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家园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生活和学习,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寻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忽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一直在提倡关怀幼儿心理健康,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一个萌芽的状态,因此很多幼儿园只能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或者借鉴书本中的理论。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导致幼儿园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不适应,幼儿心理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于老师和家长都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与幼儿园存在沟通障碍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需要相互配合,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现阶段,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家庭对于幼儿园有一定的不信任,而幼儿园缺少及时向家长反馈相应问题的机会,这中间无疑出现了沟通链的断裂。家长在与幼儿园交流中,家长将关注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幼儿的生理情况上,如吃饭、睡觉、健康等,而对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却极其匮乏。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很多体系还不完善。我国虽然已经正式规范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工作中。我国的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中,仍然缺乏理性的思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远的工作,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反思才能够慢慢成熟。因此,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仍然有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难以实现长效合作机制。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合作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价值观,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家园合作并没有事项长期合作,这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彩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善,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园合作环境,从而实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工作中,增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首要任务,只有认识到了幼儿心理将健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合作。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一个幼儿园中得到普及。

(二)实现幼儿心理教育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实现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幼儿园需要定期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无形之中就实现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家园合作,促进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及时的了解不同儿童的心理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就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合作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记录儿童的心理状况。同时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更新,确保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把握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在幼儿的心理成长阶段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四)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关注,这就需要幼儿园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心理测评,并且要求家长及教师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的实现儿童心理健康的测评,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健康的心理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体系,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只有做到老师和家相互合作,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需要持续的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幼儿可以在家庭以及幼儿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刘秀峰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团乡三团中心校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指导纲要》提出的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包括: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80%;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95%以上;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85%。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也可以看出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理的变化和在教育的作用下认知能力和个性的不断发展双重影响,进入到“前青春期”,是儿童正式进入青春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为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我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提高与解决。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有所谓的主科思维,觉得语数外是最重要的学科,对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应付上级检查阶段,没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没能形成完善的一套教学体系,教学形式与内容比较零散,总而言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引起上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很多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没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二)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不够专业化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小学没有专业、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学校所谓的心理学教师大多是班主任老师、团委老师或其他一些老师代为承担,由此可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就无从谈起。有些小学配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但这些教师由于学校一些工作安排,没能全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是从事了学校的其他教务工作。可见,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有待提高的。

(三)开展的心理活动过于形式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太过于单一。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所谓开展的心理活动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但学校开展的活动太过与形式化,开展活动大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能到达评估要求,没能从儿童本身出发,因需开展相应活动。

(四)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全面。由于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相比前几年,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还是有所提升,但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重视方向还是不够科学。很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是从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了才开始着手干预,没能建立提前预防的意识。

(五)家长和学校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不足。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大都是从儿童学习方面、学校有没有听话这些方面进行沟通,很少有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沟通,这样可能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就被忽略了,长此下去,积累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家长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如果说学校是儿童的第二课堂,家庭就是儿童的第一课堂,二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二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二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任务来对待。

(二)培养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任何一门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作为强有力地支撑。培养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首先要保证这支的每一名成员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经历过系统的相关知识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要不定时的开展,保证教育者知识的鲜活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是一名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有相关的教育背景,接受过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及准确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游戏活动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因需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非常重要了。对于活动类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尝试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儿童接受就更加容易和自然了。

(四)集各方力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有关注、保护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社会和教育机构更应该集各方力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民众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我市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结合一致,共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儿童教育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5

[2]《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2008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落实,也跟随社会发展的潮流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农业为主转化为社会经济结构为主体的时代潮流。我镇外出打工人员的数量逐年提高,大批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到务工行列,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增多,新的问题――留守儿童随之突出,留守儿童已成为我镇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种脱离亲情的特殊环境氛围之中,缺少第一监护人父母的体贴、呵护及教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就涌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呈现焦虑、烦躁、悲观等系列消极的情绪感,使其对学习失去进取心等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我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亲情脱离

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呵护及监督,使他们经常感觉有一种情感欠缺的现状,使其该学到的知识而学不到,该拥有的亲情关系却无法享受。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学习的机会受到限制,得不到父母的督促,久而久之就形成焦虑、悲观、消极的情绪感,失去对学习的进取心。看来家庭亲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缺失

根据问卷抽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较严重,并且成绩较差。造成的原因是长时间父母分离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疏导。然而学校是育人之地的处所,可见也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理应承担起全面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的信念。

(三)村委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欠缺

据调查,多数村级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他监护人父母的私事,他们背井离乡打工到外地,必须得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妥善的安排处理好。这种不良意识的存在,从各级部门来看,则是提倡农民打工,提高当地人民的人均收入,所以实施一些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对留守儿童将产生的问题却掌握甚少,更提不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应重视家长教育辅导,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通过言语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首位的。虽外出务工,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务工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或发邮件等方式经常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情况,掌握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经常与所任学生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和学校发展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和子女沟通时,既可采用鼓励,也可以批评等方式来教育监督他们,但具体方法的使用特别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孩子们的发展规律。家长应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尽全力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还能感受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经常伴随着自己健康成长。

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现代化社会日益紧张和繁忙,给我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压抑感。教师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定会导致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们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使教师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应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心态是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心理状态。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常主动靠近他们,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谈心联系,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素养的需求给予关注。使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乐意与教师交流,将心中的苦恼和悲伤对老师说说。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愉快的专职的场合以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

再次,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功能。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学生的视野较广阔,也有更大的抱负,但是由于自己各方面的发育均未成熟,接触事物又较广泛,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引导,对学生采取有效的调整方法来清除他们的不良的心理影响。在引导教育时,教师帮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别人行,我也行”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我改变现实的信心。总之,首先应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让他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中的不足,克服自卑、疑虑的不良心理。其次要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辖12镇41乡,373个村,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万源市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市,自然条件差,然而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靠自然条件,所以农民的增收很困难。一些人为了摆脱贫苦,不得不远离家园,去经济较发达地区寻找增收的路子。于是大量儿童没有父母亲的照顾,在家独立求学,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在这个求学的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就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性或者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鞭长莫及,难免会存在漏洞,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存在缺失,这不仅给学生本身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还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本文旨在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提出探讨,以供教学管理之用。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一)心理缺陷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把孩子托管给了爷爷奶奶,所以许多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精神和物质都得不到满足。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在心理上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情绪、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逆反;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上就会失去方向和信心,这也容易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在遭遇挫折后时有轻生的念头。

调查结果显示很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活动,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即便是与教师交往也显得生疏,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态度。

(二) 行为缺陷

在留守儿童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但是极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都不容乐观。出现了早恋、上网、逃课、打架等不良恶习,甚至出现了许多学生一边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挥霍,一边在心理上又深深自责。如果任由这种心理发展下去,这些儿童的心理和性格将会出现扭曲,人格将会错位。

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存在很多的缺陷,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会过于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评价,过于在乎自己的尊严等,这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容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的心理和行为。近段时间的调查表明,许多留守儿童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容易自残或者用刀伤人。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关怀的缺失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对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母爱,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得留守儿童们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学生是行不通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一辈人对孩子的管理往往是有心无力,只能放任自流。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老一辈人的言语大多持有抵触情绪。因此,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二)学校管理的缺位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对孩子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素质教育疏于形式,重智育,轻心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还有就是学校注重平时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周末留守学生就会出现管理真空,这时就会出现留守儿童做一些违纪违法的行为。

(三)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留守儿童问题的很大原因在于学生的内在因素。“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既明确职责分工,又加强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切实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

从社会角度而言

首先,政府要提高认识,要意识到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让农民安心生活在农村,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的情感依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显然比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更能够健康地成长。

其次,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收入。如果务工农民的经济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他们就会拿出一部分钱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生活和学习。

第三,给务工农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政策干预可以为打工者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上的空间和保障。通过设立农民工子弟校,减免农民工子女学习费用,改变考试制度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工孩子读书提高条件。

从家庭层面分析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

从学校层面分析

家长和孩子最信任的教育场所就是学校。一个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个心理教师或者班主任能解决的,因此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教师若能自觉地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定能增加留守儿童的倾诉渠道,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偏差。老师主动靠拢留守儿童,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这样他们的心扉就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

学校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如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心理漫画、歌咏比赛、心理趣图展览、书画展览……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调查目的

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由于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对心理健康问题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的力度不够、教育资源稀缺等因素,西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更加不容乐观。

天祝县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全县总人口22万(2005年普查),有贫困村21个,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而天祝县所辖的哈溪镇等四镇皆处于特困状况[2]。农村地区青少年外出务工的比例是甘肃全省各县区中比例最高的农业县,“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多。“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该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西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天祝县哈溪镇长岭村两所学校三到六年级的所有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实际回收9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87份,其中,长岭小学学生35人,茶岗小学学生52人;男生42人,女生45人;三年级学生29人,四年级16人,五年级17人,六年级25人,父亲外出打工者为40人,占总人数的45.9%。母亲外出打工者37人,占总人数的42.5%,父母双方皆外出打工36人,占总人数的37.9%。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3]。该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折半信度为0.91,结构效度大于0.516)[4]。

本测验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这8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8个内容量表的得分结果表示学生的焦虑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问题较大。

(三)统计工具

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均值比较

调查表明,在长岭村两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对学习焦虑的学生人数占整体学生人数的比例高达46.6%,同时,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在学生中呈现较高比例,均占15.9%。而有自责倾向的学生则占总体学生的13.6%。此次调查说明学习焦虑是该村小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其次有部分同学的焦虑情绪表现为恐怖倾向与躯体症状。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根据表1显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在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学生,尤其在恐怖倾向与自责倾向方面表现突出,而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在各项因子中则得分较低。对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各项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八项因子中仅有恐怖倾向出现明显差异,而其余几项均未出现明显差异。经过进一步检验得知,父亲打工的留守儿童与母亲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均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其恐怖倾向得分明显高于母亲在外打工的同学。

2.各项因子的性别差异

将长岭村小学学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除恐怖倾向外男女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未有明显差异,而在恐怖倾向方面,男女生则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06),女生得分(均值为4.89±2.41)高于男生(均值为3.86±2.68)。

3.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差异

根据表2所示,两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以及恐怖倾向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焦虑与过敏倾向因子上,茶岗小学学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长岭小学。而在恐怖倾向方面,长岭小学则略高。

(二)相关分析

将两校学生的各项因子得分做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自责倾向与学生所在年级呈正向相关(见表3),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责倾向也在不断加深。

(三)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分析,以各项因子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学校、年级、性别、父母职业等为自变量,将其逐步带入方程,考察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最后获得自责倾向的线性关系。由表4可得知,年级和父亲职业进入自责倾向形成的回归方程,说明与其他因素相比。年级与父亲职业对学生自责倾向的形成起到更为深刻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长岭村两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可知:

(一)长岭村小学学生的总体状况

长岭村小学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问题,而且焦虑程度相对严重。天祝县长岭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通过读书离开农村,所以往往不断对子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反复强调,无疑给留守儿童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儿童开始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

(二)父母在外打工对儿童的影响

调查表明,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总焦虑得分以及各项焦虑得分高于其他学生。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所以不能很好地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而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性、自信心等影响并塑造孩子。他们热情、宽厚、勇敢等特征,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的对象[5]。而父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在恐惧倾向方面表现尤其突出,父亲在外打工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三)性别因素对儿童的影响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的差异性,社会性认知得到了充分发展,家庭就是其获得社会性认知的主要场所之一。而此时留守儿童面临的却是家庭教育的空白。在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恐惧时,家长尤其是隔代的监护人不能很好引导并帮助其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儿童出现恐惧倾向。同时,在封建观念浓厚的农村,女孩性别上的弱势也伴随着其成长中各种心理的不适,由于女性本身的情感敏感性高于男性,所以,女孩普遍会出现诸如焦虑,恐惧等情绪,访问得知,女生通常会出现对一些不需要担忧恐惧的东西,抱有恐惧心理等等。

(四)不同学年学生的心理变化

与幼儿相比,小学生的交往对象改变不大,亲子关系依旧是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而当孩子依恋父母时,父母过度的惩罚与责备就会让孩子形成自责倾向,有自责倾向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较低,容易轻视和责怪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将这种情感体验内化为一种自我评价的标准,从而使他们在受到责备、打架之后或成绩不好时,常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评估与衡量。

(五)不同的学习环境给儿童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学习环境是一种区别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殊的生存环境,它对于学生的情感性发展、思维的发育、行为气质的形成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建立一个洁净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不仅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高速运转,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走访了解,长岭村两所小学的教学环境与气氛明显不同,长岭小学偏重于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生活,而茶岗小学则相反。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焦虑状态自然也不同。茶岗小学的学习气氛压抑,教师对待学生相对严厉,学生也噤若寒蝉,在这种氛围中,茶岗小学的学生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情绪。

五、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留守儿童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并且在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及身体症状等方面问题突出。由于疏于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普遍出现学习焦虑状态。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更使得父亲在外打工的孩子和留守的女孩子出现恐怖和焦虑的情绪。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岭村小学学生出现自责倾向的程度明显加深。而且不健康的学习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关注西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