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白城 137000;2.白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功效系数法用于综合评价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的效果,为开展食堂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某地2010年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结果 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高等院校和校外经营单位的总功效系数分别为0.7422、0.6984、0.5977、0.5756、1.0000和0.0000,其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值95%CI分别为46.49~72.49、43.69~69.69、37.63~63.63、36.35~62.35、-13.00~13.00、77.00~103.00。两两比较表明,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简单明了、原理自明、计算简便,与TOPSOS法的排序结果完全相同,与秩和比法基本相同,与秩和比法一样可计算可信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适于基层单位在卫生监督质量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功效系数;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59-02
学校食堂是保证学生饮食安全的特殊生活环境,与师生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开展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可以达到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为了不断提高卫生监督质量,作者应用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某地2010年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以便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督促学校改进食堂卫生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更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地2010年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高等院校和校外经营单位的食堂卫生状况基本资料,以X1-卫生许可证持有率(%)、X2-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X3-布局和功能分区合格率(%)、X4-卫生设施配备率(%)、X5-管理制度健全率(%)、X6-原料索证率(%)和X7-餐用具消毒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各类学校和校外经营单位各指标的观测值见表1[1]。
1.2统计方法
采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2-4]评价某地2010年各类学校和校外经营食堂卫生状况。
2结果
2.1功效系数的计算和排序
表1中反映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统计指标均为高优,以各指标的最大值Xmax为满意值,以最小值Xmin为不允许值,按照公式dj=(Xij-Xmin)/(Xmax-Xmin)计算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应用Di=Σdj/m(m表示评价指标数量)计算总功效系数,并将其按大小排序(表1),其排序结果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校外经营单位。
2.2总功效系数的变量变换及其95%CI的估计
由于总功效系数在[0,1]闭区间,按照参数统计的要求,将其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之后按照公式y±2.94Sy(Sy=(820.7/mn)0.5)(式中n表示学校类型数量)计算y的95%CI(见表2)。
2.3不同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两两比较
见表3。比较各组y的95%CI可知,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是根据系统工程和目标规划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并分别作为上限和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总功效系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得到总功效系数,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3-6]。
总功效系数是反映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综合指数,根据本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得到的数值越大越好,据此可以对不同类型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排序。其排序结果与TOPSIS法完全一致,均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校外经营单位;与秩和比法[7]稍有差异,原因在于计算秩和比时,编制过程只看指标观测值的相对顺序,原始数据提供的信息没有充分反映出来。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可进行多重比较,根据两两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在排序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聚类分析。由于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以可以分为三类:优秀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专属于中等,校外经营单位为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专和中学属于中等,但其总功效系数低于0.6,不容乐观。所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应重点监管校外经营单位的食堂卫生状况,不容忽视的是中学、中专食堂卫生监管,保证食堂环境和食品安全,保证学生集体用餐安全,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发生。
作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群体来说,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特别重视原料采购、食品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加工、供餐、食品再加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留样、餐具和从业人员等卫生要求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监督工作,使学校法人、食堂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切实重视食堂卫生状况对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使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维护法律的尊严,绝不因自身原因而出现突发事件。
[
参考文献]
[1] 马军,赵靓.开封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TOPSIS法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374-375.
[2] 于俊英,孙爱峰.功效系数在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发展趋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85-586.
[3] 袁曙明,孙爱峰.功效系数在商场空气质量卫生监督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53.
[4] 陈宏,孙爱峰.功效系数及其可信区间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81-582.
[5] 杨倬.功效系数法用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3(16):2551-2552.
[6] 陈品一.基于艾滋病时空数据的防治效果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关键词: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6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促进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概述 1.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异步运行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2.电力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3.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一个可靠稳定的继电保护系统是整个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通常来说继电保护的稳定性能主要是由搭配合理的技术终端和安全可靠的继电保护设施来决定的,它们是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如下:
(一)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当电力系统元件在受保护的状态中发生故障的时候,保护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及时准确的通过距离该原件最近的断电保护,使得故障元件能够快速的的与电力系统脱离,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整个电力系统元件的破坏,把对整体供电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二)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
对于没有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要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况和设施运作过程中的不同情况,来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以便值班的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有系统进行自动的调整;手动使故障的电气设备脱离系统;手动脱离故障连带的设备。同时在设备发生不正常工作的时候,允许继电保护装置有一定的延迟,以免过度敏感的保护装置发生误报。
4.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用电设备在运行中都会发生故障致其不能正常运行,最常见的就是短路现象,短路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它能损害发生故障的元件,也能减少元件的使用寿命甚至能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电保护技术的出现可以将其伤害降到最低,它分为测量、执行、逻辑三部分,当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故障的时候,它能够快速、正确地将发生故障的元件从电力系统中撤除,避免其受到更多的损害,这样也能保障其他正常元件不会受其影响继续正常运行。并且这种保护技术还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元件受损伤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做出保护动作。
三、电力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级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备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具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速定实现。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的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四、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特点
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自主化运行率提高,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使得继电设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加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继电保护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提高运行的正确率。
兼容性辅助功能强,继电保护技术在保护装置的制造上采用了比较通用兼容的做法,便于统一标准,并且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充其它辅助功能。
操作性监控管理好,该技术主要表现在一些核心部件不受外在化境的影响,能够产生一定的使用功效。与此同时,该保护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可监控性能,大大降低了成本。
五、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工厂和企业的高压供电系统和变电站都会运用到继电保护装置。在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的应用中,分段母线不并列运行时装设的是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但是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才会投入,合闸后就会自动解除。配电所的负荷等级如果较低,就可以不装设保护装置。变电站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线路保护、母联保护、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等。 1.线路保护 ,通常采用二段式或者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中一段是电流速断保护,二段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是过电流保护。
母联保护 ,限时电流保护装置联同过电流保护装置一起装设。
电容器保护,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和失压保护。 4.主变保护,包括主保护(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复合电压过负荷保护、过流保护)继电保护技术在目前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微机保护装置正逐渐被投入使用,微机保护装置是有各种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六、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入,科研的深入,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齐俊玲.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1):43.
[2]王金明.浅谈电力继电保护[J].大科技,2012(12):86-87.
关键词:石油化工泵;节能技术;原因分析
1目前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和石油化工泵节能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为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亦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能量资源。机泵作为石油化工领域中重要基础设备,其节能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对我国石油化工等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及成本结算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应增加对石油化工泵节能技术的深入探究。
2石油化工泵节能技术
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分析如下。为能够更好地适应操作弹性准求、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维护数据质量的良好局面,则需不断地加大对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力度,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指标中的具体规定,积极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及上报工作,不断增强技术指标统计工作的指导性作用,以便于对具体的耗能原因作出系统性的浅析,同时对石油化工泵节能技术结构原理进行研究,真正的达到节能减排、促使节能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出口节流、进口节流、旁路调节是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的关键所在,同时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对于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实施是否需切割叶轮外径,以尽可能地缩减叶轮的实际数量,并且需对叶轮的大小进行更换处理。第一,因运用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与调节要求过大的机泵不吻合,尤其是具备化工泵扬程性能曲线的机泵,为此,出口节流是机泵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调节方式。通过将出口阀关小的方法来增加管线系统损失,将工作流量缩减到最小的程度。但是,阀门的开度通常不可低于50%,否则便会有泵过大的现象发生。第二,尽可能地避免进口节流比出口节流扬程少的状况出现。由于此现象很有可能会引起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会随时对机泵的轴承造成损坏。为此,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的方法是利用对串联运行的第二台机泵的进口,吸入大压力的裕量,如此不但可避免多级泵由于轴力的突然改变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更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第三,我们通过旁路调节,在机泵的出口管线旁设置另一条管线,使得一部分液体返回泵的进口,以此便能够真正地保障泵送量的实际需求量,以免由于流量过小引起液体温度过高、震动等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我们可按照实际流量或扬程超出需求量的3%~5%的情况下,切割叶轮外径,可促使实际流量得到明显的减少。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叶轮切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叶轮是否属于原型叶轮,若前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叶轮进行了切割,那么再次切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切割量的有效性掌握,防止叶轮外径与导叶内经之间出现间隙过大的现象。多级泵不可在进口的位置进行叶轮的拆除,以免出现因阻力的增多而造成有气蚀现象的发生。为此,在多级泵流量、压力调节过大状况出现的时候,可在排除断缩减叶轮的使用数量,与此同时增加定距套,从而确保机泵在正常的状态下顺利运行。
3化工泵中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我们能够实现对风机、泵类负载量的科学合理性掌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变频调度节能技术现已成为节能的有效措施。
3.1变频调速技术基本原理
(1)变频调速基本原理。变频设备是通过对电机定子供电频率的大小来实现改变转动速度的,从而促使电压与频率的比例产生相应的变化,即:工频电源精整流器变化成恒定的直流电压,同时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源。(2)变频调速节电基本原理。变频调速节能是从阀门调节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采用变频调速设备的基础上,开启全部的阀门,通过改变电机电源频率的方式更改电机运转的速率。通过流体力学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转速n与流量Q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关系;转速n与风压H的平方成正比例的关系;转速n与功率P的立方成正比。在具体流量Q转换成特定流量50%的状况下,电频调速运用过程中电机功率损耗可达到0.125P;而利用阀门对流量进行掌控其电机损耗功率可达0.7P。(3)控制方式的选择。①单回路控制。单回路控制形式转变成变频调速掌控,这种方式是非常简洁的,是对控制系统调节设备输送信号进行科学掌控的方式,通过由最初的送往控制转化为送往变频设备的控制。但是,传统固有的控制阀、副线阀、后手阀一定要全部打开,这样才能够通过对电机转速的科学有效掌控实现合理控制泵流量的目的。②双回路控制。通常,双回路控制为主控制回路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所需流量达到有效控制。而另一种回路控制为副回路控制,发挥着对机泵分流与保护的有效作用。在这一基本现状下,能够将主回路以单回路控制的方式来作出相关的设计,同时将前后手阀、控制阀全部关闭。(4)变频调速器的显著优势。①质量轻、小体积、操作方便,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性的掌控。②将变频设备的输入端口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电机进线与输出端口连接在一起。③电机可促使速度得到明显地降低,实现在线启动,启动过程中电流是非常低的,通常是额定电流的1.7倍,这种情况下给整个电网设备会造成巨大的冲击。④变频调速器具有过电压、瞬间停电、过电流、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⑤随着泵出口位置压力的逐渐降低,下游操作压力会发生缩减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把所有的调节阀全部开启。在没有任何磨损现象发生的情况下,设备的维护工作会得到不断地减少。
3.2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化工泵中的运用
(1)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化肥装置渣油进料泵中投入使用。此设备是把减压渣油原料输送至整个汽化炉内,是氨装置合成的主要设备。此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控制出口阀门的方式来进行掌控的。利用的是差压变送器检测系统的流量信号输送到PID调节器中,同时通过PID调节器对出口调节阀的开度与输出控制信号进行系统性的掌控,从而确保机泵流量处于稳定的一种状态。石油化工泵当中变频调度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成功解决了源系统中巨大流量、电能浪费及控制度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可通过对变频技术的科学合理性改造、机泵投入正常运作,其操作工艺控制逐渐趋于稳定化的运行状态,变频器的调节程度变得更加准确,不但促使系统控制精准系数不断地增高,同时节省了渣油进料泵的电源能量。(2)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日常生产过程当中,尾矿泵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尾矿泵属于流水连续性作业,实际生产作业当中,尾矿系统的电能损耗量通常是非常大的。为此,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可促使尾矿泵的整体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明显提高,确保自动化的顺利实现。
4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更好地推动石化工业的不断进步,并在极大限度上促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石油化工国家领先水平。2009年末,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第一次高出400Mt/a,排名于世界领先地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0.25Mt/a,稳居世界第二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石油化工业为一种高损耗的传统行业,其中,能源损耗数量远超过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在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方面的持续性投入,对聚丙烯、乙烯裂解炉等成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效地推动性作用。在许多企业中,石油化工节能技术获得了大范围的运用,其中包含:创建能量平衡方法、有效能平衡等方式对原料的路线进行合理性的更改,从而将能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随着变频电机、热点联产、向热联合装置等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促使我国的石油化工节能降耗水准得到了明显地提高。(1)工艺技术的改进。可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催化剂等,对现有化工泵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改良。(2)低温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其中涵盖有热泵技术、使用低温热作为热源的吸收制冷技术、低温热发电技术等。(3)热电联产技术。(4)气代油、焦代油技术。主要是将燃料油换成水煤浆,对目前的燃油锅炉系统进行科学地改造,从而逐渐将重油、轻油全部取代。
5结语
关键词:判别分析法;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江苏省
一、现行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办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大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法
1995年1月9日,财政部印发《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决定从1995年开始先在全国工业企业试行。这一评价体系规定了十大经济效益指标和权数分(满分100分),包括:销售利润率(20分)、总资产报酬率(12分)资本收益率(8分)、资本保值增值率(10分)、资产负债率(10分)、流动比率(10分)、应收账款周转率(5分)、存货周转率(5分)、社会贡献率(12分)和社会积累率(8分)。各企业将某项实际指标同该指标行业标准值比较,乘以权数分得出该指标分数。汇总十大指标分数即为经济效益总分数。总分数大于等于100分的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小于100分的,视分数多少评定一定的等级。这一评价法所设指标精炼,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但突出的问题是:权数值人为确定,不太科学;行业标准值不能配套跟上。在实行几年后被功效系数法代替,但一些主管部门和一些集团公司仍以此作为评价分部门或子公司、分公司经济效益的依据。
(二)六大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法
1992年2月,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六项指标)实施方案,从1992年一季度开始正式执行。1993年5月,国家统计局又对这六项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199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又联合修订《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考核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为七项(2005年起改为六项)。这一评价体系规定的七大经济效益指标、权数分(满分100分)和标准值,包括:总资产贡献率(20分)、标准值10.70%;资本保值增值率(16分)、标准值120%;资产负债率(12分)、标准值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5分)、标准值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4分)、标准值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0分)、标准值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13分)、标准值96%。国家统计局按期计算全国工业企业、各行业、各省市、各部门七项指标加总起来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综合指数除了报纸上外,还通过《中国统计摘要》公布到2004年。七项指标公布到2005年后改为六项,取消了“劳动生产率”指标。2006年到2014年,《中国统计摘要》仅公布全国和各省六项经济效益指标,部分城市还继续公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苏州统计年鉴》。这六大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法指标的中心突出、计算简单、权威性高。但不足是人为确定权数分,标准值不一定科学合理。
(三)用功效系数法评价企业财务绩效
1999年6月1日,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联合《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自之日起试行。2006年4月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4号令《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公布,自2006年5月7日起施行。2006年9月1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自2006年10月12日起施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财务绩效分为四大类: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由八个基本指标和十四个修正指标构成,基本指标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这一方法评价指标全面、系统,计算方法科学,但计算技术复杂,要专业人员完成,必要时还要通过财务软件计算。所以运用不普遍,只在央企高管人员年薪评价、离任审计等方面应用。
二、采用判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的统计判别和分组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原有的分类信息,建立体现这种分类的关系式——称为判别函数,通常是与这种分类相关的若干个指标组成的线性关系式,然后利用该函数去判断位置样品属于哪一类,并经过运算揭示线性关系式的系数,从而实现判别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常用的判别分析法有:距离判别法、Fisher(费歇尔)判别法、Bayes(贝叶斯)判别法等。统计分析软件SPSS将判别分析法融于软件之中,通过软件操作,快速实现判别分析的目的。与上述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比,判别分析法揭示的线性关系式,各变量的系数即为上述方法的权数,是通过软件科学的计算方法确定的,不是人为确定的,所以,它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更科学、更精准、更客观。
三、判别分析法在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应用
(一)选择样本数据
2010-2015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江苏省统计局确定为9项)如表1。
(二)对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
所谓数据正向化处理,也称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是解决不同性质数据由于作用力不同而不能直接加总问题。例如,表1中亏损面、资产负债率与其他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性质不同,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大越不好。为了使亏损面、资产负债率能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直接加总,就要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1)将企业亏损面改为企业盈利面。企业盈利面=1-企业亏损面。2010-2015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面分别为:0.9161、0.9057、0.8686、0.8702、0.8752、0.8679;(2)将资产负债率改成负债资产率。负债资产率=资产÷负债=1÷资产负债率。2010-2015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资产率分别为:1.7458、1.7185、1.7464、1.7612、1.8208、1.8818。将正向化的指标填入表1(下文运用的表1指正向化的数据表1)
(三)确定判别类别
评价经济效益的类别应该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类。将表1数据分年度加总。2010-2015年9大数据加总后分别为:0.7516、0.7454、0.7503、0.7580、0.7776、0.7836,平均0.7611。将各年数据与平均数比,高于平均数0.7611的年份是2014、2015年,分类为优秀,取值1;低于平均数0.7611较近的年份是2010、2013年,分类为良好,取值2;其余的2011、2012分类为一般,取值3。(四)操作SPSS软件19.0打开SPSS软件19.0,点左下角“变量视图”:在第1行“标签”栏下输“年份”,“名称”栏下输“year”,“小数”栏下定义为“0”;在第2行“标签”栏下输“类别”,“名称”栏下输“Class”,“小数”栏下定义为“0”,在“值”栏下将优秀年份定义为1,良好年份定义为2,一般年份定义为3。在第3-11行“标签”栏下分别输表1中9大指标,“名称”栏下分别输x1、x2…x9,“小数”栏下定义为“4”(保留4位小数)。在“文件”菜单下保存文件名“江苏效益判别.sav”。打开SPSS软件19.0—,点左下角“数据视图”:在“year”栏下输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在“Class”栏下输2、3、3、2、1、1;在“x1”、“x2”…“x9”栏下输入表1数据,并保存数据。注意:SPPS软件不接受%,要将%均换成为小数位,如15.62%要定成0.1562。在“江苏效益判别.sav”文件名[数据集]下操作:分析—分类—判别,将“类别”选入“分组变量”框,点“定义范围”,最小值输1,最大值输3,点继续;除“年份”外将其他指标选入“自变量”框。点“统计量”,选择均值、Fisher、示标准化、组内相关、组内协方差、分组协方差、总体协方差,继续;点“分类”,选所有组相等、个案结果、摘要表、在组内,点继续;点“保存”,选判别得分、组成员概率,点继续、确定,得到16张表。其中,提取的两个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100%。本文运用结构矩阵(StructureMatrix),见表2。y1=-0.013x1+0.080x2+0.067x3+0.018x4-0.665x5+0.355x6-0.221x7-0.186x8+0.867x9y2=0.583x1-0.995x2-0.533x3+0.272x4+0.737x5+0.853x6+0.824x7+0.837x8-0.158x9在“江苏效益判别.sav”文件名[数据集]下操作:转换—计算变量—在目标变量下输y1—在类型与标签下输“方程一”,点继续;在数字表达式下输“-0.013*X1+0.08*X2+0.067*X3+0.018*X4-0.665*X5+0.355*X6-0.221*X7-0.186*X8+0.867*X9”,点确定得出:2010-2015年经济效益指标一为-0.2055、-0.2068、-0.2018、-0.1879、-0.1788、-0.1693。再重复:转换—计算变量—在目标变量下输y2—在类型与标签下输“方程二”,点继续,在数字表达式下输“0.583*x1-0.995*x2-0.533*x3+0.272*x4+0.737*x5+0.853*x6+0.824*x7+0.837*x8-0.158*x9”,确定得出:2010-2015年经济效益指标二为-1.5329、-1.4891、-1.5834、-1.6399、-1.7172、-1.7979。计算y=y1+y2(为了简化,本文未按方差贡献率对y1和y2进行加权),2010-2015年经济效益指标合计分别为:-1.7384、-1.6959、-1.7852、-1.8278、-1.8960、-1.9672。由于负数不太好解释经济含义,数据又小,要将其转换为正数并扩大1000倍,公式是:1÷负数值×(-1)×1000。运用这一公式计算2010-2015年江苏省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575.24、589.66、560.16、547.11、527.43、508.34。
四、江苏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结论
2010-2015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最好的年份是2011年(589.66),2012-2015年不断滑坡,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560.16降到2015年的508.34,这主要是外部经济下行压力所致。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缩小亏损面,增加盈利,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
作者:秦国华 单位:江苏省价格认定局
参考文献:
一、评价主体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主体,是指谁有权利和动力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在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中,随着股权的分散、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的增加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企业效绩评价的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l)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买卖或者策划企业资产重组的投资者所进行的企业价值分析与评价;(2)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所进行的企业收益能力及社会贡献评价;(3)资源提供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4)经营者所进行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
二、评价客体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客体,是指主体对什么进行评价。评价客体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确定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有着不同的评价客体;与此相应,设计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主要是评价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及经营成果,既包括对企业效绩的评价,也包括对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价。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盈利能力评价、偿债能力评价、营运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和社会贡献能力评价。
三、评价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目标是根据评价主体的需求来确定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评价目标。但从主体需求的共性看,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主体提供关于企业资产重组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用于监督管理企业,考核经营者业绩,规范资产重组行为,指导企业正确进行资产重组决策等。
四、评价原则
原则是指导行为的准绳。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原则是对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价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主要应遵循五项原则:科学性、完整性、公正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企业效绩评价工作要求的提高,评价原则也将不断充实和完善。
五、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客体状况的具体反映,合理设计评价指标是保证系统功能的关键。评价指标要根据客体的特性和系统目标来设计。一套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l)适用范围广。在评价主体多元化格局下,评价指标必须满足各评价主体的信息需求。(2)兼顾长短期利益。企业效绩评价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其在追求当前利润最大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仅仅采用利润指标来评价企业效绩,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和竞争能力下降。我国现有环境下的企业效绩评价必须以长短期目标并重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基础,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联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来增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3)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既要保持各指标的独立性,又要体现各指标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评价成本低。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要便于收集,计算、分析要简单明了,整个评价过程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层次。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主要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辅助指标是对基本指标的进一步说明,是对基本指标的必要补充。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可如下表所示:
六、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客体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评判的标尺。只有将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才能揭示差异,得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常用的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评价标准有:(l)预期目标;(2)重组前实际水平;(3)企业所在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企业实际水平;(4)竞争对手实际水平。为了充分发挥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功能,在实际工作应综合应用各种不同的标准。
七、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标,完成评价工作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财务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个层次。前者是从财务评价的基本要求出发确立的具有指导意义和普遍适用性的评价方法;后者是为了得出具体的评价结论而采用的技术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的最一般的方法,因而也是财务评价的一般方法。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为了具体了解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及经营成果,财务评价还必须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采用一些具体方法。资产重组财务评价的具体方法大多是根据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建立的,采用何种具体方法,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以及所掌握的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绘制雷达图法、杜邦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等。
八、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系统的结论性文件。评价报告应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企业情况,准确描述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经营成果和后续发展能力等,并作出发展趋势预测。财务报告一般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结论、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比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附录包括有关评价工作的基础文件、数据资料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等。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财务评价报告可用于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