空间。对伍尔夫而言,其身体的或精神的特殊体验都会影响到她的创作过程,写作既是为缓解疯狂的紧张状态而作的挣扎。同时也是对心灵挣扎的自动记录。“每一部作品都朝那个虚构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上堆积一点,我则把它像假面具戴着在世上走” “真我”和“假我”之间的抗争让作家陷入自我分裂之中。因此,“疯子”形象就是作者本人的重象,是作者的另一个自我,倾诉了作者本人的忧虑和愤怒。
在《达洛卫夫人》中通过赛普蒂默斯的形象传递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伍尔夫对赛普蒂默斯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大篇幅地描写了他的妄想性的幻听幻视等错觉以及意念跳跃、情绪亢奋、语无伦次,有时听见麻雀用希腊语歌唱,有时又以先知的身份向世人宣布真理等等情景,显示了作家对于精神病人反常意识形态的深入把握;而且都可以在伍尔夫的病史中找到依据.这种人物的塑造方法与她患病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通过赛普蒂默斯的视角.对当时英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关键词:神经病学;试卷质量;评价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terminal examination paper of Neurology of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clinic medicine,so as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Methods The four dimensions index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paper,including difficulty index,discrimination index,realibility index and validity index. The indexes were described for both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questions.Results The scores of students showe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shape. The average difficulty index of the paper was 0.781.There were totally 41 questions in the paper,14.6% of them was in the level of difficulty,14.6% of them was in mild difficulty and 58.6% of them was in easy level. The average discrimination index of the paper was 0.604.And 9.8% of the questions was in the level of excellent discrimination,19.5% of them was in the level of good,60.9% of them was in the level of acceptable.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the paper included two aspects,Kuder-Richardson reliability index for best choice questions was 0.645,and Cronbach alpha coefficient of the subjective questions was 0.56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case analysis report ,assignment and score of the students were 0.749(P
Key words:Neurology;Quality of examination paper;Assessment
试卷分析包括试卷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两部分。根据教育评价理论,试卷分析的主要指标有: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成绩分析的指标主要有: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等[1,2]。在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但神经病学课程知识点范围广,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其他课程困难。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掌握情况,是一种客观需求。《神经病学》试卷评价将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本研究对本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的神经病学A卷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医学 2011级9~10班神经病学期末试卷(A卷)92份, 2次案例讨论报告成绩。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 分,总题目41 题,单项选择题30题 ,填空4 题,名词解释4题,简答题2题,病例分析1题。以《神经病学》(第七版)作为授课用书,知识点全部来自书中章节。试卷中各题型的分布及其分值比例见表 1。
1.2评分方法 试卷评判以考前制订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为依据,由课题组老师统一阅卷,流水作业。对于主观试题,每一题型由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统一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
1.3试卷评价方法 采用教育测量学评价方法,按照文献中提供的指标及方法进行评价[3]。
1.3.1难度 ①客观题难度:考生对某道试题做出正确回答的百分比;②主观题难度:某题得分平均分/该题满分分数;③试卷平均难度:试卷得分平均分/试卷满分;④难度等级划分:难题:p
1.3.2区分度 ①客观题区分度:D=|PH-PL|;将学生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前27%和后 27%学生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学生在该题上的正确率之差即为客观题区分度。②主观题区分度:D=■,XH为高分组总得分,XL为低分组总得分,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人数,H和 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最低分;③试卷平均区分度:D=■,其中D表示各题的区分度,f 为各题的满分值;④区分度等级划分:D≥0.4表示很好;0.39≥D≥0.30表示良好,修改后会更好;0.29≥D≥0.20表示尚可,仍需修改;D≤0.19表示差,必须淘汰。
1.3.3试卷信度 ①客观题的信度选择用库德-里查逊系数,γ=■1-■,式中 k 为试题数,p为每个题目做对人数的比例,q为每个题目做错人数的比例,σ2表示测试总分的方差;②主观题的信度选择使用克朗巴赫α系数表示,γ=■1-■,式中k为试题数,p为每个题目做对人数的比例,σi2为每个题目得分方差,σ2表示测试总分的方差。
1.3.4试卷效度 试卷效度采用效标关联效度,应用1次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平均分和1次网络提交作业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效标,分别分析这些成绩与总分之间的关系。γ=■,其中XY 分别为效标成绩和总分成绩。
1.4数据处理 将每位考生的每题得分输入计算机,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4]。
2 结果
2.1成绩分布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收到有效试卷91份,及格89人,及格率达到97.8%,平均成绩为77.44分,标准差为9.66分,最高分97分, 最低分50分,全距为47分。对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此次考试成绩成正态分布(见图1),60 分以下仅为2人,高峰分数段分布在70~80分。
图1 神经病学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2.2试题难度分布 分析可见,试卷中14.6%的试题属于难度适中,分别有12.2%和36.6%的试题处于较难和较易,有14.6%和22.0%的试题属于难和易两个等级,见表2。本次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781。
2.3 试题区分度分布 结果显示,试卷中9.8%的试题区分度好,19.5%的试题区分度良,60.9%的试题区分度尚可,9.8%的试题区分度差,见表3。本次试卷的平均区分度为0.604。
2.4试卷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试卷内部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本次试卷客观题(选择题)信度库德-里查逊信度系数为0.645,主观试题(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的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为0.561,见表4。
2.5试卷的效度 试卷的效度采用校标关联效度,分别以1次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平均分和1次网络提交作业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效标与本次考试成绩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P
3 讨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合理评的价学的生能力也成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形式的考试一直都是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试卷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考核,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检测和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考试的测量、评价作用,应该高度重视试卷分析工作[5]。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题型的分配 本次神经病学试卷有5 类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掌握程度, 如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病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常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应为6∶4[6]。本次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4.85∶1,主观题数量较少,题型分布基本合理。
3.2考试成绩的分布 对学生成绩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考试得分的总体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平均分为77.44分,标准差9.66分,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基本理想,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
3.3试题的质量分析 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体现一套试题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全套试题的平均难度应控制在0. 5 附近,一般难、中、易的比例应为20%、60%、20%。本次试卷难度0. 78, 适中偏易。难度>0.7的较容易试题30道,占73.2%,主要集中在单选题和名词解释题( 25道)。0.6~0.7的较难题为5道,占12.2%,主要集中在单选题(3道)。难度
通过以上分析,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提出一些改进措施:①教学工作中应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②适当增加试题难度,进一步提高试题质量;③尝试建立神经病学考试题库,不断将区分度差的试题淘汰出局,将新的好试题补充进来,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
参考文献:
[1]张凤,张巧俊.神经病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29.
[2]耿玉清,张春生.一种试卷分析及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241-245.
[3]朱永香,肖赞英,肖丹秦,等.试卷分析指标的选择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65-266.
[4]孙谦.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43-47.
【关键词】 针灸疗法;子午流注纳甲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笔者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采用辨证开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中选择20~60岁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其中男42例,女49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组(观察组)43例和经验取穴针刺治疗组(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在体征及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
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1],并经X线摄片检查,部分经CT、MRI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及风湿性等其他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治疗原则:舒筋活络。主穴: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天干时辰开穴的原则,以阎明广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表[2]配穴。临床中为了方便,使用郑魁山研制的子午流注与龟灵八法临床应用图[3]。配穴:颈夹脊、曲池、外关、合谷、风池、肩井、肩髃、后溪、大椎、天宗、阿是穴、天柱、大杼、列缺、手三里、肩外俞、肩中俞、百会、中渚、养老。以上诸穴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而交替选取,每次选5~6穴。针刺手法: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疗程: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治则、针刺手法、疗程均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1]
临床痊愈:颈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颈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劳动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仅加重。
3.2 治疗结果
2组均观察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91.7%,经用SAS统计软件做差异检验,显示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根据临床记录总有效病例中治疗次数统计,观察组平均为1 614次,对照组为2 412次,经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针灸时间疗法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节律,采用因时诊断,并因时使用针灸疗法进行疾病治疗[4]。辨证开穴法则是指按就诊时间即年、月、日、时选经选穴(称为“时穴”),先治时穴,后针病穴(根据病因、病位、病机、辨证所选的经穴)。因为如果完全定时取穴,在现代生活中可行性较差。如在定时选穴的基础上配合辨证开穴法,不仅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缩短疗程。
本观察结果表明,辨证开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与单纯辨证取穴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疗程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 1997.139.
[2] 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111.
[3] 郑魁山.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
[4] 李友林,刘清国.实用最佳时间针灸精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4.13-201.
3.2 治疗结果
2组均观察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91.7%,经用SAS统计软件做差异检验,显示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根据临床记录总有效病例中治疗次数统计,观察组平均为1 614次,对照组为2 412次,经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针灸时间疗法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节律,采用因时诊断,并因时使用针灸疗法进行疾病治疗[4]。辨证开穴法则是指按就诊时间即年、月、日、时选经选穴(称为“时穴”),先治时穴,后针病穴(根据病因、病位、病机、辨证所选的经穴)。因为如果完全定时取穴,在现代生活中可行性较差。如在定时选穴的基础上配合辨证开穴法,不仅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缩短疗程。
本观察结果表明,辨证开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与单纯辨证取穴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疗程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 1997.139.
[2] 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111.
[3] 郑魁山.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