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双创新动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719;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127-05
科技服务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产业,它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是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1]。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对我国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2]。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双创”的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动力。对于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从以往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将是解决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问题、细化服务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要举措[3]。
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断汇聚和碰撞,科技服务业的科技引领作用凸显[3]。甘肃省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老、少、边、穷”区域较多,GDP、人均GDP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甘肃省要想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①、“1236”扶贫攻坚行动②和精准扶贫,推动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就必须发展科技服务业[4]。在“十二五”发展期内,甘肃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服务业已成甘肃经济增长主引擎。2015年9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就本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前,如何在科技资源支撑下,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助推甘肃省经济新动能,是甘肃省经济解决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5]。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行业的战略与行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优势S (strengths)、劣势W (weaknesses)、机会O (opportunities)、威胁T (threats) 等。运用SWOT分析法阐明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以双创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SWOT法分析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优势
一方面,甘肃省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航空集团空间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700多家,拥有以兰州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5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科技企业孵化器16个[6]。由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创新基地较多,科技服务业平台优势明显。201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指数为47.06,位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19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较强。
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点行业的发展,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美国硅谷,依托信息业;印度,依托软件业;德国,选择高端制造业[7]。而在甘肃省,已有国家级兰州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主导。兰白(兰州-白银)经济圈,主要产业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新能源装备、生物制品、重离子辐射应用等极具产业竞争力;生物产业汇聚了2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了30多个市场潜力大的高技术产品,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信息产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数字出版等产业在西部具有竞争优势。还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覆盖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果业、畜牧业及航天育种等产业发展迅猛,科技服务业局域特色明显[9]。虽然甘肃省在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但其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科技服务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劣势
甘肃省处于中国的西北部内陆,科技信息获取途径有限,2014年以前科技服务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人均GDP在全国排位靠后,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2015年,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才在政府引导下兴起,与国外及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起步较晚。2008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为614.6亿元,上海为322.61亿元,分别占GDP比重为5.8%、2.36%,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按年均GDP 8%的增速算,到那时所占比重才为8.5%左右。二是科技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偏低。2014年,甘肃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为41135人,占甘肃省总人口(2591.00万)的1.59%。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偏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业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服务业资源配置不合理[7]。四是公共信息资源少,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科技服务机构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成本高、效率低、途径少。虽然甘肃省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510航空航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但科技资源的分享、利用等衔接不到位。五是缺少品牌优势。还有,相关科技服务的法规政策体系、酬金分配政策等不健全。
(三)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机会
首先,甘肃省拥有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及政策的倾斜。国家中长期西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甘肃省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地方政策的出台,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其次,甘肃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甘肃省虽然在2015年8月21日才开始启动10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工作,但随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3%。同时,甘肃省政府结合实际,提出到2020年,甘肃省将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的目标[2]。再次,甘肃省有足够实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开展“富民”行动优势明显。甘肃省的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生物制品、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冰川冻土、荒漠化防治、制种等领域在全国拥有领先水平,可以利用一系列创新平台、基地及全国领先领域的科技成果,并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措施,发展科技服务业。
(四)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威胁
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前景乐观,但威胁及挑战依然存在。从表2、表3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方面,甘肃省都远远低于陕西省,陕西自然条件优于甘肃省,虽然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地区,但发展机遇、发展步伐、发展背景及发展规模都好于甘肃省;还有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虽然其科技市场成交额及全社会固定投资都没甘肃省高,但人均水平都高于甘肃省。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
甘肃省地域辽阔、特色明显,应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这需要发挥西部特色优势,做好并对接好相关城市规划,以科技服务业作为城市及产业园区规划的主要推动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第一,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公司、玉门油田公司等能源公司为依托,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第二,推动科技普及服务,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第三,进一步拓宽科技资源利用渠道,降低科技资源获取成本,使其能为大众有效供给,提供科技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服务。第四,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优势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服务。第五,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共享平台为契机,推动北大“中国芯”,发展智库建设。第六,发展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生物制药,发展河西走廊农业基地航天制种、葡萄酿酒等。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丁 遥沈喜玲.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
[2]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Z].中国甘肃网,2015-10-12.
[3]张正清,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30,(7).
[4]刘伟平.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N].甘肃日报,2016-01-23.
[5]徐黎丽,王 悦.“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作用的发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2).
[6]赵炳权,常小莉.兰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SWOT分析[J].甘肃科技,2014,30,(8).
[7]刁伍钧,扈文秀,张根能.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
1 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1.1 创新性与知识性集中相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改进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而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从业资格,尤其需求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
1.2 高技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从产业角度分析,高技术性和科学性在科技服务业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价值贡献方面分析,高技术、科技价值在其提供的价值服务中占有绝对优势,并可以通过服务增值服务,创造产品价值之外的新价值。
1.3 专业性与服务性相统一
当科技服务业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客户时,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有利于科技服务型企业的服务产品更具备深度、个性、高水平与高质量的特点,占据有利市场。
2 滨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瓶颈(SWOT分析)
滨州立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放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显著战略位置。由此可从优势(S)、劣势(W)、机会(O)以及威胁(T)四个方面来分析滨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可见,劣势(W)与威胁(T)即是滨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2.1 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PEST分析)
2.1.1 政治环境分析(P)
2012年以来,滨州市政府提出了“实现六个翻番,再造一个新滨州”,推进“两区一圈”建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滨州市新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大力增加对工商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有效的经济政策,旨在招商引资,着重发展以科技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1.2 经济环境分析(E)
滨州经济资源丰富,无棣、沾化两县盐碱荒地达260余万亩,拥有海岸线240 km,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地热资源,石油总储量6亿t,天然气总储量164亿m3,宜盐面积144万亩,原盐生产能力500万t。黄河贯穿东西94 km,小清河、徒骇河等10多条河流穿境入海,年引黄河水13亿m3,年调蓄水能力近20亿m3。滨州是山东原棉、粮食、蔬菜、水果、肉禽、水产、林产的主产地之一。邹平鹤伴山、博兴麻大湖、无棣碣石山、沿海湿地、贝壳堤岛、滩涂等,不仅直接有利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而其他产业发展又促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滨州的人文资源丰富,文化的传承年代久远。惠民孙子文化、博兴董永故里等人文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深具黄河文化特色的老粗布、剪纸、泥人等民间工艺品广受社会各界喜爱,胡集书会、吕艺吕剧、渤海大鼓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成为促进滨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4 技术环境分析(T)
滨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约30万,具有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约50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滨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从业技术人员。同时,滨州在互联网建设普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计算机更新速度提高,从而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2 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2.1 科技服务业的产业比重偏低
2014年,服务业完成投资685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比第二产业高0.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2%,较上半年提高2.4%。但是在各行业中,滨州服务业同比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而科技服务业所占比重更少。
2.2.2 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支持不足
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支持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尚有差距。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仅占第二产业的70%左右,增速虽然高于第二产业十几个百分点,但是基数低了100多个亿,投入偏低致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不足,从而使科技服务业的产业活力不足,行业竞争力不足以及整体实力也明显不足。
2.2.3 科技服务业的专业程度不高
滨州市的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在人才吸引方面力量不足。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引进培育不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服务能力弱、服务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社会认可度也相对较低。
2.3 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2.3.1 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法规保障缺乏
在滨州科技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从法律角度分析,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其发展,也没有确切表明科技服务业所处的法律地位,在对科技服务业的管理和法律事务的处理上依然沿用关于服务业的相关条例,缺乏独立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从政策方面分析,滨州市虽然出台了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相关政策,但具体政策的实施细则依旧不够完善,具体实施环节尚待改进。
2.3.2 科技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偏高
从内部视角分析,滨州科技服务业的设置相对零散,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模化的组织体系,没有形成与我市产业结构特点相匹配的特色科技服务体系,导致市场的竞争压力偏高,各个企业相互竞争、互相牵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增长。从外部视角分析,滨州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鼓励招商引资,使滨州市由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3 实现滨州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应对策略
3.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争取政策支持
滨州在城市战略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寻找突破旧有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始终以“科技立市”为核心理念,构建科技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招商引资方面,降低准入资格,提供鼓励措施,竭力促使关系科技服务业重大发展的项目有新突破,做好项目对接,争取资金支持、财政项目支持。在降低税收方面,对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进行一定的减免和优惠。
3.2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针对传统的金融体系、运作方式、市场条件、管理体制以及业务开展方式和相关金融政策等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改革,通过采取对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有利于突破创新,改进旧的计划方案,变革固有的管理方式,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促进科技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3.3 培育优化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 平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深入实施“三步走”的科技人才工程和政策,吸引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卓越技术型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改进和完善激励制度,加大科技计划开放合作力度,大力引进外地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留住高素质人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揭示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搜集数据,运用DPS9.5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如何促进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互动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互动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的互动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产业的内涵进行界定。国外一些研究认为生产业为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济等知识密集,为顾客提供专业的行业。本文在结合定性的方法的同时,参考行业的中间需求率,综合提出生产业的具体定义:生产业即是指提供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服务,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核定其拥有较高中间需求率的产业。结合实际情况,文章认为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物流业属于生产业。
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产业的内涵和特点
国外一些研究认为生产业为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济等知识密集,为顾客提供专业的行业。在结合定性的方法的同时,参考行业的中间需求率,综合提出生产业的具体定义:生产业即是指提供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服务,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核定其拥有较高中间需求率的产业。结合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属于生产业。
从国内外研究资料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生产业的产业均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增长速度快。从2004-2009年的发展速度来看,除了房地产之外,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超过了10%, 这表明了生产业近年来以快于第三产业整体速度在快速发展。外部化程度高。基于内部的技术限制、公司特征、外部经济优势、非标准化与不可预见之需求、避免风险和固定成本和组织战略等原因,生产业的外部化程度高。人力资本高。从生产业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2003年到2006年从15.1%上升到了21.2%,上升了6.1%,表明生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同时由于目前科技化水平不高,生产业的劳动力依赖性强。高度知识技术密集。生产业从本质上具有高度的知识密集的特点,现代经济发展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迂回化以及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生产业是把智力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媒介和飞轮 。附加值高。由于生产业是为解决中间需求的服务型产业,因此从生产商到最终消费者,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大,各种作为中间投入的现代生产业也越重要。战略地位高。由于能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而成为新兴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具有更多的战略功能和“推进器”的效果。 因此,生产业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
(二)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特点
由于科技服务产业化的形成以及发展仍然年轻,因而在国内外学术界或产业界仍然没有形成“科技服务业”的权威性定义。本文认为: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通过提供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开发与转移、技术推广与转让、技术孵化与咨询、科技交流与培训、科技风险投资、科技评估及科技鉴证、知识产权服务及其他技术服务等业务,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以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产业部门。
通过对科技服务业内涵的认识,本文认为科技服务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科技要素投入密集度高。科技服务业以提供知识与技术为服务手段,因此,其必须能够较块地吸收高新技术,技术进步快,技术应用能力高。服务范围广。科技服务业旨在为所有拟提升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企业或部门,服务覆盖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科技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附加值高。科技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科技服务创造并满足了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使企业获得的超额回报。
我国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分析
(一)我国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模型
首先,科技服务业对生产业发展有推动和拉动作用。
科技服务业对生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有助于提高生产业转换速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催生新的服务型产业来取代旧的服务型产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可以促使原有服务业结构实施改造升级,从而加速了其“老化”的进程。有助于增强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业对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的核心地位无可替代。研发、产品设计、科技咨询等服务业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可以发现和创造市场需求,对于生产业开展需求导向创新具有重大影响。
科技服务业对生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表现为:第一有利于催生新兴服务业并拉动其发展。科技服务业积聚了大批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新技术运用人才以及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并缩短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才使提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产品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从而加速推进产业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第二有利于拉动传统生产业的改造和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就是在传统产业中不断融入科技要素,加大产业链条中高新技术的比重。因此科技服务业能够推动生产业进行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第三有利于拉动生产业的发展。科技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源源不断的输出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生产业获得科技支撑,获取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人才集聚效应,整个服务业能获取到其所需的科技人才,加速了生产业的发展。
其次,生产业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有支撑作用。第一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科技服务业追求的是技术的先进性,设备费用高昂,人力成本大,投资回报周期一般较长,所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一般都会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而政府的资金又主要来源于财政税收。而生产业加速发展,吸纳了从业人数约112万人,创造了税收,从而给政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也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营造商业环境。生产业的发展使得大量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向生产业,促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生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资源集聚、辐射和配置能力,从而强化城市功能,优化了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使得市场对于科技服务业的需求迅猛上升。第三提供市场空间。生产业中很多企业出于知识或成本的考虑不具备自己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在技术不断升级、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它们的发展需要科技咨询等第三方科技服务公司的有效支持。这种特有的市场情况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本土的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互动发展如图1所示。
(二)生产业与科技服务业发展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指标选择。在指标的选择问题上,为了更好的反映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们用我国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的年总产值增加值指数来表示其发展水平。
样本数据。本研究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5-2010年,保证一定的时间跨度,从而能说明产业发展的变动情况。由于相关数据的缺乏,本研究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得到所需的原始数据。模型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X0为科技服务业产值增加率,X1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指数,X2为批发零售业产值增加值指数,X3为住宿和餐饮业产值增加率,X4为金融业产值增加值指数,X5为房地产业产值增加值指数,X6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增加率。
模型选择。本研究采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来研究科技服务业和生产业发展的关联互动性。本研究根据原始数据及模型种类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科技服务业年产值增长值指数(X0)与各生产业产值增长值指数X1、X2、X3、X4、X5、X6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即具有互动性(注:本研究认为关联系数εOi>0.5即为明显相关)。
假设二:科技服务业年产值增长值指数(X0)与各生产业产值增长值指数X1、X2、X3、X4、X5、X6之间的关联系数ε01、ε02、ε03、ε04、ε05、ε0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即互动程度逐年增加。
本研究采用DPS9.5版本软件进行灰色关联数据分析,将数据输入,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X1、X2、X3、X4、X5、X6与X0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自2005年起,其相关系数普遍都超过了0.5的显著水平,X3与X0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从2005年到2007年相关系数总体随时间推移大致呈上升趋势,满足假设一与假设二,然而在2008年相关系数普遍下降。通过实证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住宿与餐饮业外,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呈现出了互动发展的动态趋势,其产业关联性越来越高,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互动性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对其互动性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结论
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的发展共同决定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而两个产业之间又同时存在共生与良性互动关系,科技服务能够促进生产业做大做强,生产业能够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最终实现两个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本课题从此种假设出发对科技服务业与生产业的互动情况与趋势,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另外由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本研究尚有不足,并且囿于时间精力不足,未对产业互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Eric C.Thompson. Producer services[R].Kentucky Annual Economic Report,2004
2.陈保启,李为人.生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
3.杨玉英.我国生产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0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业;内涵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科技服务业内涵研究综述
目前,科技服务业得到学术界、企业界以及科技管理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在我国,科技服务业一词较早出现在原国家科委于1992年的《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国科发策字[1992]566号)中,该文件给出了科技服务业所包含的一些行业范围,认为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统称”。从此,科技服务业的概念开始被大家所认识。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科技服务业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对科技服务业内涵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目的论和手段论。
一是目的论,代表学者有程梅青(2003)、石忆邵(2009)等。其中,程梅青等(2003)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石忆邵(2009)认为,科技服务业是指以着眼于深化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联系为目标,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基础,为整个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各种支撑和管理的行业。目的论中的“科技”是“服务”的目的,是从服务对象的维度定义科技服务业,这种观点实际上认为科技服务业就是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忽视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服务的机构或组织。
二是手段论,代表学者是陈先荣(2005)、王晶(2006)等。其中,陈先荣(2005)认为,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王晶(2006)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手段论中的“科技”是“服务”的手段,也就是科技型服务业,这种观点强调科技作为提供服务手段的特征,忽视了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目的。
界定科技服务业内涵,是研究科技服务业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服务业政策的起点,既要体现科技服务业的目的,也要体现科技服务业的对象,更要体现科技服务业的手段。仅仅从目的论或者手段论角度来界定科技服务业,都无法把握科技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基于此考虑,下面将从科技服务业形成的内在逻辑,即从科技创新链或科技活动链的角度出发,对科技服务业内涵进行界定,以求规范、严谨、全面、清晰、易懂。
二、科技创新链的过程分析
科技创新链是指从产生科技的新创意和新知识,经过研发和技术要素组合,将新创意和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并进行实际应用,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受到人力、资金、设备、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从链条时序看,科技创新链包含科技成果产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成果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阶段。从链条功能看,科技创新链可以分为研究开发链与科技产业链两个子链条,前者与科技成果产生阶段相对应,后者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相对应。
科技创新链可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科技服务过程,而科技服务业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一是实现研究开发链的专业化细分,形成相互联系的研发生态群;二是促进研发链与产业链高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互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中发挥着对接、催化及加速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过程综合服务。
三、基于科技创新链视角的科技服务业内涵的界定
根据以上对科技创新链的分析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本文将科技服务业定义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以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主要支撑手段,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应用等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新兴产业,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服务宗旨来看,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它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体系高效运作的“剂”,是促进科技和经济有效结合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从服务手段来看,科技服务业与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有着密切联系。科技服务业依托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无论是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内容还是服务形式,都具有此特征。
第三,从服务对象来看,科技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是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等创新的参与者,集中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或高端环节。除包括上述主要技术创新参与者之外,也包括政府机关。
第四,从服务内容来看,科技服务业涵盖了技术的产生、传播、应用,提供的是技术研发、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
第五,从服务层次来看,科技服务业是一种高层次、高增值、低消耗的高端新兴产业。科技服务的过程既是科学技术和知识传播、应用的过程,又是科学技术和知识增值的过程。
第六,从产业属性来看,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高端服务业态。
参考文献:
[1]李兴华.对科技服务业及其管理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0(13).
[2]程梅青,杨冬梅,等.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3(3).
[3]石忆邵,刘玉钢.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陈先荣.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CBD建设[J].今日科技,2005(9).
[5]王晶,于建宇,等.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作者简介:王富贵(1984-),男,山东淄博人,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Abstract: If Jiaxing realizes the transfer to strong economy, it needs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hich need the support of modern services with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high human capital, and high added value. The paper makes the SWO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Jiaxing, and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on the basis of SWOT analysis,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Jiaxing modern services by SWOT matrix.
关键词: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战略
Key words: Jiaxing;modern service industry;SWOT 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27-02
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当前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服务业作了定义,它们既有共性,也在其范围问题上存在着差异。这里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做如下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借助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出现的新兴服务业和被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2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 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加 自“十一五”以来,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6—2010年间实现年均增长13.5%,比同期GDP增速高出约1.1%。如表1所示,2010年全市服务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12.5%,达到833亿元。2006—2010年,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33.5%提高到36.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2.2 领域迅速拓展,重点行业亮点纷呈 近年来,嘉兴市服务业在涉及领域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涵盖了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等多个领域。其中,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到2009年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
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
3.1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 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嘉兴是一座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7个国家AAAA级景区,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②良好的空间区位条件。嘉兴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实现了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具备成熟的产业承接平台。嘉兴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省级经济开区1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多个,为全市发展科技研发、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要平台。④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氛围。嘉兴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越来越深。
3.2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劣势 ①高素质人才缺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依靠高智力的人才。目前嘉兴无论是在人才总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和周边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有较大差距。如表2所示,嘉兴2010年的人才结构中大学本科以上才达到7.82%,而初中及以下的人口达到了58.52%,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可见一斑。②相关要素支撑不强。总体来说,目前嘉兴对服务业的投入比重仍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服务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资源的成果转化水平较弱。③结构不尽合理,层次偏低。嘉兴服务业内部主体依然是批发零售、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其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对比上,新型服务业要远高于传统服务业。以上两者相结合,就反映出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的整体产业效益不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3.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会 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服务业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嘉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057元(9144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0元。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普通百姓对服务业的依赖和需求日益高涨,这给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图1)②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嘉兴市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和《嘉兴市促进服务业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③浙商回归工程,让嘉兴服务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3.4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①来自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从长三角地区内部看,上海和浙江都非常重视对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商贸等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同一经济区域内相似的发展模式使得两地的服务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吸盘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聚集,使得嘉兴服务业临着更大的来自市场的挑战。②产业分散、聚集效应不明显。目前,嘉兴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布局还处于分散状态。除了房地产、通讯、金融业外,其他服务性企业实力较弱且布局分散,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利于本地区服务性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不够。部分服务行业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
3.5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矩阵分析 针对当前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通过SWOT矩阵来确定未来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如表5所示,横坐标列出了优势(S)、劣势(W),纵坐标列出了机遇(O)、威胁(T),表中交叉部分表示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
4 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4.1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针对嘉兴服务业发展布局情况,建议尽快出台“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政府的科学设计和引导,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2 完善体制机制 为了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
4.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应下大力度推进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改变当前嘉兴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状,努力为本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振华.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