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特征

创新思维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特征

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图形设计;研究

0 引言

对于图形设计工作来讲,要想保证图形设计的整体质量,不但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构图知识,提升作图能力,还要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有足够的了解。从目前图形设计工作来看,创造性思维是影响图形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除了要对创造性思维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之外,还应对思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图形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图形设计工作实际,探索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的具体方法,推动图形设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1 思维特征的研究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人类的思维与动物的思维不同,动物思维是完全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的,而人类的空间结构思维,不仅可以使用当前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材料,还可以使用表象,而且主要是运用表象作为思维加工对象。表象由感知产生,并可以脱离当前的具体事物,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想象等等。如黑猩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可以学会通过长竹杆或是几段短竹杆连接起来,甚至把几只箱子垒在一起再爬上去等办法来获取吊在笼子顶上的食物,但始终无法学会从树上折一根树枝来勾取它够不到的食物。这正是人类的空间结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根本不同之处。人脑可以对树的形象进行分解、重组、添饰等视觉上的创新,它代表人类高级、能动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思维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正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人类的创造性才能更强,人类才能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工具和方法。由此可见,对于人类而言,思维是保证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是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考虑,在对思维特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将思维创新当作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要充分发挥人类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作用,努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一观点来看,在图形设计过程中,也应积极引入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提高图形设计的质量。

2 图形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分析

(1)独特性,又称求异性。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鹤立鸡群,即从反逻辑的角度出发,在客观世界的事物中寻找形象的变异或质的变异。如两根筷子到三根筷子,从形象的变异到质的变异,暗喻和谐的俩人世界由于第三者的插足造成复杂混乱的局面。(2)变通性,其中融合了跳跃性。跳跃性,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牛头马面,指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非连续式的,导致思维发展的突变和逻辑的中断,表现为形象的反常,表面上不相干的物形却蕴涵着本质上的关联。如枪――橄榄枝;死亡――和平;彩虹――伞;高尔夫球――身份与地位――大众汽车等等。(3)辩证性。所谓图形创新思维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既要进行全面创新,保证创新的整体效果,又要使创新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避免创新思维在方向上发生偏差。由此可见,思维创新并不是单纯的创新求变,而是在创新的同时,考虑创新的实际性以及创新的必要性,使思维创新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保证思维创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使思维创新成为图形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4)综合性。在图形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图形创新思维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考虑到图形设计的实际发展,图形创新思维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手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图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但促进了图形设计的有效进行,而且提高了图形设计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要正确利用创新思维的特点,推动图形设计工作的进行,保证图形设计工作整体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3 如何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

通过对图形创新思维进行研究后发现,创新思维是保证图形设计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图形设计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图形设计工作实际,努力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目前来看,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利用逆向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在图形设计工作中,仅仅从正向思维入手所设计的作品往往会缺乏创意,在创新度上比较欠缺,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例如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图形的反面入手,提高图形设计的创新度,使图形设计能够呈现出另一种角度和思虑,给图形设计增添新鲜的元素,提高图形设计的整体质量。

3.2 利用反常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图形设计过程中仅仅利用正常的思维方法,很难取得图形设计的突破,为了保证图形设计能够在整体质量和整体思路上有所创新,应该积极利用反常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使图形设计工作富有成效。在目前的图形设计工作中,成熟的设计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而这种设计作品的成功,均离不开反常思维方法的运用。

3.3 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在图形设计工作中,要想提高图形设计工作质量,就不能囿于现有的图形,应学会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在现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可以尝试着对现有图形进行局部改造甚至推倒重建,保证图形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创新性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从图形设计工作的实际来看,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是满足图形设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图形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图形设计的总体质量满足要求,应积极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有效指导图形设计过程,使图形设计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目前来看,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主要应从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利用做起。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 李大伟.小议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1).

[3] 王君洁.浅谈现代图形和传统图形的完美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1).

[4] 李健,李轶.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2).

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英语言的规律,进而达至熟练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显然,这种创新能力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之中的,是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对此,本文仅从如何构建培育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与教学设计的角度,总结自己在该问题上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与做法。

一、构建培育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如第斯多惠所言,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也是需要来自教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但它需要兼顾科学和艺术化的有效呈现,即如阿瑞提所说“与集体活动想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的状态相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想思维条件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思维自由’,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而要教师为学生完美提供该种条件以达成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氛围经营上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参与意识。自信仅是一种信念,更应是一种对待事情――尤其是对待自我――的一种态度,和相信自己会把事情做到好的一种力量。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首要做的并不是向学生大讲特讲自信的重要性,而应是组成自信的乐观、好奇与关注等品质的培养,乐观助力目标的树立,好奇助力展开行动,专注则是做事过程的体验。有了这种对待事情的正确认知,学生才会大胆尝试,才能接受挑战,以小的成功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即便这一过程中遭遇到一点小小的失败,也正如爱迪生所言“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而已。而这,显系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组成部分,并不是几句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使用的诸如 “Keep up your courage” “Well done”“Wonderful”等语汇可以达到的。

二是情境创设为创新课堂服务,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没有人不承认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名言也是尽人皆知,但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引领学生产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与引导,如教师要以情境创设的开放性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求异性、联想性、灵活性、综合性等,以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激发服务。显然,学生的这些思维特征的激发并不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或策略可以达到的。因此,教师要研究所教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有所倚恃而胸有成竹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形式,如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质疑探究式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网络教学等,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提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一般的,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创新意识培养与能力养成,需要借助一定的创新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语言交际行为,而这种活动的提供无法完全依赖于以教师高效率的向学生传播知识的班级授课制来进行,或者说班级授课制并不完全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与展现独有的思维风格。因此教师应积极对应语言学习的需要,采用更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特性的活动来进行语言的教学,如小组活动。在这种活动组织形式中,以教师的问题情境为索引,学生间可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通过更多的交流、讨论、表达、表演、游戏等作语言学习的实际运用,在“闲散状态”与“思维自由”共存的状态下表现出独有的创造个性。

二、蕴含创新元素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元素,使所涉听说读写各环节都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主场是十分必要的。

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尊重学生的质疑与思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能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可能性是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标志着思维的真正进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和思考;而不管该问题对教师来说是否有价值,只要它经过了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2.在说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表达。学生的语言学习是用来说话的,学生的思维也要通过说来作一定的表达。但说的方式会有很多,无论教学中采用何种形式的说,只要教师不加以限制而允许学生作自由的思想表达,在学生的说中就会时不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灵感火花。这样的说,可以是看图说话、故事接龙、故事续尾,也可以是回答问题之一问多答、翻译句子之一语多译等,只要是为教与学服务,都应是允许的。

3.在读与写的综合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言的读与写,阅读中可以分析文章主题、感受人物品性与魅力,写作中则可运用所学表达思想,感受所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及其与母语的差异,两者结合则对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提出了极大要求并有助学生在表达中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也给予学生广阔的语言学习与拓展的空间。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顺应时代潮流和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越.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10:91-91.

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创新思维;互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品质,而要进行创新思维活动,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这个前提和基础,所以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和发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一样重要,是教育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学阶段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和了解学生的这个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多提供一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的机会,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愿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真才实学”,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物理教学的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地探索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布朗运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看悬浮在液体中布朗粒子的运动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要求学生仔细看并总结出布朗粒子的运动特征;同学们经仔细观察和思维加工总结出运动特征:①运动极不规则;②运动永不停息(只要液体不干涸);③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寻找答案。这样,教学中创设了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既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

每一个人的心智活动中都包含着一定的创新思维,而流畅性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质。这种特质表现为学生能快速思索并回答出许多可能的构想。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结论――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思维创新也因此被压抑。对于学生来说,探究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情感与品质,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传统模式改为“观察――提出问题――猜想――验证――交流――结论――应用”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情感得以体验和交流。

三、启发质疑,促进、强化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始,也是创造思维的动力。物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质疑、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过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极好内容,首先演示:静止的小车用力推它就运动起来,撤掉推力后又会停下来(引发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分析思考、探究讨论发现了“摩擦力”因素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产生质疑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探究讨论中学生非常有兴趣,充满了好奇,积极热烈地探究讨论,争议辩驳、分析思考,通过上述的互动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合理选材,丰富、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如“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的教学中,物理(必修2)上有一幅“牛顿设想的人造卫星发射”的原理图,即牛顿的猜想: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更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牛顿的想象在今天变成了现实,这也说明想象在科学研究与创造活动中是多么的重要。丰富、合理的猜想,体现在物理教学中的许多方面,培养自己的丰富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物理教师,作为《新课标》改革中的实践者和完善者,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新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注重技法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阶段美术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即指思维的独创性。它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时的“独特性”“新颖性”。美术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美术作品、解决美术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美术创新思维包括:(1)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善于转换美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某个美术问题提供多种解法。(2)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美术作品进行改进。(3)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在美术学习与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4)新颖性:主要表现为在美术学习与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尝试过或采用了原创,独特的解法。(5)敏捷性:主要表现为能够积极地审视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各种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法。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素质教育能够实现有效地知识传递和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创新能力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换句话说,人们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创新素质的美术教师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缺乏创新素质的教师也不可能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激发认识的兴趣

从日常的教学中不难看出,一旦学生对哪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这门学科上,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更加轻松。兴趣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使他们在学习美术时始终都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并且随着课改的实施,更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实这种课堂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和追求的。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他们自身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如:在《贺卡设计》这堂课上,学生对自制贺卡非常感兴趣,为此,教师可将这一课专门安排在圣诞节前后,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这种节日气氛,与周围的一些实际情况相联系,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精神,结果发现,现在学生的创意都非常有新意,每个人的作品都不同。由此可见,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简单可行的。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的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和谐、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他们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启迪个性审美,助其个性创造,强化创新思维深度

在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实践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审美取向,引导学生向创新思维的深度发展,提高创新思维的质量与层次。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中不轻易地否定学生创新的构思,允许学生独出心裁,给学生个性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以教师的智慧助其个性创造获得完善,使之成功。如第六册第十四课《一枚恐龙蛋》的教学中,欣赏、启发、想象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想象的内容。在作品发表会上,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创作的感受,或表达欣赏同学作品后的感受。面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多种面貌的作业,听着孩子们激情的述说,教师倾听、欣赏、肯定、完善,学生的创作激情得以延续,成就感膨胀延伸,创新思维深度不断强化。这个过程中,个性的指导,使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艺术创造的个性得以启迪,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思维深度的发展。

3.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规定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方式就要让学生多接触各式各样的艺术创作作品,认识艺术创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从视觉感受中受到丰富的影响,思维受到启迪,进而更主动、更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黑与白》这一课中,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黑白图形,包括足球、太极图、水墨泼画等等,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黑与白”组合的神奇,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可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形中也就让学生知道艺术的创作形式,进而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主地学习,展开思维想象力,将丰富的想象付诸于实践创新活动中。

四、结束语

总之,美术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基本技法的指导和训练,二者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昳丽,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创新思维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 兴趣 想象思维 发散思维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人的创新需要力,兴趣,信念,志向,价值观,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他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起动力和主导作用。而创新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能当堂打到教师所要求的认知、技能等教学的硬性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难以发挥其潜在的能量。因此,我们要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应有与之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情境,提供创新平台

在此情况下,一般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宰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学生在提供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路,使思维得到延展,激发学习潜力。其特点是:一是题目得及过答案不唯一;二十题目的过程应该是多样化的,能殊途同归;三是解决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如可采用数学模型、游戏、数学猜想、调查研究等形式是学生的思维的得到扩张,并能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以前的“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现在的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讨论和探究等形式,主动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可续素养和认识水平。

1、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学习需要想象,学生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是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首先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是要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飞跃,因此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技能作为智力支持;其次,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提供想象材料、创新情境等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能打开思路,诱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再次,对学生的想象给予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像分析、归纳、类比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材料出发,而在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例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的问题,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常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提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性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3、注重学生的直觉和灵敏

直觉和灵敏是一种思维创新形式,他们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他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同时对以往思维定势的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直觉和灵敏,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想,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创新,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同时,还应当采用树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敏。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走向社会,扩大创新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