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第1篇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1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joint participation type of newborns nursing of direct rooming-i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 102 cases of newborn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aditiona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group adopted the direct rooming-in nursing,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mothers in the two groups to the nursing work and other main indicators of newborns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elivery women to the nursing work in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8% and 98.1%,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Direct rooming-in; Newborn; Nursing; Joint participation; Adverse reaction

新生?菏橇俅仓写嬖诘奶厥馊禾澹?由于新生儿的各项身体系统及各个器官的发育还尚未完善,因此,细微的护理差错就很容易导致新生儿护理出现严重问题[1]。目前,伴随护理理念的发展及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护理应用广泛,主要就是将新生儿与产妇集中在同一个房间,共同进行护理[2]。很多产妇在生产时过度紧张,对于个人身份的转换尚未做好准备,因此,对于新生儿护理也会产生紧张等情绪,容易影响护理质量[3-4]。该院在母婴同室护理的新生儿中应用共同参与模式,方便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出生的102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新生儿的纳入标准为:足月生产的新生儿、评分超过7分的新生儿、家属同意接受实验的新生儿。该次实验排除以下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巨大儿、体重不达标新生儿、合并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将所有实验对象均分为传统组与共同组,每组51例。传统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体重为2 321~4 652 g;共同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体重为2 322~4 655 g,两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在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与产妇分开,由护理人员完成新生儿护理,包括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喂养护理及脐带护理等。共同组新生儿则接受共同参与模式的母婴同室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新生儿的监护人及其它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共同参与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的重要价值等。护理人员需要将共同参与模式的母婴同室护理的理念、操作方法等作详细介绍,让新生儿的家属有心理准备。

1.2.2 沐浴护理 在新生儿沐浴之前,家属需要预约好时间,并准备好新生儿的衣物,随后将新生儿送至沐浴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各项状况进行检查,并指导产妇帮助新生儿沐浴,沐浴结束后做好交接处理,将新生儿推回房间。

1.2.3 其它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产妇及新生儿其它家属如何正确抚触新生儿,如何为新生儿更换尿布及衣物,还要将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告知产妇。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新生儿各项指标的筛查,并将护理过程中新生儿出现溢奶、哭闹等现象的原因告知新生儿家属。护理人员需要让新生儿家属重视洗手、消毒等,并保证母婴同室环境的卫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并做好消毒处理,尤其是床头柜等经常使用的物体,需要用消毒液进行擦洗。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新生儿家属,保证新生儿被褥等的清洁,以免出现感染[5]。

1.2.4 制定护理目标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共同参与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目标进行确定,对新生儿护理进行严格监测,并重点加强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对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操作进行重点观察,还需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

1.2.5 建立操作规范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新生儿自身的特点建立护理操作规范,对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图。此外,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环节进行重点备注,加强风险护理的意识。在操作规范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新生儿护理意外事件的有效预防处理,不得让产妇及其它家属给新生儿穿过多、过紧的衣服,还要避免新生儿在吮吸母乳的过程中出现呛奶、溢奶等。若是新生儿食用牛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产妇严格把控牛奶的配比,并控制好相应的温度,一定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牛奶变质等给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1.2.6 加强护理人员的考核 在共同参与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中,医院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医院应当确保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操作规范,并接受科学、系统的培训,只有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才能参与实际护理工作,以此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1.2.7 实施袋鼠式护理 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穿戴好纸尿裤之后,让其俯卧与产妇的胸前,并且指导产妇将新生儿头部调整至产妇自身乳房之间,让新生儿的脸部偏于一侧。护理人员需要在新生儿的后背处为其盖上被子,并让产妇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并将另一只手放于新生儿的背部处。产妇以此方式护理的持续时间应为1 h左右,并且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5 d内进行袋鼠式护理1次/d。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分别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包括感染、肺炎、黄疸等,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选择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作统计分析,产妇打分未达到60即为不满意,打分在61~85分为尚可满意,超过85分则代表非常满意,产妇的总满意度为尚可+非常满意。此外,对两组新生儿的其它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并作以简析。

1.4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中的所有数据需要接受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选择[n(%)]代表计数资料,并让其接受χ2核验,实验中的计量资料则选择(x±s)进行表示,并选择t检验。P

2 结果

2.1 新生儿不良反应

根据表1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共同组新生儿各类型不良反应的例数均要少于传统组新生儿,数据接受对比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

由表2可以看出,共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要远远高于传统组对象,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其它指标

通过表3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共同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后的体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组,且新生儿的住院天数要短于传统组对象,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新生儿护理历来是重要内容之一,新生儿在脱离母体之后,自身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极为明显的改变,但是,新生儿各方面功能未发育完善,对于环境的适应力较差。可以说,新生儿所处环境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发育存在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新生儿的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一般都是将产妇与新生儿分开,新生儿护理工作带有很强的封闭性质[6]。目前,伴随母婴同室的广泛建立,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渐转变为开放性质较强的母婴同室护理[7-8]。

在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很少会让产妇及其它家属参与护理工作,这就会造成产妇与家属对于新生儿护理存在生疏,对于新生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存在不良影响[9]。而将共同参与模式与母婴同室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转变产妇的自身观念,产妇的个人需求可以得到较好满足,新生儿护理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实施共同参与模式后,产妇及其它家属会真正参与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并且掌握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产妇可以学会如何正确抚触新生儿、正确的喂养方式、科学的沐浴方法等。此外,在共同参与模式的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着重强化产妇及其它家属的责任观念,帮助新生儿的家属了解新生儿自身的各项特征[10]。这样一来,新生儿的家属可以掌握更为完善的护理技巧,对于日后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存在积极影响。此外,共同参与模式的母婴同室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激发。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的新生儿护理,充分体现了“爱婴”的护理理念,产妇会全天候与新生儿共处同一环境。该院在实施这一类型的新生儿护理之后,可以有效帮助产妇尽早开奶,确保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能有效提高产妇的哺乳能力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等。从新生儿的角度来分析,共同参与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可以培养新生儿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使新生儿更为舒适,并且对于新生儿的未来成长发育存在积极影响[11]。

在对比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后可看出,共同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8%,远低于传统组新生儿19.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共同组产妇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1%,明显高于传统组产妇82.4%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该研究的相关数据与杨霞[9]的研究数据存在共同性,其研究中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7%,这也体现出该研究的科学性。共同组新生儿在接受共同参与模式的母婴同室护理后,体质量明显更高,住院天数也更短,这些数据均充分体现了共同参与模式的母婴同室护理存在极强的应用优越性。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睡眠;健康宣教

自2010年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不断深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满意度也在提高,融洽了护患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2013年1月~12月于我科收住的产妇800例,其中阴道分娩560例,剖宫产240例,年龄20~40岁,身体健康无并发症,住院时间在3d以上,均实行母婴同室,健康指导。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沟通协调能力好。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质量成为衡量人们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若患者睡眠不好,则可影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病死率升高[1]。因此,产妇的睡眠好坏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母婴同室能增加母婴接触,有利于按需哺乳,有利于母乳喂养,保护了母亲安全,降低了母婴病死率,提供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早日康复。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精力和体力,产后要照顾婴儿及自身身体需要调适,以利于康复。产妇作为特殊的人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在保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做到不干扰产妇的睡眠。现总结如下:

1 做好健康宣教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出现某些特殊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改变,到了母婴同室,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经管护士予热情帮助介绍。剖宫产产妇要承受更多的不适,保留尿管引起的不适及饮食的要求和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睡眠更差。在宣教过程中,根据对产妇的评估,指导产妇及家属身临其境共同参与,使产妇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安和焦虑,减少产后抑郁。教育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h。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同时应有正确的哺乳姿势,含接姿势,喂奶方法,减少由于过度充盈引起疼痛,影响睡眠。重视护理,产后30min内即给新生儿哺乳(早吸吮),每次哺乳前要清洁,如有凹陷及时纠正。学会自我护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5%碘伏棉球外阴擦洗,2次/d,要勤换内衣裤,勤梳头,勤刷牙,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婴儿的护理常识,帮助产妇及家人树立育婴信心,讲授育婴技巧。指导产后锻炼,如进行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和缩肛运动等,培养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让产妇感受到回归自然的家庭般温馨护理,无后顾之忧,减轻心理负担,促进睡眠。

2 环境方面

睡眠环境与好的睡眠密切相关。首先保持病区安静。休养室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温度适宜在18℃~20℃,湿度55℃~60℃。严格探视陪侍制度,护理操作或查房应集中进行,做到四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减少噪声,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加强睡眠知识宣教,提高睡眠质量。

3 心理护理方面

指导产妇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增强其自身心理和身体调适。通过护士发自内心的爱送去祝福,使护患交流与沟通更畅通。减少产后忧伤和焦虑等不良刺激,而影响乳汁分泌,增加心理负担,影响睡眠。剖宫产产妇多关心干预,术后药物镇痛能有效减轻伤口疼痛,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内容包括婴儿脐部及臀部清洁卫生,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告知对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及方法,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内容等。指导产后锻炼,产后用药注意,产后避孕知识,产后复查及咨询等。产后合理营养,注意荤素搭配,还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母婴的营养和生理需要,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教育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健康成长。睡眠作为临床上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与生理和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2]。让产妇安心休息,来自丈夫和父母及家属的帮助和支持尤为重要。

通过母婴同室的主动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病室内时间的增加,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这就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婴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同时,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医生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剖宫产;母婴结局;临床护理路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62

剖宫产是妇产科临床常见术式, 近年来剖宫产技术不断发展,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手术作为一项应激源, 加上产妇对手术、分娩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情绪, 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预后。为保障剖宫产质量, 改善母婴结局, 本文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 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5.8±2.9)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4±1.5)周;初产妇74例, 经产妇26例。入组标准[1]:单胎妊娠, 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研究内容,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 采用随机教育方式进行知识宣教, 随意性较强, 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 综合考虑科室特点、产妇特点、手术过程等情况, 制定出临床护理路径表, 以横轴为时间, 以纵轴为护理内容, 发放路径表, 向产妇、家属详细介绍路径表。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表完成治疗和护理措施, 每完成一项内容打勾签名, 根据病情变化科学调整路径表, 具体内容为:①入院当日:热情接待产妇和家属, 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病友、主管医师、规章制度等, 消除陌生感, 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了解产妇、家属的文化程度, 采用恰当的语言介绍护理路径内容、程序、优势、重要性等, 讲解剖宫产手术方法、过程、麻醉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 缓解负面情绪。同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胎心, 指导其学习孕期自我保健、自我监护、呼吸训练法等知识, 强调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术前保障充足睡眠, 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分娩。②手术当日:手术前30 min, 产房温度22~24℃, 相对湿度50%~60%, 保持灯光柔和。陪伴产妇熟悉产房环境, 丈夫或母亲陪同待产, 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助产士应耐心讲解产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了解产妇疼痛感、耐受程度等, 指导正确舒适的, 如何翻身等, 通过交谈分散产妇注意力, 可有效缓解疼痛。③术后第2天:排气后, 可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2], 确保产妇所需营养。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伤口皮肤清洁, 定时冲洗会阴, 减少感染风险。尽快让新生儿与产妇接触, 可培养母儿感情, 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④术后第3~4天: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学会正确挤奶方法、保健方法等, 尽早进行活动。剖宫产后, 帮助产妇选择合适的, 提高舒适度, 减少伤口撕拉带来的疼痛感, 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⑤术后5 d至出院:耐心讲解新生儿沐浴、喂养、抚触等护理技巧, 指导产妇合理膳食, 定期复诊和新生儿预防接种。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3], 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环境等, 评分范围为0~100分,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0%, 高于对照组的8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母婴预后, 但其并发症多, 延长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 增加产妇痛苦和医疗费用。在医学模式不断转变背景下, 人们对临床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妇产科轮班制护理仅重视产妇孕期生理变化, 忽视了产妇心理、生理、社会等改变, 导致产妇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 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 导致收缩乏力、延长产程、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4], 基于循证医学和质量控制措施, 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治疗费用。综合考虑科室和产妇特点, 建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 对特定疾病制定出针对性、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措施, 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开展临床工作, 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提高医院护理效果。本文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以横轴为时间, 以纵轴为护理内容, 按照入院当日、手术当日、术后2 d、术后3~4 d、术后5 d至出院的顺序, 开展一系列产科活动, 从而缩短产程, 减少术后出血量, 减轻产妇疼痛感, 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取得了产妇、家属的好评。

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优势在于[5, 6]:①可规范护理行为, 减少护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②规范化的护理流程, 可控制和减少各项治疗费用, 减少产妇经济压力;③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持续提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旺花.心理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母婴世界, 2014, 12(17):91-92.

[2] 禹改君, 张佳楠, 王茹, 等.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护理效果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8(20):4206.

[3] 葛秋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18(z2):1-2.

[4] 欧少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1):46-47.

[5] 胡云霞.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6, 22(2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