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化学习题教学 思维敏捷性 培养策略

思维敏捷意味着反应灵敏,接受信息迅速,学习知识与技能时容易得到要领,而且面对纷杂的局面能做到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对问题理解到位。表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就是理解题意能力强、进入题设情境快,知识与技能迁移迅速,解题失误少、正确率高。训练思维敏捷性的途径是很多的,典型习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下面以一组典型习题为例说明如何训练思维敏捷性

一、培养在思维惯性中顿悟

例:往硝酸钡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吗?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简答题,解答题时很容易做出没有白色沉淀的选择。之所以容易错答,是思维惯性的负面结果。将二氧化硫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同样将二氧化硫通入到氯化钡溶液中,也不会产生亚硫酸钡沉淀。因此,我们很容易顺着这个思维惯性得出结论,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也不会有白色沉淀。然而,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有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硫一旦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就意味着溶液中已经存在“硝酸”了,硝酸有强氧化性,-4价硫元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最终会导致硫酸钡沉淀的产生。不难看出,如果在思维惯性中没有自觉顿悟或猛然醒悟,是很难快速求得正确答案的。

所谓思维惯性,就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受传统的思维方式或旧有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总是采取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与以前表面类似而本质有别的问题,结果导致解决问题时出错。思维惯性实际上是一种忽视问题细节中的类比思维表现,思维顿悟实际上是对错误思维过程或结果的一种突然觉悟,也即人们经常所说的茅塞顿开。思维惯性不可避免,思维顿悟很难自发,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反思。

二、培养在思维发散中收敛

例:如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解析:此题是一道十分典型的实验题,解题中一般可以按下列思维过程去解决问题。(1)选择除杂试剂:①用含Ba■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杂质;②用含CO■■的溶液除去钙离子杂质;③用含OH■的强碱溶液除去镁离子杂质。(2)明确实验策略:①除“杂”不能加“杂”;②除去杂质所用试剂必须过量;③过量试剂必须除去;④试剂的加入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由此不难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①依次向NaCl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BaCl■溶液、NaOH溶液、NaCO■溶液;②过滤;③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当然,我们决不能把思维仅仅停留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1)在试剂的选择上发散,如BaCl■溶液、NaOH溶液可以替换为Ba(OH)■溶液;(2)在试剂添加的先后上发散,如BaCl■溶液与NaOH溶液加入顺序可以互换;(3)在相类似的问题解决方法上发散,如:①如何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少量的硫酸钾、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②如何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硝酸钙、硝酸镁等杂质?③如何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钾、硝酸钙、硝酸镁等杂质?经过思维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就提高了呢?不一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思维收敛于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上,即此类除“杂”问题的最后三步:①过量的碳酸盐溶液——所有过量试剂都通过过量碳酸盐溶液除去;②过滤——必须在酸化以前完成;③相应酸的酸化——由原溶液中溶质决定。思维如此收敛以后,这类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才算得以真正提高。从而能快捷简单地解决以下问题:如何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溴化钾、磷酸二氢钙?

我们总是习惯用思维发散应对思维定势问题,思维定势对良好思维习惯形成和具体问题解决确实存在不良影响,但一味强调思维发散,往往会出现另一种极端,即容易带来思维定位不准,思维不容易“聚焦”的弊端,反而会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三、培养在思维抽象中深刻

例:电解水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2H■O=■2H■+O■,从理论上讲所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该为2∶1,但实际上所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明显大于2∶1,试说明可能的理由。

解析:此题非常典型,然而一些同学往往非常肤浅地从气体的溶解性这一方面思考问题,并寻求解释,认为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溶解度大,水中溶解的氧气多。显然正是这种浅表的思维结果,不仅掩盖了对气体体积比起主要或决定作用的本质因素,导致答案的出错,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思维的进一步深入,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极为不利。因而,必须设法从以下两个方面抽象事物的本质,寻找思维的突破口:一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2价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而0价是不是唯一的结果,有没有可能生成-1价氧元素,如果有的话,产物是什么(H■O■)?二是即使氧元素化合价升至0价,O■是不是唯一产物,有没有可能生成O■以外的其他物质(O■)?显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发生,都会导致生成O■量的减少,最终影响到所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思维是否深刻,解决问题时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质与问题的要害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克服思维肤浅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必须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积极抽象事物的本质,不断培养思维深刻、直接有效的思维品质。

四、培养在思维批判中成熟

思维的不成熟表现为思维过程容易简单化,或思维的出发点不现实,思维过程的不科学、不经济,这也是与思维敏捷性品质格格不入的问题。因此,思维的批判是必不可少的,但思维的批判不是目的,它是一个思维优化的过程。如何在思维批判中及时调整思维的角度,快速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需要不断对立思维批判意识。

五、培养在思维转换中创新

思维敏捷性突出表现为思维的有效性,当某一个思维角度或思维过程遭遇碰壁后,要设法寻求新的思维突破点,立即转换思维角度,变换思维形式,以突出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创造出新的、有效的思维模型,但思维转换不是最终目的,它的落脚点是在转换中求得创新,在创新中解决实际问题。

习题的多角度有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莉静.在化学习题讲评中的几种思维训练[J].中国教师,2009(S1).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第2篇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小学数学计算以口算为基础,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小学1-3年级)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学生的口算速度达到每分钟8-10题;第二学段结束时学生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准确、迅速的口算是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因此,只有抓好口算基本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口算训练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动笔,用心算。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让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1)认真读题,理解算理。(2)弄清运算顺序,掌握算法。(3)仔细计算。(4)题题验算。(5)有错必纠。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1)3分钟速算。每天坚持让学生3分钟的速算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又多。

(2)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计算比速度,比正确率。

(3)接力竞赛。相同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4)平时作业,限时完成。

(5)教给学生速算方法。

这样,坚持长期口算训练,使学生做到眼看、心想、口算三并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敏捷品质的发展。

二、抓巧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可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凑整: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再进行计算,在加、减法简算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

2.拆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在乘、除法简算中也会经常遇到。例如:

25×44=25×(4×11)=25×4×11=100×11=1100

4848÷12=(4800+48)÷12=4800÷12+48÷12=400+4=404

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在计算时,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计算;其次用估算检验。例如:78×21,先估算78×21(约等于) 80×20=1600,再计算78×21=1638,最后用估算结果去验证。

这样,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活跃了学生 思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智力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在简算教学中,可以抓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合拼: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拼,便于口算、心算。例如:

356+48+44+152=(356+44)+(48+152)=400+200=600

182-47-153=182-(47+153)=182-100=82

125×25×8×4=(125×8)×(25×4)=1000×100=100000

13000÷125÷2÷4=1300÷(125×2×4)=13000÷1000=13

2.转化: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让学生根据法则、定义,转化运算符号或数据,提高巧算能力。例如:

99×1.88+9.9×82=99×18+99×82=9.9×(18+82)=9.9×100=990。

16÷25=(16×4)÷(25×4)=64÷100=0.64

3.改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化繁为简,促使心算。例如:

162-(56-38)=162+38-56=200-56=144

45×(20÷9)=45×20÷9=900÷9=100或45×(20÷9)=45÷9×20=5×20=100

这样简算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既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定义、性质等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要训练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可抓以下两个方面:

1.省略:根据0和l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简化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程序设计 思维品质 思维训练

打好基础,传授知识,这是智育的一部分、一个方面,而智育的重要方面、重要部分,就是“育智”――发展思维力和智力。程序设计是一种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就VB程序设计结合教学实践谈些见解。每个同学之间思维是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同学思维很敏捷,有的则较缓慢;有的同学思维细密,有的则较粗疏;有的同学思路广阔,有的则较狭窄、片面。这种思维水平的个体差异,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水平、思维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思维训练中,可以通过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从心理学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五个方面。在程序设计中,我针对学生思维品质中存在的缺陷,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进行这五方面的训练和矫正。

一、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思维的深刻性,又叫做思维的准确性或逻辑性,它是指思维活动抽象程度的逻辑水平。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表现为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是教学的关键。由于学生的知识规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当具体问题抽象化后,首先往往就认为无从检查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设置陷阱、是非判断、上机验证等手段,使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算法思想,达到训练思维深刻性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的问题中,从素数(即质数)的定义出发,得出除了1和本身之外,不能被其它任何整数整除的数。换一种说法,如果X是素数,它不能被2至X-1整除。这样的过程即可用一个循环完成,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编写出以下程序:

DIM X AS INTEGER

X=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整数:”,“输入数据”))

FOR I=2 TO X-1

IF X MOD I=0 THEN EXIT FOR

NEXT I

PRINT X;“IS A PRIME NUMBER”

END

由于学生目前的思维停在问题的表面,编出的以上程序并不正确,因此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小陷阱。为加深问题的理解,我让学生先通过上机验证,自己进行是非判断,激发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比直接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

二、思维严密性的训练

编程序是理论与上机的有机结合,不论是在理论课上还是上机课上,讨论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组织者的角色,教师不应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思维,任由学生发挥,只需在某些技术环节给予点拔即可。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各抒己见,举一反三,在交流观点的同时,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大胆质疑、主动思考,通过集思广益得到答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引导学生细致、周密、全面地分析设计过程,训练思维的严密性。继续上面的问题,通过上机验证得出,无论这个整数是否为素数,屏幕上都显示一样的结果:xxx IS A PRIME NUMBER。这样的结果激起了学生要找出根源、解决问题的决心。于是我从旁提示,用两个相反的例子手工做一遍,以使学生发现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样通过把握过程的训练又让学生回到了从分析到综合的严密思维上来。

三、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又称应变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思维灵活,迁移能力强,善于机动地动用知识贮备,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二是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灵活机动地改变原先拟就的计划和方案,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善于发散思考;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启发学生灵活机动地动用知识储备,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一个问题在程序设计中有许多不同的编法。只有积极地尝试一题多解,才能找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这一点对于学生良好编程风格的养成将大有好处。还是上面的问题,找出了根源就要解决问题,即如何把是否执行了条件语句区分开来?我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形象说明该问题的实质,让抽象思维具体化,我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如五千米绕场跑,停下来有两种可能:一是未跑完,二是跑完五千米。那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呢?学生立刻活跃了思维。有同学说作标记,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用FLAG语句作为标志说明已是水到渠成了;还有同学说用GOTO语句,我跳过说明是素数的语句,等等。

教师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自己导的作用,激起学生深思、多思,才能在编相类似的程序选择算法时游刃有余。

四、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这主要是指思维的速度。有的人思维机敏、反应迅速,有的人则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这便是思维敏捷性的差异。当然,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深刻性为前提的,如果思维很快但不准确,那么敏捷性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人就能够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不死套模式,在短时间内产生超常的编程思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例如:找出100以内的合数。一种常规思维是一个一个的判断。如果仔细分析事物的特征,即可知道除了2以外偶数都是合数,这样工作量又减少了一半,再从剩下的奇数中发现大于7的奇数,如果能被3或5或7整除也就是合数,这样工作量又减少了,很快找到了合数。经过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观察,通过多种思维活动的互相联结、互相补充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即可迅速得出编程思路,而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五、思维创造性的训练

思维的创造性(或称独创性)是现代青年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思维品质。所谓创造性就是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常规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提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观点、新方案。这种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最重要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思维。”然而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常会妨碍思维中的突破和创新。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常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发展直觉思维,鼓励猜测,打破思维定势,打破形式逻辑的束缚。因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例如:求1到N的N个自然数排成一列,共有1・2・3・…・N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试编程输出1到N的全部排列(假设N小于10)。这一题目可用穷举法完成,但为了求得更好的算法,我将N=5时所有排列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寻找不同排列之间的规律。学生通过直觉,大胆猜测,得出所有排列是按升序排的,从当前排列产生下一个排列时必然会造成某一位置上的数字变大,这一位置显然应尽量靠右,并且它左边位置上的数应尽量保持不变,找到这一位置即可产生下一排列,这样更好的算法就产生了。

总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教师在程序设计中有意识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多种问题。这也许就是教学中所提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第4篇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如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抽象思S

高中数学中涉及大量抽象知识,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语言精确和内容抽象,因此,我们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障碍或者思维空白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和解题的质量。对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确保高效的学习高中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深刻性是对数学抽象思维的侧面概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促进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1.提高思维速度,培养抽象思维敏捷性

高中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复杂,我们高中生要高效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必须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习和解答问题时除了要有效运用抽象思维以外,还要重视提高抽象思维的敏捷性,当思维敏捷度大大提升,高中生如果在数学知识学习或者解题中出现问题,就能够运用敏捷的抽象思维,来适应迫切的学习情况,就能够运用敏捷的抽象思维,来适应迫切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和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判断和决定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抽象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来实现,因此,高中生必须加强对自身的日常学习训练,并在练习当中对抽象思维进行完善和发展,通过强化练习和熟能生巧的形式来进一步锻炼思维的敏捷度,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满足高中抽象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例如,高中生可以在学习新课前主动选择数学练习题,并对自己的解题时间进行规定,以此来巩固数学知识,锻炼和提高解题速度;通过对日常解题技巧的总结,可以对常用数字进行记忆如二十以内自然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常用角的三角函数等。

2.加强变式学习,培养抽象思维灵活性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灵活地运用抽象思维,这就需要培养抽象思维的灵活度,改变思维功能僵化的问题。高中生在以往的数学思维训练中更多地注重对多种题型的归纳和总结,并总结不同题型的固定解题和思维方法,在解题时通过套用固定思维模式的方法进行解题,而在对自身思维训练中只是在固有模式下重复性的练习,使得自身独立探究和思索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最终导致数学思维缺乏,且抽象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即使是针对同一道数学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积极探究多元化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拓宽思维联想空间,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数学抽象概念时,为了加强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高中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公式进行不同的变形,并通过解答练习题的方式来提高对公式变形的应用;在做练习题时要积极探寻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抽象思维灵活性。

3.重视学习反思,培养抽象思维批判性

抽象思维的批判性是将客观事实以及理性作为基础来完成客观评价和理论评估的一种能力,而且不会被感性和没有事实依据的思想摆布。只有具备批判性抽象思维的人才能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错误,并自觉抵制感性思想,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批判性的抽象思维是高中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元素,也是每一位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实践来完善思维的有效行动。首先不能有畏惧情绪,而是直面思维漏洞,在学习实践当中,发现自己思维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自我诊断和自我反省,并对数学思维的过程进行科学监控,找到自己在运用抽象思维时存在的漏洞和错误。与此同时,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在思考和解题时运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技巧,通过对它们的运用产生了何种效果,能否通过探索来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出现过哪些错误,出现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学习实践中改变错误思维。

4.强化知识关联,培养抽象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抽象逻辑性,这是抽象思维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中必须要关注的环节。当人在接触到感性资料时,通过对感性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人的大脑思维会发生认知过程的突变,也因此产生了概括以及抽象逻辑性,思维深刻度大大提升。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思维概括的方式能够让高中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通过强化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够更加深入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强化抽象思维的深刻性,并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完善。例如,已知|2m6|+|4n-8|=0,求m、n分别是多少。通过对绝对值概念规律和本质的把握能够知道绝对值是非负数,根据这一性质就能够知道,只有这两个算式同时为零,才能够使得它们的和为零,因此m=3,n=2。在掌握这一本质和规律后,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也能够快速地解决以下问题:|x-4|+3(2y-5)=0,求x、y的值。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这也决定了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有效运用抽象性思维,数学抽象思维能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以及内在规律进行间接反应,通过对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运用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并形成完善的思维品质。高中生在日常书写学习中要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通过优化学习方法的形式提高抽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深刻性。

【参考文献】

[1]李洪生.浅谈立体几何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教育科学,2015.14(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