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保障基金来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保障基金的管理现状的剖析,针对社会保障会问题,提出了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今后我国社会保障会计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社会保障会计 内容 核算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社会保障会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对社会保障会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真实、全面、系统、及时地进行社会保障会计核算,对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正确反映社会保障资金的运动情况,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障会计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障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社会保障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并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其内容可以按照以下两种不同标准划分:
1.按资金来源不同分类。按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障会计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和社会保障福利会计。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会计的主体并非是一个有形的组织或机构,而是社会保障基金这样一个货币形态。形态的社会保障金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一是用于社会福利、救济、优抚的资金。
2.按核算对象不同分类 按核算对象不同,社会保障会计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社会救济会计、社会福利会计和社会优抚会计。从核算对象的角度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社会保险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救济会计是以社会救济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福利会计是以社会福利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优抚会计是以社会优抚安置资金为核算对象的会计,后三项会计业务可由民政部门负责。
二、我国社会保障会计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离不开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所以从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会计活动,来反映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研究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金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我们在对社会保障会计理论体系、会计模式、会计实务、基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会计制度不统一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统一后,在过去管理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保障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会计报表不统一。现填报的会计报表品种繁多,既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人事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还有民政部门的养老保险会计报表,年终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一套会计报表。这些会计报表是按照各部门管理的范围及其需要设置的,表中各项指标的口径与要求不统一,结果造成既不能掌握按企业、机关、事业分类的各项专项指标,又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险的综合指标。
2.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会计科目按基金分类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混乱,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置也不完整,因而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业务、保值增值金分配业务进行核算,也不能对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其他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会计核算。难以满足社会保障会计核算的需要。
3.会计核算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拨付、存储核算中发挥作用不够,个人账户核算系统也未建立起来。
(二)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统一,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却相对滞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远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全国几千万职工的活命钱被吞噬、被挪用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因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会计制度是基金安全的迫切需要。
(三)社会保障基金纳人财政专户弊端多
社会保障基金纳人财政专户弊端多。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其安全性与完整性有了可靠保证。然而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经济机构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基金在收缴运营中又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表现为基金在短期内可以收支平衡;第二层表现为基金从长期看可以保值增值。并且基金的以收抵支是保值增值的基础,保值增值又可以提高基金的支付能力。
一、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短期内的收支平衡,为保持长期的可持续性提供条件
1、我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年龄很短,存在诸多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缺陷,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不平衡。
(1)、制度设计上存在缴费的负激励因素。制度设计上不够成熟,缺乏有效吸引缴费的机制,甚至存在一些影响缴费积极性的负激励制度。比如我国的养老保险不是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型,而是“小个人账户,大社会统筹”,这样容易引起逆向选择,使高收入者容易产生被剥夺感而选择按照较低的基数缴纳保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方面也没有出台对个人或企业较有吸引力的减免税或补贴政策,难以调动各方缴费的积极性。
(2)、立法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及司法作保障,有关部门在扩面、清欠、稽核检查等方面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对企业、个人、有关部门拒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已成为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3)、国家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社会保障,但从社会保障资金占GDP的比重看,国家在社会保障资金方面的投资明显不足。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保障支出约占当年GDP的5.2%。其他国家在经济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日本1960年人均GDP只有458美元,不足我国目前人均1000美元水平的一半,但当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俄罗斯1999年人均GDP为1150美元,当年其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9.55%。
(4)、社会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较少,资金渠道单一。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将国有、集体企业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使其成为社会保险的主要参保对象,这些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普遍负担沉重、经济效益差,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承受力低,造成参保单位逃缴、欠缴现象严重;而受行政手段影响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新兴经济实体多选择不参保,逃避社会责任。这样造成应由社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
(5)、基金收缴和支出的管理体制还存在漏洞。目前社会保障基金按项目管理,导致管理成本提高,有效使用效率降低。基金征缴机构对已参保和未参保单位没有约束手段,造成基金征缴困难。制度性原因和替代率高等原因使提前退休现象蔓延严重,给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期支付带来巨大压力。
(6)、人口老龄化。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左右。[3]人口结构的老化和长寿风险导致总人口的赡养比率增加,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支付压力。我国城镇人口赡养率(退休人口占就业年龄人口之比),2000年为20.14%,2020年将是37.37%,2031年达到顶峰为47.3%。如果考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今后领退休金和养老金的范围将扩大,而年轻人因接受教育的年限延长而推迟成为劳动力的初始年龄,年轻劳动力的经济参与率将下降,这两者的共同作用还会导致实际赡养率的进一步提高,加重对社会经济的负担。
2、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必须同时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下功夫,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管理运作、标准及程序等,还可明确划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成员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加强对各方行为的硬性约束,保障社会保障基金具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专项而明确的用途、高效而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
(2)、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保证社会保障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比如:开征社会保障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做好彩票业,加大社会福利彩票发行规模;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减持部分国有资产。
(4)、编制社会保障预算。要改革现行的国家预算体制,建立和编制政府社会保障预算,把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和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使社会保障基金和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人大及社会的监督,通过编制预算还可掌握基金的收支进度,统筹调配资金,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收支的规范化、法制化。
(5)、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广覆盖的信息服务体系,实行社会保障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严格控制社会保障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杜绝虚报冒领行为,加强支出管理,达到削减支出的目的。
二、实现社会保障基金长期的保值增值,为基金平衡提供保障
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保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营。对社会保障基金应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要在银行开设专户,将基金收入、支出分别管理。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不得擅自运用资金,其经费也不得从基金中提取,而是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比照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基金结余按有关规定购买国债等,杜绝挤占挪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社保、劳动、审计、财政、人行等部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建立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
2.社会保障资金的部分非货币化。国家按地区核定可维持基本生活条件的标准,个人及用人单位缴费后,国家直接发放社会保障券,其实质是国家对个人发行的长期债券,作为该成员拥有日后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索取权凭据。当该社会成员发生法定情节需获得国家保护时,可以直接在法定机构兑换为食品券、住房券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实物券,剩余部分国家可以按照生产发展水平发放生活费用。这样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自然落到政府的肩上,个人需要承担的一部分通货膨胀风险转嫁给承受风险能力较强的政府,而政府又可马上筹集到一笔建设资金。
3.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可以将之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盐业、烟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点,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现状;政策建议
一、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现状
(1)社保基金的覆盖情况。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否,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社会保险的覆盖情况是一个重要的体现。(2)社会保险基金不等于社会保障基金。由上文可知,单位和个人相关公司缴费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保基金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以应对职工生、老、病、残、失业之急。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项基金未来将主要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社会养老的需要,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2010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823亿元;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14819亿元,历年累计结余约2万亿元。
(3)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由于在很多场合,社会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都简称为“社保基金”,因此不少人搞混了其内涵和运作方式。据介绍,目前以五项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基金只能用于存银行、买国债,这部分基金更重于保证安全,以便及时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强调,“基金投资运营,在国家规范办法出台前,只能存放在指定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用于其他形式的投资。”目前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基金除了存银行、买国债外,还可以用于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也进行直接投资。
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政策建议
(1)保障资金来源,加大融资力度。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而与此相对应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规模仍相对较小,其资源来源有限,且收益率较低。中央财政拨款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财政拨款的额度和时间应相对固定,形成制度化,以利于社保基金理事会科学地制定资产战略配置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投资运营。(2)创造和维持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一是将社会保障部门的基金管理和运营职责分开。二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形成一个托管人市场。三是进一步规范股票和债券的市场环境,鼓励债券品种多样化。四是将社会保障管理的制度法制化。(3)开展多元化投资。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选择从实业资产到金融资产在内的各种渠道进行投资。选择何种投资渠道,一方面应考虑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及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则应考虑不同投资渠道的风险和收益。(4)加强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力度。基金积累越多,基金的监管也就越重要。于2011年7月1日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专门单列一章,即第十章,就基金安全做出详尽的规定,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这三方面构建了一个社会保险的监督体系。《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推动基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此外,有人也担心社会保险基金在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会“缩水”,因此提出应在保安全的同时注重保值增值。对此意见,有关部门也在慎重研究。
社会保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基金。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证券市场逐渐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入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力求贡献力量为我国社保基金稳定、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一、保障待遇水平应与国情相适应
加拿大的养老保障系统中,属于政府部门管理的老年保障津贴和退休金计划的待遇分别占退休前平均工资的25%,即两项计划替代率之和为50%.这个保障水平,加拿大联邦政府已经面临巨大的保障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警告加拿大政府不能再依靠外债来维持这样的现状。对此,联邦政府设法调整(降低)养老保障的待遇水平,但受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联邦议会也难以通过,政府预算又没有能力增加支出。在这种情况下,迫使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提高退休金计划的缴费比例,将1995年雇主和雇员各2.8%,调整到1999年的各3.5%,计划到2006年调整到各5%,通过这样的调整,基本上可以满足支付。
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城镇职工包括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担,而且目前的待遇水平超过了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支付压力更大,如近些年来,每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都要增加离退休经费,这种挂钩的办法导致水涨船高,使离退休人员待遇占在职人员工资收入的90%左右。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不断调整,也不得不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导致目前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占企业职工工资的80%左右。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比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高出十个百分点。如此下去,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和弊端,一是待遇水平过高,国家和企业难以承受;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建立个人账户,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只在企业中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机关、事业、企业之间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也很难操作;三是目前机关、事业、企业之间,离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较大,必然会带来相互攀比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应该尽快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当前,在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尽快进行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行个人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缩小机关、事业、企业退休人员之间待遇水平的差距,避免相互攀比的矛盾,这样也可以顺利实现机关、事业、企业之间人员流动时个人账户的转移,促进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保障基金来源渠道应拓宽
加拿大养老保障体系虽然很完善,总体保障水平比较高,但保障是多层次的,基金来源也是多元化的。老年保障津贴全部来源于联邦政府预算,退休金计划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这种政府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普遍受到加拿大公众的赞同,并且实施比较顺利。
多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主要靠政府和企业负担,筹资完全实行现收现付的模式,没有应付未来和支付风险的积累,而且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转,这些问题应尽快研究解决。
2001年起在个别省和少数地区就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方案进行的试点,养老保险的主要问题在于做实个人账户。在试点和实际操作中,应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方式进行,避免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目前全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约9000万人,个人缴费平均比例为5.3%,全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收人为315亿元,这部分基金基本用于当年养老金的发放。根据新的试点方案,8%的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并作为积累,这就意味着国家或企业每年必须增加养老金支出315亿元,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的试点方案规定,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空变实,必然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而且“两个确保”又是刚性支出。对此必须有充分的基金准备或实施措施,拓宽基金的来源渠道。一是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增加养老保障投入。二是适当提高企业缴费比例。三是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发行社会保障彩票,按规定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补充。由于养老保障是一项关系到城镇职工生活的社会公益事业,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发行社会保障彩票,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与拥护。
三、基金管理应加强
加拿大联邦政府管理的养老保障基金,建立了一整套管理规定。人力资源部编制的养老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经财政部审核报联邦议会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所属的人力资源中心执行。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和年度终了,必须接受审计,向政府和议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养老保障基金的专项用途,维护广大公众的利益。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基金来源的主渠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和个人缴费;另一部分是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出。但养老保障基金管理体制不尽科学,很难反映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基金收支情况,基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建议就养老保障基金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编制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这样,既符合预算制度改革、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又有利于体现各级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投入,也有利于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另外,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在发挥专业部门管理监督作用的同时,应逐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防止基金管理使用中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补充保险应得到规范
在加拿大,各种行会和工会组织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情况,待遇或高或低但基本都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称为“公司养老金计划”,保险金由组织自行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运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以鼓励,退休待遇可按月支付,也可以一次性领取。这一计划使得员工退休后的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增强行业组织的凝聚力。
我国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补充养老保险的试点,但国家至今没有规范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无法可依,自行其是,分配不公,管理混乱,投资渠道狭窄,便其发展受到制约。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等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面临如何增强员工凝聚力,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挑战,很多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有为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国家有必要在资金来源、税收政策、投资运营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保基金 市场化 运营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管理分析
(一)社会保障基金涵义以及来源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为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律、行政或市场运营等手段筹集积累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能顺利进行的基础和物资保障。因此,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如何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中实现保值、增值是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从具体项目来分主要包括:由城乡企业参保企业和职工缴费建立起来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个人缴费建立起来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财政全部拨款建立起来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靠企业和职工缴费建立起来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建立起来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等。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筹集的方式分可分为一下三类:一是国家强制执行的由投保人和其单位共同缴费筹资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住房保障等。第二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用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区服务的基金。第三是以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保险形式存在的商业保险基金。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统筹制度,从实施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流动性比较差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社保基金的增长速度快,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下如何使社保基金有效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社保基金只能投资国债和存入银行,这种投资安全系数高,但从长远来看存在贬值和流动性较差的风险。社保基金贬值的问题来源于通货膨胀。而流动性较差的问题是因为对国债的投资。目前社保基金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基金的余额除预留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其余的按规定只能全部用于购买国家特种定向债券,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从我国现在发行的债券种类来看凭证式国债的利率比较高,我国的社保基金基本投资在凭证式国债,但凭证式国债一般不能上市流通,流动性较差,所以社保基金在做这种投资后的流动性也比较差。
2.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保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
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退休福利的问题,特别是社保基金的管理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我国也即将面临一场人口的变化,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较年轻的社会,2004年我国60岁及上的老龄人占人口总数的11%,但到2040年,联合国估计该比例将上升到28%。我国也将面临老年化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以及因国企改革退休,下岗职工的增多,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的费用以及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基金大大增多,这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急剧大幅增长,而社会保障基金却增长缓慢并存在贬值的风险,这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二、针对以上管理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社保基金筹集问题,我国大部分学者以及社会上从事社保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大致归纳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改社会保障费为社会保障税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国际上社会保障系统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目前在已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40个国家中有80多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障税有强制性特点,通过强制征收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能向社会及时足额的供给社会保障基金;使我国经济体制能更好的同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
(二)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累积制过渡
现收现付制是根据“量出为入” “以支定收”的原则,依据当年社会保障的支出来筹措社保基金的。采用此种模式可以避免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但因为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国企改制大量员工下岗等问题的出现,将会对现收现付制这种筹资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现收现付制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进行改革,必须改为基金累积制。基金累积制是以 “量入为出”为原则,是将将来发生的费用提前提取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即当期员工的保障费用由自己来承担。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达到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但是采取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漫长的积累过程中会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我国现在是处于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当代人要付两代人养老保险的双重负担,因此在这种转变模式中关键要解决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问题。
以上两种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方法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解决了社保基金制度改革中的部分问题。保障费改保障税是国家采取强制手段征收社保基金保障了资金的征收效率,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强化了社会保障中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
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不贬值达到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重要难题。如果继续采用现在的管理模式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家债券,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等因素很难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甚至是贬值。因此为了社会保障更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社保基金进行市场化运营方式,在市场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营的内容
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是指由有关的经营机构将社会保障基金投入市场特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中,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社会再生产领域,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在市场的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能在市场中运营,要将基金分类根据不同的基金来进行市场化经营。根据流动性可以将社保基金分为三类: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第三准备金。其中第一准备金是用来支付三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障的基金;第二准备金是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用于支付的社会保障基金;第三准备金是那些用于支付较长时期后给付的社会保障待遇的部分基金。根据分类,第三准备金流动性不大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这部分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要考虑要安全问题,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需要投资者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目前允许社保基金投资的国家都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尽量分散投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