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竞赛的作用

体育竞赛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竞赛的作用

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竞争力;廊坊市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影响,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城市竞争力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为了获取各种流动资源,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区域发展、创造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一、体育赛事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1.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显著地促进承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奥运会为例,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除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外)为举办城市带来的直接经济盈利就高达数亿美元。同时,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产生巨大的诱发效应,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使日本GDP由承办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至26.1%;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汉城带来了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悉尼因承办2000年奥运会而吸引来的国外投资达87亿美元。

2.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体育赛事对一个城市塑造形象和提升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是一个城市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大众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对举办地塑造良好的城市以及国家形象有极强的广告效应。如美国亚特兰大通过承办1996年奥运会的契机,由原来号称“全美第一大毒城”的形象转变成美国网络的第二大城市;悉尼举办了2000年奥运会,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塑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旅游形象。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各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靓丽景观。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代表,它们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闪光点。

3.体育赛事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往往伴随着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例如慕尼黑投资13.5亿马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欧洲的明珠”;巴塞罗那耗资362亿比赛塔,使城市道路增加了15%,绿化带和海滨旅游区增加了78%;上海为迎接第八届全运会的召开,整治了150条主干道及内环线、南北高架路两侧和80个体育场馆周边的市容,建成了5万平方米以上的绿地124块,公共绿地200公顷,增设绿化景点130个,城市市政建设和绿化等市容环境改造因举办八运会而加速了其改造进程。雅典在筹备2004年奥运会过程中,完成了原本计划需要20-30年时间开展的城市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雅典的城市面貌,也解决了让雅典一直受困扰的交通问题。

4.体育赛事对提高市民素质的影响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从政府到市民,无不努力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一个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还会吸引众多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对备受现代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生活折磨的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有裨益,保证了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整个城市生活品质也得到不断提高。

5.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有力地拉动旅游、建筑、服务、餐饮、制造和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尤其是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还会相应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降低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奥运会在这方面的影响会更为明显。有资料显示,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增加了160万海外旅游者,额外增加了61亿澳元的旅游收入,并额外创造了l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对我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行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承办体育赛事对廊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1.城市经济发展方面

廊坊承办体育赛事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发展以体育赛事为核心,以高级商住、康体娱乐、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温泉旅游等产业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水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廊坊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开创新天地。

2.提升城市形象方面

体育赛事要结合廊坊自身的特点,从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承载力,促进加快廊坊经济和社会人文素质的持续快速发展。

3.体育及相关产业方面

为办好“省运会”,廊坊市各举办地建成了大量比赛场馆及道路交通、住宿、通信等配套设施,拉动了建筑业、建材业、规划设计业等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量:省运会期间,将有大批体育人员和参观旅游者进入举办城市,增加对生活用品、生活服务的需求,促进餐饮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商业、文化娱乐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带动相关产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幅度增长,带来市场的迅速膨胀,促进产品市场的开拓,直接拉动GDP的增长。

4.城市文化方面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更是彰显主办城市特有文化的良好契机,仍以北京为例,由于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北京古都凸现传统特色与现代气息的融合,同时,一大批国际一流的、集中体现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逐渐出现在城市的主要区域,为古都北京增添新的形象和现代都市气息。

5.城市环境方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赛事注重环保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认识。1996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中明确规定了环保对奥运会的重要意义,也把保护环境列为评价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都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典范,廊坊市应进一步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以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市民饮用水源为重点,通过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增加优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措施,通过承办体育赛事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2.

[2] 纪宁.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营销新时代[J].体育学刊,2008,(1):24.

[3] 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6.

[4] 梁洪波.第4届东亚运动会对澳门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7,(1):36―37.

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有关部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竞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一、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作用

首先,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要远大于国外的学生。虽然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全方面人才,但是许多学生的脑力发达程度要远大于体力,而近年来处在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引起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的精神。

其次,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类的活动,就一定会涉及到输赢。体育竞赛的胜负欲对学生本身以及将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动力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况,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获取比赛最后的胜利,学生之间会展开充分的交流,这都是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其他体育活动所不具备的。

最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性质的活动,就会有规则来作为约束。众所周知,世界上知名的体育运动员擅长利用规则,为自己一方赢得有利的条件。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对于规则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大局观。

二、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意义

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而体育竞赛,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体育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体育竞赛中的胜负性,可以刺激起青少年学生的胜负欲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在竞赛中为了胜利不断努力,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正是我国弘扬的传统美德。

在体育竞赛中,其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其灵活性与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学校进行开展。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中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的健康发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

1.我国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国对学校在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以及体育竞赛的要求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总的来说,就是各大学校在开展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比赛安排简单、比赛项目少、参赛人数不足、缺乏趣味性等。更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只在将要检查的时候开展所谓的体育竞赛,检查结束后,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必然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并不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部,要对学生展开德、智、体的全面性教育,才是新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向。

2.对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针对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说,必须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对现有体育竞赛的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中的成绩优先论应该得到改善,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要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和默契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对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视,把体育竞赛开展的程度,以及竞赛的成绩纳入学校优良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大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完善学校体育竞赛的体系。加强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宣传,将体育竞赛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广泛的融为一体,使得体育竞赛活动的好处深入人心。并且,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竞赛活动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一应体育器材一定要做到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以免青少年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因为体育器材的问题而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严格规定竞赛的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四、总结: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即是学生们的渴望,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缓解了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第3篇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学

1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师资现状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已经从由外聘退休人员为主转变到形成了固定与兼职并存自成体系一支师资队伍。体育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个别硕士生。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师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偏少且基本上都是校外退休后的返聘或兼职教师,讲师少,助教最多,多为近年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对黑龙江省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学历和职称的调查情况如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独立学院高学历、高职称比例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尽管独立院校已经拥有自己的一套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但教师队伍存在着教师年轻化、业务水平偏低、教学经验少的问题。因缺乏有经验的教师的传、帮、带,和受学历、教学经验的的影响,黑龙江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进展十分缓慢,难度较大。

2体育课教学文件及使用教材情况

体育课教学大纲是体育课教学的依据,直接制约着教学的质量。独立院校体育课教学大纲的随意性较大,少部分院校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各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大部分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借鉴相关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独立院校的办学宗旨是特色办学,因而独立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学校体育教育要求的前提下,侧重本校的专业特点,力争编写具有各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任务、内容和时数分配,具体落实每次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大部分院校有比较规范的体育教学进度,少数没有体育教学进度的高校只是在自由的进行体育课教学,这将造成体育教学的无序性。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的形式编制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案,是教师上课的具体依据。教案在独立院校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有必备的教学文件,但是还有不少的体育教师表示经常或有时存在无教案现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教材是科学知识的载体。绝大多数独立院校体育教学中根本没有教材,导致体育教学形同江湖中师傅带徒弟的传艺,一切体育技能的习得都是老师技术动作的模仿。规范独立院校体育教学文件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使各独立院校体育教学文件的制定规范化、合理化、特色化,避免一些独立院校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评估生搬硬拉的现象继续出现。

3体育课教学形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体育课教学班的人数做了明确的要求,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 人左右为宜。对我省独立学院92名任课教师所任教学班人数的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 17%的教师上课时学生数为 30-40 人,与纲要的要求相符合或稍显偏多。41-50 人的占34%,51-60 人的占43%,61 人以上的占6%。表明只有少部分学校严格遵照纲要的精神,将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了 40 人以下。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班人数偏多.有 5 名教师在61 人以上,属于个案,这5名教师集中在一个或是两个学校,原因是体育师资不足或是不重视体育课将体育课视为活动课而导致学生人数过多。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5所学校采用打乱班级,按选项类别上课。有2所学校以自然班为单位上课,有1所学校打乱年级和班级按选项类别上课,没有学校实行男女分班的形式上课。

3.2黑龙江省独立学院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形式和了解程度

3.2.1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形式

从表4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独立学院的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参加比赛和学校组织参加的比赛,分别占到 8.4%和 35.7%,而没有参加过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比例高达55.9%。由此看出,自发组织参加的校外体育比赛的学生很少,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统一组织这种形式,受访的学生中,有过半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校外体育竞赛。这说明学校对校外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不足,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3.2.2 学生对校外体育竞赛的了解程度

学校校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来吸引学生参加,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学生对校外体育竞赛的了解程度,不仅影响学生对学校校外体育竞赛的兴趣和接受程度,还影响体育教师对校外体育竞赛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外体育竞赛“非常了解”的占11%“,部分了解”和“很少了解”的分别占到34%和 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校外体育竞赛的了解不够,对校外体育竞赛的概念还不清楚,学校对校外体育竞赛的宣传和开展力度不够,致使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校外体育竞赛。

参考文献:

[1]晗.湖北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2]周弘.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11).

[3]鲁葵蓉.湖北省独立学院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5).

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研究

目前部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模式所存在的陈旧单一,新的竞赛管理理念与现状构成的矛盾都要求体育工作者在遵循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模式的原则基础上,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新模式,既填补该研究的空白,也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高等学校的体育竞赛是大学体育工作和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最为热闹和亮丽的风景,对推动高校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有重大意义。三位一体的教学――训练――科研都可以在体育竞赛上充分表现。它凝聚运动员、教练员和许多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和场上妙趣横生的较量,场上队员与场下观众的互动场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管理模式的定义

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校内体育竞赛管理理念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 以优化校园体育竞赛环境。而构建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新模式必须对现存在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扬弃发展。纵观体育校内竞赛管理模式发展大多经历了俱乐部管理模式,体育协会管理模式,各赛季单项比赛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分析各模式的利与弊,总结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校内体育竞赛的管理模式。在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的形势下,一些围绕学校体育竞赛的具体办法与措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各种体育竞赛反映出几种管理模式。

1.俱乐部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条件,自由选择和确定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项目的一种组织。它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紧密联系本校实际。学校体育俱乐部由学校主管校长、体育教学院系和学生会共同负责,组成俱乐部领导核心,下分设若干专项俱乐部。体育俱乐部中所有职位全部由学生骨干担任,通过学生选举产生。运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俱乐部会员交纳的会费,俱乐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大学里的竞技体育的组织主要依靠学生体育会和俱乐部这些民间组织来进行,学生几乎都参加这些民间组织,比如足球、排球、棒球等俱乐部,各类俱乐部每学期都制定有详细的活动和训练计划,并在实际中付诸实施。每周至少有4至5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教练由体育会负责聘请。绝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俱乐部,定期训练和比赛。这一组织的存在,对提高学生专项技术水平和促进体育社会化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业余体育俱乐部并不只存在于大学,而是贯穿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整个体育教育过程。学校运动员的培养独具特色,学校未设专门的校运动队。学校成立俱乐部,俱乐部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各项和各级比赛,学生为了学校的荣誉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刻苦训练。

2.体育协会管理模式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成立于1975年,现总部设于北京市。该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辖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是中国大学生运动的唯一全国性群众组织。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式加入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宗旨是: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中,宣传、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支持和关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审核、批准和单项协会的成立及有关事宜,审定各单项协会的活动计划,定期检查其工作情况;协助国家教委及各单项协会举办各类全国性大学生体育比赛和其他体育活动;促进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组织的交流;参加国际大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交流活动。体育协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学校体育经费、会员费和社会赞助。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组织能力特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应采取大学自治的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管理的基本形式应以各单项俱乐部为基本管理单位,进行体育竞赛和余暇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是独立的、自治形式的,由体育骨干、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组织建立的课外体育辅导站能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的平台。

3.课外体育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高校体育体系模式都是以课程为中心而构建的,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来实现与完成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课程为中心的高校体育体系模式,强调课程的“中心环节”、“基本途径”的作用,因而在课程建设中投入很大,并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然而,课外体育的发展水平与体育课差距较大,“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当然体育课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最好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对大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应在更为丰富的、交互性的、真实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获得体育运动的直接经验并感悟体育运动的真谛。

课外比赛集中体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以组织好学校的各类竞赛作为龙头和杠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活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搞活大学课外体育的核心和关键。大学课外体育的比赛组织有别于普通的竞技体育比赛,应采取固定赛季时间和比赛项目的方法,每月举办2~3项比赛。这样既便于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比赛进行准备性训练,以赛促练,调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在比赛级别方面应考虑到使不同层次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均有参赛的机会,都有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在比赛的组织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单项体育俱乐部的作用,不同级别比赛由不同的部门(人)组织。

二、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表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外体育疏于组织与管理,严重落后于体育课程;二是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责不清,体系混乱;三是课外锻炼呈个人、分散、自由的无序状态;四是课余比赛、课外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完善的竞赛场地,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的竞赛组织管理人才,缺乏安全防范制度,参赛学生对裁判争执很大,政策性支持不够,参赛范围大,组织管理难度大,竞赛时间难以协调确定,管理条例不够全面合理。部分研究学者调查表明,表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外体育疏于组织与管理,严重落后于体育课程;二是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责不清,体系混乱;三是课外锻炼呈个人、分散、自由的无序状态;四是课余比赛、课外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三、对策研究

1.要将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使竞赛为教育服务,教育促进竞赛的发展

大学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之所以得以发展与完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已被纳人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把开展校际体育竞赛看作是向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参与和观赏体育竞赛的一种文化娱乐途径。同时,学校也把校际体育竞赛当作提高学校声誉,吸引学生与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美国各大学均设置了综合性的校际体育竞赛项目,为保证运动员在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学校对运动训练的组织、控制与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对训练与竞赛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研究,也自然促进了有关体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可见,校际体育竞赛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校际体育竞赛的发展。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明确分工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管理的必要组织措施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行使管理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的,所以,管理机构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依托和组织保证。同时,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精干,对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闹。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的管理组织机构,从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到地区联合会,乃至学校,级机构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合理。高层次机构的成员直接由各级学校的行政长官以及学者、专家组成,作为低层次的基础管理机构的各学校体育运动部或办公室则由专职人员组成,专门对校际体育竞赛活动进行管理与监督。

3.加强与社会联系,多方面筹措体育经费,建立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高校竞技体育体系应是一个开放系统,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使其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我国高等院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应与地方、体委、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的体育经费,也可走联合办队的路子,提高社会化的程度。政府职能部门应从具体的校际竞技体育管理中退出,而只从宏观上进行监督。加强对招收活动的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招收活动管理条例,使招收工作有法可依。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自身体育人才库的建立。吸收美国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建立健全的资助奖励制度和法规。吸取美国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建立健全的资助奖励制度和法规。

随着全民健身和体育教育改革步伐的发展,让更多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应是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前进的指导理念。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不同条件和特长的学生,运用不同方式,参与到学校体育竞赛及体育活动中来,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华凤岩,范鹏,张庆春.对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93-95

[2]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92

[3]钟天朗,于洁.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运作管理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14-19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2-71

[5]骆积强,方熙嫦.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1-134

[6]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103-104

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竞赛;COSPLAY;应用

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COSPLAY逐渐盛行于我国,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COSPLAY在我国逐渐有着成熟的发展,不仅仅在大小漫展上以比赛和表演的形式屡次出现,同时在一些赛事和演出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本文主要以体育的角度,对体育竞赛中的COSPLAY秀进行研究,分析了体育竞赛中COSPLAY流行的具体原因、COSPLAY秀的主要形式,最后关于体育竞赛中的COSPLAY秀做出了相关的思考。

一、体育竞赛中COSPLAY流行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文化时代的全面发展。全球经济文化时代的来临,同样也是COSPLAY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其自身的思考行为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化传播的渠道也在不断的拓展着,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也是极其惊人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重视体育改革发展的同时,难免的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一种冲击和影响,以至于我国COSPLAY文化逐渐的发展起来,并在体育的发展中逐渐的融合,推动我国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我国COSPLAY文化的飞速发展。

(二)社会全方位转型的主要影响。社会全方位的转型,同样也是体育竞赛中COSPLAY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难免的使得越来越多的亚文化逐渐的发展,文化的一种转型,通过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文化有机的相融合,并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进而使得COSPLAY顺利成章的出现在我国,并迅速的流行起来。

(三)青年对动漫的情有独钟。一般而言,不同阶段的人,对亚文化往往有着不同的追求,青年作为体育竞赛中的主角,面临着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而青年对动漫往往有着执着的追求,而做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助于体育事业逐渐的和COSPLAY融为一体,并借助于COSPLAY体现体育竞赛的一种挑战性和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体育竞赛的一种特殊意义,以至于COSPLAY依附于体育竞赛,同样也得到了飞速的传承和发展。

二、体育竞赛中的COSPLAY秀的形式

以我国动漫社国产动漫《秦时明月》COSPLAY而言,在实际的排练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动漫中的一些武打动作,并将其武打动作在现实生活中重现,似乎这种想法有点天方夜谭,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借助于COSPLAY,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能够实现逼真和激烈的打斗。

体育竞赛中COSPLAY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功力准备,更要对动漫的角色有着充分的熟悉,对角色进行仔细的专研,进而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化妆和PS技术加以练习,并充分的掌握COS技术,进而不但的收集国际上COSPLAY的动态,加强对社团风貌以及体育竞赛的充分掌握,借助于一些道具,对舞台进行精心的设计,以至于将虚拟的世界活生生的搬到现实生活中,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我国体育竞赛中COSPLAY秀的过程中,在人物原有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还原的能力,进而保证所塑造的动漫游戏人物的形象和实际的形象有着96%的相似度,在实际的打斗、散打以及套路的动作中,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对于COSPLAY秀的表现有着极其有利的影响作用。同时体育中对道具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更要有着一定的高仿性,并依据于动漫中大侠的一些风范,尽力的打造出偶像实力派的竞赛者,经过对空翻、旋子以及其它动作进行全面的训练,保证动作有着一定的漂亮性,进而对观众的眼球加以吸引。

三、关于高校体育竞赛中COSPLAY秀的几点思考

高校体育竞赛中COSPLAY秀在实际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应做好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体育竞赛中COSPLAY秀的过程中,更要对COSPLAY文化的流行正确的看待,始终坚持体育文化的主体地位发展,并对COSPLAY文化在体育竞赛中的发展中进行一定的整合和合理的制约,并对社会的团结有序进行加以维护。尤其是做好青年体育竞赛的引导工作,引导青年对COSPLAY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将体育文化放在主体地位,进而合理的发展COSPLAY文化。

同时也要做好体育竞赛中COSPLAY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一方面对青年进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加强青年主流文化的引导和发展,并结合青年的身心特点,对亚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行吸收。同时也要做好我国ACG产业的健康发展,严格的审查我国ACG作品,并对其流通的渠道进行完善,进而保证我国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ACG作品。最后就要加强COSPLAY比赛和表演的一些管理,高校教师就要对青年的文化生活给予一定的关心,并对青年和其COSPLAY文化的基本价值充分的加以了解,并逐渐的引导学生对正确的价值取向加以树立,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并对ACG文化和COSPLAY文化中的一些负面知识有着自觉的抵制意识。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经济逐渐的趋向于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而体育竞赛中COSPLAY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好COSPLAY亚文化的引导和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COSPLAY文化以及ACG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