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资源的获取和整合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获取教学资源,包括发现教学资源、判断教学资源的重要程度和采集有效教学资源等过程。整合教学资源,就是要运用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对教 学资源进行筛选、调动、分配和运用,使之成为新的整体。就地理课教学而言,获取和整合教学资源就是要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大量引进课本外的材料,如文学作品、图表数据、影视片段等等,创设教学新情境,编写教学新案例,设立教学新课题。
对硬件性教学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大多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依确定对象、实践考察、制定教学方案三步进行。例如开展《小冶炼的污染危害调查》的课题研究,首先确定对象,即小冶炼的地点和相关的小企业,然后带领学生实地进行参观、访问、考察,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对软件性的教学资源的获取和整合,一般大多采用引用、重组等方法、分确定内容、采集和利用以及“装潢成品”三步进行。例如,“可持续发展”一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先去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资料室查找有关内容,然后将教学步骤制成多媒体课件。
对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实际上,教科书始终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教科书给我们确定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处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因此,获取和整合教学资源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阅读理解教科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教科书这一最有效最现成的教学资源。当然,地理教科书中的学习资源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必要时也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取舍、修正。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解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指对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中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而后罗列讲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过程时增加两点:中国古代张衡等的“天地观”,公元2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又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中,比较世界和中国宇宙探测时及时引进“神舟五号”(2003年10月)、“神舟六号”(2005年10月)和“神舟七号”(2008年9月)发射与返回知识到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
地理教科书有一个弱点――滞后性。因此,在对教科书整合的基础上,教师还需根据时代的要求,对教科书这外在的教学资源进行第二次获取和整合。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资源,为及时吸取鲜活的材料去填补教材的空缺,教师应把网络资源当作课程资源的一座“金矿”来挖掘。例如,在教学“农业生产活动”一课时,向学生介绍“自动管理的蔬菜、花卉工厂和无土栽培”,提高了学生对科技在农业中作用的认识。又如,我们平时从网上下载的“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机遇”、“未来的铁路――磁悬浮列车”、“苏黎士人脚下有黄金”等资料制成小卡片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兴趣与能力。
语文无处不在,语文课程资源亦用之不竭。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练习册、活动手册和作业本,也包括实验和课堂演示时所使用的实物,还包括录像、软件、网站、电子邮件、图书馆、电教室、教师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
课程资源从何而来?一是靠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在获取和使用他人素材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纪守法,健康使用。我认为,积累资源除了自己制作外,还可从以下方法和途径兼收获取。
一、从网络中获取
网络是一个资源大仓库。常见的文字素材、图形素材、动画素材、音视频素材等大多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平时在上网过程中看到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就及时下载。
网络虽然能带给我们大量的信息,但有的网站内容低劣,一定要选择健康、正规的网站,并且学会健康使用,资源共享。
网站内容丰富。可以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网站所有内容都是老师们上传的自己的作品,你上传了自己原创的各种资源,网站会依据质量给你相应的点数,你就可以用点数下载他人的资源,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我常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理论文章、经验所得等上传给网站,从中获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源,也从他人处受到了很大启发,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健康地利用网络,养成一个习惯,对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二、从书报杂志中获取
优秀的书报杂志是资料的精华,并且紧跟时代。我每年都订阅一些书报杂志,《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是业务方面的;《读者》是文学方面的;《特别关注》是实事和社会各个层面的,等等,这些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文学修养的增强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从教学研讨中获取
各人方法不同,所以教学研讨是获得教学方法这一资源的很好途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发现别人一个闪光点,就要想办法化为自己的,使自己多一点能力,多一些技巧。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群体智慧才是无穷的,它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少走很多弯路。因此我们要经常开展和参加教研活动,要重视和大家一起探讨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方法以及心得体会,有些自己根本考虑不到的角落,互相切磋后会挖掘得很到位,这里有非常难得的教学资源。
四、从学生中获取
学生身上有很多无形的资源,如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思路,对某些话题的兴趣程度,对某些做法的好恶,等等。要用心积累下来,最好的方法是做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笔记,这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对学生的管理密不可分,所以管理方法也可以作为资源积累,更好的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工作笔记要做好。 另外,学生的一些习作、某方面突出的成绩也是资源,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教育管理,比谈名人伟人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从生活中获取
叶圣陶老先生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语文资料是宽泛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获取,街上的牌匾、广告、吆喝等等,都要留意观察。在电视中也能获取,特别是新闻、《百家讲坛》等一类节目,不仅自己要看,还要鼓励学生看,和学生常常交流所看心得体会,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生活是宽广的,生活的资源自然也是广阔的,从生活中搜集教学资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资源积累越来越多,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整理方法,分门别类的储存起来,或按资源类型,或按教材目录,或按课内课外,等等,随用随取,得心应手。如果只是一味地收集,而不进行甄别,就会形成资源泛滥,到用时还得在已收集的资源中进行筛选,相当于重新收集资源,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平时就应根据使用的目的经常进行整理,这样,在需要它时才能尽快的取出加以应用。资料不论多少,经认真整理后,要使资料有条有理、井然有序。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本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的资源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给课程资源带来了变化。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进、提高自己对课程资源的获取、筛选、开发和整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学、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以各学科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信息技术下的课程资源获取
信息技术下教学资源的获取途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利用原有的各种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或购买商品化教育资源。原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可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乡土资源等方面获取。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可在综合性门户网站、专业性门户网站、个人或机构的教育网等网站获取。
大量的网络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收集大量包含有教育信息的资源。例如,教学中需要的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各种问题的解答等等。
四、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幻灯、投影、录音、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当代多媒体,网络等教育技术的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创景导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
创景导学模式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记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具有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科整合的误区
现实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也不管课堂内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使用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资源共享。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教师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重要的结论、方法等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
六、重视整合的具体实施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认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结合,是为了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
在PYP教学中,教学资源是保证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何选择资源,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资源的界定、选择原则、获取途径和利用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教学资源的界定及选择标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和谐调控,以及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教学资源的界定,有专家认为,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教学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包括以具体物质作为支撑的物化资源和以无形物质为依托的非物化资源,如学校设施、图书资源、教师的师德等。狭义的教学资源则主要指教学过程中的物化资源。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丰富,因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可供教学活动利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但是,面对繁杂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筛选呢?有学者认为,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方向;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二、选择原则
(一)灵活、多样性
PYP探究过程中,为使探究更有成效,教师必须注重资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结合主题任务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我们试图寻找不同类型的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的主题,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并开发资源,尽量不拘泥于某一类型,避免呆板模式。如在“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中,选取了音乐、电影、戏剧视频等促进学生对艺术形式的了解;在做关于水的主题时,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北京节水馆亲身体验;在做关于社区的主题时,我们和学校部门进行沟通,鼓励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在探究“我们是谁”中,我们则主要通过小故事这一形式使学生建立对榜样信念和价值观的理解。这些灵活多样的资源和形式使得探究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和生动有趣。挖掘校内校外、图书网络、教师家长的资源,灵活运用到PYP探究课堂中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二)趣味性
教学资源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保证资源的趣味性需要考虑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兴趣点不一样,适合他们的资源也不一样。例如低年级学生倾向于以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因此可触摸的、图文并茂的资源类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高年级渴望更加丰富的知识,就需要提供给他们更有深度和挑战性的资源,才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相关性
资源的相关性在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与主题相关,PYP的主题探究模式要求各科知识之间在主题中融合,那么所选取的教学资源就应该尽量与主题相关,并能从中获取各领域的知识。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真实的,是为他们走入真实世界作准备,因此我们所用的教学资源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例如我们在学习关于“社区中的系统”这个主题时,就可以走进真实的社区,去了解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各种系统。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应用于生活。
三、资源的获取途径和利用
从空间分布上看,教学资源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从功能特点上看,教学资源又可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本文着重从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校内资源
学校,作为教育和学习的发生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提供了多种可利用资源。下文将从图书馆、网络资源、校园环境、教师资源三个方面介绍。
1. 图书馆、网络资源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是学生拓宽知识面、汲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学生每隔一个星期可以去图书馆或计算机房借阅书籍、查找相关资料。例如,在进行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关于艺术)这一主题探究时,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图书馆查阅到与艺术表达相关的书籍,而且能够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PPT。在主题“我们是谁”(关于榜样)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们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或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榜样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并通过网络查找到自己榜样的信息。
2. 校园环境
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区,拥有各种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这就构成了学生们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例如后勤、食堂、商店等都能为学生进行生活技能、组织架构、职业特点、社区运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探究提供宝贵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的机会。
3. 教师资源
在进行PYP探究过程中,各学科融合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所以PYP要求超学科备课,各科老师根据主题教学任务和目标,集思广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材料。例如,二年级在进行“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的主题探究时,主要围绕中国地理、人文展开,舞蹈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了各民族的舞蹈视频,并练习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白族等主要民族的典型舞蹈动作。
在进行与艺术表达相关的主题探究时,英语老师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查找了不同艺术表达方式的图片,并配上英语名称为学生打印出来。另外,舞蹈、音乐、绘画等老师也为学生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进行自我表达。
(二)社区资源
社区是孩子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社区的各种物质和资源都是孩子生活学习的教材。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探究活动开展到户外,把孩子带入社区,带向大环境,让孩子在社会情景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因此,对社区丰富教育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在探究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社区中蕴含着相当宝贵、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来,它为我们进一步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家长资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在教育资源中,家长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PYP教育理念中也强调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家校密不可分。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书包里填满一些特别的工具,以协助孩子达到更高的境界。铅笔和橡皮擦当然很重要,但是真正必要的工具是在他们的智力书包里所携带的知识产品。
此外,每一主题家长都会配合学校,跟学生一起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搜集资料,提供主题相关书籍,丰富学生的智力书包。例如,在“我们身处什么时空”这一主题时,家长利用假期带学生回自己的故乡了解当地的建筑、饮食等风俗文化特点,给学生讲述故乡的发展历史。在动物主题中,家长跟孩子一起整理成长照片,为孩子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生物的成长变化过程,进而对生命有了深层的了解,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熟练地认识和掌握现实中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还要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之间进行选择,多渠道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戴双翔. 走出教学资源观的误区. 广东教育,2003(10).
[2]尚慧. 浅析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1).
【关键字】数字化教学,信息技术,深化发展,教学模式
当今教育正在和数字化教学有机的集合在一起。随着全国示范校建设的推进,数字化教学正在有条不紊的覆盖到教学的各个学科中。资源共享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源共享必须以网络作为实现的基础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资源共享技术的不断演进,使资源共享得以更快捷更充分的实现。
互联网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庞大信息飞速增长,信息化改变了方方面面的面貌。当代学校教育也受到这种“信息分裂”的影响,一方面教学资源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单调和受制于教师个体知识视野的局限,呈现出指数增长和形态丰富多样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一种可称之为“ 信息化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兴起, 促进了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另外,面对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 指数” 的教学信息资源,如何构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得包含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便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职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无外乎具有实用性,先进性,理论性。
1.实用性
对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讲,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计算机将是他们今后工作中所用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面向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带有较强的实用性。
2.实践性
熟练使用工具的途径是不断上机实践,在教学中,计算机基础必须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教学,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有关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维护、计算机安全、网络拓扑结构、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计算机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操作或演示,很多计算机知识都是从手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提高的。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一些配套方案来使之更加紧密结合。例如,探究计算机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搜寻其他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图片处理组:搜寻与分析手工绘制图的相关资料, 探究手工绘制数据统计图与ps处理图的基本流程, 并与计算机制图进行对比分析。每一个小组将利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探究有关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电子资料的阅读以及其他方式获得信息。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他们特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有关资料,以写实验记录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摘要,每一个小组都必须完成有关的研究报告。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以及其他媒体,了解并学习ps图片处理制作的相关知识。知识点包括:遮罩,图层,渐变,交互滤镜。注意提醒学生,在网络浏览时请随时记录。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学校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网页地址链接)。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种类:有关图片的类型;有关图层的设置;有关处理图片的课件;与ps配套的一些软件。整理和分析资料:把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到的图片进行大小,像素的对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来比较两种图效率的差距。
3.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端迅猛,而且综合性又高,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技术、新理论、新软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师生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特别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必须先行于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充分利用、获取各项教学资源,站在高于学生的位置帮助学生学习。
运用及深化发展,书本教材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工具,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等,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推进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深化中职教学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国各地的中职院校也意识到缺少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是制约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各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数量逐渐增多,资源门类日益丰富。然而仔细分析,我国相当数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设资源平台,是为了服务用户。唯有明了用户的真正需求,平台建设才不会是脱离实际应用的向壁虚造。基于此,我们以教师(包括普通教师、校长、教研主任等)与学生为对象,在江苏省内职业院校进行了实地深入调研。
信息化教学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尤其是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具有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等特征,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数字化资源进入教育非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本文选择了其中一种形态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是信息化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尤其是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具有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等特征, 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数字化资源进入教育教学过程后,教学策略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每一个学习者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否能够使学习者获得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力,才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策略选择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逐渐增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有意识地强调或倡导某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客观标准。
幻灯、投影、录音、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当代多媒体,网络等教育技术的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创景导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
“创景导学模式”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记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具有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的资源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数字化都给课程资源带来了变化。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进、提高自己对课程资源的获取、筛选、开发和整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学、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以各学科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课前,教师整合本课教学内容,语言知识、辅助习题、相关课件制作成多个页,链接在一起,并把加入因特网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源链接,然后到局域网或相关的教学软件上,学生可自由点击网页或链接。进行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教学软件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或看法。
参考文献:
[1]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67-69.
[2]陈向东.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模板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